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沐猴衣冠

鎖定
沐猴衣冠,是漢語的一則成語,也作“沐猴而冠”,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1-2] 
這則成語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也指人面獸心的人。它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1] 
中文名
沐猴衣冠
拼    音
mù hóu yī guàn
近義詞
衣冠禽獸道貌岸然
反義詞
正人君子仁人志士
注    音
ㄇㄨˋ ㄏㄡˊ ㄧˋ ㄍㄨㄢ
出    處
史記·項羽本紀
語法功能
作謂語、定語、賓語

沐猴衣冠成語出處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2]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沐猴衣冠”這則成語。

沐猴衣冠成語故事

秦朝末期,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天下大亂。起義軍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沒有統一的指揮,於是便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於用人,所以他有很多得力助手。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然而,項羽比較剛愎自用,愛獨斷專行,不喜歡聽別人的逆耳忠言。
在戰爭發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滅了秦朝。但是,劉邦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隊撤出了咸陽,等待日後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項羽的行軍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衝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説:“咸陽處在關中要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裏建都,這樣有利於您奠定霸業。”項羽聽完後有點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於是,更加懷念起故鄉來。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説:“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去,讓父老鄉親知道你如今是什麼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裏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麼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那人聽了這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説:“人家都説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後,我才知道此言不虛哇!”孰料這些話很快傳到了項羽的耳朵裏。火冒三丈的項羽立即派遣手下人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裏活活烹死了。 [3] 

沐猴衣冠成語寓意

項羽雖然能征善戰、霸氣十足,但他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劉邦雖出身貧寒,用兵打仗的本領也不及項羽,但後來項羽身邊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劉邦門下。項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這則成語告訴人們,一個優秀的管理者應該是那種能傾聽來自四面八方聲音,且能斟酌損益,採納良言的人。那種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如同“沐猴衣冠”,最終成不了大氣候。 [3] 

沐猴衣冠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沐猴衣冠”指獼猴穿戴衣帽裝扮成人的模樣,用於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含貶義。這則成語在句子中可作謂語、定語、賓語。 [1] 
運用示例
元·無名氏《十探子大鬧延安府》第二折:“你這等人,乃沐猴衣冠之輩,馬牛襟裙之材!” [1] 
參考資料
  • 1.    沐猴衣冠的解釋|沐猴衣冠的意思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12-13]
  • 2.    宋月航.一葉落而知秋 成語裏的科學奧秘[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76
  • 3.    水中魚 袁鈺.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0: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