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灣村

(河南省台前縣夾河鄉下轄村)

鎖定
沙灣地處河南省台前縣夾河鄉,是一個自然村 [2]  [5] 明代,黃河泛水屢衝沙灣一帶,流民及山西移民沿運河東堤築室而居,遂名沙灣村。 [2]  現有人口400多人。因京杭大運河行至此處多灣,且地處飛沙之地,故取名沙灣。原屬山東省壽張縣管轄,後歸屬多有更迭。 [1]  [5] 
中文名
沙灣村
外文名
Shawan
電話區號
0393
郵政編碼
457600
人口數量
約 450 人
著名景點
沙灣閘遺蹟

沙灣村建制沿革

該村曾隸山東省東阿縣、壽張縣,1964年起先後屬河南省範縣、台前縣 [5]  。因沙灣踞京杭運河咽喉要津、黃河東流北泛地帶,元明清三代史書出現該地名近百次,明代王永和、石璞徐有貞奉敕治理沙灣河道,清代康熙、乾隆二帝南巡河工數次過往,可見其在運河史上之重要地位 [5] 

沙灣村地理環境

台前縣沙灣段運河,是元明清京杭大運河流經河南省一段運河,不僅是古運河治理和漕運之要地,還擁有明代徐有貞治河碑、鎮河石獸 [4]  等文物遺存。沙灣段運河不光是台前的驕傲,亦是河南之驕傲。運河研究專家楊廣勤、史國強先生雲:“千里運河,難在沙灣。沙灣受阻,則千里運河不通;沙灣通,則千里運河活。”沙灣乃北河治理重地,元明清三代朝廷重臣曾躬行於此治河,建閘、橋、堤、堰等多處河防調控設施。沙灣與運河、黃河息息相關,其歷史乃是一部可歌可泣之治河史 [1] 
俗話説天下的河水往東流,沙灣反其道而行之,從四方來水,趙王河(古灉河)經黑虎廟從西南流入,汶河水由南旺隨運河經戴廟注入。東方之鹽河水也聚於此,西方的人工河廣濟渠經大壩流入,存聚水池,由積水閘調用,以供運河船行之便。 [2] 

沙灣村歷史文化

元代,會通河傍沙灣西而北流。至明代,漕運興隆,日過客貨船數百隻。沙灣人靠駛船為生,北至京津、南達蘇杭,運輸江米、大棗、桐油、竹器、絲綢等,家家生活殷實,户户安居樂業。村民沿運河東堤築屋,南北長達二華里 [1] 
沙灣河神廟與感應神祠,亦值得一提。景泰三年(1452)四月,石璞堵塞決口,以為河神佑護,奏請於原武縣黑羊山、壽張縣沙灣建河神廟。沙灣河神廟位於該村東南、古運河東岸,時過往船隻皆停泊祭之,以祈求河神保佑。後因黃河頻決,河神廟被淤沒。徐有貞在《治水功成題名記》中雲:“鑄玄金而作法象之器,建之堤表大河、感應二祠之中,以為悠久之鎮。” [3] 
感應祠,即感應神祠,又稱大感應廟,亦稱大王廟,址在沙灣村南。該祠為何取名感應? 緣于徐有貞一夢。《東阿縣誌·雜記》(民國二十三年)載:“景泰中,徐武功(徐有貞曾被封為武功伯)治河求發源地不得,乃投以物試之,凡數處不受。武功曰:‘水流則不受物,源不在是。’一再投之他所物,乃受。曰:‘此水源也。’百計塞之不效。夢一高僧受簡曰:‘至人無慾。’乃悟。曰:‘此下殆有龍窟。龍所欲者,珠也。’於是鑄長鐵柱貫鍋底而下焉,水始受塞。蓋鐵汁能蝕珠,龍愛珠,故去耳。”因此夢靈驗,徐有貞於景泰四年(1453)特請建感應神祠,帝並敕修感應祠神牌坊。謝肇淛(萬曆三十九年至四十四年,任都水司北河郎中)《北河紀·河靈紀》載:“感應祠在沙灣,祀大河之神。景泰間敕建,仍加封朝宗順正惠通靈顯廣濟大河之神,其左祀護國金龍四大王及平浪侯晏公、英佑侯蕭公,以春秋二仲及起運、運畢凡四祭。北河郎中主之。” [1] 
沙灣文物
沙灣文物(2張)
沙灣亦出土大量運河文物,如沙灣閘遺蹟,鎮水石獸(圖4)等 [4]  。二零零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台前縣人民政府將沙灣閘遺蹟設立為台前縣文物保護單位(圖5)。

沙灣村新時代建設

沙灣村經濟發展及謀劃

1.集體經濟發展
(1)光伏扶貧電站,年收入3萬元;
(2)投資24.125萬元在夾河鄉於樓村設施農業項目,年收入1.4475萬元;
(3)投資70萬元入股肉鴨屠宰項目,年收益4.2萬元;
2.經濟發展謀劃
(1)建設村辦養老機構一處。
約容納100 人,佔地面積 3000 ㎡,建築總面積 5000 ㎡,為地上四層建築。
(2)建設博物館一處。
博物館佔地面積600 ㎡,建築面積 300 ㎡,位於村內中心花園南,為地上二層建築。博物館的層高按 4 米設計,房屋建築耐火等級按不低於二級設計。
(3)建設鋼結構廠房一處。
項目需租用村民地6000平米,墊土方7000方,需建設2000平方米鋼結構廠房一座和配套水、電、污水管網基礎設施 [7] 

沙灣村所獲榮譽

2023年9月,沙灣村被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公佈為第一批鄉村建設示範村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