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鎖定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詞。此詞上片點題,抒寫中秋夜風雨有感;下片借景抒情,憶昔傷今。全詞把家國之憂、身世之嘆、離合之悲融為一體,時空交錯,含蓄委婉,感情深摯。
作品名稱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作品別名
永遇樂·中秋風雨/永遇樂·風拂塵徽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全宋詞
文學體裁
作    者
吳文英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作品原文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風拂塵徽,雨侵涼榻,才動秋思。緩酒銷更,移燈傍影,淨洗芭蕉耳。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算陰晴,渾似幾番,渭城故人離會
青樓舊日,高歌取醉,喚出玉人梳洗。紅葉流光,蘋花兩鬢,心事成秋水。白凝虛曉,香吹輕燼,倚窗小瓶疏桂。問深宮,姮娥正在,妒雲第幾。 [1]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註釋譯文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詞句註釋

⑴永遇樂:詞牌名。此詞雙調一百零四字,前後片各十一句四仄韻。乙巳: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
⑵塵徽:積滿征塵的車子。徽,有徽幟的車。
⑶秋思:一作“幽思”。
⑷銅華滄海:意同“銅駝荊棘”。形容戰亂後,宮殿殘破,一片荒蕪。《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官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滄海,即滄海桑田。喻人世多變,人生無常。
⑸霾(mái):大氣濕濁的天氣現象。
⑹燕北雁南:意同燕雁代飛。比喻更換輪替。
⑺陰晴:偏義複詞,指陰雨。
⑻渭城故人:化用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詩句:“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故人,暗指與詞人相親相偕而又離去的蘇姬。
⑼青樓:原指貴族婦女居住的樓閣。後常用以指妓院。
⑽蘋(pín)花:即白蘋花,多年生淺水草本植物。此處代指兩鬢花白。
⑾燼(jìn):物體燃燒後剩下的東西。一作“爐”。
⑿姮(héng)娥:即嫦娥。 [2]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白話譯文

秋風吹拂着徵車上的灰塵,秋雨打濕了走廊上的涼牀,面對着這秋風秋雨我不覺啓動了心中的愁思。在中秋之夜因為風雨而困居在室中,只得移孤燈照獨飲,冷冷清清地度此佳節。對影成雙,孤獨一人在慢慢地飲酒銷磨殘更。耳中又聽到室外秋雨擊打芭蕉的滴答聲,更增添了自己一份孤寂之感。移鏡自照,只見鏡中之人滿臉愁雲密佈,這是因為自己孤旅在外,與親人南北天涯的緣故啊。心中細算這種風風雨雨之中,有過多少次與親人分別的時刻。
我在年青之時,曾在青樓中高歌暢飲,並與所愛的女子同歡共樂。那時以紅葉傳情的這類趣事,如今已是似水東流一去不返。現在已兩鬢染霜,心中惟有憂愁風雨。我在中秋之夜獨飲達旦,只見室外已籠起了一片灰白色的朝霧;室中薰香雖熄,但是爐中尚有餘煙繚繞,窗口茶几上的小花瓶中還插了幾枝桂枝應景,惟有這桂枝夾雜在薰香煙中散發出陣陣花香來。天上的重重層雲,似在妒嫉那廣寒仙子的美貌,不知道把這廣寒宮遮掩到什麼地方去了。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創作背景

此詞為抒家國之憂、身世之嘆而作,當作於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夏承燾《吳夢窗系年》:“淳祐五年,夢窗四十六歲,在蘇州,作《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2]  [3]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作品鑑賞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整體賞析

此詞上片將家國之憂打入個人身世之嘆。發端“風拂塵微”一韻,從今時入筆,寫秋景:言秋風拂徵車之塵,秋雨侵陰涼之榻。開頭二句切詞題“風雨”二字,“涼榻”切“中秋”一詞。從秋景中展示了自己漂泊、悽苦、孤寂的生活。“才動秋思”一句,寫愁情秋思由秋景引起。“緩酒銷更”一韻,言愁緒滿懷只好以酒銷愁,“移燈傍影”寫出獨自飲酒已到掌燈時分,“傍影”突出了形影相弔的孤寂氣氛。此時更傳來風雨淅瀝,芭蕉簌簌的聲音,真是“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了,這豈不讓人“借酒消愁愁更愁”了。這愁的內涵有二,上述的漂泊生涯是其一,其二就是“銅華滄海”一韻所寫的。此韻化用銅駝荊棘與滄海桑田的典故,表達了對國家處在風雨飄搖中的憂慮,當時元滅金已經十年,不斷南侵,南宋國勢日趨危殆,詞人面對這種形勢,雖無投筆奮起之壯心,亦有大廈將傾、銅駝荊棘之嘆,人生無常之悲。“愁重嶂”一句,既寫國家處在陰霾重嶂之中,也表達了自己憂愁猶如層嶂霧靄之狀。“燕北雁南天外”言家國之憂與身世之嘆不斷輪番地襲擊自己。此韻,把題中的“風雨”二字的內涵,揭示得最為深刻。“算陰晴”一韻,寫在風雨中,個人感受簡直像是幾次“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般的孤獨、寂寞、悽苦。過片繼寫“秋思”。接上片歇拍的“故人離合”展開,出個人悲歡離合之事。“青樓舊日”一韻,是逆入,回憶昔日在蘇州曾與愛姬相偕的美好時光:在青樓內,玉人陪侍,飲酒高歌,十分愜意。“紅葉流光”一韻,平出,轉筆寫今,金風習習,紅葉飄飄,自己已是一事無成兩鬢斑白,這一切不禁使“心事如秋水”。“白凝虛曉”一韻,切題“中秋”,寫風雨停歇,白雲凝虛,天空似曉非曉,室內爐香將燼,只有瓶中一枝桂花倚窗而放。“疏桂”扣“中秋”。此瓶中疏桂,讓人有卓爾不羣之感。“向深宮”一韻,寫中秋之月,雖在風雨之後,依然被白雲遮蔽,未能放出光芒,好像嫦娥仙子在深深的月宮中,被嫉妒的雲仙團團圍住。此結句,將月擬人化,其寓意深刻,與“銅華滄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相呼應,將家國之憂、個人離合之嘆,都化在此設問句中,含蓄委婉而深刻。
此詞突出特色是將家國之憂、身世之嘆、離合之悲三者融而為一,以“風雨”貫全篇,時空交錯,含蓄委婉,感情深摯。正如俞平伯所説:“他們(指姜白石、吳文英等)每通過典故詞藻的掩飾,曲折地傳達眷懷家國的感情,這不能不説比之‘花間’詞為深刻,也比北宋詞有較大的進展。”(《唐宋詞選釋·前言》)。 [2]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名家點評

近代詞學家楊鐵夫《夢窗詞選箋釋》:此亦憶姬之作。一韻,從風雨入人事。二韻,從人事寫風雨。三韻,有風雨必無月。四韻,晴則有月,陰則無;一如人之離合,“故人”指姬。五韻,逆入。六韻,平出。七韻,以瓶桂烘托。八韻,月被雲遮,如人為路隔,“妒雲”二字,妙,大有“銅雀春深”之感。 [2]  [3] 

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遊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4] 
參考資料
  • 1.    唐圭璋.全宋詞(四).北京:中華書局,1965:2910
  • 2.    趙慧文 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下).北京:中國書店,2007:555-557
  • 3.    吳熊和.唐宋詞彙評·兩宋卷(四).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3425-3426
  • 4.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