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泖河

鎖定
三泖與九峯齊名,位於縣城西約14公里,在昆岡鄉西部與青浦縣交接處。自古以來,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水道。又是旅遊勝地之一。
中文名
泖河
地理位置
昆岡鄉 [1] 
流經地區
青浦縣
旅遊景點

泖河簡介

泖河
泖河(3張)
歷史上松郡三泖,是指今松江、青浦、金山至浙江平湖間相連的大湖蕩。一據水流位置而稱上泖、中泖、下泖;二據大小、形狀把上、中、下三泖依次稱為長泖、大泖、圓泖。泖湖源自太湖。古東江(今黃浦江上游地段)自太湖流經松、青、金等縣地勢低窪地區.逐漸形成了澱山湖(薛澱湖)、谷水、泖湖等一些較大的湖泊。據舊志載,宋時太湖之水主要由急水港流入薛澱湖,又經攔路港和金澤塘流入三泖。同時西南有嘉興、平湖之水流入泖河。三泖之水又經黃橋、斜塘流入黃浦江,歸於大海。另説三泖之水東南趨古浦塘、斜塘,東則
泖河
泖河(3張)
散趨走馬塘、麪杖港、陸家曲諸支渠,悉南逕詹家匯,至橫潦涇,達於黃浦。
泖河
泖河(3張)
泖河經長年淤積,變遷很大。據南宋紹熙《雲間志》記:“古泖,縣西四十里,週迴四頃三十九畝。今泖西北抵山涇,南自泖橋出東南,至廣陳,又東至當湖,又東至瀚海塘而止。”朱伯原《續吳郡圖經》記:“泖在華亭境。泖有上、中、下之名,泖之狹者,猶且八十丈。”泖河雖隨地、形而名稱不同,但實為一水。流經今金山、平湖之間的,因形如長帶,故名長泖;因其位處上游,故又稱上泖;古長泖縈繞百餘里,後逐漸淤漲成田,至清代只剩闊如支渠的水流。流經今松江、金山之間,水面浩闊,稱為大泖;因其位處中游,故又稱中泖;歷史上早已淤塞,全部圍墾為蕩田,亦稱泖田。流經今松江、青浦之間呈圓形,故稱圓泖;因位處下游,又稱下泖,經歷代疏浚,得以保存至今,是古泖湖僅存的部分,今稱泖河。據清嘉慶府志記載,當時圓泖周不過二十里,即舊志所謂近山涇之泖,其東支渠曰:石臼、周頭、曹墳、庵港、長洲漊、濮家灣、廟涇諸港,皆南受浙江、嘉善之水;東受元和、葉厙、王家、金錢、長洲諸蕩之水,地與元和交錯;自長洲蕩折而東北,其支為吳家灣、泖甸、清水港、攔路、山涇諸港,皆北受薛澱、練湖之水;又東為窵塘、石堰、胡家路、周葫蘆、駱駝涇諸水,北受南北曹港之水及趙屯浦水,匯瀦於泖。至於近代,澱山湖水由攔路港流入泖河,上起青浦小蒸,由西北流向東南,下迄古浦塘、斜塘,經橫潦涇瀉入黃浦江,全長10.5公里。斜塘河面寬180米,水深流急。自界涇到泖塔圩一段,稱古泖或南泖,河面寬400米。中經小獨圩(舊名大草墩),已淤漲成陸,東西長550米,主航道在其北岸一側,河面寬120米;南航道寬300米,已壩斷養魚,今屬古松鄉。自泖塔圩迤北,至攔路港一段,分東西航道。東航道俗稱小泖或東泖,寬150~200米;西航道俗稱大泖或西泖,寬400米左右。泖塔圩為泖河中一小洲,原名淘飯圩,呈梭子形,左右二段各約寬320米,中段寬約400米,總面積達1000多畝,分屬昆岡鄉和青浦縣沈港鄉、練塘鄉。東西兩航道即大、小泖在南嘴合流,稱為“三泖並一泖”,兩岸距離約700~800米。
[泖河]
陸機對晉武帝稱“三泖冬温夏涼”。唐宋以後,歷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如唐代陸龜蒙,宋代宋庠,元代楊維楨、倪瓚,明代顧清、董其昌、陳繼儒等皆慕名來遊,吟詠不絕。晚唐著名詩人陸龜蒙的詩中就有“三泖涼(鯨)波魚蕝動”之句。三泖風光最佳處在今泖河中大、小泖合流處,這一帶水清如鏡,風景如畫。

泖河人文和自然景觀

泖河曾有不少人文和自然景觀,較著名的有:
泖塔 泖塔圩至今聳立着一座秀麗的五層方形寶塔,俗稱泖塔,又名“長水塔”。據志載為唐乾符年間(874~879年)福田寺僧如海所建。泖塔圩原屬本縣轄境,後大部劃入青浦縣。
野亭 為元末名士沈鉉所築。沈鉉字鼎臣,錢塘人,博學多才,元末為避戰亂,不從張士誠之招,隱居泖河之濱。今已毀。
光淥亭 為元末著名文學家楊維楨所築。為避元末戰亂和張士誠之招,由故鄉浙江山陰徙居松江,隱於九峯三泖,在泖濱築此亭。今已毀。
春草軒 為元末別駕謝禮所居,謝與楊維楨為摯友,楊晚年與謝過從甚密,常居謝禮家,並有記。今已毀。
太玄亭和泖涇別業 明代徐獻忠所築,今已毀。徐獻忠為嘉靖舉人,家居泖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