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池中物

(漢語詞語)

鎖定
池中物,漢語詞語,拼音是chí zhōng wù,原是周瑜所用的一個比喻,説劉備雄心勃勃,並不甘心蟄居一隅。後用以比喻胸無大志、安於現狀之士。典出《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中文名
池中物
拼    音
chí zhōng wù
釋    義
比喻胸無大志、安於現狀之士。
出    處
《三國志·周瑜傳》

目錄

池中物釋義

比喻凡庸渺小、拘限狹隘、無所作為的人。

池中物出處

《三國志·周瑜傳》:“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1] 
杜甫《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吾子得神仙,本是池中物。”
朱翌猗覺寮雜記》捲上:“ 晉武用李憙之説,以元海平涼州 。 孔珣 曰:‘ 元海若能平涼州 ,斬樹機能 ,恐 涼州 方有難爾。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 [2] 
元好問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詩之四:“蛟龍豈是池中物,蟣蝨空悲地上臣。”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今若縱之,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願明公熟思之。” [3]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 “子建懷方抱智,終非池中物,若非早除,必為後患。”
陳衍《遼詩紀事·張元》:“ 張 有雪詩, 吳 詩獨不傳。觀此數聯,可想見其非池中物也。” [4] 

池中物成語故事

池中物典源

三國志》卷五十四《吳書·周瑜傳》 [1] 
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 [2] 

池中物譯文

周瑜奏疏説:“劉備以勇猛雄傑的姿質,又有關羽張飛這些熊虎一樣的將領,一定不會長久屈從受人支配,愚意認為最好的計策應把劉備遷來安置在吳郡,給他大規模修築宮室,多給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讓他享受聲色之娛,再分開關羽、張飛二人,各自安置一方,讓像周瑜我這樣的人能協力和他們來攻伐作戰,大事就可以定了。現在輕率地割出上地來資助他們,聚集這三個人,部在邊境戰場上,恐怕就像蛟龍得到雲雨,終究不會是池中之物了。”

池中物釋義

池中物,比喻凡庸渺小、拘限狹隘、無所作為的人。這原是周瑜所用的一個比喻,説劉備雄心勃勃,並不甘心蟄居一隅。後用以比喻胸無大志、安於現狀之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