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波斯時期

鎖定
【波斯時期】(Persia , Age of )(希伯來民族史的一個階段)。亦稱歸回時期。指從公元前538年被擄的猶大人分批歸回巴勒斯坦,到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國滅亡這段時間。
中文名
波斯時期
外文名
Persia , Age of
別    名
歸回時期
波斯王古列取得政權後,對被征服者採取了温和政策。據《以斯拉記》記載古列下詔通告全國,凡自願迴歸猶大、重建聖殿的人,都可以回去,並鼓勵暫時留下來的人給歸國者經濟上的支援。由於被擄者中不少人已習慣異邦的生活與職業,新生的一代對巴勒斯坦不熟悉,所以開始時並不是所有猶大人都急於歸國。領導歸國的猶大首領有設巴薩所羅巴伯、耶書亞等人,首批歸國的人數約5萬,分屬猶大、便雅憫與利未支派,以猶大支派居多(拉1-2)。所羅巴伯代表猶大王室,耶書亞屬祭司階層,在他們的率領下,猶大人行程1000多公里,在第二年(公元前537年)到達耶路撒冷,並準備重建聖殿。不久,他們重新立了聖殿的根基(拉3:8-13)。住在耶路撒冷的撒瑪利亞人要求參加修殿,遭到猶大人的拒絕,他們便多方阻撓修建工作的進行。工程不得不中途停止。到大利烏王第二年(公元前520年),先知哈該為重建聖殿多方奔波,大聲疾呼;先知撒迦利亞也鼓勵所羅巴伯堅持工作(亞4:9)。大利烏王根據當年古列的詔書,大力支持重修聖殿,包括經濟上的援助。公元前516年第二聖殿修復完成(拉6:1-15)。領導修建聖殿的所羅巴伯和祭司耶書亞成為猶大人心目中的復國領袖,先知哈該稱所羅巴伯是耶和華特選的君王(該2:23);撒迦利亞盛讚所羅巴伯的能力(亞4:6-7),並暗示他是受膏者。但第二聖殿落成後,所羅巴伯與耶書亞的事蹟就不見經傳了。
歷史學者們認為,大利烏王雖對歸國的猶大人採取温和政策,但決不許可其屬地境內有立王行動;猶大人過分熱烈的自治行為,很可能招致大利烏王的無情鎮壓。從大利烏王起,巴勒斯坦實際上處於雙重統治之下:宗教上由猶太教大祭司管理,政治上歸波斯官吏統治。公元前445年波斯宮廷的官吏尼希米回到耶路撒冷,積極動員猶大羣眾修造耶路撒冷城牆,但遭到以和倫人蔘巴拉、亞們人多比雅為首的反對者的阻撓破壞。尼希米組織力量,武裝保護修造城牆工程的進行。他以波斯所派猶大省長的身份,在猶大地居留12年之久(尼5:14),進行各種有利於純潔猶大民族與猶太教信仰的改革,如嚴格禁止猶大人和外族通婚等。這使歸國的猶大人在半自治的情況下,建立了較穩定的社會秩序。以斯拉也率六七千猶大人回到耶路撒冷。他從巴比倫帶來文士繕寫的《托拉》(即律法書),積極進行宗教整頓工作。他宣讀律法書(尼8),並禁止猶大人與外族通婚,規定結婚者必須離異,“要離絕這些國的民,和外邦的女子”(拉10:11)。他迴歸的年代有不同説法,近代聖經歷史學者多數傾向於公元前397年。大利烏一世之後,波斯帝國再次入侵希臘失敗,開始衰落。公元前331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征,徹底擊潰波斯軍隊。佔領其首都蘇撒。大利烏三世被部下所殺,波斯帝國滅亡。“波斯時期”亦告終結。 [1] 
參考資料
  • 1.    梁工.《聖經百科辭典》:遼寧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第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