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比薩大教堂廣場

鎖定
比薩大教堂廣場位於意大利比薩,是意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在一片寬闊的草坪上,坐落着聞名於世的比薩中央教堂廣場,這裏紀念碑、堂成羣,其中有四件中世紀時的建築傑作,那就是大教堂、洗禮室、鐘樓(即斜塔)和墓地。這些建築對意大利11世紀到14世紀間的紀念藝術產生了極大影響。 [1] 
全部建築羣完成耗時288年,是意大利中世紀最重要的建築羣之一,也是比薩城的標誌性建築。
中文名
比薩大教堂廣場
外文名
Piazza delDuomo,Pisa
所屬洲
歐洲
所屬國
意大利
列入名錄年份
1987年

比薩大教堂廣場世界文化遺產

比薩大教堂廣場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比薩大教堂廣場 Piazza delDuomo,Pisa
入選時間:1987年(2007年對遺產範圍略作修改)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v)(vi)
地理位置:N43 43 23 E10 2347
遺產編號:395

比薩大教堂廣場遺產描述

比薩斜塔 比薩斜塔
比薩是意大利中部名城,位於阿爾諾河三角洲。比薩因比薩斜塔而聞名世界。比薩興建於公元前1世紀,原為厄特路麗亞人的重要城市,公元前2世紀被羅馬人佔領。中世紀時,比薩成為意大利中部重要的海上共和國。後來,比薩在與佛羅倫斯的對抗中不斷削弱,地位急劇下降。1406年被佛羅倫斯擊敗後併入該城邦。1806年成為意大利王國比薩省的省會。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v)(vi),比薩大教堂廣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3] 

比薩大教堂廣場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在一片寬闊的草坪上,坐落着比薩大教堂廣場。廣場上有一組舉世聞名的紀念建築羣:大教堂、洗禮室、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地。這四件中世紀時的建築傑作對意大利11世紀到14世紀間的紀念建築藝術產生了極大影響。

比薩大教堂廣場遺產介紹

比薩大教堂廣場位於比薩城北面的奇蹟廣場上,是意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廣場的大片草坪上散佈着一組宗教建築,它們是聖瑪利亞大教堂、洗禮堂、鐘樓(即比薩斜塔)和墓園,它們的外牆面均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對獨立但又形成統一羅馬式建築風格。廣場周圍還保留着古代的城牆和城門。整個建築羣坐落在一個由磚牆圍成的大院子裏,在院子的西南角有一個供遊客進出的大門。到這裏參觀遊覽是免費的。最前面的圓形建築就是洗禮堂(Battistero - Baptistery);教堂的一部分被洗禮堂擋住了,後面就是著名的比薩斜塔。 [1] 
比薩大教堂: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
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1063年比薩人開始在城區東北角的廣場上建築這個具有所謂羅馬—比薩風格(Romanesque —Pisa Style)的比薩大教堂(Duomo—the Cathedral)。它由雕塑家布斯凱託·皮薩諾(Bonanno Pisano)主持設計,是意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
比薩大教堂平面呈長方的拉丁十字形,長95米,縱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圓柱。縱深的中堂與寬闊的耳堂相交處為一橢圓形拱頂所覆蓋,中堂用輕巧的列柱支撐着木架結構的屋頂。大教堂正立面高約32米,底層入口處有三扇大銅門,上有描寫聖母和耶穌生平事蹟的各種雕像。大門上方是幾層連列券柱廊,以帶細長圓柱的精美拱圈為標準,逐層堆疊為長方形、梯形和三角形,佈滿整個大門正面。教堂外牆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鮮明,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
比薩大教堂從1063年開始花了50年始建成。教堂的正面有4層圓柱裝飾,正面和入口處大門上的羅馬風格的雕像非常精美。特別是現已成為入口的波南諾。皮薩諾建造的門被稱為是意大利羅馬風格雕塑的代表作。縱深100米的內部用白、黑的條文圖案裝飾,壯觀而明朗,顯出東方文化的痕跡,不禁讓人想起比薩作為海港的歷史。比薩諾建造的講教壇,由6根柱子和5根有雕刻裝飾的支柱支撐,中央是表現信仰、希望、慈愛的雕刻。最精彩的是其戲劇性的畫面和人體的哥特式的表現手法。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講教壇旁邊天花板吊下的一盞青銅燈,就是伽利略發現“鐘擺等時性”原理的那盞吊燈。
洗禮堂:羅馬和哥特式建築風格混合體
比薩大教堂前方約60米處是一座洗禮堂,是一座圓形的大理石建築,始建於公元12世紀,採用羅馬式建築風格,但後來的一些工程採用了哥特式風格。它的佈道壇可追溯到1260年,它上面的雕刻非凡絕倫,描繪了耶酥基督的一生。圓形洗禮堂的直徑為39米,總高為54米,圓頂上立有3.3米高的施洗約翰銅像。洗禮堂內有雕刻家尼古拉·皮沙諾創作的雕塑《誕生》,其主題是耶穌降生時的情景。畫面中聖母瑪麗亞側卧其間,下面的羊羣隱喻耶穌救贖的民眾。
鐘樓(比薩斜塔):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在比薩廣場,比起教堂本身來説,比薩斜塔的名氣似乎更大一些。其實,它只是比薩大教堂的一個鐘樓,因其特殊的外形、歷史上與伽利略的關係而名聲大噪。據説伽利略用斜塔做了個實驗,以證明不管物體的重量如何,從塔頂垂落的物體加速度是一樣的。毫無疑問,伽利略證實了這一點。斜塔歷經多年,塔斜而不倒,被公認為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 [3] 
洗禮堂 洗禮堂
建於1173年的比薩斜塔看似一座違背引力的建築,因伽利略在此試驗萬有引力物理定律而久負盛名。如果塔是直立的,那很可能它的名聲主要是限於藝術和建築的史學家範圍。但因建築上的差錯,塔的形象世人皆知。比薩斜塔高54.5米、銘文記載1174年動工建造斜塔,但因比薩日曆較普通日期早一年,這樣真正開工的年份應為1173年。最初的建築師是邦納諾·皮薩諾和因斯布魯克城的威廉,但他們未能活着看到斜塔竣工——直至14世紀下半葉才有了鐘樓。一些人認為塔的傾斜是故意的,是大膽地展示建築師的技藝。但這種看法難以令人信服。一些人認為塔的傾斜是故意的,是大膽地展示建築師的技藝。這種看法難以令人信服。目前更可信的解釋是:設計者知道將在欠硬的地上造塔,於是在他們的計劃中,允許建造的地基可有一定的沉降幅度。看着今日的斜塔,體會攀登294級台階時那種奇特的,把人拖往一側而不知所措的感受,人們只能為斜塔依舊矗立的事實而感到驚奇。年復一年,比薩斜塔傾斜的角度讓人對其未來的擔憂與日俱增。20世紀斜塔偏離垂線4.3米,現在是4.6米。最近有一大筆撥款,以尋找解決辦法。
圖樣中斜塔是圓形的,包括鐘樓共八層。中間六層四周圍着精緻的連拱柱廊。據認為很可能是受拜占庭風格或伊斯蘭教的影響。
聞名於世的伽利略實驗
1654年科學家伽俐略誕生於比薩。據説他用斜塔做了個實驗,以證明不管物體的重量如何,從塔頂垂落的物體加速度是一樣的。毫無疑問,伽利略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否他是從斜塔上做了這項實驗,就説不太準了。不過,比薩斜塔也是一個可提供做引力實驗的理想場所,儘管它本身就違反了引力。
廣場墓地
這座墓地被猜想是在12世紀末或13世紀初,用從髑髏地裝船運來的土堆建的。漂亮的哥特式的柱廊用濕壁畫裝飾。儘管畫的主題是死亡的喜悦、地獄和最後判決,這個地方有一定寧靜的吸引人的氛圍。 [1] 
建築風格
為了紀念比薩城的守護神聖母瑪麗亞, 1063年比薩人開始在城區東北角的廣場上建築這個具有所謂羅馬-比薩風格(Romanesque - Pisa Style)的比薩大教堂(Duomo- the Cathedral)。
由雕塑家布斯凱託-皮薩諾(Bonanno Pisano)主持設計,另外還有一個圓形的洗禮堂和一個鐘塔,構成一組建築羣,這也是意大利仿羅馬建築之典型。正如照片上所看到的:在這組建築羣中,洗禮堂位於主教堂前面,與教堂在同一中軸線上,鐘塔在教堂的東南角,這兩個圓形建築在空間上的大小、矮高、遠近搭配得當,顯得與主教堂非常和諧。
教堂的外牆是用紅白相間的大理石砌成,色彩莊重和諧;始建於1153年的洗禮堂是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圓形建築,其大理石外牆牆面的裝飾華美、一圈精緻的尖拱券環繞着紅色的中央大圓穹頂,再被周圍的綠地所映襯,真是美不勝收;比薩斜塔更是廣場上的寵兒,實事求是地説,到這裏的大部分遊客都是衝着斜塔來的。
比薩城的著名斜塔實際是比薩大教堂的鐘樓,是大教堂、鐘樓、洗禮堂和墓地所組成的宏偉的整體的一部分。雖然世界上還有一些也是長的東倒西歪的其他斜塔,但是應該承認,比薩斜塔的名氣最大。
伊斯蘭教的建築風格這一問題饒有趣味。基督教教堂的獨立鐘樓,這一靈感是否來自穆斯林世界的光塔,誰也説不清楚。
斜塔是作為比薩城大教堂的鐘樓而建。建造時間是在1063年比薩人打敗撒拉森人巴勒莫海戰後100年。建築風格系比薩羅馬式。在其紅白大理石相間的外部鑲邊,可以再度發現伊斯蘭教的影響。斜塔底層的外圍是拱廊。雅緻的入口處正面層層敞開的拱廊,一層疊一層,升至挑篷。中殿和耳堂相交處上方造型美觀的穹頂是後來添造的。 [1] 

比薩大教堂廣場歷史事件

1063年建造大教堂。
1171年開始建造洗禮堂。
1260年完成尼古拉·皮薩諾的佈道壇。
1275年建成洗禮堂。
1302年用馬賽克裝飾半圓形教堂後殿的穹頂。
1990年關閉洗禮堂。
1992年加固洗禮堂基礎部分。 [4] 

比薩大教堂廣場照片説明

那天,藍天上只有幾朵小小的薄雲,地中海的燦爛陽光讓人感到暴曬無比。太陽照耀着廣場上這三座宏偉的白色大理石建築,使得他們看上去更加風姿綽約、雍容華貴。
大教堂廣場上的三大建築 大教堂廣場上的三大建築
這張照片是用多張照片合成而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更廣角的畫面。注意畫面左下側圍牆的牆角上站着一頭獅子,它昂着頭仰視着大教堂廣場上的三大建築;與宏偉的教堂相比較,獅子顯得那樣的渺小和軟弱無力,據説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在當時政權(獅子)與神權(教堂)之間的關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