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喜

(南北朝時期陳朝永嘉內史)

鎖定
毛喜(516年—587年),字伯武,滎陽陽武(今河南原陽)人 [1]  ,漢族。南北朝時期陳朝官員。曾在陳頊為驃騎將軍時, 在其府中擔任諮議參軍、中記室。陳頊即位後,被任命為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後尋遷至太子右衞率、右衞將軍,封為東昌縣候。陳頊崩,後主陳叔寶繼位後遭貶至永嘉郡為內史。後在被召入朝途中病卒,時年七十二歲。
本    名
毛喜
伯武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滎陽陽武(今河南原陽)
出生日期
516年
逝世日期
587年
官    職
永嘉內史
爵    位
東昌縣候

毛喜人物生平

毛喜早年經歷

毛喜少年時好學,擅長草書和隸書。起家於梁朝中衞西昌侯行參軍,不久改任記室參軍 [2] 
侯景之亂時鎮守京口,梁元帝蕭繹徵召陳霸先子侄入侍,陳霸先命令毛喜與侄子陳頊同往江陵,梁元帝蕭繹即以陳頊為領直,毛喜為尚書功論侍郎 [3] 
承聖三年(554年)江陵陷落,毛喜及陳頊遷居關右 [4] 
永定三年(559年)陳文帝陳蒨登位後,毛喜從北周返回,進諫和好之策,朝廷於是派周弘正等人與北周交好 [5] 
天嘉二年(561年)迎陳頊長子陳叔寶及其母柳敬言回朝 [6] 
天嘉三年(562年)到京城,陳頊此時為驃騎將軍,仍以毛喜為府諮議參軍,領中記室。府上朝廷的文書翰墨都是出自毛喜之手 [6] 

毛喜盡進忠言

天康元年(566年)陳文帝陳蒨駕崩,皇太子陳伯宗即位,因其年幼無知,陳頊錄尚書輔政,僕射到仲舉等知道朝廷的期望盡歸於陳頊,便假造太后令派陳頊至東府。毛喜對陳頊説道:“陳有天下的時日尚少,海內未平定,加上國禍接踵而至,萬邦危懼。皇太后從社稷大業考慮,命令您入省,自當共同康顯業績,與伊、周比德。今日之言,必不是太后的意思。宗廟社稷為重,願你能三思,不能使奸賊得逞其陰謀。”結果竟如毛喜所言 [7] 
光大元年(567年)右衞將軍韓子高與到仲舉通謀,事情尚未被發覺,毛喜對陳頊説:“宜簡選人馬,配給韓子高,同時賜予鐵和炭,使他們修繕武器盔甲。”高宗驚訝地説:“韓子高謀反,就要捉拿他,為何反而這樣做啊?”毛喜答道:“先皇剛剛駕崩,邊寇尚多,而韓子高受委任於前朝,表面上為服從,然而實際上卻非常輕狂,如果捉拿他恐怕不會臣服,會失去誅殺的時機,這或許會誤了您的計劃。應推心置腹地對待他,讓他安心,誘惑他,使他不會生疑,對付他只需要一壯士之力罷了。”陳頊深為贊同,最終按他的計策行事 [8] 

毛喜屢次升遷

光大二年(568年)陳頊即位後,封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掌軍國機密。不久改任太子右衞率、右衞將軍。因定策有功,封為東昌縣侯,邑五百户。又以本官職行江夏、武陵、桂陽三王府國事 [9] 
太建三年(571年),因母親去世而辭官,詔書追贈毛喜母親庾氏為東昌國太夫人。接着起用毛喜為明威將軍,右衞、舍人照舊。改授宣遠將軍、義興太守。不久以本號入為御史中丞。服喪結束後,加散騎常侍、五兵尚書,參掌選事 [10] 
太建五年(573年)北伐之時,得到淮南地方,毛喜陳述安定邊地的計策,陳頊當日施行。陳頊又問毛喜説:“我想進兵彭、汴,你的意見如何?”毛喜回答説:“我實在才能不屬於智慧聰敏者,怎麼敢預測尚未發生的事。我私下以為淮左剛平定,邊地草野之民不太平,周氏開始吞併齊國,我們難輿他爭鋒,怎能以敝卒疲兵,再加深入到彭、汴一帶。況且放棄舟船的有利條件,去車騎馳騁之地,這是去了長處,就了短處。我以為不如安定百姓保住境地,停止兵戈,恢復和約,然後廣泛招募英才奇士,順時而動,這才是長久的計策。”陳頊不聽從。後吳明徹陷沒於北周,陳頊對毛喜説:“你所説的話,如今驗證了。” [11] 
太建十二年(580年),加侍中 [12] 
太建十三年(581年),授散騎常侍、丹陽尹。改任吏部尚書,常侍照舊 [13]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宣帝陳頊駕崩,次子陳叔陵叛亂,中庶子陸瓊宣佈旨令,命令南北諸軍,都聽毛喜的處置分配。賊人被平定後,又加封毛喜侍中,增封到九百户 [14] 
至德元年(583年)陳後主陳叔寶即位,授信威將軍、永嘉內史,加秩中二千石。 [15] 

毛喜諫言遭貶

先前皇太子陳叔寶喜好飲酒為樂,每每同寵幸之人長夜共宴,毛喜曾為此諫言,陳頊以此告誡太子,太子暗暗懷恨在心。至此毛喜被疏遠。 [16] 
後來後主陳叔寶被始興王陳叔陵所傷,到瘡傷癒合後便慶幸,置酒於後殿,令江總等人,展樂賦詩,後主酒醉後命毛喜賦詩。此時陳頊的喪事剛完畢,還不過一年,毛喜見此狀況不太高興,想要諫言,而後主此刻已醉,毛喜走上階石,假裝心臟有病,倒於階石下,被抬出宮。後主酒醒後,懷疑此事,對江總説:“我懊悔召毛喜,知道他沒有病,他只是想勸阻我的歡宴,不贊同我的所為,這是故意使奸詐罷了。”於是同司馬申商謀道:“此人自負,我想請鄱陽兄弟讓他們報仇,可以嗎?”司馬申回答説:“最終不被官府所用,願聽從聖旨。”傅緯爭辯説:“不好。若允許報仇,那將置先皇於何地?”後主説:“應當給他一個小郡,不許他參預政事。”於是貶毛喜為永嘉內史 [17] 
毛喜到郡後,不接受俸祿,為政寬弘清靜,官民便利。逢豊州刺史章大寶舉兵造反,郡與豊州相鄰接,而又一向沒有防禦設施,毛喜便令修治城防,嚴加整飭兵器軍械。又派部下松陽令周磻率領一千兵士援助建安。賊人被平定,毛喜被授南安內史 [18] 

毛喜徵召病故

禎明元年(587年)徵為光祿大夫,領左驍騎將軍。毛喜在郡有惠政,同年被徵入朝,一路追而送行者長達數百里。在路上生病而死,時年七十二歲。有文集十卷。兒子毛處衝繼承爵位,官至儀同從事中郎、中書侍郎 [19] 

毛喜史書記載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

毛喜家族成員

祖父:毛稱
父親:毛棲忠
兒子:毛處衝
參考資料
  • 1.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毛喜,字伯武,滎陽陽武人也
  • 2.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喜少好學,善草隸。起家梁中衞西昌侯行參軍,尋遷記室參軍
  • 3.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及鎮京口,命喜與高宗俱往江陵,仍敕高宗曰:“汝至西朝,可諮稟毛喜。”喜與高宗同謁梁元帝,即以高宗為領直,喜為尚書功論侍郎。
  • 4.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及江陵陷,喜及高宗俱遷關右
  • 5.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世祖即位,喜自周還,進和好之策,朝廷乃遣周弘正等通聘。
  • 6.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迎柳皇后及後主還。天嘉三年至京師,高宗時為驃騎將軍,仍以喜為府諮議參軍,領中記室。府朝文翰,皆喜詞也。
  • 7.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世祖崩,廢帝沖昧,高宗錄尚書輔政,僕射到仲舉等知朝望有歸,乃矯太后令遣高宗還東府,當時疑懼,無敢措言。喜即馳入,謂高宗曰:“陳有天下日淺,海內未夷,兼國禍並鍾,萬邦危懼。皇太后深惟社稷至計,令王入省,方當共康庶績,比德伊、周。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之重,願加三思。以喜之愚,須更聞奏,無使奸賊得肆其謀。”竟如其策。
  • 8.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右衞將軍韓子高始與仲舉通謀,其事未發,喜請高宗曰:“宜簡選人馬,配與子高,並賜鐵炭,使修器甲。”高宗驚曰:“子高謀反,即欲收執,何為更如是邪?”喜答曰:“山陵始畢,邊寇尚多,而子高受委前朝,名為杖順,然甚輕狷,恐不時授首,脱其稽誅,或愆王度。宜推心安誘,使不自疑,圖之一壯士之力耳。”高宗深然之,卒行其計。
  • 9.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高宗即位,除給事黃門侍郎,兼中書舍人,典軍國機密。高宗將議北伐,敕喜撰軍制,凡十三條,詔頒天下,文多不載。尋遷太子右衞率、右衞將軍。以定策功,封東昌縣侯,邑五百户。又以本官行江夏、武陵、桂陽三王府國事
  • 10.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太建三年,丁母憂去職,詔追贈喜母庾氏東昌國太夫人,賜布五百匹,錢三十萬,官給喪事。尋起為明威將軍,右衞、舍人如故。改授宣遠將軍、義興太守。尋以本號入為御史中丞。服闋,加散騎常侍、五兵尚書,參掌選事。
  • 11.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及眾軍北伐,得淮南地,喜陳安邊之術,高宗納之,即日施行。又問喜曰:“我欲進兵彭、汴,於卿意如何?”喜對曰:“臣實才非智者,安敢預兆未然。竊以淮左新平,邊氓未乂,周氏始吞齊國,難與爭鋒,豈以弊卒疲兵,復加深入。且棄舟楫之工,踐車騎之地,去長就短,非吳人所便。臣愚以為不若安民保境,寢兵復約,然後廣募英奇,順時而動,斯久長之術也。”高宗不從。後吳明徹陷周,高宗謂喜曰:“卿之所言,驗於今矣。”
  • 12.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十二年,加侍中
  • 13.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十三年,授散騎常侍、丹陽尹。遷吏部尚書,常侍如故。
  • 14.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及高宗崩,叔陵構逆,敕中庶子陸瓊宣旨,令南北諸軍,皆取喜處分。賊平,又加侍中,增封並前九百户。
  • 15.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至德元年,授信威將軍、永嘉內史,加秩中二千石。
  • 16.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皇太子好酒德,每共幸人為長夜之宴,喜嘗為言,高宗以誡太子,太子陰患之,至是稍見疏遠。
  • 17.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初,後主為始興王所傷,及瘡愈而自慶,置酒於後殿,引江總以下,展樂賦詩,醉而命喜。於時山陵初畢,未及逾年,喜見之不懌,欲諫而後主已醉,喜升階,佯為心疾,僕於階下,移出省中。後主醒,乃疑之,謂江總曰:“我悔召毛喜,知其無疾,但欲阻我歡宴,非我所為,故奸詐耳。”乃與司馬申謀曰:“此人負氣,吾欲將乞鄱陽兄弟聽其報仇,可乎?”對曰:“終不為官用,願如聖旨。”傅縡爭之曰:“不然。若許報仇,欲置先皇何地?”後主曰:“當乞一小郡,勿令見人事也。”乃以喜為永嘉內史。
  • 18.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喜至郡,不受俸秩,政弘清靜,民吏便之。遇豊州刺史章大寶舉兵反,郡與豊州相接,而素無備禦,喜乃修治城隍,嚴飾器械。又遣所部松陽令周磻領千兵援建安。賊平,授南安內史。
  • 19.    《陳書·卷九·列傳第二十三》:禎明元年,徵為光祿大夫,領左驍騎將軍。喜在郡有惠政,乃徵入朝,道路追送者數百里。其年道病卒,時年七十二。有集十卷。子處衝嗣,官至儀同從事中郎、中書侍郎。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