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

鎖定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作。這首詞是一首以詠白梅為中心的詠物詞,有人事寄託的嫋嫋餘味。上片起言爭春先出,繼之則謂欲早卻遲,而早遲之間,亦不無人生尋常事理寄焉。下片結韻轉折有致,且借花喻世,含意尤深:冰清玉潔,傲霜凌雪者,人常運之;妖嬈嬌豔,俯仰隨風者,人恆近之。全詞不以繪形寫神見長,卻以巧立新意取勝。
作品名稱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
作    者
辛棄疾
創作年代
南宋
出    處
稼軒長短句
作品體裁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作品原文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
暗香橫路雪垂垂,晚風吹,曉風吹。花意爭春,先出歲寒枝。畢竟一年春事了,緣太早,卻成遲
未應全是雪霜姿,欲開時,未開時。粉面朱唇,一半點胭脂。醉裏謗花⑦花莫恨,渾冷淡⑧,有誰知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註釋譯文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詞句註釋

①江神子:詞牌名,即江城子,原為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單調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韻。
②閒居帶湖之作。餘叔良:稼軒友人,其他不詳。
③暗香:幽香,代指梅花。北宋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④垂垂:降落貌。吳防《雪梅賦》:“帶冷雪之垂垂。”
⑤“畢竟”三句:從一年的花時來看,梅花欲早反遲。
⑥“未應”四句:梅花欲開未開之時,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裏透紅,猶有胭脂紅色。此用蘇軾《紅梅》意:“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臉不入時。故作小紅桃杏色,尚餘孤瘦雪霜姿。
⑦謗花:蘇軾《西江月·再用前韻戲曹子方》:“謗花面有慚紅。”謗:誹謗,説壞話。
⑧冷淡:清冷淡泊。
⑨知:欣賞,賞識。 [1]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白話譯文

梅花的香氣從小徑那邊悠然飄來,雪花紛紛而落。晚風浮動,晨風輕輕。這綻放的花朵想要爭奪第一分春意呢,於是早早的在寒風中發枝吐蕾。可是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經結束了,早早的開放,卻是已經遲了呢。
看那開放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瑩的姿態呢。有的吐蕾未開有的含苞欲開,就像紅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輕輕的掃了些許脂粉。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這鮮豔的花朵,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這一身的淡雅,高潔,又有誰相知呢。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創作背景

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南歸後,數年連續進《美芹十論》給孝宗,上《九議》給丞相虞允文。積極倡導恢復事業,主張審度敵勢,練民兵守淮,提出選官用人,整飭吏治的辦法,都很有見地和可行性。但卻得不到迴應,反而一再遭讒毀,受貶黜,不得不寄身山林過着寂寞的生活。他受冷遇無知音的感慨就融入了其詞作中。 [2]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作品鑑賞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文學賞析

上片由景入情再入理,寫白梅冒雪開放的情態和詞人對梅花這一“行為”的看法。起韻重筆描寫梅花的凌寒冒雪開放的情景:在白雪飄零的時候,被冬日的寒風早晚不停地吹拂的白梅,已經悄悄開放。在扎眼的白雪中,人們幾乎看不見它的花朵,但是卻呼吸到了它的橫路暗香。在接韻中,詞人忍不住要揣測這種肯於凌寒開放的梅花的心思,覺得它是為爭先迎接春天而不惜在一年最寒冷的時候綻放於枝頭。三韻是詞人對它的行為加以嘆息:現 在畢竟是一年的花事已經結束的時候,梅花因為要早些開放,卻反而成了一年中最晚開放的花朵。這樣的嘆息,不僅是為“心高命薄”的梅花而發,而且也寄寓着詞人對於人事因緣的深刻體會。
下片更集中地表達詞人對於“渾冷淡”的白梅的幽恨。在這種幽恨當中,不僅打入了詞人自己的生命體驗,也打入了詞人對友人冷落不遇的真誠理解。過片語氣突然一轉,説這具有“雪霜姿”的白梅,在將開未開時也不一定全是似雪如霜的白色。那麼它那時又是怎樣的顏色呢。接韻就回答這個潛在的問題。它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樣,有着一點兒胭脂之色。言外之意是,等到完全開放(花冠遮住了花萼),卻成了渾然的白色。白梅從未開到開放的顏色變化,不僅是對於自然現象的真實記錄,更在於表達了詞人“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痛惜之情。結韻故意對這清冷素淡的高雅梅花致以“微詞”:你既如此素雅脱俗,就莫怪世人不欣賞你。這樣的反話,道盡了情深若淺,鍾情若恨的複雜心理矛盾。詞人對於白梅這一自然物下這樣的重辭,表明他早已將它當成了某種人品、某種人的命運的象徵。這樣的人品和命運,既然引發了他不醉酒就無以擺脱的愁情,醉了酒也不能擺脱的幽恨,顯然是包括了他對自己的人品和命運之看法的。詞人最後將這首詞寄給了餘叔良,也許餘叔良也是一個自感冷淡不遇的幽人,詞人以這樣的方式向他表達自己的理解和安慰。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名家點評

宋代辛棄疾門人範開《稼軒詞序》:如春雲浮空,卷舒起滅,隨所變態,無非可觀。 [3] 

江神子·賦梅寄餘叔良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籤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一生力主抗金北伐,並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採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詞存六百二十九首。 [4] 
參考資料
  • 1.    辛棄疾.稼軒詞編年箋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04
  • 2.    王瑩著.唐宋國花與中國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06:第20頁
  • 3.    (南宋)辛棄疾著.辛棄疾詞 插圖版:萬卷出版公司,2009.06:第194-195頁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