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狀白斑

鎖定
毛狀白斑是指發生在舌側緣的一種呈毛狀的白色斑塊狀損害,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口腔黏膜病變,又稱口腔毛狀黏膜白斑、口腔舌側濕。常見於同性戀、異性戀、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輸血和使用血液製品者以及HIV感染的性伴侶等人羣中。在20至50歲之間高發。毛狀白斑是艾滋病特異性相當高的早期臨牀症狀,患者無自覺症狀或伴輕度燒灼疼痛感。
外文名
hairyleukoplakia
就診科室
口腔科
多發羣體
同性戀,異性戀,吸毒者,血友病患者,接受輸血,使用血液製品者,HIV感染的性伴侶等
常見發病部位
舌側緣
常見病因
EB病毒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EB病毒,人類乳頭瘤病毒混合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合併皰疹類病毒感染引起

毛狀白斑病因

毛狀白斑由EB病毒感染、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EB病毒與人類乳頭瘤病毒混合感染、或者人類乳頭瘤病毒合併皰疹類病毒感染引起。本病常發生於舌側緣,由於這一區域的朗格漢斯細胞存在生理性缺乏,從而導致這一部位抗體的抵抗能力降低,易被上述病毒侵襲。CD4+細胞功能低下是病毒易於增殖、擴散,引起上皮的過度增殖,因此臨牀可見舌部的角質突起和毛樣白斑。

毛狀白斑臨牀表現

毛狀白斑是艾滋病特異性相當高的早期臨牀症狀,20%艾滋病患者可伴有毛狀白斑。毛狀白斑常見於舌側緣,其次是舌腹、舌背、口底、頰、齶等部位。皮損為脱色性白斑,微隆起,界限不清楚,表面起皺,呈毛狀或纖維狀,有時可見粗大的斑塊黏附於舌側,不能擦去,可伴發地圖舌。無自覺症狀或伴輕度燒灼疼痛感。

毛狀白斑檢查

1.實驗室檢查
血清HIV抗體檢測呈陽性;外周CD4+細胞絕對計數明顯減少,CD4+/CD8+細胞比值低下;病損部位取材塗片PAS染色或培養,白念珠菌呈陽性。
2.組織病理學檢查
皮角質層有毛狀突起,角化過度及角化不全,棘層肥厚並有氣球樣變性,細胞體積增大,核固縮,胞質淡染,甚至形成空泡細胞。表皮下有炎細胞浸潤,主要為淋巴細胞、少量中性粒細胞及漿細胞。免疫組織化學及電子顯微鏡檢測證實有病毒存在。

毛狀白斑診斷

本病病損在舌側緣,為白色斑塊,呈毛狀外表,斑塊不易被擦去,抗真菌治療無效,結合本病的組織學特點,一般可以做出診斷。

毛狀白斑鑑別診斷

本病需與白念珠菌病黏膜白斑病等鑑別。

毛狀白斑治療

1.注意營養,勞逸結合,保持足夠的睡眠和良好的情緒有助於調節患者的免疫功能,減緩或防止病情的進展。
2.合併念珠菌感染時,局部或系統性應用抗念珠菌的藥物。
3.用0.1%維A酸溶液局部應用可暫時消除病變,但不能防止復發。
4.若HIV呈陽性者,按艾滋病的治療原則,系統應用有效的抗病毒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