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勃舒

鎖定
劉勃舒(1935年-2022年7月19日) [1]  [4] 江西永新人,1955年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研究生畢業。中國畫家。
劉勃舒是原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前身)院長。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藝術家,他1955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班畢業,歷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他是中國畫壇老一輩重要的藝術堅守者與開拓者,在素描、速寫、中國畫傳統筆墨方面都有很深功力。
2022年7月19日凌晨,劉勃舒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4] 
中文名
劉勃舒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西永新
出生日期
1935年
逝世日期
2022年7月19日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畫家
性    別

劉勃舒人物簡介

劉勃舒擅長畫馬,也兼人物。作為徐悲鴻大師的關門弟子,重寫生、講格調、以書法用筆入畫。畫面格調高雅,富有韻律感和時代感。
劉勃舒同時任職相關領導工作,2014年在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

劉勃舒社會職務

歷 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畫研究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美展中國畫組主任評審委員,全國政協第八屆、九屆委員、文化部高級職稱評委。
現 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 [2]  ,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顧問、研究員。

劉勃舒所獲榮譽

作品:“親密戰友”、“大青山上的騎兵”、“下鄉“、“套馬”、“自在”等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朱德與白求恩”等為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劉勃舒主要作品

《套馬》《大青山騎兵》《人畜歡旺年豐》《藏女》《牧馬人》《採集民歌》《下鄉》《朱德與白求恩》《萬馬奔騰》《文火慢燉見功夫_》《奔騰急》《大吉圖》《牧羊之神》。

劉勃舒人物經歷

1935年劉勃舒出生於江西永新。
1950年9月,劉勃舒中央美院本科在讀。
1953年9月,劉勃舒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
1955年
1.劉勃舒作品《套馬》參加華沙世界青年聯歡節”。
2.劉勃舒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教。
1959年
劉勃舒繪製《大青山騎兵》。
1963年
1.劉勃舒作品《人畜歡旺年豐》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2.劉勃舒作品《藏女》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陳列室(現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收藏。
1975年
劉勃舒為白求恩紀念館畫白求恩與朱德。
1983年
劉勃舒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1985
1.5月,文化部任命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劉勃舒兼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1986年
1.“劉勃舒 何韻蘭畫展”在新加坡舉行。
1987年
1.年底,劉勃舒正式調任中國畫研究院副院長。
1988年
1.3月,中國畫研究院與日本國日中水墨交流協會共同主辦的“日中水墨畫聯展”在日本舉行,劉勃舒應邀赴日進行文化交流。
2.10月,舉辦“北京國際水墨畫展”及研討會。與會人員就“水墨畫與社會變革”;“中國水墨畫走向世界的商業途徑”;“中國水墨畫發展的思考”等問題進行討論。
1990年
1. 10月,“第三屆中國畫研究院院展”在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開幕。與會藝術家張仃孫瑛、劉勃舒、劉大為等就中國畫的發展,中國畫的前途等重要問題展開座談。
2. 10月,舉辦“中國畫研究院學術討論會”,與會藝術家總結、回顧、討論了中國畫藝術的發展方向,中國畫藝術的發展狀況等問題。
3.《中國畫研究》恢復編輯出版。
4.中國畫研究院編寫出版《李可染論藝術》一書。
5.中國畫研究院現代藝術發展公司“中國畫廊”在深圳開業。
6.12月5日中國畫研究院院長李可染逝世一週年之際。《李可染論藝術》首發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並舉行李可染討論會
1991年
1.2月,中國畫研究院組織藝術家參加文化部藝術局組織的書畫家赴革命老區慰問活動。
4.7月,劉勃舒應文化部委託,組織中國畫研究院畫家為泰國國王行宮作畫。
5.7月,在國際大廈舉行賑災義賣發佈會,劉勃舒組織中國畫研究院藝術家為災區義賣賑災。
7.11月,中國畫研究院參與主辦“全國第一屆民族文化風情中國畫展”。
8.11月,“中日水墨畫合同展”在日本東京舉行。
9.11月,中國畫研究院召開人物畫創作討論會。
10. “劉勃舒 何韻蘭畫展”在日本東京銀座舉行。
1992年
1.6月, “馬來西亞畫家友好北京展”在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舉行。
2.11月,“第二屆國際水墨畫展”開幕,並舉行以“把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獻給改革的時代”為題的理論研討會。
3.11月,“中韓代表畫家交流展”在北京舉行。
1993年
1.2月,“中韓美術協會交流展”在韓國漢城舉行。
2.5月,文化部任命劉勃舒為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3.9月,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文化廳共同舉辦“李可染藝術展”在南京舉行。
4.9月,“中國畫研究院作品展”在日本東京舉行,
5.12月,舉辦“第三次中國畫現代人物畫創作研討會”。
6.劉勃舒出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7.“劉勃舒何韻蘭畫展”在日本長野現代水墨畫院舉辦。
1994年
1.4月,由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江蘇省美協舉辦的“第三屆中國當代工筆畫展”在南京舉行。
2.5月,劉勃舒為“蔣兆和誕辰90週年紀念展”撰文。《歷史的紀念——寫在蔣兆和先生誕辰90週年之際》。
3.劉勃舒任第八屆全國美展副主任。
1995年
1.4月,劉勃舒在深圳主持八個畫院院長工作會議。
2.5月,劉勃舒主持“金陵當代八人水墨畫展”。
3.6月,中國畫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等主辦“紀念徐悲鴻誕辰一百週年活動”在北京舉行。劉勃舒主持研討會。
4.8月,中國畫研究院舉辦“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五十週年美術紀念展”。
5.10月,舉行“全國中國畫山水畫研討會”。
6.10月,劉勃舒參加“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香港地區展覽揭幕儀式”並擔任全國美展香港地區評委組長。
7.10月,“第六屆中日水墨合同展”在東京舉行。
8.12月,劉勃舒應沈春池文教基金會邀請赴台灣進行友好訪問及交流活動。
9.“太行魂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劉勃舒主持。
1996年
1.4月,“全國花鳥畫研討會”在太湖舉行。“中國花鳥畫的未來”;等問題進行討論。
2.年初,劉勃舒組織中國畫研究院畫家響應國家號召為貧困地區捐獻作品。
3.4月,“中國畫研究院藏畫作品展”在北京舉行。
4.10月,舉行“全國人物畫研討會”。 “當代人物畫發展方向”等問題做了深入的探討。
5.9月,中國畫研究院、陝西省國畫院主辦的“徐義生畫展及山水畫研討會”在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舉行,劉勃舒發言。
6.劉勃舒應邀在釣魚台國賓館為馬哈蒂爾做中國畫示範表演。.
7.劉勃舒赴山東省美術館為學生王樹忠主持展覽。
1997年
1.4月,“中青年山水畫邀請展”在北京舉行。劉勃舒在以“當代山水的精神歸趨”為主題的座談會上發言。
2.通過前期的考察與準備,世界華人三峽刻石刻於1994年啓動,劉勃舒任活動主任。1997年11月,三峽刻石活動圓滿結束。
3.由中國畫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主辦的“寄懷丹青—中國名家書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
4.12月,“江蘇省國畫院建院40週年書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劉勃舒評價了江蘇省國畫院40年來為新中國美術所做的積極貢獻。
1998年
1.3月,劉勃舒連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2.8月,劉勃舒代表中國畫研究院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四總部贈送由龍瑞、陳平、舒建新、劉昆、趙衞合作的大幅山水畫《砥柱中流》,感激解放軍將士在抗洪搶險中的英勇壯舉。
3.劉勃舒作品《雙馬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1999年
1.8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院、李苦禪紀念館共同舉辦的“李苦禪百年誕辰紀念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劉勃舒在座談會上發言。
2.10月,舉辦“東方既白李可染藝術展”。劉勃舒在研討會上對李可染藝術的當代價值與未來意義做了發言。
3.11月,劉勃舒為逝世畫家李伯安捐畫,追憶李伯安與他的《走出巴彥喀拉》。
4.10月,“紀念何海霞先生逝世一週年座談會”在中國畫研究院舉行。劉勃舒在會上發言。
5.12月,劉勃舒參加“世紀回顧——李伯安藝術研討會”。
2000年
1.12月,全國畫院工作座談會在中國畫研究院舉行劉勃舒代表中國畫研究院作了《百花齊放 百美爭妍—畫院在新中國的發展與成就》的發言
2.“劉勃舒何韻蘭藝術展示會”在浙江金華黃賓虹藝術館舉行。
2002年
劉勃舒出席“蔣兆和、蕭瓊墓碑揭幕儀式”。
2003年
1月、3月、5月《水墨研究》叢書第1、2、3輯分別出版。
5月,劉勃舒、王明明代表美術界衞生部捐贈全國40個美術創作單位和藝術院校的500多位美術家的543幅作品,感謝醫務工作者在非典時期為國家、人民所做出的貢獻。
7月10日,文化部研究決定劉勃舒退休,為中國畫研究院名譽院長。
2004—2013年“自在堅守” 劉勃舒何韻蘭聯展。地點:北京、台北南充、西安、東莞等。
2014年9月“劉勃舒八零回顧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 [3] 
2018年“自在堅守”劉勃舒、何韻蘭、何鍾台三人聯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行。

劉勃舒相關報道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在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上,徐悲鴻扶植少年劉勃舒畫馬的動人事蹟,久已為畫壇傳頌。而已成為當代著名中國畫家和美術活動家的劉勃舒,不但像其師一樣以發現和培養畫壇的千里馬為己任,而且直接參與實踐,繼承發展了徐悲鴻畫馬的成就,成為當代出色的畫馬大家之一。
劉勃舒,1935年生於江西永新,幼時就對畫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2歲時,他在書店裏看到了一本《徐悲鴻畫冊》,書中那一幅幅造型準確、水墨淋漓、氣勢奔放的駿馬,使他眼界大開,開始把興趣轉向畫馬,立志要畫出像徐悲鴻筆下那樣的駿馬。在不斷臨摹中,他碰到許多問題,便想要是自己能得到徐悲鴻大師的指點,那該多好啊!於是他壯着膽子給徐悲鴻寫了封信,並隨信寄去自己畫的馬。
劉勃舒作品 劉勃舒作品
不久,徐悲鴻竟寄來了語重心長的回信,告誡他“畫馬一定要以馬為師,畫雞就要以雞為師”,指出畫物必須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畫人要做到神似,並希望他能來北平學習,還在他寄去的畫上題詞:有美好遠景。從此,劉勃舒經常通過書信向徐悲鴻請教,兩人結下了深厚的忘年交徐悲鴻體弱多病,又擔負着教學、創作、學校管理等多重重任,還有很多社會活動要參加,但為了鼓勵很有前途的劉勃舒,只要是劉勃舒來信,不管多忙多累,他總是有信必復、有問必答。
1950年,劉勃舒初中畢業後,立即趕到北平參加藝術院校招生考試,以優異的成績和紮實的繪畫功底脱穎而出,被中央美術學院破格錄取,隨後在徐悲鴻大師門下學習中國畫,成為徐悲鴻門下最年輕、也是最後一位弟子。歷經3年,學業大進。大師欣喜地勉勵他説:“要注意積累和總結,不成功之畫也有成功之筆。”
劉勃舒畫馬 劉勃舒畫馬
畢業留校後,劉勃舒遵從徐悲鴻大師指點,更潛心畫馬,多次深入內蒙古和新疆等地的馬場寫生。認真研究馬的品種習性和結構,通過大量的速寫提高造型能力,把了解馬的內在精神和記憶其視覺特徵結合起來,而且還不斷地臨摹歷代畫馬名作,取其內在精神表達的精華而為我所用。進入20世紀80年代之後,他已形成了師承悲鴻而不囿於悲鴻的藝術個性,在畫馬風格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劉勃舒畫馬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喜畫羣馬,而且羣馬處於奔躍飛騰的狀態中,氣勢磅礴,充滿偉力。他認為“畫羣馬能反映羣體的力量與民族的精神”。雖然有時他也畫一兩匹馬,但卻能靜中寓動,以個體奮發昂揚的神態表現羣體的意氣風發,因而氣度非凡,精神飽滿。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畫馬過程中突出一個“寫”字。他筆下的馬儘管絲毫不忽視結構動態的準確,然而卻削弱了筆痕中“線”的比重。不管畫什麼形態的馬,劉勃舒總是以迅疾迴旋的線條去描寫,去揮灑,線條勁健灑脱猶如草書,在為馬傳神的同時也抒發了時代的心聲和畫家的內心情感。
劉勃舒作品 劉勃舒作品
多年的艱苦實踐,劉勃舒繼承了徐悲鴻大師畫馬的技巧和神韻,筆畫更加豪放、灑脱,自成一派。
他的馬結構嚴謹、神態飄逸、瀟灑、雄健,尤其是近幾年他畫的羣馬圖,那奔騰嘶鳴的壯烈場景,令人驚心動魄,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成名後的劉勃舒不僅在國內國外多次舉辦大型畫展,許多畫作還被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等許多國家的博物館所珍藏。但他仍然樸實坦然、耿直厚道、虛懷若谷、忠於藝術,他的優良品質得到畫界同仁的讚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