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殷都區

鎖定
殷都區,隸屬河南省安陽市,位於安陽市西北部,東以京廣鐵路為界,與北關區文峯區相接,南與龍安區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5千米,總面積687平方千米。 [7-8]  2019年,殷都區總人口71.52萬人,常住人口68.49萬人。 [8]  截至2020年6月,殷都區轄9個街道、1個鄉, [9]  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96號。
1955年,屬安陽縣第五區。1969年,建立安陽市西郊公社。1972年,設立鐵西區。2002年,撤銷鐵西區,設立殷都區。 [8]  地處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而向東緩降,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8] 
2020年,殷都區生產總值完成328.5億元,同比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82億元,同比增長1.54%。 [6] 
中文名
殷都區
行政區劃代碼
410505000000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河南省安陽市
地理位置
安陽市西北部
面    積
687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街道、1個鄉
政府駐地
梅東路96號
電話區號
0372
郵政編碼
455000
氣候條件
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殷墟
韓琦墓
廣益紗廠舊址等
火車站
安陽西站
車牌代碼
豫E
地區生產總值
328.5 億元(2020年)
人    口
71.52萬人(2019年)

殷都區歷史沿革

1949年前,區域大部屬安陽縣西一區。
1949年,劃為安陽縣第八區。
1955年,屬安陽縣第五區。
1959年,屬安陽市東風公社。
1962年,屬安陽市西郊區。
1969年7月,建立安陽市西郊公社。
1972年8月,經地區革命委員會和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設立鐵西區,成立鐵西區革命委員會。
1981年5月30日,安陽市鐵西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安陽市鐵西區人民政府。
2002年12月28日,撤銷安陽市鐵西區,設立安陽市殷都區。 [8] 

殷都區行政區劃

殷都區區劃沿革

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調整安陽市市轄區和安陽縣行政區劃的通知》(豫政文〔2003〕5號)要求,2003年1月26日安陽市進行區劃調整,2月26日殷都區正式掛牌成立,4月30日殷都區對轄區街道辦事處進行調整。經過移交、保留、調整、新增,全區共轄1個鄉、9個街道辦事處,40個社區居委會,43個行政村。分別是:西郊鄉,北蒙街道、相台街道、鐵西路街道、梅園莊街道、清風街街道、電廠街道、紗廠街道、水冶街道和李珍街道。
2016年11月,安陽市對區域管理範圍和管理體制進行調整,安陽縣西部9個鄉鎮劃歸殷都區。
2018年8月,北關區機場南社區、民航路社區、勝利路社區共3個社區劃歸殷都區,調整後的殷都區共轄10個鄉鎮、9個街道,298個行政村、46個社區。 [8] 
2021年9月14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安陽市將安陽縣的曲溝鎮水冶鎮整建制劃歸殷都區管轄。 [10] 

殷都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殷都區轄9個街道、1個鄉, [9]  區人民政府駐梅東路96號。 [8] 
殷都區區劃詳情

殷都區地理環境

殷都區位置境域

殷都區介於東經114°21′,北緯36°02′—36°07′。東以京廣鐵路為界,與北關區文峯區相接,南與龍安區相連,東、北與安陽縣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0.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5千米,總面積687平方千米。 [7-8] 

殷都區地質

殷都區位於太行山波狀復背斜東翼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其地層屬華北地區沉積類型,西部是石炭二迭系地層。地層由太行山東去依次出露為:奧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區域為第四系覆蓋,主要由亞砂土、亞黏土及碎石組成;其成因類型較複雜,有沖積、洪積、坡積、殘積等。厚度變化不大,一般在50米—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
殷都區位於湯陰地塹北端的湯西斷裂與安陽斷裂的交會處,湯西斷裂(青羊口斷裂)南起黃河北岸,經新鄉、安陽向邯鄲以北延伸,傾向東,長約90千米。安陽斷裂西起林州市姚村,經林州市河順、殷都區許家溝向安陽以東延伸,走向近東西,傾向北,長約55千米,東西穿境而過。因本區地處多條斷裂交會部,地質構造不穩定,故為地震多發區。 [8] 

殷都區地形地貌

  • 綜述
殷都區地處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而向東緩降。礦窟山位於區西北隅,其主峯海拔416.1米。九龍山位於區西南,主峯海拔314米;除李珍、水冶兩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為丘陵外,其餘為沖積洪積平原。其平原部分系山前洪積扇的一部分,絕對高程80—100米,坡度2—2.81‰,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全區地形機構複雜。 [8] 
  • 山地
殷都區山地為太行山東麓低山區,主要在西部邊緣的都裏、磊口2個鄉鎮和銅冶許家溝鄉的西部,面積約300餘平方千米。 [8] 
  • 丘陵
殷都區丘陵大體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銅冶、水冶一線以西,直至低山地區。一部分在銅冶、觀台一線以東,直至洪河屯和邵家屯,稱北嶺。 [8] 
  • 平原
殷都區平原區主要是鐵路以西的安豐鄉洪河屯鄉東部、水冶鎮東部、南部和曲溝鎮均為山前洪積平原,平原平均海拔110米,平均坡降為0.3%。 [8] 

殷都區氣候

殷都區屬北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温適中,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冬長春旱。按氣温劃分四季的標準是低於10℃為冬季,從11月6日至次年3月25日,共計140天。10—22℃為春、秋季。其中,春季從3月26日至5月20日共計56天,秋季從9月6日至11月5日,共計61天。高於22T為夏季,從5月21日至9月5日,共計108天。春季(3月至5月),受大陸性氣團控制,氣候乾燥,天氣晴和,日照增加,氣温回升快,月温度變差為6—7℃。春季乾旱少雨,平均降水量為81毫米,佔年降水量的13%;夏季(6月至8月),高空副熱帶高壓加強,並向北推進,海洋暖濕氣流吹來,雨水增多而集中,尤其是7月、8月,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55%。但有的年份夏雨遲來,也可能出現初夏旱。秋季(9月至11月),副熱帶高壓南退,北方冷高壓南侵,冷暖氣團相會於黃河流域,出現秋雨連綿,氣温隨着下降。秋季較短,乾旱較少出現。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受大陸性氣團控制,寒潮不斷由西北方一瀉而下,氣温下降,伴有大風,氣候比較乾冷。
殷都區四季温差明顯,多年平均氣温為14.1℃,年際間變化不大;據統計,春季(3月至5月)平均氣温14.4℃,夏季(6月至8月)平均氣温25.6℃,秋季(9月至11月)平均氣温13.8℃,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平均氣温0.1℃。每年7月份氣温最高,月平均27℃,1月份最低,月平均-1.8℃,極端最低氣温為-17.3℃(1971年12月28日)。
殷都區年平均降水量為556.8毫米,年際變化很大,時空分佈不均勻。月季分佈更不均勻。夏季(6月至8月)降水最多,平均達362.2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65%;秋季(9月至11月)降水稀少,平均為95.3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17%;冬春兩季(12月至次年5月)降水稀少,兩季僅佔年降水量的18%。 [8] 

殷都區水文

殷都區年內接納的自然水約為4128.8萬立方米,年均徑流量為808萬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有洹河、萬金渠、勝利渠等,過境水總量約為6389萬立方米;利用量約1328萬立方米。萬金渠始建於唐咸亨三年(672年),名高平渠。北宋仁宗至和年間,改名千金渠。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年)改名萬金渠。是殷都區主要過境河流,轄區內為段邵村至白家墳段。 [8] 

殷都區土壤

殷都區屬洪沖積平原,由於北側受洹河氾濫之影響,故只具有沖積土一種土壤。土壤質地分佈,呈南北土壤質地輕,中間土壤質地重。全區土壤屬潮土土類,具有典型的褐土化亞類的特徵,土質大部分為黃壤 [8] 

殷都區自然資源

殷都區水資源

殷都區地下水分佈很不均勻,因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巖性不同而差異很大。東部平原區屬於富水區,水層厚度20—30米,單井出水量可達3000—5000立方米/日。西部山區丘陵地下水主要靠大氣降雨補給,並以小南海泉和珍珠泉排泄為主;平原區主要受大氣降水和河渠入滲補給,並以人工開採排泄為主。經均衡計算,西部山區丘陵地下水多年平均補給量為2.91億立方米/年。 [8] 

殷都區礦產資源

殷都區地質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1986年以來華北地質隊、信陽地質隊等單位在原有地質資料的基礎上,開展了新的勘測工作,發現了新的礦種。區境內礦產,包括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礦產、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地下水、地熱和礦泉水9大類。主要礦種有煤、煤層氣、鐵、錳、長石、石膏、白雲岩、石灰岩、溶劑灰巖、水泥灰岩、瓷土、膨潤土、耐火黏土、磚瓦黏土等。 [8] 

殷都區人口

2019年,殷都區總人口71.52萬人,常住人口68.49,城鎮化率66.45%。全區、滿、蒙古、壯、維吾爾等少數民族30餘個,共300人,其中回族佔90%以上。 [8] 

殷都區政治

殷都區委書記、區長:王磊 [12] 
副區長:臧華偉 [13] 

殷都區經濟

殷都區綜述

2017年,殷都區地區生產總值302億元,增長6.5%;三產增加值113億元,增長8%;工業增加值202億元,增長6.2%;固定資產投資393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05億元,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2.7億元,增長26%。 [4] 
2018年,殷都區地區生產總值332.17億元,增長7.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4.4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4億元,增長9.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25億元,增長43.65%。 [1] 
2020年,殷都區生產總值完成328.5億元,同比增長2.6%;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20.82億元,同比增長1.54%。 [6] 

殷都區第一產業

2020年,殷都區完成農田建設1.88萬畝,發展穀子、紅薯、食用菌、花椒四大產業,都裏大紅袍花椒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增加至638家。 [6] 

殷都區第二產業

2020年,殷都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8.4億元,同比增長5%。
2020年,殷都區實施重大工業項目12個,大集團牽頭實施的鋼鐵企業整合重組協議已經簽訂,新建6.25m大型焦爐項目推進,合金新材料產業園一期廠房和入園道路正在建設,傢俱、鋼鐵企業一期等項目建成,無縫管項目正在施工,促進劑、LNG等項目開始建設。 [6] 

殷都區第三產業

2020年,殷都區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7.4億元,同比增長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5.2億元,同比下降5.2%。
2020年,殷都區完成資本市場直接融資26.16億元,全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為該區重點企業提供大額貸款100.67億元,發放普惠金融貸款55.65億元。
2020年,殷都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9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47個,引進省外資金119億元。實施省、市、區重點項目68個,總投資468.49億元,年度投資目標92.26億元,實際完成投資104.35億元。其中,28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1.3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投資目標的24%。 [6] 

殷都區交通運輸

2020年,殷都區的鋼一路等4條市政道路完工通車。鐵西路等6條道路街區整治工程基本完成。軸線北延、新S301工程東段已完工,安姚路拓寬工程正在施工,中軸線下穿“兩橋”工程建成通車。 [6] 

殷都區社會事業

殷都區文化事業

2020年,殷都區的殷墟遺址博物館項目完成拆遷已開工建設,殷墟宮廟區環境整治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文旅新城項目前期工作推進。安陽高陵本體保護與展示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文物展陳施工進行,景觀整治工程設計方案已上報上級文物部門。馬氏莊園保4A爭5A提質創建正在全面開展。3A級工業旅遊景區對外開放。 [6] 

殷都區教育事業

2018年,殷都區殷都高中主體工程完工。建設91個項目,60個項目完工。新增6所學校、1.11萬個學位。投資2.4億元,新建鄉村學校教學樓、食堂等教育基礎設施項目42個。 [1] 
2020年,殷都區39箇中小學幼兒園改擴建工程,34個已完工,其他5個主體完工,新招聘教師91名。曲溝鎮二中等14所中小學被確定為特色學校,投資引進上海愛立誠教育集團對外國語中學、外國語小學進行託管運營。 [6] 

殷都區醫療衞生

2018年,殷都區安陽縣人民醫院新院正式運營。 [1] 
2020年,殷都區排查武漢、北京返安等各類重點人員2.62萬人次,排查進入轄區車輛6.15萬輛次,集中隔離570人,對33個疑似病例採取精準防控措施,5個確診病例、3個無症狀感染者全部治癒出院。
2020年,殷都區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統籌推進,11家鄉鎮衞生院、5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遠程醫療系統與區級醫療機構實現信息共享,醫保基金實現結餘。 [6] 
“殷都區醫療健康服務集團都裏鎮衞生院”揭牌儀式順利舉辦

殷都區社會保障

2018年,殷都區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84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9%以下。
2018年,殷都區民生支出10.8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45.8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4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8元,增長6.5%。 [1] 
2020年,殷都區完成了剩餘380户799人脱貧任務,老舊小區提升改造紮實進行。完成鋼五社區等110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受益居民1.6萬户、5萬餘人。建成街頭綠地遊園15個。
2020年,殷都區整治鄉村建設用地1700畝,户廁改造率達到85%。 [6] 
殷都區扶貧產業現場會在倫掌鎮召開

殷都區環境保護

2020年,殷都區PM10、PM2.5、優良天數實現“兩降一增”,空氣質量持續好轉。認真落實“河長制”,水污染防治紮實開展,五道溝截流等6個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全部完成。西部礦山生態修復深入實施,7個標段的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已基本完工,累計完成治理面積4800畝。新國控站點建成啓用,全省示範區建設現場觀摩會舉行,4.3m焦爐關停淘汰、無組織排放深度治理、工業爐窯專項治理、企業“退城進園”等工作開展,對全區611家企業制定了差異化管控措施,實現了涉氣企業全覆蓋。
2020年,殷都區以G341等4條廊道和北嶺森林公園、新型化工園區為重點,完成綠化造林1.35萬畝。 [6] 

殷都區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因商王盤庚從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今安陽市區西北的北蒙,稱殷,故2002年區劃調整時命名為殷都區。 [8] 

殷都區風景名勝

  • 殷墟
殷墟遺址,位於殷都區小屯一帶,橫跨洹河兩岸。古稱“北蒙”,又名“殷虛”,甲骨卜辭中稱為“大邑商”、“天邑商”、“商邑”,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
1961年3月,殷墟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殷墟在由國內48家文物考古機構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被高票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33項世界遺產。2010年10月9日,殷墟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0年12月10日,殷墟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 韓琦墓
韓琦墓是北宋三朝宰相韓琦墓地,位於殷都區皇甫屯村西,其墓誌是中國發現的宋代最大的墓誌。
  • 廣益紗廠舊址
工業遺產——安陽廣益紗廠舊址,位於轄區豫北棉紡織有限公司內,為廣東巡撫馬丕瑤之子馬吉森在清光緒二十一年(1901年)投資興建,是當時國內建廠較早、規模較大、設備較新的大型紡織工業企業之一。

殷都區榮譽稱號

2019年8月,殷都區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5]  同年11月,殷都區入學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 [2] 
2019年12月6日,殷都區入選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3] 
2021年12月22日,被認定為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