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南繭畫

鎖定
江南繭畫是以天然蠶繭為原料 [20]  ,輔之以現代技術 [32]  ,解決了包括蠶繭防腐、色彩固定等一系列難題 [31]  ,先在適宜的温度和濕度下對蠶繭進行烘乾處理 [30]  ,再經過固化、藝術組合等工藝創作而成 [35]  。江南繭畫立足對江南蠶桑文化的活態傳承 [33]  ,在繭面上經過傳統手工技藝繪製 [33]  ,並選用特殊顏料上色 [6]  ,是中國民間新型的傳統藝術文化之一 [34] 
2014年以來,“江南繭畫”的事蹟被新華網 [19]  [35] 中國政府網 [20] 中國日報網(China Daily) [36] 光明網 [21] 中國新聞網 [1] 央廣網 [22] 國際在線 [23] 中國網 [2] 中工網 [24] 中國農網 [25]  、人民科技 [26] 中國台灣網 [27] 浙江日報 [3] 浙江在線 [4]  [28-29] 錢江晚報 [30] 嘉興在線 [5-7]  等中央和地方多家媒體報道。
中文名
江南繭畫
外文名
Jiang Nan Cocoon Painting
創始人
陳建清
類    別
藝術類

江南繭畫研發概述

中國“江南繭畫”創始人為浙江桐鄉的陳建清先生 [1]  [4] 
1999年,陳建清開始研習繭畫手工技藝 [7]  ,經過十多年的摸索和嘗試 [9]  ,最終研發出蠶蛹的幹化防腐、蠶繭表面的絲毛平整、蠶繭的固化等難題的解決方法和加工設備 [6]  ,使蠶繭變成“畫布” [10]  ,且能夠長久存放 [7]  。其後陳建清又花費兩年多的時間不斷地收集和調配顏料,終於選定一種環保的特殊顏料着色繪畫,能使蠶繭表面色澤均勻,還能讓顏色更持久地保存下去 [3]  [12] 
2014年,陳建清發明的繭畫工藝“一種蠶繭固化平整及防腐處理的方法 [37]  ”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6]  [13] 

江南繭畫設計繪製

顧名思義,繭畫就是在蠶繭作畫 [31]  。繭畫是在繭類物體上繪製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 [32] 
江南繭畫的畫面設計風格在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審美的同時,兼顧當代審美 [6]  。其題材涵蓋江南水鄉豐子愷漫畫、戲曲臉譜、漢代佛教十二生肖、民族傳統圖形符號以及圖騰圖案、現代動漫 [6]  [8] 
一個雪白的蠶繭,敷上一張印稿,一支細細的針管筆,點入墨水,勾出墨線,再手繪着色,一幅蠶繭畫便完成了 [14] 

江南繭畫工藝流程

挑-挑選光潔、圓潤、無瑕疵的蠶繭
剝-清理蠶繭,用手剝乾淨蠶繭上面多餘的蠶絲
烘-通過高温將蠶繭裏面的蛹做乾燥處理
固化-在蠶繭內部注入填充物,並對繭面進行醇固幹液材料固化
設計-平整脱絲毛處理,進行畫面創意設計
繪-定稿後用特殊顏料在蠶繭表面繪製圖案,層層上色
串-利用直鈎錐子穿入有洞的蠶繭 (從頭穿入,從尾穿出)
藝術組合-將串好的蠶繭進行DIY組合完成
創意呈現-最後進行手工製作,創意組織即成 [2]  [15] 

江南繭畫主要榮譽

2016年,中國京劇臉譜系列和豐子愷漫畫系列兩款“江南繭畫”作品成為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官方文化禮品 [1-2] 
2016年,陳建清的江南繭畫作品《繭祥如意》獲得第六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銀牌 [16] 
2017年,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江南繭畫”工作室特別展區,永久收藏和展示江南繭畫系列作品 [1]  [11] 
2018年,陳建清帶着江南繭畫作品受邀參與了由絲路規劃研究中心絲路青年論壇秘書處主辦的“一帶一路”國家重大文化活動——絲路國際文化巡展暨國家印象展 [2]  [10] 
2019年,江南繭畫插屏系列獲得2019長三角(嘉興)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工藝美術類產品組銀獎 [17] 
2021年,江南繭畫藝術博覽院開院,被正式授牌成為浙江大學農業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繭畫院、民進開明服務基地、嘉興學院大學生教育實踐基地、桐鄉技師學院實訓基地、桐鄉市鳳鳴高級中學藝術教學基地、浙江理工大學絲綢博物館桐鄉研遊學工作站、淳安縣博物館研學合作基地、鍾旭洲錢幣藝術博物館研學合作基地 [5]  [1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