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汕頭市小公園

鎖定
汕頭小公園,位於汕頭市老市區的商業和文化中心,是汕頭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標誌。是汕頭開埠區的核心地標,大陸最大規模民國建築羣,成為關注熱點。 [1] 
狹義的小公園,指位於小公園片區核心的中山紀念亭。廣義的小公園,涵蓋中山紀念亭周邊的街區,包括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等,統稱小公園歷史文化區。
小公園片區的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特色的繁華商業區、文化區。片區內的百貨大樓高7層,由於騎樓的建築老化,20世紀百貨大樓進行了大型修建。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為解放前汕頭第二高樓,裝有汕頭市歷史上第一部電梯,是老汕頭的標誌性建築及小公園的象徵之一。
中文名
汕頭小公園
外文名
Shantou Old Community
Sio Kong Ng Park
地理位置
汕頭市金平區新福街道延壽一橫街14號 [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中山紀念亭
百貨大樓
開埠文化館
老郵局
景區類型
人文景觀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建議遊玩時間
2小時

汕頭市小公園歷史沿革

汕頭小公園片區 汕頭小公園片區
汕頭市小公園是上世紀30年代初建設的,有假山、噴水池,樹有“萬國來朝”牌。
1934年4月續建一座八角樓,紅柱綠瓦,亭四周築石椅,名為“中山紀念亭”,俗稱小公園。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毀。
1985年園林部門在原址重建假山、噴水池,植種椰子樹魚尾葵等喬木和灌木,作為街心綠島。
1997年昇平區鮀島建築公司重建“中山紀念亭”,後2016年末再次重建。小公園雅觀倍增,獨具一格。
小公園是汕頭老市區舊城的勝蹟,是汕頭歷史商業區繁華的見證,也是海內外潮汕膠幾人(自己人)和友人思鄉流連懷舊的好去處。

汕頭市小公園地理位置

汕頭大廈 汕頭大廈
廣東省汕頭市小公園位於汕頭老市區的中心,周邊的安平路昇平路、國平路等騎樓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狀分佈,加上兩側的舊街坊“四永一昇平”,東部的舊“鹽埕頭”、北面的紅亭、南面的“汕頭港”,形成了具有20世紀30年代建築 特色的繁華商業區、居民區。區內有汕頭市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大樓高7層,前身是1932年華僑集團集資創辦的“南生公司”、紡織品大樓(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雖然她正在老去,但這裏曾有過最純粹的獨特商業文化,有過許許多多汕頭人的夢想和榮耀、掙扎與希冀。

汕頭市小公園主要景點

汕頭市小公園中山紀念亭

歷史
汕頭市小公園照片
汕頭市小公園照片(20張)
建成於1934年12月的小公園中山紀念亭,1969年在“破四舊”的動盪歲月中灰飛煙滅、被夷為平地。新時期開始,百廢俱興,中山紀念亭應運復建。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時時牽動着汕頭的神經,甚至成為聯結海內外的“臍帶”。
自小公園中山紀念亭重建以來,這一帶經常會看到這種場面,平靜的街區突然間停下了旅行團的大巴,走下來的大多是來自海外的潮汕人,這時老城的中心又熱鬧了一陣。在回鄉觀光、探親的華僑眼裏,她像故家的門楣一樣難忘,像祖母的笑顏一樣可親,總是那樣令人魂牽夢繞。儘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來到這裏,故鄉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輩的講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們頓感自己原來也是故鄉人。
意義
汕頭小公園
汕頭小公園(8張)
一名參與重建小公園亭的施工人員説,小公園亭是汕頭比較早的建築。所以對於汕頭來説也可以算是一個標誌,是汕頭百載商埠的標誌,特別是對僑居在東南亞一帶的老華僑,對汕頭這個小公園亭的印象比較深,所以重建小公園亭在聯結潮籍華僑的鄉情鄉誼有一定的意義。
汕頭青旅的導遊告訴記者:很多華僑出去南洋,以前叫做“過番”,時間是比較久,那麼他們的記憶裏就記得在這小公園在這“四永一昇平”這一帶,並且很多華僑到這一帶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公園附近的飄香,蠔烙,粿品等小食。並且他們以前住的租屋大多在這一片。每次來這裏,他們的感觸都很深。

汕頭市小公園老媽宮

主詞條:老媽宮
老媽宮 老媽宮
老媽宮又稱天后宮,是歷史博物館,位於廣東省汕頭市外馬路頭,與毗連的關帝廟是汕頭開埠前最早的建築。其始建於清朝嘉慶年間,1992年重修開放。

汕頭市小公園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3張)
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是汕頭的一張文化名片,濃縮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頭開埠以來的發展,在陳列布置上反映了汕頭開埠的歷史脈絡、開埠的意義,以及開埠帶來的繁榮氣象。 [3] 

汕頭市小公園汕頭郵政總局大樓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2張)
汕頭郵政總局大樓坐東北向西南,二層建築,石、鋼筋、洋灰的三合一結構,是廣東保存最完整的兩座採用歐陸式建築風格的郵政建築實體之一,也是汕頭開埠以來的第一所自建郵局,見證了汕頭、廣東乃至中國郵政通信發展歷史。其佔地面積1449平方米,建築面積1042.8平方米,整幢建築保留完好,是遊客多至之地。2005年被汕頭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三批汕頭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汕頭市小公園小公園片區歷史

汕頭市小公園
汕頭市小公園(9張)
城市和人一樣,也有記憶,因為它有完整的生命歷史。”而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正是上世紀30年代老汕頭經濟繁榮的象徵,是“百載商埠”歷史見證。
獨具一格且全國城市中少有的環形放射狀的路網結構、中西合璧的騎樓建築羣、佈局合理的“四永一昇平”等,更有很多汕頭人“生於斯、長於斯”的共同記憶。潮汕文化、海洋文化、華僑文化、商業文化、建築文化,在這裏融合匯聚、相得益彰,如同一道多姿多彩的風景線,放射出奪目的光芒。
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騎樓街道 [4] 
條條道路通碼頭,既是終點,又是奔向海洋的起點。小公園放射狀的路網格局,正象徵着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海洋文化特點。
很多人不知道,這裏正是全國唯一呈放射狀格局的騎樓街道,也是中國大陸面積最大的一片騎樓羣,規模遠超廣州的“上下九”等地。騎樓建築科學規劃,它以小公園為中心向四周伸出蛛網狀騎樓街道形成放射格局,縱向為主街,橫向為次街,縱橫交叉形成網格。沈陸澄所著《汕頭市小公園歷史街區的傳統風貌特徵》一文中指出,“這種以放射形設計而稱道的嚴謹佈局在國內外城市中並不多見,是結合汕頭自然地形向西南沿海不斷推進而逐步演變改造而成的結果。”
騎樓建築中西合璧渾然一體 [4] 
汕頭小公園
汕頭小公園(11張)
走在小公園一帶,眼光常常會被那一座座騎樓吸引:這些騎樓大多為三層到四層,多數樓房都已空置,只有一樓有人居住或作為商鋪經營。儘管表面斑駁,卻仍掩飾不住那陳舊錶面下精美的裝飾和豐富的設計,流暢的線條似乎勾勒着曾經的輝煌…… 中西合璧,是騎樓建築的又一特點。韓山師範學院潮學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跟蹤拍攝汕頭老建築已有30餘年的攝影家蔡海松告訴記者,汕頭近代騎樓建築,根據汕頭當地夏季高温多雨的氣候特點,參照古人架木為巢、後發展為吊腳樓等檐廊式建築,借鑑開埠後傳入的西洋廊柱式建築,並與當地的建築特點相融合,通過自我調適、理性選擇、融匯創新三個階段的建築文化轉型,加上大批華僑從南洋帶來的大批建築形式,逐步發展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騎樓建築。它注重商業步行街和人行空間的整體設計,可遮陽避雨,有效地利用了空間,形成和諧統一,豐富多彩的街景
在建築細部中,騎樓建築更是發揮了潮汕工匠在工藝上精雕細琢、盡極精緻的傳統風格在山花、拱廊、窗框、門套等處,精心推敲尺度、比例、形式,巧妙地將具有傳統特色的各樣圖案和異國風情的“洛可可”紋樣藝術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富有魅力的裝飾藝術,給人們帶來了新鮮感,同時也較好地表現出汕頭近代建築具有的鮮明特點和歷史風貌。“作為中西建築藝術相結合的一種典範,在記載汕頭‘開埠’歷史的同時也為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蔡海松説。
僑資建僑房2000多幢 [5] 
蔡海松指出,1921年汕頭設市後,特別是1929年至1939年日本侵略佔領前,是近代汕頭建設高峯期,當時市政當局提出了市政改造計劃,並利用僑資加以實施,廣大愛國華僑及有識之士在“實業救國”之倡導帶動下,紛紛投資建設家鄉。
在此期間,澄海陳黌利家族在汕頭購買大量地皮,立即着手興建新樓房,在“四永—昇平”,海平路、福合埕等地,興建新樓房400多座。祖籍潮安榮發源家族,是近代新加坡頗有資財的華僑家族,他們也積極投資汕頭房地產業,擁有幾條街道的新樓房,其中,整條榮隆街和潮安街、通津街的不少新樓房,都是榮發源家族興建的。吳潮川華僑家族也在永和、永興兩條街道興建樓房多座。這三個華僑家族和其他華僑於近代在汕頭市興建的大批樓房,對當時的汕頭城市建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汕頭市小公園歷史街區的傳統風貌特徵》 [5]  一文也指出,小公園能夠在20年代末到抗戰前夕全面建成,汕頭政治環境相對穩定、經濟迅速發展是背景因素,而僑資在建設中起了主導作用,約佔總投資的2/3,建僑房2000多幢,而且是成街成坊地進行建設,這是保證小公園能夠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時代背景下高起點規劃和高標準地進行建設的重要經濟支柱。
百餘騎樓老房契印刻“僑文化”
擺在記者面前的,是100多張小公園一帶的騎樓老房契。這些房契或斑駁、或泛黃,見證着小公園上百年的歷史,以及小公園與海洋文化、華僑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繫……
這些老房契的擁有者是一位汕頭80後小夥,名叫丁爍,筆名“青蛙探險”,是中國新聞社的一名記者,也是汕頭僑聯的青年委員。從十年前開始,丁爍就投入到潮汕文化實物和資料的收集中,至今已收藏幾百件潮汕古玩。他所著的潮汕文化著作《印象潮汕》一書,更是遠銷海內外幾十個國家,在學界擁有了一定知名度。去年11月,丁爍辦起“番客·老埠文化藏品展”,向公眾免費展示了他收藏的400多件潮汕古玩。這一批老房契,便是展品之一。
記者看到,這些房契的時間跨度從宣統二年(1910年)到民國38年(1949年),共80多座,總面積超過3萬平米。這些房子涉及英國紹昌洋行、汕頭總商會、李華利僑批局、汕頭金山中學、華南公司、萬發公司、佳榮公司、長遠公司、暑記公司、悦泰公司等單位還有幾十個家族的房產。其中的幾張紹昌洋行的“賣斷契約”裏,還加蓋了英國領事館的藍色印章。這批房子最後都被一李姓家族所買走,包括李華利、李六利、李豐利、李鏗渠等家族成員。“坐擁80座騎樓的李華利家族,可謂是‘民國房叔’。”丁爍打趣道。“原先李華利商號以煙葉生意很大,後來還開設有李華利僑批局。”
“這張是僑批局的房契,很罕見。”丁爍展示着其中一份名為“汕頭新潮興街僑批局”的房契。“《汕頭僑批業同業公會檔案》 [6]  顯示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李氏家族在民國時期曾在汕頭新潮興街94號開設僑批局,名稱為‘李華利’,經理人為李潤初。而房契中92、94、96、98號房子正屬李華利的大房妻子李周進福所有。
丁爍告訴記者,汕頭小公園這一片有好幾千座騎樓建築,這些大部分是僑房,舊時,很多華僑出國時候往往把房契放在信得過的親戚朋友家保存而時間太長,後人不知道就可能當廢紙賣了,而流入市場。按着房契的地址和地圖,丁爍還曾前往尋找老房子,發現除了外馬路及中山路部門被拆遷外,其他房契中的老房子大都還在,沒被拆遷,大都沒人居住,老房子背後的故事因此無人得知。然而,他們卻無聲見證着汕頭百年開埠史,也因其身上印刻的“僑”字而有了特殊的意義。
“汕頭小公園是汕頭開埠文化的地標。這些老房子有着自身的傳奇故事,亟待梳理挖掘。”潮汕民間文化學者林保文在仔細觀看這些老房契之後表示,汕頭老城幾千座騎樓,大部分的主人都定居海外,目前能找到房子故事的不到5%,然而只有老華僑能知道這些老房子的故事。因此,必須搶救華僑的口述歷史,讓這些老房子的故事得以挖掘、保存和流傳
百貨大樓曾率先在汕實行股份制
在小公園裏探訪遊走,不管是上了年紀的老人,還是一些本地年輕人,都會不約而同地講起一段相同的記憶:小公園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百貨大樓,樓裏有着帶有花卉圖案的彩色地磚,樓梯拐彎處裝有哈哈鏡,電梯更是充滿神秘色彩……
百貨大樓建成於1932年,可謂是汕頭老城核心地帶最為重要的建築。據瞭解,南生百貨商號由梅州籍華僑李柏恆創建於1911年。1932年,由李柏桓、李耀宗、李遠波、李鏡泉等梅州籍華僑集資50萬大洋,在今小公園西側安平路頭,建成一座7層高的洋樓,商號稱為“南生公司”。其中,第一至二層經營蘇廣洋雜百貨,第三至四層為中央酒樓,第五至七層為中央旅社。員工達300多人,曾興盛一時,但因管理不善,開業僅10個月便宣告倒閉。
1935年,經理李柏桓將南生“承賠”給旅居印度尼西亞的堂弟李海烈,留下中央旅社自己經營。李海烈重新組合同鄉李錦元、李洪、李鏡泉等10人為股東,整頓經營管理,生意日旺,成為當時汕頭市首屈一指的百貨公司。而曾在南洋經商的李柏桓很有生意頭腦,當年,南生貿易公司率先在汕頭實行“股份制”、“承包制”經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紀30年代,汕頭埠便有了電梯,這部“汕頭第一梯”就是屬於歷史最悠久的南生公司,且足足使用了60年之久。1956年,南生貿易公司與汕頭市國營百貨公司合營,改名為百貨大樓。1958年5月29日,汕頭百貨大樓在“南生公司”的基礎上實行公私合營並隆重開業。當年開業,2萬多市民相繼湧入,見證了汕頭商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時刻。
汕頭小公園片區 汕頭小公園片區
如今,百貨大樓早已荒廢多年,四周也已被藍色鐵皮牆圍起。儘管如此,我們仍能從它陳舊的外貌,感受到那曾經的繁華。 [7] 

汕頭市小公園趣事

汕頭市小公園發展

以小公園中山紀念亭為中心的街區,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形成,由當年拆建開闢的安平路、國平路等幾條大馬路構成。據專家介紹,這種市中心作放射狀的城市規劃格局,在中外大城市中,僅有巴黎等極少數城市可見到。這裏交通便利,人流匯聚,隨着汕頭開埠的步伐,自然成為寸土寸金的商家寶地。
而今小公園的黃金時代雖已逝去,但舉目依然商户林立。誰曾想到,當年區區一座公園亭建亭之前,地方當局曾募款攤派,揚言要在此構築清幽園林和樹立北伐紀念柱,錢財到手後,只用一塊石頭應付了事。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顧問王琳乾介紹,小公園當年並沒有中山紀念亭,有一個水池與公園的噴水池一樣,豎有一塊大石,石旁種有幾棵樹,這塊石刻四個大字,叫“萬寶朝宗”,就是做生意的地方。及後,大小商户在此倡建偉人紀念亭,理由堂而皇之,其實,內裏出自商業競爭的動機。這裏面還隱藏着一段有關商業競爭的精彩故事。

汕頭市小公園故事

原來,自從南生公司新樓開業後,此處商機日漸興旺,遂傳來香港大新公司派員來測地規劃、擬在小公園興樓營業的消息,這就驚動了鄰近大小商户。當時的南生公司的老闆李柏恆預感到這樣不好,因為大新公司是財勢力足的,在香港、廣州、上海都有分號,所以必須阻止它選擇這個地方來開展競爭。李柏恆想出一個用“死人”壓活人的辦法,這個主意,其實是當時綏靖公署秘書楊幼敏為他設計的。建亭“報告”一呈上,當然裏應外合、立刻批准。於是,南生公司帶頭,中小商户也紛紛解囊,建亭之舉便緊鑼密鼓展開了。
當大新公司叫人來看,看到小公園興建中山紀念亭,也就打消了來汕頭設商業點這個念頭。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園周圍商號鬆了一口氣,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廢。建亭工程擱置,輿論譁然,始作俑者欲罷不能,李老闆等只好想方設法,用認捐廣告石椅、攤送募款戲票等手法繼續籌資興建。小公園亭後來終於1933年開始建設,直到1935年才建成。
一位自出嫁後就一直住在順昌街的老人,仍記得當年看戲的情景。她回憶説:“(公園亭)建後(馬路)還崎嶇不平……”———老市區每條大街小巷,條條通向小公園,當年亭子建成後的景象,老一輩的汕頭人最清楚。

汕頭市小公園感悟

商業活動造就了汕頭小公園。同樣,由於商業網點的變遷,如今的小公園已消褪了昔時的氣派榮華。但每個知道汕頭這座百年滄桑歷史的人們,對這一處令人再熟悉不過的老地方,留存着美好的記憶。因為她和生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一同經歷了風雨歲月、離合悲歡,汕頭人無法忘記她。尤其是年事較長的汕頭人,面對這小小亭台,都常常禁不住感慨低徊。

汕頭市小公園改造困局

9年前,政府協議出讓土地引資改造“百載商埠”老城 [8] 
9年裏,地價翻番、拆遷資金斷裂,改造遙遙無期
進退兩難又如何破局? [7] 
1860年,汕頭開埠。這裏曾被恩格斯稱為中國“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而西郊“小公園”舊城區曾經就是繁華商業區的中心。
2004年,“小公園”成了舊城改造對象,也是汕頭首宗實行拆遷者與建設者相分離和所有原居民易地置換產權的舊城改造項目。
而後,因“拆遷資金斷裂,移交土地遲緩”,使得改造剛剛開始就“夭折”。直至2009年再度醖釀重啓改造,地價早已翻番,至今無進展,今已成困局之勢。
“小公園”改造,似乎從一開始就註定成為困局,最後成為利益博弈的戰場。政府曾想要收回開發權,談判無果。下一步該如何破局?
文/本報記者李華、陳正新、肖歡歡
圖/張烈華提供
站在小公園中山亭,就等於站到了上世紀初期汕頭市區的中心。中山亭西側的南生百貨大樓,曾是這個城市商業鼎盛的象徵。如今,這座百貨大樓在歲月裏破敗,連同周圍的大片空地被藍色的鐵皮圍起來,裏面滿是雜草。
圍牆外盡是擺地攤的。殘舊的騎樓下的街道通不了汽車,只有推着自行車的走着路的行人從賣光盤的賣舊書的賣衣服的流動攤檔中間擠。
這裏就是汕頭“小公園”片區的核心。小公園的全稱,是汕頭市小公園歷史建築風貌保護區,這裏是汕頭城市發祥地,是汕頭這座“百載商埠”的歷史標誌和地方特色。
圍牆裏的,除了南生百貨大樓外,已拆待建。而在圍牆外,未拆未建。
十幾名上了年紀的老人圍坐在亭階周圍打牌、聊天,一旁坐着的一位老人指着圍着一圈的施工護欄嘆息道,“拆了一半,現在拆不動了”。

汕頭市小公園文化地標

小公園改造大拆大建
安排規劃的小公園舊城改造項目佔地150畝,其中包括小公園保護區122畝、退遷安置區28畝。122畝“小公園”保護區改造是重點,這裏被規劃建設成一個集商貿、文化、旅遊、餐飲於一體的大型商業街區。
這是一種大拆大建的模式,導致小公園改造項目也一直備受外界質疑。中山大學教授、原廣州城市規劃院總規劃師袁奇峯認為,汕頭小公園改造“是一個喪心病狂、毀滅城市歷史的舊城改造項目”。
廣東省歷史學會副會長、原汕頭大學黨委書記黃贊發對記者説,“小公園有很高的文化和經濟價值”,多年來小公園沉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藴,有的建築羣更是全國少有,而作為曾經的商業中心,具有很強的商業潛力,“應該保持它的原風貌”。
負責這一改造項目的一位汕頭市政府官員吳耐(化名)認同黃贊發的觀點。他説,政府覺得有必要舊城改造,早在2000年後就啓動了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汕頭市小公園台商接手

公園改造半年後就告停
吳耐説,就在汕頭市政府着手啓動小公園舊城改造時,一名台商出現了,同時註冊了“汕頭市佑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汕頭佑松),負責小公園舊城改造項目。
2003年3月4日,約122畝的土地使用權在汕頭市房地產交易中心掛牌預約出讓。汕頭佑松以總地價人民幣30657.5萬元競得該土地使用權。
2004年4月28日,小公園舊城改造項目正式啓動。這一片區的拆遷工作,由金平區政府負責。
參與拆遷工作的吳耐解釋説,按照地價折算,小公園出讓的每畝地價大約為250萬元。但按照台商的要求,地價款將分期支付給政府,“條件是政府負責把它(小公園)拆完。”
吳耐説,250萬元地價款在當時“不能算低,寫在協議書上,政策允許”。當時小公園建築比較密集,按照2003年和2004年的行情顯示,政府作出的建築評估一畝地拆遷成本大概要300多萬這也意味着除了汕頭佑松支付的每畝250萬元外,拆遷一畝地政府要補貼60萬元。
“當時老百姓住那邊的危房,很痛苦。補償的價格不低,羣眾拿着補償款高高興興簽了協議。”吳耐説。可好景不長,拆遷持續了半年左右,資金鍊就斷了。
吳耐解釋道,122畝地按照協議分5期來開發。汕頭市政協一份調研報告稱,首批開發60畝共需拆遷住户單位1360户,需投入13850萬元。政府財政部分,汕頭市政府原計劃拍賣東壩仔土地資金解決,但卻難以實現。

汕頭市小公園地價上漲

居民拒絕搬遷
半年後資金斷裂,拆遷無法繼續下去。小公園改造項目停了幾年,直到2009年,汕頭市政府決定重新啓動拆遷。
但此時,汕頭房地產行情與2004年大不一樣了。
2004年,拆遷一平方普通房屋補給居民1200元,而當時小公園一帶新房價格僅為1700元~2000元/平米,二手房價格則僅在七八百元。
但項目擱置的這5年,恰恰是汕頭房地產市場復甦以來表現最為搶眼的5年。這中間不得不提2007年5月份,汕頭市區東廈路地王一畝地拍了700多萬元。
距離“小公園”核心區不遠的一個在建樓盤“金×廣場”在2009年開始內部認購,認購價格就已突破了6000元每平米,這一價位的樓盤推出直接拉高了周圍片區的所有房價。
因此2009年重啓小公園改造時,雖然拆遷補償款每平米提高了幾百元,但整個行情不一樣,補償款連附近街區的二手房都買不起了。小公園舊城改造南片區辦事處一名工作人員指着已停工的拆遷片區告訴記者,拿着補償款在汕頭東區連一個廁所都買不到。
居民認為一平方米補償1000多元太低,這也是拆遷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而這個時候,120多畝的小公園舊城區只拆掉了十多畝,還有1萬人左右居住在這一片區,他們拒絕搬遷。

汕頭市小公園孰是孰非

開發商賺鉅額差價
這兩年,小公園片區沒有掛牌出讓土地,所以沒有參考價。但眼下的行情,吳耐判斷一畝地的拆遷成本至少600萬元。按這一價格,小公園拆遷需約7.2億。而開發商獲得土地使用權成本一畝地250萬元,總價3.06億元,差價已經達到了4億多元。
面對困局,當地政府曾試圖與台商洽談。作為參與這一改造項目多年的吳耐透露,前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約在2007年,曾跟這個台商陳某和談,開出的條件是“你的投資全部給你,連本帶利全部給你。如果願意,再給你幾千萬”。可這一方案也再無下文。
吳耐透露,最近幾年,開發商對政府提了許多“要求”。比如,在外圍給他建高樓,提高容積率和建二三十層的高樓。但政府要依照文物保護法保護例如南生百貨大樓這類具有保護價值的建築,不能貿然滿足開發商提高容積率、建高樓的“條件”。
總之,2009年的重啓開發和接下來的談判,都變成了政府熱、開發商冷的局面。

汕頭市小公園開發博弈

是巧合還是謀劃
汕頭市工商局企業登記資料顯示,汕頭佑松成立於2002年7月5日,註冊資金為6117萬元,其中金華市佑松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注資720萬,佔比11.77%,其他資金由另外兩人獨立注資,而他們二人則都姓陳。
另據瞭解,汕頭佑松成立以來只承接了小公園舊城改造一個項目。記者發現,坐落於汕頭市金平區博愛路的汕頭佑松,辦公空間較小,只見2~3名工作人員。
汕頭佑松相關負責人趙明(化名)則表示公司法定代表人於某是台商,而兩名陳姓股東是温州人。於某隻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並未注資公司。
他透露説,在小公園改造受阻時,確實向政府提出過“提高容積率,願意多給錢”的建議,最終無果。趙明補充道,為了推進該項目,汕頭佑松給政府提出招商引資的意見,“希望其他開發商一起來做”。
“我們會把小公園改造做下去。”趙明表示。

汕頭市小公園進退兩難

時任汕頭市委書記李鋒履新的第一個星期就到小公園考察。
“小公園”片區,是盤活整個汕頭西郊城市佈局規劃的關鍵。更讓政府焦心的是,這裏居住着過萬人,危房時刻威脅着他們的生命安全。
可開發商按兵不動,負責拆遷的金平區政府無錢動遷,居民不滿補償不願動遷,汕頭市政府着急卻無力投入鉅額資金。壓力,最後都集中到了汕頭市政府。
可對於政府來説,博弈的主動權已經喪失。吳耐説,拿出大筆資金填補數億元的缺口,對於汕頭政府財政來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汕頭市小公園未來展望

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
備受市民關注的小公園開埠區的保護和管理終於有了法律支持的堅強後盾。4月2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正式表決通過《汕頭經濟特區小公園開埠區保護條例》,為加強小公園開埠區的保護和管理,繼承和弘揚優秀歷史文化,促進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的協調發展保駕護航。《條例》將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據悉,《條例》所稱的開埠區,是指以金平區小公園為核心、保存開埠期文物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夠較完整和真實體現開埠期歷史文化風貌的區域,具體範圍根據開埠區保護規劃確定後,由市人民政府向社會公佈,並由金平區政府在主要出入口設立標誌,明確保護範圍。根據《條例》規定,市政府和金平區政府應當設立開埠區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的保護資金,專項用於開埠工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的保護和管理。
《條例》還鼓勵採取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的方式,保護和利用開埠區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更新升級改造區內其他建(構)築物和配套設施。鼓勵單位和個人以投資、捐贈、提供志願服務等形式參與開埠區的保護工作,規定市人民政府和金平區人民政府對在開埠區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彰獎勵,應當表彰獎勵情形包括:維護、修繕或者保護性利用開埠區歷史建築成績顯著的;為了保護的需要,自願遷出開埠區,或者主動騰退開埠區歷史建築的;捐贈財產,數額或者價值較大的;勸阻、舉報損壞開埠區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的行為或者投訴有功的;在開埠區歷史文化風貌和歷史建築保護工作中,認真履行職責,有突出貢獻的等 [9] 
市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實施永平路保護性開發為示範,推動小公園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育活化項目,打造全國開埠商業文化活體博物館羣”的目標任務,正式啓動永平路保育活化試點,目前該項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近日,金平區的市人大代表就這一工作開展集中視察。
汕頭“小公園”被認為是中國開埠的34個城市裏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開埠區,去年我市已把小公園保護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並委託北京大學中國城市設計研究中心主任陳可石教授設計團隊開展了小公園及周邊片區約2平方公里範圍的詳細城市設計。2013年8月市委常委會明確將啓動區項目納入2013年度“三舊”改造計劃,以金平區政府為建設主體,牽頭負責、全力加快推進該項工作。首期永平路啓動項目北起居平路—西至安平路—南至西堤路—東至外馬路約66畝區域,永平路一百米範圍內集中了“汕頭郵電局”、“汕頭大廈”、“永平商場”、“永平酒樓”、“延壽善堂”等一批文物建築,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金平區舊城辦於2013年7月份起首先對永平路啓動區100米範圍內的沿路兩側房屋的房產權屬狀況、房產性質、面積數據、功能和結構類型進行全面摸查,並進行數據錄入,為我市進一步保育活化該項目片區提供基礎性數據、資料。首期永平路啓動項目改造方案涉及66畝範圍(除永平路一百米沿街範圍外)也於近期全面進入實質性摸查建檔工作。永平路100米範圍內房屋進入收購階段,公產房部分正在清退中。永平路老郵電局廣場建設項目正在推進。 [10] 

汕頭市小公園交通

可乘坐2路; 5路; 7路; 14路; 35路; 36路到達小公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