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伽俐略

鎖定
伽俐略,意大利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曾任大學教授,羅馬科學院院士。他十分注重觀察和實驗,認為科學必須建立在經驗事實和實驗數據的基礎上。 [1] 
16世紀末,他在比薩斜塔進行了有名的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正比”的傳統權威理論,提出了自己的落體定律。他發現了物體的慣性定律、擺振動的等時性和拋物體運動規律,確定了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第一次精確地論述了運動學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1] 
中文名
伽俐略
外文名
Galilei Galileo
國    籍
意大利
職    業
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伽俐略與落體實驗
據説,1590年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曾在斜塔上做過著名的自由落體運動實驗。他使兩個重量不等的鐵球從塔頂垂直自由落下,結果同時着地,從而一舉推翻了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關於重量不同的物體,其下落的速度也不同的定理。由此,比薩斜塔更加名噪全球。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要快。這符合人們的常識,如玻璃彈子就比羽毛落得快。伽俐略認為: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所有物體下落速度都相同。很多人反對這個觀點,為了讓人們相信,伽俐略跑到比薩斜塔上扔下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於是伽俐略勝利了。
這個故事很可能是沒有根據的。首先,當時沒有理想的計時工具,伽俐略發現擺的等時性時是用自己的脈搏記時的,可見當時科學儀器的缺乏。如果做這個實驗,很難做到讓兩個球同時拋出,即使做到了同時拋出,落地時間也無法準確判斷;其次,空氣阻力會對球的下落產生影響,玻璃彈子比羽毛下落得快就是因為空氣阻力對羽毛下落的影響較大。兩個鐵球受空氣阻力影響,落地時間很可能不一樣,實驗結果對伽俐略不利。所以,在伽俐略本人留下的記錄中,沒有任何地方提到比薩斜塔實驗。
實際上,伽俐略批評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從邏輯推理開始的。他設想一個重物(如鐵球)與一個輕物(如木球)同時下落,按亞里士多德的理論,當然是鐵球落得快,木球落得慢。現在,試想把鐵球與木球綁在一起,同時拋出,會發生什麼情況呢?一方面,鐵球和木球組成了一個比鐵球更重的物體,應當下落的比鐵球更快;另一方面,鐵球下落被木球拖住,其速度應該介於鐵球與木球之間。這樣,從同一個理論推出了互相矛盾的兩個結論,所以,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值得懷疑的。正確結論應當是:下落速度與重量無關。
伽俐略這位真正的近代實驗之父,近代實驗科學的創造者,並不滿足於邏輯推理,他要用實驗來驗證他的設想。但不是跑到比薩斜塔拋下兩個鐵球,而是在室內用精心設計的斜面做實驗。他做了很多不同坡度的斜面,斜面儘可能光滑。然後在不同斜面上滾下各種重量的銅球,他發現,物體從斜面上滾下,作加速度運動。但只要斜面坡度不變,無論什麼重量的銅球滾下,加速度都一樣;加速度與重量無關,但與坡度有關,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平,則加速度越小。在極限情況下,斜面完全水平,加速度為零,物體若不受外力,他就應該永遠沿直線作勻速運動,這實際上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如果斜面完全垂直,就相當於自由落體,這時加速度最大,但對無論什麼重量的物體,加速度都一樣。
伽俐略做比薩斜塔實驗這一傳聞來自伽俐略晚年的學生維維安尼,他在寫伽俐略的傳記中提到伽俐略曾做此實驗。但歷史學家考證,沒有任何理由表明伽俐略做過這一實驗。值得一提的是,1586年荷蘭物理學家斯台文用兩個大小不同重量比為1:10的鉛球,讓它們從高30英尺的高度落下,結果兩者幾乎同時落在地面的木板上,圍觀者可以聽到兩個鉛球撞擊木板時發出的聲音。1612年,一位亞里士多德派的物理學家為了反駁伽俐略,真的在比薩斜塔做了一個實驗,結果表明,相同的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體並不是在同一時刻到達地面。伽俐略在《兩門新科學》中對此有一個辯護,意思是説,重量1:10的兩個物體下落時只差一個很小的距離,可亞里士多德卻説相差10倍。為什麼忽視亞里士多德如此重大的失誤卻盯住我小小的誤差不放呢?這也表明伽俐略沒有做那個實驗。
參考資料
  • 1.    彭克宏 主編;馬國泉.社會科學大詞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第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