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民立中學

鎖定
上海市民立中學,1903年由蘇本炎、本銚昆仲創辦於上海南市,為當時滬上有名的私立中學之一(後為公辦)。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中,校舍毀於日軍炮火。同年9月,暫遷烏魯木齊北路。1940年2月,遷入威海路414號今址。現為靜安區重點中學。
中文名
民立中學
創辦時間
1903年
所屬地區
上海
性    質
公辦學校
現    為
靜安區重點中學
光緒29年
1903年

民立中學辦學歷史

民立中學 民立中學
1903年,祖籍福建的上海望族蘇氏兄弟秉承父輩“教育救國”的遺願和“為民而立”的辦學宗旨,在南市安仁裏舊居,創辦了區別於教會和官辦學校的一所屬於中國老百姓自己的學校——民立中學。從此,民立就以教育救國﹑培養棟樑之材為己任。這塊育人的沃土成為諸多名家大師的人生驛站,諸多先驅志士、文化名流、科技精英啓航的港灣。 [1]  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即為上海學生聯合會發起學校之一。1925年五卅運動中,參加全市“三罷”(罷工、罷課、罷市)反帝鬥爭,全校停課長達兩個多月,當時在校求學的殷夫(“左聯”烈士)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和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淞滬抗戰爆發,200多名學生赴南京請願,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1939年7月,在抗日高潮中校內建立了中共第一個學生地下黨小組。1939年9月,民立師生取得護校反汪鬥爭的勝利。1940年秋,學生地下黨支部成立,通過組織讀書會,成立民立劇團,辦報及慰問四行倉庫抗日官兵等活動,團結師生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成為上海學生運動的重點學校之一。1942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黨支部向抗日根據地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學生。

民立中學前生

舊上海公共租界威海衞路(今威海路)412號,在高牆深院處,“隱居”着一幢20世紀 20年代建造的歐洲城堡式花園住宅。
上海民立中學 上海民立中學
住宅原主人姓邱。祖輩是山東微山湖上的漁家,是梁山泊的綠林好漢。舊世紀末,邱倍山、邱渭卿兄弟倆為生活逼迫,南下謀生,先赴揚州後到上海。經人介紹到德商“德和號”顏料商行打工。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人已無心思在中國貿易,把庫存的顏料低價賣給了邱氏兄弟。不久,受戰爭影響,海上運輸中斷,而上海的印染廠早已“吃”慣德國顏料。求貨如渴。這樣一來,邱氏兄弟手裏的進日顏料一夜之間身價百倍,成了大富翁,臍身於上海灘四大顏料商之列,於是出資建造了這幢豪華的花園住宅。
邱氏豪宅高三層,磚混結構,南向,仿古典式樣。立面分段劃分,對稱。比例和諧。清水紅磚牆,人字形屋面,紅色平瓦鋪蓋。南立面兩側塔樓原先是一對,現左側塔樓。已缺了一層。二層中部設券柱外廊,作愛奧尼式倚牆列柱,立面上有幾條水平線腳,上檐部山牆立面為巴洛克式。北部立面有中國江南傳統建築特色,木裝修細部精湛華麗。南向注入口門廳,設置陶立克柱式,門楣有石雕;檐口、柱頭、勒腳、欄杆細部有精緻裝飾。窗洞口不大,但外觀厚實。窗間牆飾為水泥壁柱,帶有三分古意。
與眾不同的是,邱家兄弟住宅在花園中養虎、養蛇。園中闢有一泓池水,水中有鱷魚、穿山甲,池岸又有鴿棚,前後養過2000多隻鴿子。每天清晨鴿子出籠時,威海衞路上空呼拉拉地一大片,天空也被遮去了一半。兄弟倆還養馬專為自己騎射之用,有時還牽馬外出打獵,重温他們山林生活的祖風。這在上海灘無以計數的商人當中,恐怕絕無僅有。
1999年9月23日,該宅被列為上海市近代優秀建築保護單位。

民立中學辦學條件

民立中學老校舍向東南平移 民立中學老校舍向東南平移
2013年學校有初、高中七個年級,50個教學班,2200餘名學生,200餘名教職員工。校內有閉路電視台、多媒體教室、電腦房、多功能音樂室等先進的教學設施,為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了條件。
在近百年的辦學過程中,經過幾代教師的辛勤勞動,民立中學保持了長時期高質量的教學水平,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莘莘學子。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範、原中紀委書記、中顧委委員李昌、血液學家鬱知非、著名作家周瘦鵑鄭逸梅、著名電影藝術家鄭正秋、香港著名實業家邵逸夫、中科院院士吳建屏、中國評彈理論家何佔春、原中國游泳隊總教練陳運鵬、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魏啓明、著名油畫家陳丹青、東廣節目主持人張培等都曾在民立工作或求學。 [2] 
面臨新世紀的挑戰,民立中學作為中國創造學會和華東師大課程研究所實驗基地,正在為建設一所以人文見長、師資雄厚、課程先進的一流完中而努力,並在2003年秋,迎來了百年校慶。

民立中學歷屆英才

在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民立中學中學生黨員總數達30餘人,並有殷夫、夏採曦、範一夔、李思勤、章錚、徐雷、李默等7位校友先後為革命捐軀。1983年,殷夫紀念碑在校園建成。多年來,民立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形成特色,1989年和1995年被命名為上海市和靜安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九十年代以來連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中學生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百年民立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飲譽海內外的英才。原中顧委委員、中紀委書記李昌,中國科學院葉培大等院士,作家周瘦鵑, 戲劇藝術家魏啓明、香港實業家邵逸夫,原國家游泳隊總教練陳運鵬,油畫家陳丹青,亞洲游泳王子沈堅強,奧運冠軍樂靖宜等曾在民立求學,在台灣也有民立校友會組織。

民立中學辦學規模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學校現有七個年級,46個班級,學生2000餘人,教職員工200餘人。歷年獲得榮譽有:上海市文明單位、市中學生行為規範示範校、市素質教育實驗校、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游泳傳統體育項目先進單位、全國雛鷹大隊等。
進入新百年,民立中學將傳承“民以國存,國以民立”的辦學傳統,以創建實驗性示範性中學為目標,為國家培育更多英才,再創新的輝煌。

民立中學辦學成就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學生歷年在全國、全市各類競賽中名列前茅,在游泳、藝術體操等國內外比賽中獲得金牌。初、高中畢業生的合格率、優良率、升學率一直穩定地保持在靜安區重點中學的較高水平,高考達線率連續幾年在97%以上。

民立中學崇高聲譽

民立中學老校舍向東南平移 民立中學老校舍向東南平移
民立中學建校百年,教學上以文科好,尤其以英文見長,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已形成了以學習校友“左聯”烈士殷夫為主線的愛國主義教育系列。學生多次在全國、全市各類競賽中名列前茅,在游泳、藝術體操、棋類等國際、國內和全市比賽中獲得金牌。初、高中畢業生的合格率、優良率和升學率一直穩定地保持在區重點中學的較高水平。十多年來,“殷夫文藝節”、“民立體育節”和“民立科技節”等活動,使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
始於1964年的體育傳統項目――游泳,30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游泳人才。其中最傑出的是亞洲游泳王子沈堅強和奧運冠軍樂靖宜。

民立中學相關故事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祖籍福建的蘇本立、本炎、本銚、本浩昆仲,奉父遺命,在南市安仁裏舊居創辦民立中學,本炎為經理,本銚任校長。1909年遷南市大南門中華路,1937年“八.一三”事變中毀於日軍炮火。同年9月暫遷滬西地豐路。1940年2月遷威海路414號。2004年9月遷威海路681號。長期以來,民立以“治學嚴謹,學融中西,注重書法,尤以英文見長”著稱於滬,畢業生除進大學外,多數能考進海關、銀行、郵局工作。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朱學範先生曾任校董會秘書長。1937年八一三淞滬戰爭中,校舍毀於日軍炮火。同年9月,暫遷烏魯木齊北路。1940年2月,遷入威海路414號今址。現為靜安區重點中學。該校歷史悠久,早在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即為上海學生聯合會發起學校之一。
1925年五卅運動中,參加全市“三罷”(罷工、罷課、罷市)反帝鬥爭,全校停課長達兩個多月,當時在校求學的殷夫(“左聯”烈士)開始了他的詩歌創作和革命活動。1931年,九一八淞滬抗戰爆發,200多名學生赴南京請願,要求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1939年7月,在抗日高潮中校內建立了中共第一個學生地下黨小組。1939年9月,民立師生取得護校反汪鬥爭的勝利。1940年秋,學生地下黨支部成立,通過組織讀書會,成立民立劇團,辦報及慰問四行倉庫抗日官兵等活動,團結師生投入抗日救亡運動,成為上海學生運動的重點學校之一。1942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黨支部向抗日根據地輸送了一大批優秀學生。在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民立中學中學生黨員總數達30餘人,並有殷夫、夏採曦、範一夔、李思勤、章錚、徐雷、李默等7位校友先後為革命捐軀。1956年改為公辦,更名為“上海市第六十一中學”,男女兼收。1959年列為區重點中學。1964年列游泳為重點體育項目。1985年9月,恢復民立中學校名,立“勤學篤行”為新校訓。1993年兼併瑞金中學。2003年愛國中學校舍、教工劃歸民立。
自“五四”運動以來,愛國學生運動連綿不絕,著名左聯烈士殷夫曾在校就讀。近二十多年來,“殷夫文藝節”、“民立體育節”、“民立科技節”、“民立人文大賽”,構成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積澱。1983年,殷夫紀念碑在校園建成。多年來,民立中學愛國主義教育形成特色1989年、1995年被命名為市、區“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與德國瑪琳塔中學、韓國菽內高中結成友好學校。自九十年代以來連續被評為上海市文明單位。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中學生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現民立中學地址威海路681號(近茂名北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