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漠長耳鹿

鎖定
沙漠長耳鹿(學名:Odocoileus hemionus crooki),是騾鹿的一個亞種,生活在北美洲的索諾拉沙漠和周邊地區。因為它們的耳朵特別長,像騾子的耳朵,因此又被稱為“騾鹿”。
沙漠長耳鹿屬於食草動物,食物包括綠色的植物、樹枝、樹皮、芽、水果、堅果、草、葉子、種子、菌類、地衣等,但它的消化能力有限,營養吸收率比較低,因此騾鹿的食物攝入量非常高,沙漠長耳鹿適應能力強、幼仔成活率高,現存數量還很巨大,甚至對當地植被造成損害。
中文名
沙漠長耳鹿
拉丁學名
Odocoileus hemionus crooki
別    名
沙漠黑尾鹿
北美騾鹿
沙漠騾鹿
沙漠驢鹿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空齒鹿屬
騾鹿
亞    種
沙漠長耳鹿
命名者及年代
Mearns, 1897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4] 
外文名
Desert Mule Deer

沙漠長耳鹿形態特徵

沙漠長耳鹿
沙漠長耳鹿(6張)
沙漠長耳鹿是騾鹿的一個亞種,生活在北美洲的索若拉沙漠和周邊地區。它們的耳朵特別長,像騾子的耳朵。它們的體格比美洲東半部的白尾鹿大,尾尖是黑色的。只有雄鹿才有犄角。沙漠長耳鹿的犄角有個明顯的主幹,犄角的分叉是從主幹分出的。白尾鹿的犄角分叉是從分叉分出來的。 [1] 
沙漠長耳鹿肩高90-105釐米,體長1-1.9米,尾長10-25釐米,體重50-215公斤,23釐米長的耳朵。比白尾鹿略大,夏毛淺黃或淺紅褐色,冬毛淺灰褐色,僅雄性有角,分為5-8叉,略向內彎曲, 長約7.8-1米,耳朵較大,“騾鹿”之名便得於此。外貌與白尾鹿極其相似,主要區別在尾部:沙漠長耳鹿的尾巴較短,上半截白下半截黑;而白尾鹿尾巴較長,且上半截黃下半截黑或整個黃色,尾內側為白色。但所有騾鹿的臀部都是白色的。 [1] 
沙漠長耳鹿類似落磯山脈長耳鹿,雖然小一點,顏色略淺;臀部的白色也略小一些。所有的沙漠長耳鹿,鹿角不像落磯山脈長耳鹿那麼重。 沙漠長耳鹿的角架傾向於有寬伸展,並且頂端缺乏尖叉。 [1] 

沙漠長耳鹿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北美洲自阿拉斯加至墨西哥的西部地區。 [1] 

沙漠長耳鹿棲息環境

棲息於寒、温帶草原、森林、丘陵甚至荒漠等各種環境中,適應能力極強,非繁殖季節雌雄各自集羣生活,每羣3-4頭,夜行性,清晨和黃昏比較活躍,正午時分躲在陰涼處休息。順利地適應了極端苛刻的乾熱的和強烈的寒冷,微薄的草料、缺乏水和缺乏植物生長的荒漠。能生活於沙漠和半乾旱地區。多數沙漠長耳鹿在佩科斯河西邊地區活動。 [1] 

沙漠長耳鹿生活習性

沙漠長耳鹿屬於食草動物,食物包括綠色的植物、樹枝、樹皮、芽、水果、堅果、草、葉子、種子、菌類、地衣等,但它的消化能力有限,營養吸收率比較低,因此騾鹿的食物攝入量非常高,到了秋天更會拼命的採食以積聚脂肪越冬。其壽命約為10年。 [2] 
天敵包括棕熊、黑熊、美洲獅、狼、郊狼、狼獾、短尾貓、加拿大猞猁等,但要捉住它並不容易,除了視覺、聽覺、嗅覺都很敏鋭外,騾鹿的奔跑速度高達45-58公里,可以輕鬆跳過5-7米寬的溝渠或2米高的陡坡,而且它還會游泳。 [2] 

沙漠長耳鹿繁殖方式

沙漠長耳鹿 沙漠長耳鹿
沙漠長耳鹿每年10-12月發情交配,個別種羣會延遲到翌年1-2月,婚姻方式為一夫多妻制,偶爾也與親戚白尾鹿產生愛情, 發情期內雄鹿之間大打出手以爭奪配偶,母鹿的妊娠期約6-7個月,於翌年6-8月分娩,隨地理種羣的不同平均海拔高度每上升305米分娩時間就延遲7天,每胎1-4仔,普遍2仔, 新生小鹿像梅花鹿一樣周身密佈白斑,出生後本能的俯伏在茂密的草叢中隱介藏形以躲避敵害,由母親照料數天後即可進食固體食物,三週大時可自由活動,一個月大時就可以跟隨羣體優遊四方了,兩個月大時白斑褪去,哺乳期2-4個月,雌性1-2歲性成熟,雄性3-4歲,壽命10-20年,最高紀錄為25年。 [3] 

沙漠長耳鹿保護級別

由於沙漠長耳鹿適應能力強、幼仔成活率高的緣故,現存數量還很巨大,約13-17萬頭,因此還沒有相關保護法律,是加拿大和美國狩獵行業的重要對象,而且這種鹿在個別天敵較少的地區氾濫成災,嚴重破壞了當地植被及作物的生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5年 ver 3.1——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