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毛周角化病

鎖定
毛周角化病,又稱毛髮苔蘚或毛髮角化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膚病。其發病原因不明確,但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約有50%~70%的患者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此外,其發病還可能與維生素A、B12,、C的缺乏、內分泌因素影響和代謝障礙有關。特別是內分泌問題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和庫欣綜合徵者存在較高發病風險。疾病主要表現為雞皮樣的小丘疹,且高發年齡段為兒童期和青春期,其中女性的患病率高於男性。
毛周角化病的表現為常見的是出現在上臂外側及大腿前側的淡紅色丘疹,呈雞皮樣外觀,手觸有粗糙感。此病況是針對毛囊的疾病,因此並無傳染性。且雖然可有輕微的發癢症狀,但一般無顯著感覺。
毛周角化病的常用治療方式主要是使用藥物,哪怕症狀嚴重者也偶爾會口服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外用藥物如0.1%維A酸霜及他扎羅汀凝膠、10%~20%尿素霜、3%~5%水楊痠軟膏、10%~20%魚肝油軟膏等。此外還可以使用口服藥物如維生素A及維生素E或小劑量維A酸。激光治療也是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
毛周角化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幾乎無法徹底治癒,但病情會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好轉。並且大多數情況下,它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只是在外觀上給患者帶來一定的困擾。
中醫病名
毛周角化病
別    名
毛髮苔蘚,毛髮角化病
就診科室
皮膚科
多發羣體
50%左右的青少年和40%左右的成年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常見發病部位
上臂外側,大腿前側,面頰部,臀部
常見病因
遺傳因素,維生素A、B12、C缺乏,代謝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等
常見症狀
毛囊角質栓或與毛孔一致的角化性丘疹,毛囊周圍紅斑,皮膚雞皮樣外觀,輕微瘙癢感
傳染性
是否遺傳
相關藥物
0.1%維A酸霜,他扎羅汀凝膠,10%~20%尿素霜,3%~5%水楊痠軟膏,10%~20%魚肝油軟膏等

毛周角化病病因

毛周角化病病因不明,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也可能與維生素缺乏代謝障礙有關。此外,內分泌因素可影響發病。
毛周角化病形成來源於角蛋白堆積。如果皮膚過多角化,會脱落阻塞毛囊,從而導致毛周性丘疹形成。角蛋白是一種蛋白質,可以保護皮膚免受感染、防止其他有害物質的侵害,但是角蛋白積聚的具體形成機制尚不明確。

毛周角化病發病原因

  • 遺傳
約50%~70%的毛周角化病患者有遺傳傾向,表現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如果父親(或母親)有一個突變基因和一個正常基因,而母親(或父親)基因正常,則其子代有1/2概率發病;如果父親、母親均有一個突變基因和一個正常基因,則子代有3/4概率患病。
  • 維生素缺乏、代謝障礙
維生素A、B12、C缺乏、代謝障礙,可能與毛周角化病發生有關。
  • 內分泌因素
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或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出現毛周角化病的損傷或使病情加重,提示內分泌因素可能與本病有關。

毛周角化病危險因素

以下為毛周角化病的危險因素:
  • 患有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綜合徵內分泌疾病者發病率較高。
  • 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
  • 乾燥的皮膚易於患病或導致病情加重。
  • 青春期,此期皮損表現明顯。
  • 女性。
  • 有家族史者,其患病率高於普通人。
  • 患有特應性皮炎者,患病風險增加。

毛周角化病症狀

主要表現為正常膚色或淡紅色的小丘疹,呈雞皮樣外觀,皮膚有粗糙感。多發生在上臂外側及大腿前側,也可發生於面頰部和臀部。皮損在冬季加重,夏季減輕,但一般不會完全緩解。
典型症狀
  • 皮損為針尖至粟粒大小的毛囊性丘疹,呈正常膚色或淡紅色,相互之間不融合,類似雞皮樣外觀。
  • 多對稱分佈在上臂外側及大腿前側,也可出現於在臀部、肩胛、面部、小腿等處。有時可泛發性分佈。
  • 受累部位皮膚有特殊粗糙感。
  • 皮損頂端有淡褐色角質栓,裏面含有捲曲的毛髮。剝去角栓後可遺留漏斗狀的小凹陷,但是很快就會形成新的角質栓。
  • 皮損炎症程度不一,出現紅斑者易發生炎症後色素沉着。
  • 通常無自覺症狀,有時會出現輕微的瘙癢

毛周角化病就醫

本病可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一般不需要去看醫生。如果症狀比較嚴重或擔心影響外觀可以去皮膚科諮詢。醫生一般通過檢查患處皮膚即可作出診斷。

毛周角化病就醫指徵

出現以下情況時提示就醫:
  • 影響皮膚美觀;
  • 皮膚瘙癢嚴重或出現炎症。

毛周角化病診斷流程

1. 如果覺得皮損影響外觀可以到皮膚科就診。
2. 醫生可能會詢問下列問題:
  • 皮損出現的時間;
  • 皮損是持續存在還是偶爾出現;
  • 什麼情況下皮損會改善或加重;
  • 家裏其他人是否患病;
  • 是否有過特應性皮炎;
  • 是否患有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庫欣綜合徵等;
  • 以前是否有過類似的皮損
3. 醫生根據以上的問診和觀察,一般可以做出診斷。

毛周角化病就診科室

皮膚科

毛周角化病鑑別診斷

多見於兒童。表現為成片密集的毛囊性丘疹,頂端有一根絲狀的角質小棘突,境界較明顯,常發生於頸部、大腿和臀部。多數患者數月後可自然痊癒。
表現為淡紅色毛囊性堅實丘疹,孤立或融合成角化性斑塊,表面覆蓋有糠枇狀白色鱗屑,往往伴有炎症。
多發生於四肢的外側、軀幹、頸側和臀部,尤其好發於手指的第一和第二指節的背面。同時可伴有頭面部脂溢性皮炎和手掌、足底皮膚角化過度。
維生素A缺乏症會出現毛囊性角化性丘疹,皮損呈圓錐形或半球形,皮膚乾燥明顯,往往同時伴夜盲和眼乾燥症。

毛周角化病治療

本病一般不需要治療。症狀明顯或患者有治療要求,可塗抹一些外用藥物;若皮損較重,可聯合應用口服藥物。

毛周角化病藥物治療

  • 外用藥物
常用藥物有0.1%維A酸霜及他扎羅汀凝膠、10%~20%尿素霜、3%~5%水楊痠軟膏、10%~20%魚肝油軟膏等,可以軟化或溶解角質,改善症狀。
維A酸、水楊酸尿素等外用製劑可能會導致皮膚髮紅、刺痛等,因此不建議兒童使用。此外,外用維A酸還可能導致脱皮,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禁用。
醫生會同時建議患者使用保濕劑,緩解皮膚乾燥。皮損炎症反應較重者可聯合外用中效糖皮質激素。
  • 口服藥物
維生素A、維生素E或小劑量維A酸可改善症狀。

毛周角化病其他治療

激光治療:使用其他方法治療未見好轉者,醫生可能建議使用激光以緩解症狀,但是可能需要數個療程才起作用。

毛周角化病預後

本病呈慢性經過,預後良好。通常會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漸好轉,也可持續到老年。但是此病無法治癒。
參考來源: [1-11] 
參考資料
  • 1.    張學軍,鄭捷.皮膚性病學.第9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8:184.
  • 2.    張建中,高興華.皮膚性病學.第3版[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323.
  • 3.    張學軍,皮膚性病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347.
  • 4.    林蕾,侯慧茹,方麗霖.美容皮膚治療技術[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169-170.
  • 5.    張守明.常見病中西醫診斷及合理用藥[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338.
  • 6.    楊帆.實用皮膚性病臨牀診治[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183.
  • 7.    陳誦芬.臨牀生殖醫學實用圖譜[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5:473.
  • 8.    陳德宇.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301.
  • 9.    楊志波.中西醫臨牀用藥手冊.皮膚病性病科分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10.
  • 10.    Keratosis pilari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5]
  • 11.    Keratosis pilaris  .Mayo Clinic[引用日期2024-03-2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