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河北大名師範學校

鎖定
民國十二年(1923)7月,謝台臣創辦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簡稱“七師”),謝台臣擔任首任校長,民國十七年(1928),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後,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民國二十二年(1933)10月,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改為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 [1] 
1956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河北大名師範學校在原七師舊址重建, 9月20日,大名師範學校開學。2001年大名縣師範學校停辦 [1] 
建校90多年來,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幹部和成千上萬名人民教師,對人民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1] 
中文名
河北大名師範學校
創辦時間
1923年7月
創辦人
謝台臣
地    址
河北大名縣

河北大名師範學校辦學歷史

大名縣的師範學校創辦較早。清宣統二年(1910),大名府設立初級師範學堂1所,有教員5人,學生48人;簡易師範1所,教員5人,學生46人。
民國十二年(1923)7月,謝台臣創辦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簡稱“七師”),學校初附設在大名城內西街縣立第一中等小學校內,謝台臣擔任首任校長,晁哲甫任教務主任,王振華任訓育主任,後遷校址於大名北關。七師在傳播新文化方面和冀南地區建立並發展黨組織方面都發揮了積極作用,對革命事業產生了深遠影響,有“冀南革命策源地”之稱。
民國十七年(1928),直隸省改稱河北省後,直隸省立第七師範學校更名為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民國二十二年(1933)10月,河北省立第七師範學校奉令分別改為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
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後,大名淪陷,日軍用武力強迫大名百姓拆毀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校舍,片瓦無存。
民國二十八年(1939),抗日戰爭時期,大名縣抗日民主政府在沙圪塔建立抗日師範,郭養之任校長,第一期招生2個班,學生100人。該校為抗戰工作和我黨的地方機關輸送了一批幹部人才,後來和在大名北關建立的冀南台臣中學合併。
1945年5月大名解放後,劉伯承、鄧小平、薄一波、宋任窮等同志路過大名觀看了謝台臣紀念碑和聽了有關同志對七師的介紹,大家都認為謝台臣“以作為學”的教育主張是符合我黨教育方針的,他創辦的七師是革命的學校,對革命有重要的貢獻,他堪稱為一位革命教育家。從當時學校情況看,教師自編革命教材,學生閲讀馬列書刊,學校領導權又掌握在我黨手中,她如同在白色恐怖下我黨的一所黨校,這種狀況在全國當時是少見的 [2] 
民國三十五年(1946)夏,河北省立大名師範學校與冀南台臣中學合併。是年,冀南台城中學招收師範1個班和1個師資培訓班。
1956年7月,經省政府批准,河北大名師範學校在原七師舊址重建,賈培元任第一任校長。 9月20日,大名師範學校開學。第一批招收學生292人,編為4箇中師班,2個速師班。
1985年12月下旬,邯鄲地區教育局組織人員對各縣師範進修學校進行了檢查評比工作大名縣師範學校被評為邯鄲地區先進單位。
2001年大名縣師範學校停辦。

河北大名師範學校辦學成就

1923年-1937年
大名七師自1923年創辦,到1937年毀於日寇戰火,14年間共招收20個教學班915名學生。他們中有240多人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大革命前入黨的達42人;他們中有他們中還有40多人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成為革命英烈;他們中有41人解放後走上省部級領導崗位,100多人成為廳局級領導;他們中還有20多人成為著名專家、學者。七師是地下黨校,革命搖籃,直南一個革命策源地 [2] 
1983年-2001年
從1983年河北大名師範學校在原七師舊址重建到2001年停辦。在這十八年的辦學歷史中。大名縣師範學校共招收十八屆36個班,畢業1512人,為大名縣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教師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