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開忠

鎖定
殷開忠,江蘇泰興縣人,1923年6月14日出生。高級工程師,水電部成都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攀枝花二灘水電站設計總工程師。
中文名
殷開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23年6月14日
出生地
江蘇泰興縣

目錄

殷開忠簡介

青少年時在泰興、鎮江讀書,抗日戰爭時流亡長沙,1938年至1941年求學於貴陽中央大學實驗學校,1945年8月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工學院水利系

殷開忠經歷

1948年4月至1949年,殷開忠在寧波海塘工程局任副工程師,負責護堤砌築施工,保護杭州安全。由於海塘工程局為美國老闆控制,時而工人缺糧,時而工程缺料,從民眾刮來的河税多落進美國老闆腰包。他蔑視這種洋人,但卻遭來威嚇。有人建議他離開工程局,去台灣。殷站在錢塘江邊,望着滔滔江水,深沉地回答説:“我國大陸的水力資源太豐富了。我是學水利的,多麼想把這些水力資源都開發出來啊!”他向勸告他的親友們堅定地表示:“我要在大陸搞水電,哪裏也不去!”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在東北、北京電管局等單位工作,為豐滿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獅子灘水電站的規劃、設計做了大量工程技術工作。1958年4月組織調他到成都水電站勘測設計院,他聽説四川藴藏着富饒的水能資源十分高興,欣慰地到了四川。他先後任大渡河、銅街子、映秀灣等電站的設計總工程師,做了大量勘測設計工作。1972年,當中央決定對渡口二灘水電站勘測選址時,院裏派殷開忠去搞前期工作,並隨黨委書記劉顯輝和一批科技人員到二灘作水電站規劃選點。黨委書記鼓勵大家説:“在院裏,你們是軍管對象,在這裏各復原職,大膽幹吧!”恢復了殷開忠副總工程師職務。殷開忠要製圖但無放圖板的桌子,他就用膝蓋或行軍牀代替。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以殷開忠的設計思想為主導,他們把300萬千瓦規模的二灘水電站選址報告寫出來了。但是,這個報告被院內某人攻擊為“黑工程”,斥為“貪大求洋”。老書記回院後也被戴上“逃避勞動”的帽子送進“學習班”。同時,必要的材料和經費減少,人員撤走,殷氣憤地講:“這簡直是釜底抽薪!”黨委書記安撫説:“別管那些,院裏支持,你盡力而為吧!”殷回到成都,有時在辦公室不能正常工作,他就走家串户向同志們安排任務。有人勸他説:“你是靠邊站的人,何必這樣拼命,冒風險。”他説:“我不管風險不風險,我就知道搞水電!”
1974年院“造反派”把矛頭對準殷開忠,他為堅持工作,巧妙地“泡”在二灘不回院,對二灘水電站勘測及初設工作始終未停。
粉碎“四人幫”後,二灘勘測設計工作全面展開,工作量越來越大。這時,殷除負責總的設計工作外,還要組織幾百名工程技術人員和協調全國30多個科研單位共同攻關,並接待一批一批的外國水電專家來訪和作學術交流。
衞星遙感圖片的判識問題,曾引起二灘選壩址的風波。一位遙感專家從成都到渡口後,根據他對遙感圖片的判讀,認為二灘電站壩址存在着一條順雅礱江的順河斷層。這一論斷,引起院內許多人震驚。殷為了弄清真象,毫不氣餒,特邀這位專家到二灘現場看一看,究竟斷層在哪裏。但那專家要急於乘火車回成都。殷開忠只好追着他上火車,以便在車上與專家繼續探討順河斷層問題。這位遙感專家回答謝:“計算機信息一般是不會騙我們的。”殷開忠到成都後,便去了七八個院所求助與探討。同時組織院內遙感、區測、地勘等學術討論。殷的行動感動了他們。一個由多學科的專家組成的工作組應邀奔赴二灘水電站壩區,作了認真複核。他們發現原來那位遙感專家把壩址陡壁在遙感片上的線性形跡錯判為斷層。但那位專家不相信,立即派他的助手趕到二灘水電站壩區,研究一段時間後,回成都向他報告確屬誤識,那位專家才糾正了自己的觀點。
1982年4月,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到渡口視察,高度評價了二灘水電站勘查設計工作,並傳達了鄧小平對二灘建設的指示。殷開忠興奮不已,抄下了鄧小平的指示。他回成都時,忙着向親人展示記錄,連聲道:“這下可好了,這下可好了,二灘有希望了。”
1982年9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以及李鵬、郝建秀、胡啓立、楊汝岱等到渡口視察,特地到二灘水電站壩區。殷開忠在地上展開設計圖紙,把選址、地層、效益等問題一一詳細彙報。胡耀邦説:“象這樣集中的豐富水力資源,是得天獨厚,全世界少有,要儘快開發出來。”
後來又有人提出意見,説二灘電站外圍地層情況未搞清楚,中國科學院內對二灘壩址所在的金龍山穩定性也有爭議。這又為電站的設計打了一個問號。殷開忠決定採用平硐勘探,弄清實情。經費問題不好解決,院黨委開會研究,決定自籌經費,調整人力,於1982年10月由硐探隊打硐,同時得到渡口市政府支持。1983年春節前打出的平硐證明:二灘壩區地質構造破壞微弱,巖體原始結構比較完整。從1982年11月至1983年3月,殷開忠和同志們完成了22個正副本,近200張圖紙的二灘電站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寫、審稿和定稿。在設計上,他們大膽擯棄傳統的混凝土重壩,改為雙曲拱壩。這項設計不但節省了一半(約500萬立方米)混凝土,縮短兩年工期,並解決了每年100萬立方米漂木等問題。
1983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科學院評議委員會,對二灘水電站設計給予高度評價。4月,成勘院受水電部委託,在渡口市召開了由清華大學副校長張光鬥教授領導的由7名學部委員組成,共有20人蔘加的評委會,對二灘水電站的設計作了論證。水電部通過了二灘水力開發的綜評意見,並上報國務院。這一設計被水電部評為二級創優設計。
1983年4月20日上午,殷開忠陪着張光鬥教授由渡口乘車去二灘實地看水電站壩址。9點25分,當車快臨近壩區時,突然從山頂滾下一塊飛石,穿車擊中了殷開忠的腰部致成重傷。當地組織上立即送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因肝臟已破裂,搶救無效而去世,終年60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