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沙仁

鎖定
砂仁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綠殼砂仁海南砂仁的成熟果實或種子,是一種較為温和的草藥 [1] 
中文名
沙仁
別    名
縮砂仁
縮砂蜜
縮砂蔤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姜目
姜科
豆蔻屬
砂仁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雲南、海南

沙仁形態特徵

陽春砂仁果實橢圓形或卵圓形或卵圓形,有不明
沙仁 沙仁
顯的三鈍稜,表面棕褐色,密生刺狀突起,頂端有花被殘基,基部有果梗。果皮薄而軟。種子結集成團,具三鈍稜,中有白色隔膜,將種子團分成3瓣,每瓣有種子5至20粒。種子為不規則多面體,直徑1.5至4毫米;表面棕紅色或暗褐色,有細皺紋,外被淡棕色膜質假種皮;質硬,胚乳灰白色。氣芳香而濃烈,味辛涼,微苦。綠殼砂仁果實卵形、卵圓形或橢圓形,隱約有3鈍稜,表面棕色或黃棕色,密被略扁平的刺狀突起,每室含苞種子8至22 粒;種子不規則多角形,氣芳香、味辛涼,微苦。海南砂仁果實呈長橢圓形或卵圓形,有明顯的三稜,表面被片狀分枝的軟刺,基部具果梗痕。果皮厚而硬,種子較小,每瓣有種子3到24粒,種子直徑1.5至2毫米,表面紅棕色或深棕色,氣味稍淡。以個大、堅實、飽滿、香氣濃、搓之果皮不易脱落者為佳。 [2] 

沙仁營養分析

陽春砂仁含有揮發油,其成分十分複雜,主要有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龍腦酯(Bornyl acetate)等。除有濃烈芳香氣味和強烈辛辣外,還對腸道有抑制作用。有化濕醒脾、行氣和胃、消食的作用。

沙仁注意事項

陰虛血燥,火熱內熾者慎服。

沙仁服用指導

凡脾胃氣滯濕阻所致脘腥脹痛、不思飲食、嘔吐泄瀉者,多與木香同用,並隨症配伍其他藥物;若惡阻偏寒者,可配生薑汁;偏熱者,可配黃芩、竹菇等,以助消熱安胎之力。此外,本品温降之功尚可用治奔豚氣痛,每與小茴香、吳茱萸等温裏散寒藥同用。

沙仁食療作用

味辛,性温。歸脾、胃、腎經。芳香行散,降中有升。
1.行氣健胃。用於脾胃氣滯引起的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多與陳皮、木香同用。
2.化濕止嘔。用於脾胃濕滯引起的脘悶嘔惡諸證。
3.安胎。用於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多與補氣血、補腎藥同用。
砂仁辛温行散,芳香化濕,主入脾胃,為化濕和中醒脾要藥,兼有安胎之功。凡中焦濕阻氣滯,及胎動不安等症,均為常用之品。

沙仁其他相關

《綱目》雲:“名義未詳。取其密藏之意。此物實在根下,仁藏殼內,亦中此意。”《本草原始》:“此物實在根下,皮緊厚縮皺,仁類砂粒,密藏殼內,故名縮沙密也,俗呼砂仁。”
在中國的應用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就有很多書籍對砂仁的藥用功效有所記載, 其中在《本草綱目》裏就有着砂仁可以健脾、化滯、消食的記載。砂仁一般生長在氣温高,比較潮濕的地帶,在中國南方種植比較廣泛,砂仁香氣濃郁,有甜,酸,苦,辣等多種味道。
參考資料
  •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
  • 2.    高學敏.《中藥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