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歸化

(呼和浩特市舊稱)

鎖定
歸化城,即呼和浩特市舊稱,是一座有430年曆史的塞外名城。它北枕巍峨起伏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可通北部豐美的草原;南臨波濤滾滾的黃河水,與鄂爾多斯高原隔河相望;東連連綿起伏的蠻汗山;西連河套,為西進甘寧之門户。它坐落於黃河、大黑河沖積而成的平原上。這裏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稱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稱敕勒川豐州灘。
中文名
歸化
地    址
黃河、大黑河沖積而成的平原上
隆慶六年(1572),駐牧於土默川的蒙古族首領阿勒坦汗召集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陽,黃河之濱,破土建設具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偉美麗的城池。該城竣工後,明廷賜名為"歸化城"。這座規模較大的城池,在層巒疊嶂的青山輝映下,顯露着一派蒼鬱生機。當地蒙古族人民給她起了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庫庫和屯",又譯為"呼和浩特",漢意為"青色的城",歸化城也就是今呼和浩特舊城區的雛型。
另外和三娘子有關:
在蒙古族的歷史上,曾經湧現出許多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三娘子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的一生極具傳奇色彩,她不僅是民族和平的使者,還是呼和浩特的前身——歸化城的最初締造者。因此時至今日,還有人把呼和浩特親切地稱為三娘子城。
三娘子其人
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三娘子出生於瓦剌奇喇古特(土爾扈特)部落,其父哲恆阿哈是該部落的首領,該部落遺址就在今鄂爾多斯市烏審旗一帶。三娘子本名叫鍾金哈屯。
三娘子能文能武、胸襟開闊、通達事務,深受部落民眾的喜愛。有關史籍記載説她“幼穎捷,善番書,黠而媚,善騎射”。
後來,瓦剌奇喇古特部落與雄才大略的阿拉坦汗(也稱俺答汗)聯姻,於是,20歲芳齡的三娘子嫁給了阿拉坦汗,成為王妃。此次婚姻的締結,將三娘子推上了可以盡情施展才華的廣闊舞台。
為了輔佐丈夫擴展疆土,發展漠南經濟,三娘子毅然隨夫出征瓦剌。這一大義舉動,使得三娘子更加受到阿拉坦汗的寵愛和器重,無論大事小事,對她總是言聽計從。在出徵期間,三娘子生下一子,取名卜他失禮。
三娘子出嫁之時,正值明朝政府與塞外草原的關係極度緊張時期。面對這種劍拔弩張的嚴峻形勢,三娘子以其聰明才智力排眾議,積極主張與明朝政府和好。公元1571年3月,經過三娘子的不懈努力,雙方終於宣佈休兵罷戰,化干戈為玉帛,實現了通貢互市。
與明朝政府實現通貢互市之後,塞外草原上的幾千裏邊境地帶很快出現了一派祥和、安定、繁榮的景象。史籍中對此評價道“朝廷無此後顧之憂,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師旅無調遣之勞。”此後,三娘子積極維護與明朝的友好和貢市關係,使得漢蒙人民可以自由貿易,草原上諸部落對她更是口服心服,甘願受其約束。每當互市時,常常出現兩族人民“醉飽謳歌,婆娑忘返”的情景。後來,明朝政府封阿拉坦汗為順義王,封三娘子為忠順夫人。 在明朝以前,塞外草原上還沒有一座像樣的城池。據《明史》記載,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阿拉坦汗和三娘子開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庫庫和屯的城池。有記載説,庫庫和屯城進入施工階段後,三娘於是主要的主持者。萬曆三年,城池建成,明朝政府賜名為歸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