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遂故里

鎖定
毛遂故里,位於雞澤縣城北三里處東營村,東營村原名毛官營村,沙曹公路邯黃鐵路交口處北行。雞澤人對毛遂的敬重,推崇,不僅因為毛遂有才,自信,有自薦精神,還有着割捨不盡的情——毛遂是雞澤人。
2008年,中國毛氏研究會給邯鄲市雞澤縣政府頒發證書,確認雞澤縣是毛遂故里,韶山毛氏是雞澤毛遂的直系後裔。而雞澤縣以“毛”命名的僅此一村,這表明“毛官營即毛遂故里”已得到確認。雞澤毛遂毛萇與湖南韶山毛氏是一脈相傳的,雞澤毛遂是韶山毛氏先祖。 [1] 
中文名
毛遂故里
外文名
maosuiguli
地理位置
邯鄲市雞澤縣毛官營村
景點級別
無等級

毛遂故里發展歷史

毛遂故里 毛遂故里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人物傳·毛遂》載:戰國毛遂者,人也。遊於趙為平原君客,久之未有知名。秦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遂以為上客。後卒,葬於薛。其冢今被廢,內有石碣,始知為薛人。 [2]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古蹟志·冢墓》又載:“毛遂墓,在薛城北門外。” [3] 
《雞澤縣誌》載:東營村原名毛官營村,位於縣城北三里處,相傳是毛遂的故鄉。自明代“燕王掃北”起村名便稱毛官營,1938年改為北營村,1952年拆北營為東西兩村,遂名東營村,沿用至今。
2009年5月,市民政局與市地名辦現場批覆,雞澤縣東營村恢復原名毛官營村。這意味着沿用千年的毛官營村被改名五十多年後,又恢復了其毛遂故鄉這一“正身”。
明、清、民國幾部《雞澤縣誌》都有記載:毛遂是雞澤人。雞澤於隋開皇六年置縣,是千年古縣。《廣韻》載,“毛姓”始於周武王的弟弟毛公。戰國時毛遂選擇了漳河邊上的雞澤住了下來,故毛遂乃雞澤人。雞澤羣眾口碑相傳,“毛遂是毛官營村人”。
《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武安君含冤死杜郵呂不韋巧計歸異人》載:有下坐客一人,出言曰:“如臣者,不識可以備數乎?”平原君問其姓名,對曰:“臣姓毛名遂,大梁人,客君門下三年矣。此處的大梁不是指河南開封,而是指現雞澤縣。雞澤縣在戰國時期也稱大梁。
根據是:
《爾雅》雲:“大梁,昴也。
《新唐書.志第二十一天文一》載:“胃、昴、畢,大梁也。
《明一統志》載:“廣平府天文昴分野。
《雞澤縣誌.卷一.星野》載:“按列宿分野,自胃七度至畢十一度為趙。…….今雞邑屬昂,殆猶龍門百尺之桐分蔭一枝耳。
從以上文字敍述可以看出雞澤按照天文星宿劃分屬昂,也就是《爾雅》所説的大梁。
《雞澤縣誌》(順治四年)序載:“然雞邑人物首平原客毛先生,按劍數語,氣吞雲夢,使碌碌十九人首服。”
《雞澤縣誌.卷之二十.藝文》載有《毛遂傳》。

毛遂故里地理環境

毛遂故里坐落於邯鄲市,地處河北省南端,太行山脈東麓。西依太行山脈,東接華北平原,與晉、魯、豫三省接壤。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類型複雜多樣。氣候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多幹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温和涼爽,冬季寒冷乾燥。 [4] 

毛遂故里主要景點

毛遂故里毛遂故居

漳濱是個村莊名,據調查毛遂居住的漳濱就是現在的靠近名河邊的東柳村。
理由之一:東柳村唐代以前叫平原禮,位於老名河邊上。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卒,由於受他人排擠,毛遂多次勸諫均不被趙王採納,一氣之下,辭官不坐,回老家鉅鹿(今雞澤毛官營一帶),後又遷居於漳濱。20年來,他該村百姓關係處得十分融洽。趙王遷六年(公元前230年),雞澤大旱,莊稼顆粒無收。其它村民的百姓們只好背井離鄉,靠乞討為生。此時的毛遂慷慨解囊,散盡家財,救濟全村百姓,鄉親們才度過這災荒之年,無一外遷。為紀念毛遂的恩德,隨將村名改為平原禮,意思是象平原君趙勝那樣禮待恩公毛遂。
理由之二:象徵文學泰斗的標誌性建築魁星樓建在平原禮(今雞澤東柳村)。在雞澤歷史上既沒有文狀元也沒有武狀元,而將魁星樓建在平原禮村,據考證是唐太宗李世民對毛遂後裔毛萇詮釋《詩經》有功給予的封賞。
理由之三:西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毛遂曾孫毛釋之封地張(縣),據調查此地正是毛遂居住地----平原禮村。該村村南八里許尚有張侯井(莊户井)、節地(芥的地)、張地(在東柳村南與柏枝寺之間)遺名,地約千畝。
理由之四:毛遂後裔“毛藻以咸亨四年(公元673年)二月二十七日終於私第(長安私宅),以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歲次乙亥二月乙卯朔十日甲申,遷窀於城西八里之平原禮也”。這説明毛氏祖墳在平原禮村。

毛遂故里毛遂之墓

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28年,秦國滅趙國,在向北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在滏陽河北岸設防的趙軍及雞澤民眾聯軍的奮勇抵抗,秦軍傷亡慘重,就是在這次戰鬥中,毛遂“血灑滏陽河北岸”。據《永年縣誌》記載:“毛遂墓在城(指永年縣城關)西南三里大堤內。此處正是滏陽河北岸。1993年,永年縣重建毛遂墓,墓碑高約2米,正中書“毛遂之墓”,左上角書“平原君上客諫議大夫”。是永年人民為紀念毛遂使楚和治理滏陽河有功給予的崇敬,真正的墓地在現東柳村。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結論,毛遂的故里為鉅鹿(今雞澤毛官營一帶),在其封地雞澤漳濱(現東柳村)居住,其生卒年約為公元前285年至公元前228年。
毛遂路遇歹人-------又名(寶馬救主立奇功)
張陽 寫
朱貴,年約四十,朱家莊人也,人人稱他朱老漢,朱老漢曾是馬伕,嗜好養馬,家中養有一匹餵養多年的紅鬢寶馬,起名為紅兒,紅兒善懂人性,多次有人出高價購買紅兒,朱老漢一一拒絕。後來朱老漢把紅兒送給了毛遂。曾有人問朱老漢:有人出如此高價購買紅兒,你不賣,卻送給毛遂分文不收,這是為何?
朱老漢回道:再多銀兩還能有我妻子生命重要。
此人不解
朱老漢慢慢道來:
毛遂家父被人成為神醫,從小受到父親治病的薰陶,也略懂醫術。毛遂上山拜師學藝,路過朱家莊,遇到朱貴,朱貴愛妻生命臨危,毛遂救了她性命,第二天毛遂因有事在身,一早準備好行李,來到朱老漢房內,説道:“多謝朱家的盛情款待,我急於拜師學藝,前來辭別。”朱家再三挽留:先生是我家的救命恩人,還沒來得及報答先生的救命之恩,怎能離去。毛遂急於拜師,不能多留。朱老漢説道:進山路程還遠,恩人既留不住,我家紅兒在朱家多年,善懂人性,恩人騎上好幫你趕路。毛遂已知朱家多年養的寶馬,不僅價錢很高,且全家都靠它幹活維持生活,毛遂不收。朱家報恩心迫,推來推去,全家把毛遂扶上寶馬。毛遂實在難以拒絕,只好騎馬趕路,毛遂回頭説道:注意身體,多保重。“恩人一路平安”。在這特殊的告別聲中毛遂便出了村莊。
紅兒乃是朱老漢多年餵養的寶馬,曾被後山坡劉老漢看上,劉老漢無妻無子,自己生活,愛偷雞摸狗,騙些吃喝,多次想偷走紅兒賣些銀量。也不知劉老漢怎麼知道毛遂騎着紅兒在趕往趙都的路上,他便偷偷在一口井附近埋伏。
毛遂起程數里,突起微風,田間小道空無一人,突然聽到前方傳來救命聲,毛遂觀望四周,唯見道旁莊稼草木,他繼續趕路,聲音越來越近,毛遂想到:救命之聲是何人所發,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隨着聲源趕了過去,果然在路邊躺着一人,毛遂並不認識地上所躺之人正是另有企圖的劉老漢,他閉着雙目,喊到:“救命啊!救命!”毛遂馬上趕過去,便下馬上前詢問:“兄弟那裏人氏,為何在此落難?”邊詢問邊忙着把他扶了起來,那人抱着頭部睜開了雙眼,説:“家住後崗村,設有店鋪,我討債回來,在此遭遇搶劫,在與惡人爭鬥中被打昏,錢財被搶一空,腿部受傷,行走不便。”毛遂見他帶傷,便將它扶到馬上,一塊趕路,路邊有口井,那人説:“先生我想喝水”便下得馬來,毛遂到井邊打水,那人緊跟身後,問:“井水深不深?”毛遂往井裏一看,被那人推往井裏,那人騎上馬不知去向。
毛遂被推下井,連連叫苦,想到:未唸咒語,遭此苦難。幸好是口枯井,井腰還有些坡度,彎彎的像是一層層台階,毛遂正想辦法出去,此時聽到井口有兩個人説話:劉老漢準是又偷人東西了,被人抓到了,衣服都被扯破了。毛遂想到:準是朱老漢的寶馬撕破了劉老漢的衣服,可是紅兒去那裏了?紅兒可是朱老漢家的全家寶,我的趕緊出井去找紅兒。此刻聽到了紅兒的叫聲,抬頭一看是朱老漢騎馬過來了,朱老漢立刻把毛遂救了上了。
出井之後毛遂奇怪的問道:你怎麼知道我落井呢?朱老漢答道:是紅兒告訴我的,紅兒自己回家,在門口叫個不停,我想一定是恩人有什麼事了,紅兒帶我來到了這裏,恩人騎馬趕路吧。毛遂説:那我和紅兒送你回家吧。
毛遂把朱老漢送回了家,走時毛遂告訴朱老漢:紅兒是個好馬,不是金錢能換來的,我一定好好餵養。從此朱老漢的寶馬跟隨了毛遂。

毛遂故里旅遊信息

毛遂故里毛遂介紹

毛遂大約在公元前285年出生在雞澤。自幼天資聰慧,文武雙全。公元前260年左右,26歲的毛遂從雞澤到趙國都城邯鄲,後經虞卿介紹到平原君趙勝家做了一名食客。3000多名食客分工各不同,有文武策士、守門人、屠夫、賣酒漢等。虞卿為文策士,毛遂是武策士,練就一套十步穿吼劍法,人送外號“劍俠”,又有“南虞北毛”之美稱。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國軍隊包圍趙國都城,邯鄲危在旦夕,毛遂自薦,靠膽量和劍威,幫助平原君趙勝聯楚成功,被升為上客,獲“亮劍英雄”稱號,後被趙王授予諫議大夫之職。
毛遂後來辭官先回到鉅鹿老家,後又遷居“漳濱”。

毛遂故里毛遂故事

毛遂故事,耳熟能詳。身在地靈人傑的雞澤,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毛遂的故鄉位 於城北3裏毛官營(今為東營村),毛官墳位於毛官營村西北2裏處,佔地畝半餘,是毛氏家族的墓葬地。毛官墳在歷史上是規模較大的墓葬羣,有松柏、墓碑、石造獸像等。今天談起毛官墳,村裏的老人還記憶猶新。毛官墳經過歷史上多次洪水衝淤,又遇牛尾河改道、開挖留壘河、平墳擴耕等,現已蕩然無存。原來的毛官墳墓地已成為農田,是一片青翠滴綠、生機勃勃的麥苗。
遙想毛遂當年,毛遂自薦的幕幕場景彷彿就在昨天。
前260年,戰國七雄的秦國日益強大,兵力強盛,為了擴充地盤,派兵攻打趙國。趙國大將趙括奉趙王之命統率40萬大軍迅速迎戰,由於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缺乏實際作戰經驗和能力,沒有幾個回合,趙括便被秦軍打敗,40萬大軍全軍覆沒。隨後,秦軍攻城掠地,快速推進,公元前257年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趙國危在旦夕。在這危急關頭,趙王決定派他的兄弟平原君趙勝出使楚國,請求楚國出兵救趙,並與楚國簽訂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趙勝準備從門客中挑選20名文武全能之人一同前往。平原君好客愛才,平常家裏就養着門客上千人,可是挑選時挑來挑去只挑了19個人,差一個怎麼也選不出來。就在平原君為難之際,毛遂説,遂願跟君前往。平原君看了看毛遂,覺得他不很有名,就説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毛遂説三年。平原君接着説,先生在我門下三年,左右未有稱頌,我也未有所聞。賢能的人,就像是錐子放入麻袋中,錐子尖會立刻露出來。毛遂回答説,那是你沒把我放進麻袋裏面,要是把我裝進去,別説露尖兒,就是錐子的環兒也都露出來了。毛遂的膽識和勇氣得到平原君的賞識和認可,就這樣毛遂跟隨平原君出使來到楚國。
毛遂隨着平原君到了楚國之後,平原君趙勝與楚王便開始了商議結盟抗秦之事,楚國害怕秦國,怕結盟後秦國攻打自己,所以從早晨談到中午,也沒有談出個所以然。毛遂讓一塊去的門客一起去和楚王商談,門客們沒有一個敢走上前去。這時毛遂手按寶劍,快步走到楚王面前説,縱之利害,二言可決耳。毛遂向楚王陳述了結盟的利害,軟硬兼施,逼迫楚王同意派兵救趙,與趙國結盟抗秦。隨後毛遂叫人端上雞、馬、狗血,與楚王歃血為盟。楚國出兵,趙國得救。後來,平原君趙勝這樣評價毛遂: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先生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雄兵。平原君把毛遂封為上客,趙王封毛遂為諫議大夫。 根據史料和毛氏家譜記載,毛遂大約生於公元前285年,自幼天資聰慧。公元前260年左右,毛遂從雞澤(當時叫鉅鹿)到了趙國都城邯鄲,經人引薦,在平原君門下做了一名武策士。毛遂自薦聯楚抗秦後,毛遂的才能深得平原君器重。公元前251年,平原君趙勝去世,毛遂受到排擠,他的進諫不被趙王採納,一氣之下辭官不做,回到了老家毛官營村,就是現在的雞澤縣東營村,後來又遷到莊户頂村,現雞澤縣東柳村一帶。公元前228年,秦國攻佔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秦軍在向北推進過程中,遇到了雞澤、永年民眾的激烈抵抗,兩縣聯軍奮勇戰鬥抗擊秦軍,毛遂在抗秦戰鬥中壯烈犧牲,血灑滏陽河北岸。戰後人們就把毛遂埋葬在他戰死的地方。墓地蒼涼,英雄長眠——毛遂的自薦精神長留於史冊。後代文人墨客在憑弔毛遂墓時言道:一劍橫階氣若何,平原淺俠盡消磨,銅盤熱血驚蠻楚,錐顙英魂壯滏河。碑自蒼蒼看獨峙,世多碌碌誰之過,幾回憑弔郊南墓,野樹虹光滿碧蘿。感嘆之情,表露無遺。毛遂勇於自薦,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的氣魄受到了後人的追捧與效仿。
據史料記載,毛遂自薦的故事裏共誕生了毛遂自薦脱穎而出兩言可決九鼎大呂一言九鼎三寸之舌歃血為盟七條成語,被後人所傳頌。

毛遂故里文化建設

2010年,雞澤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商討研究,出台了《關於毛遂文化建設發展的意見》,提出了以加快毛遂文化發展為主題,深入挖掘毛遂文化資源,依託毛遂特色文化,弘揚毛遂精神,繁榮文化事業,營造敢冒風險、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激發雞澤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堅持毛遂文化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促進文化、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升雞澤的知名度,為招商引資、發展經濟發揮重要作用的指導思想。他們確立了毛遂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成立毛遂文化研究會、搞好公益文化廣告牌建設、積極推進毛遂文化宣傳教育活動、創作特色文藝精品、建立雞澤毛遂文化信息網絡、加強毛遂文化設施建設、舉辦全國毛遂文化研究會等。就眼前,毛遂文化,該縣毛遂文化研究會,開始着手毛遂生平考證、毛遂文化研究、《毛遂傳》的撰寫、同國內外毛氏後裔的聯繫、毛氏宗譜的徵集彙編、毛遂文化系列冊子編印等。他們分課題開展了研究,現就毛遂傳、毛氏歷史源淵等先後赴河南、浙江、河間等地進行了歷史考證;在雞澤政務信息網、中國辣椒網上設置了毛遂網頁;今年元旦、春節,該縣還發行了20000枚毛遂文化郵資信封和郵政賀卡;《毛遂畫冊》付梓印刷,全縣中小學將人手一冊;在即將搬遷的新一中內建毛遂塑像和毛遂文化研究展室,新一中更名為毛遂中學。
毛遂自薦,千古流傳。毛遂精神用現代的話來解釋就是開拓進取,勇於創新。作為毛遂的故鄉,在發展經濟、構建和諧雞澤的征程中,為更好地發揮毛遂自薦精神,激勵全縣人民勇於幹大事,敢於創大業。2013年,雞澤縣出台了《雞澤縣創業文化建設實施方案》,以形成“百姓創事業、能人創企業和幹部創事業”的全民創業局面來促進雞澤更好更快發展。 伴着毛遂精神的弘揚,我們相信,雞澤人定會描繪出更加絢麗的華章,為毛遂故里增光添彩。
參考資料
  • 1.    國慶特刊:毛遂故里—雞澤  .燕趙都市報[引用日期2017-04-14]
  • 2.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 ·人物傳·毛遂》載: 戰國毛遂者,薛人也。遊於趙為平原君客,久之未有知名。秦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縱於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 ...。遂以為上客。後卒,葬於薛。其冢今被廢,內有石碣,始知為薛人。
  • 3.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 ·古蹟志 ·冢墓》又載:“毛遂墓,在薛城北門外。”
  • 4.    自然地理  .邯鄲市人民政府.2020-05-26[引用日期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