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新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授)

鎖定
江新,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授 [1]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生導師 [1-2]  、心理學碩士生導師 [1]  ,兼任《世界漢語教學》期刊編輯 [1]  、北京語言大學第十屆、第十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 [1]  。研究領域為心理語言學、閲讀心理學、第二語言認知加工與習得 [1]  ,研究興趣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漢字、詞彙認知加工和閲讀學習。 [1]  已出版專著《對外漢語教學的心理學探索》、《對外漢語字詞與閲讀學習研究》,合作主編論文集《漢字的認知與教學 [1]  、Studies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2018,Routledge) [3]  ,在《心理學報》《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語言科學》《語言文字應用》等期刊和論文集發表論文近50篇。 [1]  曾入選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後項目(2006) [4]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0) [5]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最有影響力學者語言學科排行榜(2017) [6]  。已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10餘項 [1]  ,為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文本可讀性測評和分級的跨學科研究”首席專家 [7]  。任中國心理學會眼動心理學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心理學會國際學術交流委員會理事、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心理語言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第二語言加工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任《科學通報》《心理學報》《心理科學進展》《世界漢語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anguage Teaching等權威期刊匿名審稿人。 [1] 
中文名
江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本
碩);中科院心理所(博)
職    業
教師
性    別

江新個人經歷

1985-1989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獲學士學位;
1989-1993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獲碩士學位,導師張必隱教授;
1993-1996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導師荊其誠研究員;
2006-2007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博士後(訪問學者);
現為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  [1] 

江新研究領域

心理語言學、閲讀心理學、第二語言認知加工與習得 [1]  [4]  [8-9] 

江新主持項目

1998年 國家漢辦1998-2000對外漢語教學科研項目“認知心理學和對外漢語教學”
2000年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外國留學生漢語閲讀學習過程研究”
2002年 國家漢辦十五規劃項目“外國留學生漢語詞彙學習的認知研究”
2003年 國家漢辦《漢語水平大綱》修訂專題研究項目“外國學生漢語字詞學習的影響因素和《大綱》字詞選 擇與分級”
2004年 北京語言大學教學改革實驗課項目“教育心理學”
2006年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漢語國際推廣新形勢下漢語教師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2006年 北京語言大學青年骨幹教師項目“漢語名量詞習得研究”
2007年 北京語言大學“十一五”科研規劃項目“漢字讀寫心理與對外漢字教學模式的研究”
2009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不同環境、不同背景的漢語教師觀念之研究”
2010年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二語學習者漢字認知加工和學習研究”
2014年 北京語言大學重大基礎專項“基於眼動技術的漢語語塊認知加工和閲讀模式研究”
2016年 北京語言大學梧桐創新平台項目“來華留學生漢語認知和習得的行為與腦機制研究”子課題負責人
2016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漢語國際教育基礎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子課題負責人
2017年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漢語文本可讀性測評和分級的跨學科研究” [7] 

江新論文著作

著作 [1] 
江新(2008)《對外漢語字詞與閲讀學習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江新(2007)《對外漢語教學的心理學探索》,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範翠英、江新(1998)《兒童心理諮詢》,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編著 [1] 
Wen, X. H.,& Jiang, X. (2019)(eds.). Empirical Studies on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CLTA Monograph V). Routledge.
顧安達、江新、萬業馨主編(2007)《漢字的認知與教學--西方學習者漢字認知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期刊論文 [1] 
1. 韓美愛、江新*、趙偉琦(2018)詞間空格對漢語閲讀影響的眼動研究,《認知科學》(韓國核心期刊),29(4),243-263。
2. 韓美愛、江新*、徐晶晶(2018)詞間空格對漢語學習者空間歧義詞文本閲讀影響的眼動研究,《漢語教育與研究》(韓國核心期刊),28(2),47-72。
3. 韓美愛、江新*(2018)韓國和泰國學習者漢語閲讀中斷詞單位大小的初步研究,《語言學研究》(韓國核心期刊),23(1),317-330。
4. 吳思遠、蔡建永、於東、江新(2018)文本可讀性的自動分析研究綜述,《中文信息學報》第12期。
5. 徐晶晶、江新、張習文(2018)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書寫表徵單位的初步研究,《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第3期。
6. 華麗婭、江新(2018)摩爾多瓦人漢字抄寫和字形知覺的實驗研究,《國際漢語教育》(中英文)第3期。
7. 江新、李嬖聰(2017)不同語言水平和母語背景的漢語二語者語塊使用的研究,《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6期。
8. 徐晶晶、馬騰、江新*(2017)第二語言學習者名名複合詞學習中語義關係信息的作用,《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9. 江新(2017)鍵盤時代的漢字教學,《國際漢語教學研究》第2期。
10. 江新、房豔霞、楊舒怡(2016)漢語母語者和第二語言學習者名名組合的理解,《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11. Nathakarn, T., & Jiang, X. (2016). Influence of Thai-English bilingual writing system rules to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AS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 111-128.
12. 高珊、江新(2015)詞邊界對第二語言學習者漢語閲讀的影響,《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13. 張琦、江新*(2015)中級和高級漢語學習者語素意識與閲讀關係的研究,《華文教學與研究》第3期。
14. Shen, H. H., & Jiang, X. (2013). Character reading fluency, word segmentation accuracy,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L2 Chinese.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5(1), 1-25.
15. 房豔霞、江新(2012)外國學生利用語境和構詞法猜測漢語詞義的個體差異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16. 江新、房豔霞(2012)語境和構詞法線索對外國學生漢語詞義猜測的作用,《心理學報》第1期。
17. 江新、郝麗霞(2011)新手和熟手對外漢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18. 江新、郝麗霞(2010)對外漢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個案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
19. 王錦玉、江新(2007)情狀類型和句法結構對日本留學生習得漢語體標記“了”的影響,《櫻美林言語教育論叢》第3期。
20. 江新(2007)“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漢字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21. 江新(2006)外國人漢語雙字詞習得中的頻率效應再探,《語言科學》第6期。
22. 江新(2006)漢字頻率和構詞數對非漢字圈學生漢字學習的影響,《心理學報》第4期。
23. 江新、趙果、黃慧英、柳燕梅、王又民(2006)外國學生漢語詞彙學習的影響因素—兼論《漢語水平大綱》字詞選擇與分級,《語言教學與研究》第2期。
24. 江新(2005)詞的復現率和字的復現率對非漢字圈學生漢語雙字詞學習的影響,《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25. 江新(2005)中級階段歐美學生漢語閲讀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載於周小兵主編《對外漢語閲讀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
26. 江新、柳燕梅(2004)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書寫錯誤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27. 江新(2003)不同母語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知音和知義之間關係的研究,載於《語言教學與研究》第6期。
28. 柳燕梅、江新(2003)歐美學生漢字學習方法的實驗研究——重複抄寫法與回憶默寫法的比較,《世界漢語教學》第1期。
29. 趙果、江新(2002)什麼樣的漢字學習策略最有效?——對基礎階段留學生的一次調查研究,《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
30. 江新、趙果(2001)初級階段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查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第4期。
31. 江新(2001)外國留學生形聲字表音線索的意識及其發展的實驗研究,《世界漢語教學》第2期。
32. 江新、荊其誠(2000)句型和語義可逆性在漢語簡單句加工中的作用,《心理學報》增刊。
33. 江新(2000)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初探,《語言教學與研究》第1期。
34. 江新(1999)第二語言學習的語言能力傾向,《世界漢語教學》第4期。
35. 江新、荊其誠(1999)句法和語義在漢語簡單句理解中的作用,《心理學報》第4期。
36. 江新(1999)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語言文字應用》第2期。
37. 江新(1998)詞彙習得研究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
書的章節或論文集的論文
38. 江新、邢濱鈺(2017)美國中小學沉浸式漢語教學的實證研究現狀和教學啓示,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6輯)(60-69),北京:商務印書館。
39. 江新、陳玉琳、張習文(2016)泰語母語者和英語母語者漢字書寫的優勢筆畫現象,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5輯),北京:商務印書館。
40. 江新、孟文迪(2016)從閲讀到書寫——漢語兒童前書寫發展過程研究,張厚粲名譽主編、李文玲、舒華主編《兒童閲讀的世界III:讓兒童學會閲讀的教育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41. 江新、鄭豔(2015)來華漢語學習者漢字手寫和鍵盤輸入態度的調查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4輯,商務印書館。
42. 江新、楊舒怡、房豔霞(2013)名名定中複合詞的習得研究與教學,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主編《漢語應用語言學研究》第1輯,商務印書館。
43. 江新、張海威(2011)對外漢語教師教育觀念與教學行為的研究,《國際漢語教學理念與模式創新》,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4. 韓布新、江新、王思睿(2011)荊其誠,荊其誠、傅小蘭主編《心座標—當代心理學家》(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5. 江新、郝麗霞(2011)新手和熟手對外漢語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編《2011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階段成果選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46. 江新(2011)解決漢字難學的對策,周小兵主編《國際漢語》第1輯,中山大學出版社
47. 江新(2010)語言學習觀念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漢語教學學刊》第6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48. 劉璇、江新(2010)教學實習對職前對外漢語教師語法教學觀念的影響——基於問卷調查的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編《漢語國際教育“三教”問題——第六屆對外漢語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9. 江新、張海威(2009)陸志韋,荊其誠、傅小蘭主編《心·座標——當代心理學大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0. 江新(2008)關於文字讀寫關係與對外漢字教學新模式的思考,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研究中心編《走向世界的漢語教學探索》,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51. 江新(2008)第二語言習得的認知研究,崔希亮等著《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與認知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2. 江新(2006)針對西方學習者的漢字教學:認寫分流、多認少寫,趙金銘主編《對外漢語的全方位探索》,338-364,北京:商務印書館。後收入《對外漢字的認知與教學》,2007年,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53. 江新(2006)計算機輔助漢語學習效果的研究,《數字化漢語教學的研究與應用》,語文出版社。
54. 江新(2004)漢字復現率對拼音文字背景的外國學生漢字學習的影響,《北京地區第三屆對外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5. 江新(2004)中級階段日韓學生漢語句子閲讀中字形和字音的作用,趙金銘主編《漢語口語和書面語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6. 江新(2003)初學漢語的美國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的實驗研究,趙金銘主編《對外漢語研究的跨學科探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57. 江新(1997)漢語句子和課文的理解,彭聃齡主編《漢語認知研究》,青島:山東教育出版社
58. Zhang, B. Y, Jiang, X. (1994) Semantic and Repetition Priming Between and Within Langguages. In Jing Qicheng, Zhang Houcan and Peng Danling (E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Chinese Language.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