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蘇廣電城

鎖定
江蘇廣電城位於南京市鼓樓區鼓樓廣場共佔地25500平米,地上36層,地下2層,建築高度為171米。
主樓為集團總部辦公,記者編輯辦公、技術管理、播控機房、傳送機房、製作機房、媒體資產管理、信息網絡及輔助配套用房;而羣樓主要包括廣電新聞中心、電視演播劇院及各類電視演播。
江蘇廣電城是江蘇省委、省政府為加強新聞宣傳、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提升城市品位、建設文化大省而建設的一項文化標誌性工程,是一座高技術含量、高文化品位的“媒體文化體驗之城”,江蘇廣電城為現代信息的載體,現代文化的殿堂和現代傳媒的象徵,成為江蘇廣電事業發展的里程碑。 [1-2] 
中文名
江蘇廣電城
建築高度
171米
佔    地
25500平米
樓    層
地上36層,地下2層
位    置
南京市鼓樓區
建設單位
江蘇廣播電視總枱
用    途
廣播電視建築
總建築面積
125,899平方米
主體建築結構形式
鋼筋混凝土框架-筒體
主要外裝修材料
鋁合金板及鋼化透明低輻射中空玻璃組合幕牆,局部石材

江蘇廣電城建築簡介

江蘇廣電城基地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廣場東南方, 處於紫金山——富貴山——九華山——雞鳴寺——鼓樓——五台山——清涼山一線而來的龍脈之中,構成城東生態綠色空間向市內延續的天然載體。方案從對現有條件的深入分析入手,在建築形式、功能組織、技術手段與內外空間的營造上都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嘗試。
江蘇廣電城將延續古城歷史,追尋都市文明的精華,建築與規劃設計取龍鳳呈祥之意,呈蟠龍立鳳之勢,力求體現南京古都城市的文化內涵,而江蘇廣電城的媒體廣場、公眾大廳、電視劇場、一系列技術用房以及升騰於塔樓頂部的多功能會議廳等則構建了廣電城寓意“江蘇之窗”、“南京視點”的現代傳媒全新的建築意象。
江蘇廣電城主樓為地上37層、地下2層,建築物高度為168米,主樓出屋面塔樓高度為209.100米(採用鋼結構),層數為10層;裙樓為地上8層、地下2層,建築物高度為36米;主樓和裙樓在二至八層設有連接通廊,並有一個高度為八層的合圍的共享大廳。主樓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框架柱採用勁性混凝土柱,主樓四層及四層以上大跨度部位樓(屋)面梁採用後張有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裙樓採用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牆結構,在劇場、演播廳等大跨度部位採用後張有粘結預應力梁。 [2] 
江蘇廣電城是2009年度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獲獎工程之一,該工程由江蘇順通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承建,中建工業設備安裝有限公司瀋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參建。 [3] 

江蘇廣電城設計理念

江蘇電視大劇院燈光系統的設計理念
江蘇廣電城平面圖 江蘇廣電城平面圖 [4]
作為江蘇省南京市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重點建設十大文化設施之一的江蘇廣電城大廈,始建於2004年9月,2008年底竣工。36層高的主體大樓與明清建築“鐘鼓樓”遙相輝映。
可容納1200座的3000m2電視大劇院,融匯了國內外現代舞台裝備的新潮流。燈光系統採用各種先進的燈光工藝技術,既是當今電視技術應用成果,也體現了現代舞台變化的新趨勢,大膽佈局、小心論證。以劇院空間的充分利用為前提,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使平面舞台、移動舞台、旋轉舞台、升降舞台和凸/T型舞台的各種變換組合,都符合電視拍攝的用光要求,也使大劇院成為了進行大型文藝活動、電視製作與直播的真正服務基地。
電視大劇院燈光系統的設計理念
電視大劇院與其它劇院和影院建築結構的不同之處,是在於內部的細節,而不是外部的表象。過去的劇院和影院主要是用於滿足人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受,達到一定的觀眾上座率和營造劇目所體現的氛圍。而當今的電視大劇院更注重科技含量的支撐,突現人文劇院和科技劇院的和諧統一。就拍攝場地來説,劇院的場地是有限的,舞台和觀眾席是獨立分開。而電視劇院的舞台和觀眾席是可以合併的,也可以根據需要分隔成多個舞台,主要是為了滿足電視製作的需求。因此,劇院舞台和燈光空間變化的缺陷就突現出來。從建造劇院空間的前期入手,多采用葫蘆機械吊掛組合而不用垂直機械杆;多設置調光迴路/直通雙用而少掛燈;擴大燈位點的空間分佈;多設先進的電腦燈信號接口和新燈種的套用。在不影響劇院的整體美觀和損壞建築結構的前提下,在劇院的上方設計出了布燈馬道和便台。同時也便於舞美道具的換場使用,且配有較多的水平機械吊杆。這充分體現了活動的舞台、活動的舞美、活動的燈光和活動的熒屏所構建的立體大氛圍,即為電視大劇院與其它劇院的不同之處。
大劇院燈光系統主要是為承接和服務各種大型電視節目的錄製和直播。因此,在保留傳統劇場鏡框式演出燈光結構的基礎上,還須在前期論證設計中,重點打造劇院式的電視演播室燈位空間格局,即舞台和觀眾席空間可“並用”,燈位佈局可靈活多變,最大限度地滿足電視直播的要求。
為了滿足電視轉播與觀眾互動的需求,創造出多層面的舞台布光的自由空間,保證電視畫面中的整體照明都達到了視頻要求的各項技術指標。合理的佈置燈位,滿足了場內燈光設計要求的完美和統一,提高電視製作質量的水平,同時也兼顧了大劇院的多功能性和通用性。
對劇院燈光系統的充分考慮,便於國內外燈光師和操作人員的使用和管理。系統設計還應着重考慮各類設備在不同的使用環境和工作狀況下的可持續性。在整體佈局中採用先進科學的方法,可杜絕相關電子器件的互相干擾,論證了所有燈光系統設備的操作可行性。
統籌規劃劇院內場燈工作系統。在平時不錄製節目時,專門配置有雙控三組狀態場燈電子控制器,分別為白色、藍色、紅色工作狀態。白色工作狀態燈一般指遍佈整個劇院技術區域內的普通照明;藍色工作狀態燈是指演員在舞台排練時採用節能燈組合的普通照明;紅色工作狀態燈是指舞台上方掛有平時充電型的、突然斷電情況下演員排練用的應急照明。目的是為了在不使用調光控制設備的情況下,方便場內其它活動的展開,既簡潔適用又節約了用電。
網絡數字技術被用於調光系統設計和監控管理的各個環節中。劇院燈光網絡控制系統採用了智能型全數字網絡調光櫃,引入先進的以太網/DMX網絡控制。調光櫃設備傳輸系統遵循TCP/IP通訊協議及USLTT DMX512/1990協議,選用雙CPU冗餘系統,調光精度不小於1024級,通過主幹網絡雙環網結構,輔以四組DMX512信號選擇,利用光纖把網絡工作站(劇院控制室、調光立櫃室、舞台面光棚頂)聯結起來,形成封閉的環路。支線網絡採用星型拓撲結構,以各網絡工作站為中心,通過網絡交換機呈星型分佈以太網節點。每一個燈位點上的網絡信號,經過DMX終端設備可實現以太網與DMX信號的相互轉換。其優越性在於能夠一目瞭然的跟蹤現場燈光使用狀況,可及時處理演播現場燈光迴路的故障問題。
建立燈光系統安全保障機制。為了增強電視劇院電視直播時的安全可靠性,調光設備(立櫃)採用雙路供電系統。調光、電腦燈控制枱均採用一主一備雙機熱備份,系統電源均配備UPS不間斷電源。斷電時無縫自動切換。各調光迴路可進行調光與直通相互轉換。調光信號具備保持功能,信號中斷不黑場,緊急情況下可進行手動調光。
燈光系統固定敷設的調光迴路、直通迴路所配置的電纜規格不小於6mm2的橡套線,應為多膠阻燃型低煙無滷銅芯國標電纜線材。
在劇場內還專門設置了五個360快球式彩色遙控攝像頭,五處無線對講裝置和二十多個有線插孔對講通道。同時配有兩台大容量硬盤存儲器光盤刻錄機。可用在大型電視節目製作過程中,提供現場活動和場內其他人員活動的相關資料,尤其對防範意外事故的發生,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便於劇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時,利用對講和視屏設備可提高工作效率。
電視大劇院燈光結構分佈形式
根據電視劇院結構的特點和舞台燈光機械設備用途的區別,在離舞台高度23米的頂部採用葡萄架滿鋪式鋼架結構,其材料選用輕質高強度鋼材,主龍骨與混凝土澆築工藝對接,經過科學論證和力學強度推算,能夠承受上百噸吊裝設備的正常使用。
在劇院台口和觀眾大廳的上方鋪有四處鋼結構馬道,兩處便台,均以鋼構橫杆式可吊掛組合。可容納燈具五道面光和兩道追光。特別強調的是馬道結構的建立,增大了劇院有效燈光的空間,方便了各種燈型的安裝、維護和使用,是電視大劇院合理利用空間的又一佳例。
為了增強布光的靈活多樣性,在葡萄架框內鋪設了16台單點葫蘆吊機裝置,可組合搭配鋁合金TRUSS架,擴大了燈位活動空間範圍,同時也可兼掛舞美道具和音箱。最大限度地滿足劇院舞台合理應用的要求。
為了彌補劇院舞台兩邊耳光所受高度和角度的限制,專門設計了掛燈固定吊籠兩個;能升降活動的吊籠八個,提高了耳光的使用效率。也可作為流動攝像機活動機位,在吊籠內對場景進行上下活動拍攝。
由於整個舞台是呈凸型結構建築,從觀眾席上看不到裏面兩側的臨時燈具吊掛和舞美組裝場地,在舞台上方8米處配有兩組能夠縱向移動的機械行車,在行車上裝有能夠橫向移動的葫蘆吊機裝置。滿足了大型舞美道具的安裝和移動。中心舞台高度約23米,上方裝有50多道機械水平吊杆,其中有40多道屬於備用吊杆和用於舞美設計的掛杆,只有7道水平吊杆上分佈有210路可調光迴路,4組DMX512信號接口。整個劇院設置了15台96路智能型調光立櫃。重點佈置的6KW可調光迴路1056路;直通迴路360路;DMX512接口200路;網絡接口107路,還剩餘300多個調光迴路作為備份。
通過對《絕對唱響》、《紀念改革開放30年》和《全國第二屆大學生展播活動暨頒獎晚會》等大型文藝晚會的電視直播,充分體現了燈位設計的靈活多變、立體化和全方位的佈局形式,伴隨着光景的變化又體現了藝術風格的節奏,具有較好地效果。徹底解決了原有舞台劇場燈位可採用空間狹小的矛盾。凸顯了電視大劇院以電視直播為核心,以燈方便人用的科學設計理念,借鑑和吸收了原有舞台劇場和電視演播廳燈位佈局的長處,將二者的優勢結合起來,進而開創出國內外電視大劇場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4] 

江蘇廣電城技術亮點

江蘇廣電城開創了前所未有的8個“第一”,充分展現了面向公眾的開放性和體驗性:
第一資訊平台——Media Player。一樓大廳全面向公眾開放。20米長的多媒體信息牆與1000平米的共享大廳,將各種資訊與世界各地的電視節目薈萃於此,充分體現了現代傳媒科技所帶來的強大體驗磁場。
第一視覺感受——第一電視劇場。1200座的超大空間、42米高的主舞台,搭配頂尖的聲學設計與舞美設備,可用於大型文藝晚會、音樂會、商業演出,必將為現場觀眾呈現一幕又一幕難忘的視聽盛宴。
第一傳媒高度——空中演播廳。在168米高空,以現代傳媒科技連線新聞現場與觀眾,無限的信號在空中將信息、情感匯聚在一起。
第一主題購物街——2046購物街。一樓大廳中的信息廊、音像書店等將提供豐富及時的傳媒信息,從最新的電視劇碟到最經典的電影大碟,明星的故事書,還有最新韓劇裏女主角的那款手提袋、高尚時尚品牌等在這裏都可輕鬆收入囊中。
第一透明演播羣——OPEN AIR。電視演播中心也是向公眾開放的主要區域,12個既獨立又開放的開放式演播廳,既是江蘇新聞的透明演播現場,又使觀眾近在咫尺親身體驗節目錄制,參與其中,足夠盡興。
第一文化高點——空中文化沙龍。江蘇廣電城內規劃了大小不等的會議室,尤其在19樓設計了集中的會議中心,重要的接待和大型會議都可以在此舉行。從此,文化人、傳媒人、明星,大家因文化與藝術相識,在充滿高尚文化藝術氣息的沙龍,暢談文化藝術人生。
第一羣藝廣場——媒體發佈廣場。功能齊全的演播廳,能滿足不同活動的需要,新品展示、新聞發佈,全套轉播與展示系統打造一流展示發佈現場,盡現展示發佈平台的耀眼光芒。
第一高度文化觀景台——鼓樓文化觀光走廊。順着高觀景電梯緩緩登上200米鼓樓CBD中心的最高點,古城南京虎踞龍盤的巍峨氣勢撲面而來,更有開闊的玄武湖絕色風光映入眼簾,金陵文化氣韻盡收眼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