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沙灣村
- 所屬地區
- 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
- 面 積
- 4688畝
- 人口數量
- 2855
沙灣村基礎設施
編輯沙灣村是該縣西南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和沙灣區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景寧至慶元、龍泉公路經此而過,小溪帆船、木排可達青田、温州。橫跨沙灣小溪兩岸有沙灣大橋、東信沙灣大橋、長潭大橋三橋。2007年9月以來,沙灣新農村建設逐步開展,完成項目投資165萬元的沙灣村防洪堤建設。沙灣鎮的水竹灣、七里坳兩村整村搬遷到沙灣七里匯。另外鰻段、對面崗、等村也在落實之中。
按照下山脱貧工作“政府引導,羣眾自願,突出重點,分級負責,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公開公正,確保穩定”的原則,下山脱貧的農户,打破原來行政村的格局,他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也逐步融入中心村村民之中,村民的城市意識和生活質量也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另外甌江小溪支流上游水電資源開發利用正在規劃、商討與實施中。
該村還建有朝陽台活動室、沙灣文化站、沙灣農村合作銀行、廣播電視站、沙灣影劇院、嶺尾門球場、沙灣供電所、沙灣郵電局、操場健身所、洪畈醫院、書報閲覽室、街心綜合菜場等文化娛樂、 基礎設施和公共場所。
沙灣村文化教育
編輯
沙灣人文景觀(22張)
中學生主要就讀於沙灣中學,創建於1958年9月,校址在浙江省景寧畲族自治縣沙灣鎮沙灣村,原稱景寧縣沙溪初級中學。學校當時只有一個班級,兩個教師,22名學生。景寧縣灣中學是景寧縣第二所縣屬完全中學,現有19個班,學生1058人,教職員工75人(其中教師52人)。現有高級教師5人,一級教師11人,二級教師18人。在教師隊伍中,大專以上48人,25歲以下39人。學校佔地32畝,校舍面積8500平方米。有實驗基地3畝。學校每班裝配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一個計算機教室,2個多媒體教室,藏書8700冊,訂閲報刊雜誌230餘種。
沙灣村歷史記載
編輯據《柳氏宗譜》載:先祖於康熙十八年來沙灣開基。由於村建河灣沙圩,地呈月牙形,素有“半彎村傍月,一曲水鳴雷”之喻,故名沙灣。
[1]
“恰似新晴放野航,輕鷗個個出回塘。一溪綠水皆春雨,兩岸青山半夕陽。時節剛逢挑菜好,女兒多見採茶忙。沙頭剩有桃花片,流出村來百里香。”這是清朝浙江青田詩人端木國湖的《沙灣放船》詩。
沙灣村沙灣景點
編輯明清年間,沙灣有十大古景,沙灣十景為:
金雞亭
文昌閣
半月澄光
沙灣處後山(36張)
福脈庵堂
海蝦盤沙雷灘鼓浪
石佛點頭
三水會合
現部分已破損,遺蹟仍存。
《沙灣十景》 詩一首
半月增光映樓庭,雷灘鼓浪震雞亭。
庵堂福脈海蝦跳,雙鳳朝陽伏虎贏。
石佛點頭沙望兔,文昌亮閣墨顯靈。
天生景象人生樂,如畫河山世代名。
注:三水會合以詩中“浪、海、河”影之。
(此詩轉自景寧縣《紅夕陽》2009年4期 陳可富作)
沙灣《河東柳氏族譜》新編沙川八景:
雙鳯朝陽
伏獅聳案
三星拱照
半月澄光
帶水瀠洄
石佛點頭
奎閣凌霄
沙灣村族譜選錄
編輯《柳氏宗譜》所排輩份序號是:守、其。春、光、明、吉、象;景、運、毓、賢、良。秉、直、家、風、振;餘、和、世、澤、長。沙灣村,潘姓開基,幾年後從廿裏外柳山頭村招一胥(柳氏),即村朝陽台古墓守積公(該墓建於康熙乙酉〔1705〕年,咸豐庚申〔1861〕年重修)。太公生一遺腹子為其輩,其下春,春輩分出五房頭,以村中央(樹林坌老處)為界,上部為長房、下部為二房,古有“長房拳頭、二房筆頭”之説。現在全村基本為柳姓,另有部分遷到其他鄉村。沙灣街頭有部分其他姓氏,陳姓為早。
[3-4]
沙灣村所獲榮譽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沙灣古村
- 2. 沙灣景點 .中國畲鄉-景寧網[引用日期2012-09-03]
- 3. 沙灣詩話
- 4. 沙灣雪景
- 5. 浙江第二批省級農村引領型社區名單公佈 .浙江新聞[引用日期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