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太浦河

鎖定
太浦河,是太湖流域最大的人工河道之一,因溝通太湖和黃浦江,故以其起訖點命名為太浦河 [1]  。跨江蘇、浙江、上海三省(市),河道西起東太湖邊的吳江區橫扇鎮的時家港,向東至平望北與蘇南運河相交,再經汾湖至南大港入西泖河接黃浦江,全長57.6公里。 [17] 
太浦河工程,作為國務院批准的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十大骨幹河工程,於1991年11月開工(江蘇省段於1958年開工,1950、1960年代天然湖蕩的基礎上開挖並基本形成 [2]  [7]  ),至2005年12月全面建成。2006年4月通過水利部與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持的竣工驗收。 [19] 
涉及江蘇、浙江和上海兩省一市。工程主要任務為排洪、除澇和航運。太浦河上承東太湖,下接黃浦江,是排泄太湖洪水的主要通道之一,兼排杭嘉湖區部分澇水,也是流域向下遊地區供水的骨幹河道。 [1]  太浦河疏浚後使長湖申和杭申乙水運幹線通航等級提高到四級通航標準。在太湖口建有太浦閘工程,沿線建有跨河橋樑和配套建築物。 [17] 
中文名
太浦河
所屬水系
太湖流域
地理位置
江、浙、滬交界段
流經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善縣、上海市青浦區
發源地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橫扇鎮的時家港
主要支流
上海市
河    長
57.6 km
平均流量
784 m³/s
落    差
4.9 m
河    口
上海市青浦區練塘鎮南大港
建設週期
1958~2005年

太浦河幹流概況

太浦河河道走向

太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太浦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太浦河,西起吳江區(原吳江市)東太湖,東至上海市西泖河入黃浦江,故名。流經蘇、浙、滬兩省一市的吳江、嘉善、青浦等三縣(區)。連通20個湖蕩。全長57.60公里 [9]  (一説58公里 [2]  ,一説57.17公里 [3]  ),其中吳江區(原吳江市)境內40.80公里 [9]  (一説40.7公里 [2]  ),浙江省嘉善境內1.56公里 [9]  (一説1.6公里 [2]  ),上海市青浦區境內15.24公里。
源起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橫扇東太湖時家港,基本循舊有水路,向東穿越螞蟻漾、雪落漾,桃花漾、北草蕩,於平望鎮北穿過江南運河,再經北琶蕩、楊家蕩、後長蕩、太平蕩、將軍蕩、木瓜漾,到汾湖,流經蘆墟鎮,穿越東姑蕩、韓郎蕩、白洋灣、馬斜湖(江浙交界)、吳家漾、長白蕩(滬浙交界)、白漁蕩,錢盛蕩、葉庫白蕩等20個湖蕩,在上海青浦區練塘鎮 [15]  南大港處接練塘和沈巷間 [7]  的西泖河,經斜塘入黃浦江。 [9]  [6] 
太浦河口 太浦河口
太浦河起點太湖邊時家港(吳江區) 太浦河起點太湖邊時家港(吳江區)
太浦河與江南運河在平望鎮交匯 太浦河與江南運河在平望鎮交匯
太浦河江蘇吳江汾湖段 太浦河江蘇吳江汾湖段
太浦河江蘇吳江黎裏鎮段 太浦河江蘇吳江黎裏鎮段
太浦河上海青浦區金澤鎮段 太浦河上海青浦區金澤鎮段
太浦河浙江嘉善姚莊鎮段 太浦河浙江嘉善姚莊鎮段
太浦河上海青浦區練塘鎮段 太浦河上海青浦區練塘鎮段
太浦河上游青浦區練塘和沈巷間的西泖河入黃浦江 太浦河上游青浦區練塘和沈巷間的西泖河入黃浦江

太浦河河道特徵

河道斷面:太浦閘上,河底寬160米~320米河底高程0.0米,邊坡比1:3;太浦閘下至新運河口,河底寬150米,河底高程-1.5米~-1.8米邊坡比1:3;新運河口至吳江區經委煤場,河底寬148米,河底高程-1.8米~-2.0米,邊坡比1:4:吳江區經委煤場至楊家蕩,河底寬117.4米,河底高程-2.14米~-4.5米,邊坡比1:4;楊家蕩至木瓜蕩,河底寬122.9米。河底高程-4.5米,邊坡比1:3;木瓜蕩至汾湖,河底寬106.2米,河底高程-4.5米,邊坡比1:8:汾湖至元蕩養殖場,河底寬134.6米,河底高程-4.5米,邊坡比1:2,5;蘇滬省界,河底寬139.0米。河底高程-4.5米,邊坡比1:2.5;汾湖段,河底寬50米,河底高程-1.5米邊坡比1:5。 [2]  上海段,底寬110~150米,面寬200米,底高最深處在南大港-4.9米。 [15] 
兩岸堤防:堤頂高程,太浦閘至新運河口5.6米,新運河口至蘇滬邊界5.5米(包括汾湖穿湖築堤段),堤頂寬5米,邊坡比1:2。平望大橋以西標準不足的穿湖築堤段,背水面4.5米高程以下,邊坡比適當放緩至1:5。兩岸村鎮段.因土源不足.在沿河直立擋牆上築1米高擋浪板。 [2] 
穿湖築堤:太浦河穿流螞蚊、桃花、北琶、楊家後長、木瓜、汾湖、東姑等8湖蕩長9.18公里,分別由陸地取土築堤和水下取土築堤。 [2] 
兩岸護砌:吳江區境內75.82公里,新建配套建築物37座、跨河橋樑3座,實施浦南防洪補償工程15項(排涉系站4座、涵閘11座)和水系調整等影響補償工程,修建太浦河上段防汛公路和堤防綠化工程,新建水文設施和管理單位配套設施。 [2] 

太浦河水文特徵

太浦河具有防洪、排澇、供水和航運等綜合性功能。根據《太湖流域綜合治理總體規劃方案》,在太湖流城遇1954年型洪水時,5~7月,外排太湖洪水22.5億立方米和杭嘉湖比澇水11.6億立方米,最大月平均流量721立方米每秒;遇90%保證率乾旱年份,5~9月,可以向下遊地區補給21.6億立方米,以改善兩岸以及上海市黃浦江水源地水質,並使長湖申和杭申乙水運幹線達到三級航道標準。 [2] 
太浦河實測最大流量799立方米/秒(1999年7月18日)。太浦河泄洪能力按1954年型洪水設計,5~7月可排泄洪澇水34.1億立方米。1991年,太湖流域發生大洪水,太浦河節制閘首次開閘。6月26日~9月1日,開閘67天,泄洪12.34億立方米(最大泄洪量402立方米/秒)。2003年,在節制閘南側建成太浦河泵站,設計總流量300立方米/秒。 [13]  [2] 
太浦河河道寬深,當太浦河節制閘關閉時。湖波由吳淞口傳入,在太浦河可上溯43公里,感潮達太浦河節制閘下平望附近。 [2] 

太浦河主要支流

太浦河徑流

江南運河與太浦河在平望鎮交匯 江南運河與太浦河在平望鎮交匯
江南運河,又稱大運河,經無錫從西北流入望亭,其走向大致和滬寧鐵路平行;至蘇州城區西南側轉向南流,與蘇嘉公路平行,經郭巷入吳江區(原吳江縣),在平望鎮與太浦河交匯。大運河在蘇州附近分為兩支,南支經楓橋、橫塘,過泰讓橋、覓渡橋,南下入吳江,該支流量大,是大運河主流;另一支沿蘇州城北向東流,至齊門溝通元和塘,至坎基橋溝通婁江。 [14] 
爛溪,自浙江省桐鄉縣烏鎮起,向東北流經桃源、銅羅、南麻壇丘、盛澤平望6鄉鎮注入平望鎮鶯脰湖,全長28公里。其中自烏鎮北起至斜港14.8公里為江浙兩省界河。河面寬約50米,河底寬約30 米,河底高-1米,太浦河以南地區主要南北向河流。承泄浙江杭嘉湖部分低區水1984年6月15實測大流量118.2立方/秒。 [5] 
頔塘,原名荻塘,又稱西塘(湖州稱之為吳興塘,東)西自江省湖州市起東至平望,全長56公里初為晉吳興太守康所開後太守嘉重開。唐貞元八年(792年)蘇州刺史於頗修繕堤岸遂稱塘。吳江境內自浙江南鎮東起向東流經八都、澤、梅堰、平望4鄉鎮,注入湖,24公里河面寬約50米河底寬約30米河底高程-0.20米左右。1984年6月16日實測134.2立方米/秒。塘是湖州來水東泄幹流,對杭州烏鎮一帶南來諸水進入太湖,太湖水補給杭嘉湖地區起調節作用。吳江境內南岸支港有:江浙界河、西塘河、雙楊港寺港草蕩5條北岸有西楊林港三里塘、新路港港新運河5條。 [5] 
橫路港,自作家漾至太浦河,流經吳江區七都、橫扇兩地。河長8.8公里河底寬12米,河底高程0.3米,流向西南至東北。有跨河橋樑2座。 [11] 
南橫港,在青浦區西部蓮盛鎮境內。西起大葑漾,穿越任屯蕩、山秦蕩,東至攔路港。長9.8公里。底寬15米,底高-1米,河面寬度為40~75米。杜賴村以西為新開河段,以東為原橫港。攔路港口有節制閘。是太浦河北片西水東排的主要河道之一。 [15] 
斜塘,位於松江區西部。西北在石湖蕩鎮泖口村與泖河相連,東南流至李塔匯鎮與圓泄涇交匯,接橫潦涇。承澱山湖和太浦河來水,量大流急。河長6.5公里,底寬70米,底高-4米,河面寬約180米。屬五級航道,可通行300噸級船隻,是蘇申外港線的主要組成部分。太浦河開通後,成為長(興)湖(州)申線的主要通道。是太浦河南岸排澇的主要通道之一。受益農田約6600公頃。石湖蕩鎮以東河段上有滬杭鐵路橋。 [15] 

太浦河湖蕩

太浦河,自西向東連通原有20個湖蕩,即螞蟻、雪落、桃花漾、北草蕩、北琶蕩、楊家蕩、後長蕩、太平蕩、將軍蕩、木瓜漾、汾湖、東姑蕩、韓郎蕩、白洋灣、馬斜湖、吳家漾、長白蕩、白漁蕩、錢盛蕩、葉庫白蕩。 [3] 
長漾 長漾
長漾,湖面形態狹長,故名;又名牛娘湖。位於東太湖與頔塘之間,跨震澤、梅堰、廟港橫扇4個鄉鎮,東北西南向的狹長形 [4]  西南至東北長5公里,面積5.91平方公里,湖底平均高程0.3米,一般水深2.5米左右,深處約3米,容積0.17億立方米湖岸曲折多灣,沿湖有19條河港,進水口有新涇港、小港、塘白漾字等4處,經東北方向小縮坪港千字港、泥水港流入雪落漾至太浦河,經西北方向長港通達太浦河。是調節太湖與頔塘水量的主要湖泊。湖底藴藏泥炭。湖南部原有張家墩小島,面積約18畝。1980年代初農民挖掘泥炭,小島被夷平。 [10] 
雪落漾(吳江區,地圖標註為雪綠漾),位於松陵鎮和平望鎮交界地帶,松陵鎮部分位於橫扇社區厙港上南面,西、南一半水域屬平望鎮梅堰社區所轄,水域面積2.41平方公里。雪落漾入湖河道有3個,為急水港、千字圩港和張家港;出湖河道有7個,為大日港、三級河、菱家裏、九曲港、小長蕩、池林港、周家田和直港。 [21] 
鶯脰湖 鶯脰湖
鶯脰湖,以形似鶯脖子而得名,位於平望鎮南,面積2.44平方公里湖底高程0.80米,西納爛溪、頔塘來水,向東北泄入運河及太浦河。 [4] 
汾湖 汾湖
汾湖,本名分湖,以分屬吳江、嘉善兩縣而得名稱洪。面7.1平方公里其中4.3平方公里在吳江區(原吳江縣)境內湖東西為鎮北鄉湖底高程0.0米左右。太浦河從北部穿過航道底高程在0.00米左右。湖水順太浦河向東流入泖湖。蘆墟塘是汾湖南泄的主要河流。 [4] 
雪落漾 雪落漾
雪落漾(青浦區),位於青浦區金澤鎮和吳江區黎裏鎮的界湖,在兩省一市交界處的“水鄉客廳”中心位置,北起元蕩,南流入太浦河,湖泊面積約1.6平方公里,主要流經金澤鎮楊灣村、新池村。 [22] 
元蕩 元蕩
元蕩,位於青浦區(原青浦縣)西南部,青浦鎮西南25公里處。因形如黿,故原名黿蕩,後演用今名。東西最長6公里,南北最寬3.8公里,周圍長10餘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屬上海市境為2.22平方公里。進出水道計28條,西部、西北部多進水口;東南部多出水口。湖水以諸曹漾、雪落漾與太浦河相通。最大水深2.5米,西深東淺,平均水深1.5米。蓄水量約2100萬立方米。1960年青浦區(原青浦縣)與江蘇省吳江區(原吳江縣)(吳江區舊名)合辦元蕩聯合養殖場。東部湖區已劃入澱山湖旅遊區,東南湖濱建有上海石化總廠療養院。滬青平公路在其東南端經過。 [16] 

太浦河工程概況

太浦河工程背景

公元初,太湖以東螞蚊、雪落、桃花、北草、北晉、楊家、後長、太平、將軍、木瓜、汾湖、東姑、韓郎、白洋灣、馬斜、吳家、長白、白漁、餞盛、葉庫白等漾、蕩、湖與太湖連成一片。太湖來水經湖蕩中眾多的港河及松江、婁江和東江出海。唐代,流向東南的東江湮沒,向東北的婁江受長江泥沙淤塞,僅有松江向東泄水暢通。為溝通蘇秀(嘉興古稱秀州)兩州交通。唐中葉(8世紀)至朱初,在太湖以東築吳江塘路.致使太湖問東排水受陽,元代,雖設法整治松江,但因上下口淤寒,以致太湖排水依然受阻明初,開通范家浜,凌深擴大為黃浦江,形成太湖向東排水的新通道,然而,太湖與黃浦江之間寬50公里的湖蕩區依然繼阻太湖排水。 [2] 

太浦河工程任務

太浦河工程西起江蘇省太湖邊時家港,東至上海市南大港接西泖河入黃浦江,貫穿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全長57.6公里。工程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堤防及護岸工程;太浦閘加固工程(共29孔,每孔淨寬4米);太浦河泵站工程(裝機300立方米每秒)及配套建築物工程。總投資15.97億元。
工程主要任務為:
1、防洪。以1954年5月至7月洪水過程作為設計標準,(P=2%)入太湖總水量91.2立方米,其中外排45.6億立方米,而太浦河泄洪22.5立方米,佔太湖外排水量的49%。平望水位控制旬平均最高水位3.3m。
2、排澇。1954年型洪水分泄杭嘉湖澇水11.6億立方米,佔該地區澇水總量的23%。
3、供水。1971年型枯水(P=94%)及設計標準。黃浦江、杭嘉湖東區在4~10月需太湖供水59.2億立方米。為治理黃浦江黑臭的狀況,米市渡4~10月泄流量平均需保持275~300 立方米每秒,將由太浦河自引或太浦河水泵站提供(容量300 立方米每秒)。
4、航運。太浦河跨省、市航線有長(興)湖(州)申(上海)線、杭申乙線經由新運河、蘆墟壙進出太浦河。河道全線建成後,新運河以東約43公里河道可全線通航,直達泖河經斜塘入黃浦江。該段太浦河按四級航道考慮,長湖申線和杭申乙線將比現行航線順暢,航距縮短,可提高水運效益。 [19] 

太浦河工程建設

太浦河工程,作為國務院批准的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十大骨幹河工程,於1991年11月開工(江蘇省段於1958年開工,1950、1960年代開挖並基本形成 [2]  [7]  ),至2005年12月全面建成。2006年4月通過水利部與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持的竣工驗收。 [19] 
  • 江蘇段工程
1958年11月至1959年5月,由蘇州專員公署動員吳江、震澤(現屬吳中區)、江陰、吳縣、青浦、松江、金山等7縣12.1萬人開挖太浦河,興建太浦河節制閘。河道工程:太浦閘上游1.6公里為喇叭形,引河底寬從閘上游護底起160米漸變擴大到太湖邊300米。河底高程,自0米漸增至東太湖底自然高程1.60米;太浦閘下游河底寬150米,河底高程自0米起以五萬分之一比降向東傾斜,河道邊坡比1:3。堤防標準:閘下游堤頂高程6.0米,青坎高程5.0米,青坎寬15米,堤頂寬,北堤8米~16米,南堤6米;閘上游堤頂高程7.0米,提頂寬和青坎高程與閘下游相同。1960年2月,蘇州專員公署動員昊江、吳縣、江陰、常熟等4縣7.8萬人開挖江蘇省境內河道。1961年,建成平望鋼筋混凝土公路大橋和蘆城與黎裏2座木便橋(後於1966年改建鋼筋混凝土橋面)、橫扇東套閘。
太浦河江蘇段開挖後,因下游段在上海、浙江境內沒有開通,仍不能發揮泄洪通道作用,加之“文化大革命”期間部分地區不同程度“封、圍、堵”,使太湖水情日趨惡化,洪涉威脅有增無減。1962~1976年。在蘇州地區實施局部清障工程:開通太浦閘至楊家蕩7條壩埔,完成土方4.14萬立方米;在太浦河兩岸開通蘆墟窯港、平望北草港、梅堰袁家棣港、橫扇亭子港、雪落漾口、李家扇港、黎裏羅漢寺北港等7條河港:清除太浦河蘆墟境內的汾湖東壩,東姑涉東、西兩壩,按底寬100米、底高程0.50米標準開挖,完成土方1.87萬立方米;挖除太浦河節制閘至青浦馬斜湖西壩21處施工暗項,完成土方17.53萬立方米;機凌太浦河壩埂,完成土方2.4萬立方米。然而,這些零星工程未能從恨本上解決太湖洪水出路問題。
1978年11月20口至12月下旬,蘇州地區動員吳江、江陰、無錫、沙洲、常熟、太倉、昆小、吳縣等地13萬人,實施太浦河上游段續辦工程。平望大橋以西新運河口至太湖邊13.6公里工程標準:太浦河節制閘上游引河做成喇叭口,底寬從閘上游護底起160米漸變擴大到湖邊300米,底高程從0米漸變到與太湖湖底高程相銜接;節制閘下游底寬150米,閘下處河底高程一0.50米,河底比降五萬分之一,邊坡比1:3。1979年春,太浦河螞蟻漾1475.4米穿湖大堤工程動工,河底寬130米,邊坡比1:4,4米水位時過水斷面積955平方米。
在江蘇省境內,太浦河續辦拓浚工程,國家投資1300萬元,挖廢耕地45公頃,壓廢耕地161.5公頃,拆遷民房2490間,完成方517萬立方米1991年7月,太湖流域遭遇特大洪澇災害。9月,國務院召開治理淮河、太湖會議。決定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太湖治理十大骨幹工程,1992年11月太浦河江蘇段全線拓浚。工程包括時家港至蘇滬交界40.8公里河道疏凌、兩岸堤防及穿湖築堤、幹河護砌以及配套建築物等項目。1998年11月,完成太浦河全線拓浚,工程概算總投資1.02億元。2006年4月,太浦河全線拓浚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2] 
  • 上海段工程
太浦河工程上海(青浦)段長15.24公里。1991年夏,太湖流城發生特大洪水。7月5日8遵照國家防總指揮部的命令先後炸開位於蒸澱鎮的紅旗塘堤壩和位於蓮盛鎮的錢盛塘堤壩,遣太湖洪水。不久,國務院批准太湖流域綜合治理十大骨於河工程,太浦河工程列人十大骨幹工程之首。11月,成立太浦河工程指揮部,由市農委、市水利局、青浦區(原青浦縣)人民政府等領導組成。
太浦河上海段河道開挖防洪標準以1954年為設計年河底寬128米-134米(實際),河底高-5米(鎮江吳標高,下同)。邊坡1:3~1:7.兩岸堤頂高程5.5米南北岸頂寬分別為7米9米提內青坎寬度10米,標高4.5米提外青坎寬度5米標高4.5米總土量2282萬立方米。通過招投標確定施工單位,分三個階段施工:
第一階段,1991年11月至1992年6月,填築兩岸大堤。河道開挖至-10米以確保1992年汛期上游300立方米/秒泄洪和下游度汛安全。施工期間共出動施工人員12.4萬人有30多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施工中動用大型機械400多台套採用人機結合辦法僅用45天修築好太湘河兩岸陸上大堤,完成方168萬立方米排泥場圈堰72萬立方米。河道土方由17艘挖泥船機凌,完成1100萬立方米沿河各鎮人民羣眾在動遷問題上,服從土地先用後徵,農作物先損毀後折算的補償辦法,體現了顧全大局、團結治水精神。太浦河青浦段施工徵地(含返徵地)291.69公頃其中:耕地28211公頃非地958公項。還在施工時臨時佔地621公頃。拆遷樓房1463.64平方米平房15227.31平方米各類棚合15325.61平方米圍牆3151平方米各種地坪19898平方米土窯7只魚薪8道低壓電力線35公里照明線2.3公里,廣播線978公里,遷移果園面積21.56公項各種樹術16982棵竹園4.39公頃遷移和處理生豬988頭種鴨6210只蛋鴨49895只成魚塘5115公項魚塘護坡9450平方米損農作物青苗菱白108.72公商草113公項油菜27.44公頃三麥25公項菜48.39公項其他作物0.81公項動遷與報廢小型灌渡站17座渠系建築物315個閘口,地下集道3.5公里護岸276公以及小型橋洞等第二階段,1992年6月至1996年底疏沒於河。1995年10月太河上海青浦段河道挖至-5.0米完成挖士500萬立方米。建護岸28.44公里,渡口碼頭17座防汛道路25.86公里,水閘19座支河橋樑17座。
第三階段,1996年底至2000年9月太河下游河段。按標準河底標高達到-5米~-5.5米,至1997年10月竣工完成泥380萬立方米此後又在太浦河沿線構築防汛牆、加固加高水閘,讓太湖洪水頑暢泄入黃浦江。
1997年6月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准太浦河上海段工程投人62717萬元(不含太浦河泵站24763萬元)其中國家投人24575萬元上海市財政投人38142萬元。
太浦河上海段工程竣工後,地區排澇標準由過去10年一遇不受提高到20年一遇不受澇。1995年7月7日太浦河實測最大流量達550立方米/秒超過設計標準10%為太湖流域泄洪減災奠定了基礎。太浦河河道可通航500噸級貨船,直航黃浦江。枯水期可以300立方米/秒清潔水流入黃浦江,有利於改善上海市民的飲用水質。 [8] 

太浦河涵閘工程

太浦河沿線工程示意圖 太浦河沿線工程示意圖
太浦河節制閘與泵站 太浦河節制閘與泵站
太浦河節制閘與泵站 太浦河節制閘與泵站
太浦閘 太浦閘
太浦河節制閘(簡稱太浦閘),位於蘇州吳江區(原吳江市)廟港鎮,距太湖約2000米,是流域骨幹排洪通道——太浦河上的重要控制建築物,對流域防洪和向上海市下游地區供水起重要作用,被稱為“江南第一閘” [2]  。太浦閘工程建於1958年,1959年竣工驗收,為2級水工建築物,設計流量580立方米/秒,校核流量864立方米/秒,閘身總長145.6米,閘孔總淨寬116米,共29孔,單孔淨寬4米,底板高程0.5米,閘頂高程7.2米,胸牆底高程5.3米。 [2]  [19] 
太浦河泵站 太浦河泵站
太浦河泵站,與太浦閘平列布置,中心線平行距200米。太浦河泵站是太湖流域綜合治理規模最大的單體項目,為世界同類型項目設計流量最大的泵站(低揚程、大流量),工程規模為一等大(1)型,建築物設計標準為一百年一遇洪水,校核三百年一遇洪水。泵站由抽水泵站、攔污柵閘、公路橋、上下游進水河道、變電站等組成。泵站裝有單泵流量50立方米每秒、葉輪直徑4.1米、斜15度軸伸泵6台,配套1600千瓦電機6台,設計總流量300立方米每秒。太浦閘南側泵站是太浦河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抽引太湖水經太浦河入黃浦江,改善黃浦江水質,提高上海市供水水質和供水保證率。 [2] 
沿河口岸涵閘。太浦河北岸,除江南運河敞開外,均建閘控制;南岸蘆城以東口門均建閘控制,以西口門敞開為杭嘉湖區西部排水通道。 [2] 
吳江區(原吳江市)境內河段,北岸河口自西至東有:北羅家港(圩口閘)、白浦港(圩口閘)(以上在節制閘上游)、亭子港(控制閘,以上3港在廟港)、葉家港(圩口閘)、滄浦河、滄洲盪口(控制閘)、冬瓜盪口(圩口控制閘)、陸家盪口(控制閘)(以上在橫扇)、向陽河(圩口閘)(在梅堰)、平溪河(控制閘)、塘前港(圩口閘)、京杭運河、直大港(圩口閘)、東曹港(圩口閘)、張家甸港(圩口閘)(以上在平望鎮)、壩里港(圩口閘)、烏橋港(圩口閘)、西林塘、蜘蛛蕩(圩口閘)、茶壺港、南渭港(圩口閘)、平橋港(圩口閘)、董家村港(圩口閘)、楊秀港(圩口閘)(以上在黎裏)、大木瓜盪口、浦家埭、西汾湖港(圩口閘)、東西港(以上在北厙)、榮字港(圩口閘)、朱家港(圩口閘)、西大港(圩口閘)、錢長浜(控制閘)、窯港、東姑盪口(以上在蘆墟),共34個;南岸河口自西至東有:時家港(圩口閘)、湯家浜(以上在節制閘上游)、長圩港(以上在廟港)、橫路、邱家港(圩口閘)南螞蟻漾口、雪落漾口(以上在橫扇)、桃花漾、東城港(圩口閘)、袁家埭港(圩口閘)(以上在梅堰)、柳家灣(圩口閘)、忠家港(圩口閘)、新運河、京杭運河、北琶蕩、金家潭(以上屬平望鎮)、南富港、楊家蕩、下絲港、寺後盪口、後長蕩、南楊秀港、亭子港、南木瓜蕩(以上在黎裏)、西湖港、南尤家港、朱明港(以上在浙江省嘉善縣)入、南柵港、南窯港、南東姑蕩、華中港(以上在吳江區(原吳江市)蘆墟)。
北岸除江南運河、窯港、東姑蕩水向北流出河,南岸除汾湖以東各口水向南流入河外,兩岸其餘各口一般都向南或向北流入太浦河;汛期南來之水盛時,北岸各口向北流出河。 [13] 

太浦河工程效益

太浦河工程在流域防洪中,特別是在抗禦1999年流域特大洪水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太浦閘在1999年4月12日至9月30日133天時間裏,承泄太湖洪水28.73億立方米,相當於有效降低太湖水位12釐米,其中最大日平均流量達到746立方米/秒。2000年防洪調度期間,太浦閘共運行15天,泄水1.13億立方米。2001年3月9日至9月30日,太浦閘全年運用110天,啓閉和調整閘門57次,累計排水量7.82億立方米,實測最大流量為361秒立方米。 [17] 
200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黃浦江上游松浦江大橋段受污水上溯影響,氨氮污染較嚴重,8月6日前,氨氮在1.05~1.6毫克升,屬於Ⅴ-劣於Ⅴ類,特別是8月1~4日,氨氮每天最大值都在2.96毫克升以上,污染指數已接近或超過5。隨着太浦閘向黃浦江供水,松浦大橋水域水質明顯改善,至8月16日,松浦大橋氨氮基本在0.5毫克升以下,屬Ⅲ~Ⅳ類,溶解氧情況也有所好轉。 [17]  2002年始,通過實施引江濟太調水工程,拓展了功能和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太湖及周邊地區水生態環境。2002年至2005年,通過太浦河向下遊和黃浦江增加供水56億立方米,實現了太湖流域及周邊“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目標,為流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8] 

太浦河治理開發

太浦河引江濟太

引江濟太,是指利用望虞河等流域骨幹水利工程調引長江清水入太湖及周邊河網,並結合雨洪資源利用通過太浦河等環湖口門向太湖周邊城市及下游地區供水,促進河湖水體流動,增加流域水資源量,改善水環境,抑制太湖西北部等湖區藍藻大規模暴發,應對突發水體異常事件。
根據2001年9月國務院太湖水污染防治第三次會議提出的“以動治靜、以清釋污、以豐補枯、改善水質”生態調水方針和水利部要求,太湖局組織流域內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水利(水務)部門實施了引江濟太調水。引江濟太歷經2002~2003年調水試驗、2004年擴大調水試驗,自2005年起進入長效運行,並在實踐中結合新形勢新要求不斷拓展、深化,多年來發揮了重要作用。2005~2022年,望虞河常熟水利樞紐年均引水16.4億立方米,望亭水利樞紐年均引水入太湖7.4億立方米,太浦閘年均向下遊供水15.1億立方米,太湖湖體水質和流域河網地區水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有效保障了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歷屆上海進博會、上海世博會、G20杭州峯會、上海合作組織峯會、世界遺產大會等數次重大活動的供水安全。 [20] 

太浦河供水工程

金澤水庫 金澤水庫
金澤水庫,位於上海青浦區金澤鎮西部、太浦河北岸,取水自太浦河,佔地面積約2.7平方公里,總庫容約910萬立方米,其中應急庫容約525萬立方米,由金澤水庫、連通管、閔奉支線和松浦泵站改造等四個子項目組成。工程將原有的西南五區取水口集中歸併於太浦河金澤水庫和松浦大橋取水口,形成了“一線、二點、三站”的原水連通格局,實現了正向和反向互聯互通輸水,提供上海西南五區的供水保障。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