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

鎖定
位於常熟市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是為紀念和弘揚沙家浜軍民光榮傳統而建立的教育展覽館,佔地67萬平方米。在抗日戰爭時期,位於陽澄湖畔的沙家浜成為蘇、常、太遊擊根據地。依靠當地人民羣眾的支持,利用陽澄湖地區天然地理條件,我軍開展艱苦卓絕的抗日武裝鬥爭。血戰沙家浜、激戰陽溝婁、伏擊八字橋、夜襲滸墅關、奇襲虹橋飛機場等歷史事件直到2021年仍廣為傳頌。該館再現了當年沙家浜抗日軍民魚水情深,共同抗敵的感人事蹟。
中文名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
地理位置
蘇州市常熟市沙家浜鎮沙家浜風景區 [1] 
開放時間
具體開放時間請諮詢景區 [1]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670000 m²
目    的
紀念和弘揚沙家浜軍民光榮傳統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場館介紹

常熟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落成開放。青青蘆葦蕩,抗日舊戰場——沙家浜過去的一切成為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吸引了眾多遊客。
近年來,沙家浜利用革命傳統教育、蘆葦蕩自然生態、江南水鄉田園風光及地方民俗風情等資源優勢,建成了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特色,集教育、休閒、運動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區。新落成的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陳列了400多幅民主革命時期沙家浜的革命歷史圖片和一批革命文物。紀念館還採用了多媒體景箱、場景復原等現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現了當年的抗日場景和軍民魚水深情。
到沙家浜旅遊,首先是想為剛剛過去的那個“紅色夢幻”時代找到一個實實在在的物質支點。
戲台上阿慶嫂仍在唱《沙家浜》。
一個35歲以上的人們耳熟能詳的傳奇故事《沙家浜》,就誕生在江蘇常熟煙波浩渺的陽澄湖上。阿慶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在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裏,懷舊的人們可以追尋到他們的足跡。在高大茂密的蘆葦蕩中,無論從陸路還是水路,你均能領略到昔日新四軍戰士與日寇周旋於此時寫下的壯麗詩篇。位於遼闊、幽深、曲折、迂迴的蘆葦迷宮中的第一代“春來茶館”,仿照京劇《沙家浜》春來茶館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銅壺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盡情遐思當年阿慶嫂智鬥敵偽的風采。蘆花飛雪,河港縱橫,你會由衷地感嘆:這裏就是蘆蕩火種的發祥地。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文化介紹

蘆葦蕩風景區是沙家浜景區的精華所在,位於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以視覺上的浩浩蕩蕩,一望無際的蘆葦蕩為主景,充分體現“春來碧水綠蘆接藍天,魚歡鳥歌;秋到金谷白玉鋪沃土,花放稻香”的詩清畫意。整個景區追求自然生態所給予的野趣,竭力營造一種迴歸自然,返樸歸真的氛圍。
沙家浜景區 沙家浜景區
景區規劃由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觀賞區、蘆葦蕩水上活動區、水產觀賞區、農業觀光區是、運動休閒區、美食購物區八個遊覽區構成。
革命傳統教育區,是以革命史蹟介紹和《沙家浜》創作過程為主線的人文景觀區,突出蘆葦盪風景區以革命傳統教育為內涵的性質。主要有瞻仰廣場、浮雕牆、沙家浜亭、東進橋、魚水亭和碑廊、象徵十八個傷病員的十八塊形態各異的自然石等景點,以雕塑為主要表現手段,其中位於瞻仰廣場中央的主雕高達8米,重60噸,由創作毛澤東紀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長葉毓山創作。
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位於沙家浜鎮。它始建時為“橫涇地區抗日鬥爭展覽陳列室”;後於1988年6月改建為“沙家浜革命展覽館”;1991年正式命名為“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全館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展廳陳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長題詞。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是生動的德育基地。
1969年,正是蘆花放稻穀香的季節,剛剛從上海警備區動員處副處長崗位上退下來的費介成,來到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經戰鬥過的橫涇公社。他是當年在此養傷的新四軍傷病員之一,滬劇《蘆蕩火種》和京劇《沙家浜》劇情的見證人。費介成來此的目的,是想在這塊他和他的戰友曾經灑過鮮血的地方建立起一塊豐碑,以記載那一段血與火的戰鬥歲月,紀念在此英勇戰鬥、流血犧牲的人民子弟兵。他憑着驚人的記憶,不顧年邁體弱,在陽澄湖畔,踏遍一塊塊舊戰場,尋訪一個個知情人。
在北泗涇,他會見了當年的抗日積極分子蘇貽民老媽媽。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裏,正是這位老媽媽象對自己的親人一樣無微不至地照顧子弟兵,她的家成了新四軍戰士的家,不知有多少好同志在她的掩護下從敵人的魔爪下安全轉移。為了抗日,她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燒燬,她本人也被敵人抓去,受到嚴刑拷打。這些情況費介成如果不説,當地的人誰也不知道。
在龔家浜,費介成見到了於銀生老人。於銀生説:當時的新四軍印報所經常活動在龔家浜一帶。有一次,印報所要轉移,有20箱鉛字委託於銀生保管。為了確保安全,於銀生就一個人摸黑將鉛字用船運到荒野裏的一塊墳地上,堆砌成一口棺材,再蓋上磚瓦,偽裝成這一帶農村常見的瓦廬棺材。就這樣,日本鬼子幾次下鄉搜查都撲了空。
雙浜村,費介成指着村南那頂木橋對村裏的領導説:抗戰時期,這座橋好像還應向南移10米左右,橋東面這幢房子曾經是新“江抗”的司令部,橋西面有一家茶館,老闆姓沈。説到這裏,他問周圍的人:“是不是這樣的?”當時村(大隊)革委會主任陸興説:“您説的完全正確!”
在羅家草蕩、黃橋村,費介成找到了當年後方醫院的小房東孫大生。費介成在陽溝?戰鬥中右腿負傷,曾在孫大生家裏養過傷,就是用孫大生家的扁擔當夾板治好了腿。
鮑家河灣是當年新四軍非常活躍的地方,在這裏,費介成找到了當年印報所的房東宋三保。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裏,宋三保一家人作出了很大的犧牲。1941年2月下旬,日本鬼子衝到鮑家河灣,直奔宋三保家,把宋家搶劫一空,不能搶走的統統丟到河裏。日本鬼子還搜去了新四軍的部分《大眾報》和《江南》半月刊。
費介成還去了陽溝?、張家浜、肖涇、陸巷等村,豐富了他原來擁有的資料,為建立沙家浜革命傳統陳列室奠定了基礎。二1970年11月16日,小説《鐵道游擊隊》裏隊長劉洪的生活原型,時任蘇州軍分區司令員的劉金山慕名來到橫涇公社,他召集了部分支部書記開座談會,談了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性。臨行時,他囑咐橫涇公社革委會主任曹興福説:“把沙家浜建設好。”
僅隔了7 天,南京軍區政治部主任楊廣立也來了。恰逢老地下黨員時根元獻出了一把上面刻有“春來”字樣的茶壺,引起了楊廣立的極大興趣。當時有人提議,請楊廣立把這一把茶壺帶回去,交給許世友司令員。
據後來調查,這把茶壺的真正出處是陸家村,是老黨員時根元年輕時從陸家岳父家捧回來的。“春來”茶壺是確實有的,但“春來茶館”卻沒有發現。這件事也説明,《沙家浜》戲裏的“春來茶館”並不是編劇憑空虛構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據的。後來又在曹家浜發現,抗日戰爭時期確有一家“東來茶館”和一家“春海茶館”,曾經都是新四軍的聯絡站。
就在上級領導相繼視察的同時,公社於這年的11月25日召開了“建設今 日沙家浜”誓師大會,這次會議在當時產生過比較深遠的影響。
1971年5月26日,在縣鄉兩級共同關心下,成立了“橫涇地區抗日鬥爭展覽”七人籌備領導小組。籌備領導小組下設資料組。
1971年11月,在廣徵博採的基礎上,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陳列室正式開辦,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戰士捐贈的手槍、大眾報、《江南》半月刊、軍用水壺等;有從民間徵集到的鐵篩、榔頭、鐵墩、風箱等原來修槍所工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贈出來的蚊帳、藤椅、棉胎等。這些東西有的是當年從胡肇漢小老婆家裏繳獲後由新四軍分給搖船農民的戰利品;還有新四軍後方醫院使用過的醫療工具以及一條曾護送過新四軍傷病員的交通船等等。
1972年4月,剛上任的公社黨委書記奚君十分重視陳列室的建設,在他的過問下,確定了一些參觀點,主要是湖浜、龔浜、蘆蕩、曹浜四個大隊,有印報所、修槍所、後方醫院、彈壁洞、殲敵弄、擒敵處、慶功場等。奚君為這些參觀點定名和撰寫解説詞,還在殲敵弄、擒敵處、慶功場三處建碑以示紀念。正是這些形象化的教育形式,發揮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吸引了各地幹部羣眾、部隊戰士、大專院校和中小學的學生來此參觀學習。
這個簡陋的陳列室從1971年11月建辦至1974年5月正式關閉,前後不足三年。關閉後,革命文物移交給了縣文管會。三儘管陳列室關閉了,但已經形成的那些教育點還存在,慕名而來的人仍絡繹不絕。
1981年5月10日,經省政府批准,橫涇公社更名為蘆蕩公社。後來撤銷公社改建鄉,蘆蕩公社改名蘆蕩鄉。
1988年6月間,上海同濟大學社會科學系師生在社會調查中發現,蘆蕩鄉地處昆承湖邊,與虞山隔湖相望,可謂山明水秀,風光美麗,是塊大有發展前途的旅遊寶地。於是他們就提出了與蘆蕩鄉合作開發的建議。這個建議得到了蘆蕩工業公司的重視,在經濟尚不寬裕的條件下,開始在昆承湖邊籌建“沙家浜游泳場”。同時,開始了展覽館的籌建工作。利用原成人教育室,僅用了一個星期時間,因陋就簡完成了布館的全部工作,於1988年7月22 日,“沙家浜革命傳統展覽館”和“沙家浜游泳場”同時對外開放。
由於有關“沙家浜”的消息被封閉了10 多年,這次通過同濟大學在上海各大報紙首次披露後,引起了外界的極大興趣,在上海出現了轟動效應。上海人士蜂擁而至,引起了常熟一些部門的關注,他們也組織黨、團員前來參觀學習,這就大大加重了蘆蕩鄉的接待任務。第二年,在上海同濟大學和蘆蕩鄉的共同努力下,對原有的展覽館進行了重新佈置,擴大到48平方米,展出內容是:今 日蘆蕩、農民暴動、江抗東進、蘆蕩養傷、重建武裝、後方基地、浴血奮戰、寧死不屈、迎接解放等九個部分,圖文並茂,受到參觀者的好評。
1989年,沙家浜革命傳統展覽館帶動了沙家浜游泳場的發展。游泳場增設了划船、垂釣、野餐燒烤、品茶、飛艇遊湖等活動項目,還配備了三艘客輪,一艘消防艇,組織遊陽澄湖、遊蘆葦蕩等活動。上海人民廣場上樹起了 “沙家浜三日遊” 大型廣告牌,《新民晚報》刊登了有關沙家浜的消息,上海各大旅行社紛至沓來,旅遊旺季日人流量在萬人以上,最多一天達1.73萬人次。四1990年5月5日,77歲高齡的葉飛副委員長偕同夫人專程來到蘆蕩鄉。下午2時許,他在市、鄉黨政領導的陪同下,仔細參觀了展覽館。他一邊參觀一邊對周圍的人説:“當年新四軍東進是有爭議的,由於陳老總果斷決策,力排眾議,一人承擔風險,派我帶了800多名戰士來到東路……”他建議,“江抗”東進在新四軍建軍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江抗”東進的內容要增加。他還專門作了關於“沙家浜的意義……”的題詞,並題寫了“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的館名。從此,“沙家浜革命傳統展覽館”就正式改名為“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
葉飛視察後,蘆蕩鄉黨委專門召集會議,研究決定重建“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1991年,為了籌建“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在鎮黨委號召下,全鎮黨團員掀起了一個募捐熱潮,不到一個月,捐款總數達12.6萬元,填補了建設費用的不足。這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正式竣工。副省長高德正和省委宣傳部發來了賀電,蘇州市市長章新勝、常熟市委領導等前來參加了落成典禮。
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坐落在沙家浜鎮汽車站附近,建築面積1300平方米。建築有三層:底層為文化活動中心,中層為展廳,陳列了300多幅照片、圖片和51件文物,還有葉飛、江渭清、周文在、夏光、楊浩廬、包厚昌、諸敏等革命老前輩的題詞。展出的內容分三大部分:“崢嶸歲月”、“水鄉烽火”和“今 日沙家浜”。主要記錄了北橋伏擊戰、陽溝?殺敵、八字橋激戰、血戰張家浜……等軍民團結抗戰的動人事蹟。教育館的三樓設有一個大教室,用於在參觀之餘播放一些錄像片,作專題報告等。
教育館也接待過一些外國人,其中主要是在同濟大學讀書的外國留學生。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時,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向他們展示了日本軍人的暴行和沙家浜軍民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日本客人看了展覽後表示:以史為鑑,面向未來,要努力發展日中之間一衣帶水的友好關係。五1992年3月12日,經省政府批准,撤蘆蕩鄉建沙家浜鎮。1996年,在市鎮兩級的共同關心下,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改版,新版進一步充實了抗戰內容,並增加了日軍暴行的一些珍貴照片;較詳細地反映了當年新四軍與日偽頑開展的複雜鬥爭狀況;在每個部分的最後一塊版面上,增加了沙家浜鎮的大事記;還增加了改革開放以來,全鎮在兩個文明建設中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內容。改版重展的新館在這年的“七一”前夕正式展出。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展出內容

一、建黨及大革命時期。主要展出內容是:1926年2月,中共常熟特別支部成立,發動羣眾,支持北伐,掀起國民革命高潮。介紹了顧治本、錢宗灝、程飛白、謝愷等烈士,及李強同志早期革命活動情況。
二、土地革命時期。主要展出的內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常熟革命羣眾不畏強暴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頑強鬥爭。1928年5月12日,中共常熟縣委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展了波瀾壯闊的土地革命鬥爭。石楚材、宋瘦竹、趙守誠等共產黨員先後壯烈犧牲。
三、抗日戰爭時期。主要展出內容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攻佔常熟,常熟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組織抗日武裝“民抗”和“新六梯團”,同仇敵愾,共赴國難。1939年5 月,葉飛率領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東進作戰,與“民抗”、“新六梯團”在陽澄湖畔會師,橫掃日偽據點,打擊流散土匪,形成蘇常游擊區。1939年11月,以傷病員為骨幹的“江抗”東路司令部(新“江抗”)正式成立。新江抗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組織了北橋伏擊戰等多次戰鬥。1940年4 月,中共中央東南局和新四軍軍部派譚震林到常熟,放手發動羣眾,大刀闊斧地開展工作,先後建立起蘇常太和澄錫虞兩個抗日遊擊根據地。同時反映了與忠義救國軍胡肇漢部的鬥爭經過。1940年7月,日偽發動“清鄉”後留在蘇常太地區的共產黨員和幹部戰士頑強不屈,進行了英勇的反“清鄉”鬥爭。
四、解放戰爭時期。主要展出內容是:抗日戰爭勝利後,沙家浜地區在黨的領導下,與國民黨反動派展開了不屈不撓的反“清剿”鬥爭,直至全國解放。
五、今 日沙家浜。主要展出內容是: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沙家浜人民堅持和發揚革命傳統,為建設文明、富裕的沙家浜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兩館陳列了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以及23幅首長題詞,同時記述了49條大事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題示作用。
1996年建軍節前夕,國務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遲浩田將軍作了“沙家浜,天下傳,魚水情,好榜樣”的題詞。常熟市委、市政府在沙家浜建辦了“常熟市雙擁成果展覽館”。“雙擁館”的建辦,是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的補充和延伸,兩館合一,更顯光輝。

沙家浜革命歷史紀念館地理位置

蘇州市常熟市沙家浜風景區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