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沈啓鵬

鎖定
沈啓鵬,男,1946年12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知名畫家。個展享譽京城。《大汛》《海子牛》《二月二回孃家》《誠》等力作在美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中文名
沈啓鵬
出生日期
1946年12月
職    業
知名畫家
代表作品
《大汛》
《海子牛》
《二月二回孃家》

沈啓鵬生平

沈啓鵬 沈啓鵬
很多人以為沈啓鵬是命運的寵兒,其實他並非一路坦途。沈啓鵬1946年12月生於江蘇省南通市一個機械技師之家。他自幼酷愛繪畫,上幼兒園時即有蠟筆畫被選送索馬里展出;上小學時兩次獲得南通市少兒美展一等獎,作品入選全國少兒美展並被選送日本展出。應該説,沈啓鵬是有天賦的。
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格外垂青這個少年。1966年,他報考了南京師範學院藝術類專業,剛考完,“文革”開始了,他的美院夢破滅了。在一片鑼鼓聲中,他來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在下鄉的7年裏,他什麼活都幹過,什麼苦都吃過。在繁重的勞動之餘,他始終沒有放下畫筆。他隨身帶着一個小本子,畫速寫成了日課。他總是在夜間畫畫,第二天清晨騎車到鎮上郵局寄發,陸陸續續發表了不少作品
沈啓鵬人物(通翰齋) 沈啓鵬人物(通翰齋)
農村生活使沈啓鵬增加了體驗,積累了素材,貼近生活有感而發的題材也不斷增加。他的業餘創作逐步轉到反映生活感受的主題性繪畫上來,《圍墾》《我是公社小社員》《父子倆》《數九練精兵》等作品相繼出版併入選全國美展;中國畫《立下愚公移山志,敢教滄海變良田》和《滄海奪田》在全國發行,引起美術界矚目。1974年,28歲的知青沈啓鵬成為全國美展最年輕的評委,和沈柔堅李煥民、喻繼高等著名畫家一同工作數日,並有幸在”批墨畫”展覽中看到李可染、黃胄等的原作,激動不已。
1972年,終於盼來高等院校招生的機會,沈啓鵬當時在中國畫壇已小有名氣,便滿懷信心地向公社報名。可因為沒給主管幹部送禮,公社居然不推薦。而當年專業考試的題目就是臨摹他創作的連環畫《胸懷朝陽永向前》中的一幅,作者本人竟無權報考。
沈啓鵬 沈啓鵬
1973年,命運之神似乎再一次降臨到沈啓鵬的頭上。他的3件作品同時入選全國美展,南京藝術學院特批破例對他免考,而列為錄取名單的第一名,並派兩名教授來南通專辦此事。但終因當地某些領導提出苛刻的條件,使他又一次失去深造的機會。沉重的打擊,並沒有動搖他的信念。他含着淚水,應北京方面的要求,一幅又一幅地複製着年畫《我是公社小社員》。此後,無論是務農,還是招工回城;無論是從政,還是當大學教授,儘管”主業”更迭,時事變遷,有一條始終不變:”我和畫,一生一世相依為命。”他的作品源源不斷地出版,多次入選全國美展,並被選送日本、加拿大”人與世界”博覽會展出,被中國美術館、人民大會堂、江蘇省美術館收藏,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多次予以報道。 1979年,沈啓鵬終於調入南通書畫研究院從事專業創作。從此,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出海》、《高原情韻》、《和平世界》、《路》、《誠》、《沂蒙情》……精品佳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光明日報》《新華日報》、《美術》雜誌等多種媒體都以大量篇幅介紹他的成就並刊登畫作。
他曾説:“以我心,寫我畫,生活感動了我,作品才有可能感動別人,我們的時代更需要真情。”所以,他的書畫既講究技法技巧,更看重精神境界。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藝術始終沒有丟棄最珍貴的本色——淳樸。鄉村泥土氣息,不僅給他豐富的創作源泉,而且教給他許多做人的道理。
沈啓鵬繪畫水準經歷了兩次大提高的契機。一是1977年借調江蘇省國畫院赴湘寫生,得亞明、宋文治等名師指點。二是1987年到北京中國畫研究院研修,又得李可染、葉淺予高冠華何海霞劉凌滄潘潔滋、劉勃舒等名家教誨,深悟民族繪畫之精髓。古人云:”轉益多師,自出機杼。”在諸位名家的指點下,沈啓鵬精品佳作頻出,個展享譽京城。《大汛》《海子牛》《二月二回孃家》《誠》等力作在美術界引起強烈反響。

沈啓鵬作品賞析

沈啓鵬作品——誠 沈啓鵬作品——誠
品讀沈啓鵬的畫作,總有一股濃郁的時代氣息、鮮活的生活氣息、芬芳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南通東臨黃海,南濱長江,沈啓鵬生於斯,長於斯,他的作品充滿了一股江風海韻。 沈啓鵬,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中國美協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人物畫厚朴型代表人物之一,並擅長山水和花鳥畫。欣賞他的作品,無論畫今人、古人、神人、凡人,總有一種豪宕、雄壯、樸直的氣勢,盪漾着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哲理內涵,傾注着全部的真情和執著的愛心
他的繪畫語言特性,表現在將傳統筆墨色彩與西畫造型理念巧妙地結合,產生凝重、厚朴的審美效果。描寫劉少奇同志的作品《微山湖之晨》,擷取少奇同志夜以繼日忘我工作,黎明時分用湖水沖洗疲勞的一個富有詩情畫意的特定鏡頭,通過對少奇凝神含笑的神態戰士隱藏在蘆葦叢中的環境氛圍描寫,以及補丁衣、油燈、稿紙、盒子槍、水桶、野鴨、晨霧等形象符號,體現領袖人物的精神境界,使人備感親切。作品在多次展覽中好評如潮。王光美同志親筆致信畫家,稱讚”畫得很好,謝謝你對少奇同志的深情懷念”。《中流砥柱》塑造了濁浪排空的背景中,堅如磐石的抗洪英雄形象,令人震撼。以西藏風情為題材的《誠》,將三度空間改為趨於平面構成的二維處理,背景大面積石壘的高牆和前景不同姿態的幾位虔誠藏女,營造出某種神秘的宗教氛圍,發人深思。另一幅《二月二回孃家》,構圖則完全打破常規,一家三口向中心收攏成團塊狀,恰好渲染出親密融洽的歡樂氣氛,沒有背景,更有利於突出山裏人淳樸的情感世界。
沈啓鵬作品——琴聲伴我走天涯 沈啓鵬作品——琴聲伴我走天涯
幾十年不懈耕耘,沈啓鵬碩果累累,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展,屢獲大獎,先後出版6部畫集和專著,在國內外舉辦過10次個展;先後被評為”中國畫壇百傑畫家”和”江蘇省優秀中青年藝術工作者”,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他的作品,贏得美術界的廣泛好評。李可染、葉淺予、何海霞、陳大羽、程十發、亞明、吳良鏞、劉勃舒範曾袁運甫等,都對他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李可染稱讚他的作品”畫得很好,很有氣魄,構圖也好”。葉淺予讚道:”沈啓鵬的畫有生活、有感情、有看頭,路子正、路子寬。”2006年12月,沈啓鵬在江蘇省美術館舉辦個展時,中國美術家協會發出賀電稱:”沈啓鵬先生是中國著名人物畫家,並擅長山水和花鳥畫,數十年來,創作了許多深受廣大人民羣眾喜愛的美術作品,為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沈啓鵬個人畫展

2007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時代心象——沈啓鵬中國人物畫文獻展”取得了成功。 這並不是他的第一個個展,然而,他把這一次個展看得比哪一次都重要,因為,這是他60歲之後的第一個畫展。他坦言:“我從插隊務農到進高校執教忙忙碌碌近四十年,總想着能專心致志地搞專業務本行,可常常是雜務纏身不能如願,60歲退休倒是盼望已久的新生活的開端。”“編印畫集、辦畫展正是總結過去、開啓未來的轉換過程。”
剛過花甲之年的沈啓鵬,確實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

沈啓鵬心懷感激大愛無聲

沈啓鵬作品——十八羅漢圖 沈啓鵬作品——十八羅漢圖
“樹高者鳥宿之,德厚者士趨之。”沈啓鵬以德、才、情、勤贏得了人們廣泛的讚譽和充分的信任。在他成長過程中,許多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給了他無私的幫助。對社會、對人民的感激已經融入他的血液之中,成為他努力創作、回報社會的動力。 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經嬸嬸引見,他常去範宅看青年範曾作畫。在啓蒙老師劉子美先生的指導下,沈啓鵬做了大量寫生和臨摹練習,初入畫門。
南通博物苑的兩位館長尤勉齋、顧雲璈都十分關愛藝術青年,他們破例讓沈啓鵬在展廳對臨齊白石、徐悲鴻的原作,並借給他陳老蓮、任伯年畫集帶回家臨摹,令沈啓鵬非常感動。
最讓沈啓鵬感懷的是他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時,著名人物畫家葉淺予先生不僅對他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而且執意個人出資購藏他的作品《二月二回孃家》,事後又專門向榮寶齋推薦他的作品,此舉在京城傳為佳話。葉老這種熱愛人才、提攜後輩的火熱心腸,讓沈啓鵬感恩一輩子。
另一位讓他感懷不盡的是江蘇省美協主席亞明先生。他對亞先生培植自己的點點滴滴牢記在心,恩師病重期間,他隔三岔五地去南京蘇州探望。
沈啓鵬把生命的赤誠熔融在感恩的激情裏,他籌集資金、組織撰文,為南通的七位畫家出版畫集、拍攝電視專題片、舉辦畫展,關心他們的生活起居甚至身後事。
沈啓鵬作品——趕擺 沈啓鵬作品——趕擺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委員,他還積極參政議政,為加強文物保護而吶喊,全國人大通過的新《文物保護法》吸納了他的許多建議
沈啓鵬的個人畫展 沈啓鵬的個人畫展
沈啓鵬愛事業也愛家庭愛妻兒,對長輩充滿孝心,對他人充滿愛心。他從小由外婆拉扯大。外婆中風,他幫她擦洗換衣,端湯喂藥。他與夫人相敬如賓,他常説:”夫人是我的‘半壁江山’,我的成功,夫人功不可沒。” 沈啓鵬常説:“就氣質而論,我遠不是瀟灑的才子,而只是笨拙的農夫。”這話雖是自謙之詞,卻也道出了他做人的本分。其實,他既有才氣,但又不張揚、不飄浮,而是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厚積薄發,這才造就了他個性鮮明的畫風。 北京畫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展出的48件現實主義題材人物畫,內容廣泛,或借物抒情,或託物言志,突出表現了”當代性”、”人物性”以及”文獻性”。個性鮮明、樸實厚重的造型,濃烈的筆墨、熾熱的色調,無不透射出一股滴水穿石、追尋真愛的力量,給所有參觀者帶來了一次豐沛的視覺享受。畫展期間,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有的觀眾將展品一幅不落地拍攝下來回家慢慢品味,有的連續看三四次還流連忘返,有的甚至顧不上吃午飯還在認真地摘抄着文獻資料。中國美術館還收藏了沈啓鵬的畫作——《我是公社小社員》,借留《慰忠魂》和《周總理在病榻上》參加紀念週總理誕辰110週年美術展覽。
沈啓鵬作品九萬里風雕正舉 沈啓鵬作品九萬里風雕正舉 [1]
在開幕式當天舉行的“時代心象·沈啓鵬中國人物畫文獻展”學術研討會上,著名畫家評論家邵大箴、袁運甫、李樹聲、程大利、陳履生等對沈啓鵬的創作態度和成就給予高度評價。評論家們用”踏實、真誠、熱情、專注”四個詞概括了觀展後的感受,認為沈啓鵬是一個有理想、有社會責任感的美術家,他的創作講究技法技巧,更看重精神境界,不浮躁,不跟風,始終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準確地把握現實主義精義,把做人、為官、從藝統一到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之中。
面對好評,沈啓鵬非常冷靜。他表示,大家對他的鼓勵,更加堅定了走人物畫道路的決心。他説:”有信念、有追求去忙碌,總是愉快的、充實的。”他心裏像裝着一團火一樣,永遠充滿着激情。在他看來,60歲是“人生旅途上的又一驛站”,“是一個新的生命起點”。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