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死亡地帶

(詞語)

鎖定
死亡地帶(dead zone):生態學術語。
死亡地帶是指世界上海洋和湖泊中的缺氧地帶。因為大多數生物體需要氧氣生存,很少有生物體能在缺氧條件下生存。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區域被稱為死區。
死亡地帶的出現是因為富營養化,當水體獲得過多的營養物質,比如磷和氮時,就會發生富營養化。在正常水平下,這些營養物質為藍藻提供了生長所需的養分。然而,由於營養過多,藍藻生長失控,這可能是有害的。人類活動是這些過剩營養素被衝入海洋的主要原因。因此,死亡地帶通常位於有人居住的海岸線附近。
中文名
死亡地帶
外文名
dead zone
性    質
生態學術語
釋    義
生命稀少的海域叫死亡地帶
磷、氮和其他營養物質可以提高海洋生態系統的生產力或肥力。浮游植物、藻類和海草等生物會在水面上迅速過度生長。這種藻類和浮游植物的快速發展被稱為藻華。藻華會在它們下面形成死區。(有害藻華
藻華阻止光線穿透水面。它們還能防止下面的生物體吸收氧氣。陽光對於植物和生物來説是必要的,比如浮游植物和藻類,它們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製造自己的營養物質。從海草到魚,幾乎所有水生生物都需要氧氣。
藻類大量繁殖剝奪了生物體的陽光和氧氣,對生活在水面以下的各種物種造成了負面影響。底棲生物的數目和多樣性尤其減少。
由於藻類在水生生態系統中占主導地位,藻華有時被稱為“赤潮”或“褐潮”,這取決於藻類的顏色。赤潮實際上與潮汐無關。它們也與藻類無關。引起赤潮的生物體是一種細菌,稱為藍藻。
藻華通常在出現後不久就會死亡。生態系統根本無法支持大量的藍藻。這些生物為了剩下的氧氣和營養而互相競爭。
當藻類和其他生物因缺氧和營養缺乏而死亡時,就會發生缺氧。藻類大量繁殖後往往會出現缺氧現象。藍藻、藻類和浮游植物沉入海底,並被細菌分解。儘管氧氣現在可以在水生生態系統中自由流動,但分解過程幾乎耗盡了所有的氧氣。氧氣的缺乏造成了死亡區,大多數水生物種無法在死亡地帶生存。
科學家已經確認了全球415個死亡地帶。在1960年到2010年裏,缺氧地區急劇增加,從1960年的10例記錄到2007年的至少169例。世界上大多數死亡地帶位於美國東海岸、波羅的海國家、日本和朝鮮半島的海岸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