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汶上

(詞語)

鎖定
汶上,漢語詞語,拼音是wèn shàng,意思是汶水之北,出處《論語·雍也》。
中文名
汶上
拼    音
wèn shàng
釋    義
汶水之北
出    處
論語·雍也

目錄

汶上解釋

1、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之地。後以“汶上”指歸隱之地。 [1] 
2、汶上縣。即今山東省濟寧市轄縣。金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陽縣。金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陽縣為汶上縣,因汶水得名。屬東平府。元屬東平路。明屬兗州府東平州。清屬兗州府。1914年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8年直屬省。

汶上出處

論語·雍也》:“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我者,則吾必在汶上矣。’”
何晏集解:“去之汶水上,欲北如齊。”
楊伯峻注:“桂馥《札樸》雲:‘水以陽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謂水北。’”
三國·魏·應璩與從弟君苗君胄書》:“營宅濱洛,困於囂塵;思樂汶上,發於寤寐。”
唐·杜甫《奉寄高常侍》詩:“汶上相逢年頗多,飛騰無那故人何。”
宋·曾鞏《賀熙寧四年明堂禮畢大赦表》:“臣心繫北辰,身縻東土。永懷故事,難求汶上之圖;獨運清塵,方嘆《周南》之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