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干戈為玉帛

鎖定
化干戈為玉帛(拼音:huà gāngē wéi yùbó)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相關典故最早見於《左傳·僖公十五年》。 [1]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化為和平(干戈:古代的兩種兵器,這裏代指戰爭。玉帛:玉器和絲織品,古代諸侯會盟時帶的禮物)。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多含褒義。 [1-2] 
中文名
化干戈為玉帛
拼    音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近義詞
言歸於好、化敵為友等
反義詞
大動干戈話不投機
出    處
《左傳·僖公十五年》
語法結構
動賓式
成文用法
作謂語、定語

化干戈為玉帛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穆姬聞晉侯將至,以太子罃,弘與女簡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曰:“上天降災,使我兩君匪以玉帛想見,而以興戎。”(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十五年》) [1] 
  • 衍生典故
昔者夏鯀作三仞之城,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壞城平池,散財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賓服,四夷納職,合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西漢·劉安等《淮南子·原道訓》) [3] 
後人根據以上典故概括出“化干戈為玉帛”這一成語。

化干戈為玉帛成語故事

“化干戈為玉帛”故事配圖
“化干戈為玉帛”故事配圖(1張)
大禹受舜的禪讓而繼位,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的奠基者。大禹是夏后氏部落首領鯀的兒子,據傳為顓頊曾孫。大禹幼年時便隨鯀東遷,來到中原。其父鯀被帝堯封於崇(即中嶽嵩山),叫崇伯,實際上是一個封國國君。當時中原鬧水災,堯帝便叫鯀治水。因為治水的組織是半軍事性質,號令很嚴,所以鯀的地位和權勢迅速上升,以致發展到有能力以暴力破壞氏族社會“禪讓制度”的地步。堯帝看到了這種威脅、便命舜以“治水無狀”的罪名,把鯀處死於羽山。
大禹的父親被殺之後,舜又向堯推薦説:“可以讓鯀的兒子禹接替父職,繼續治水。”禹深知這裏面隱藏的政治意圖,因此,他“薄衣食,卑宮室”“聲為律,身為度”“左準繩,右規矩”“疏九河,陂九澤”“度九山,開九州”,為平定水患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 [6]  。他忠於職守,克勤克儉,身先士卒,埋頭苦幹,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撬,山行穿履,親自到治水第一線。為便於治水,還把地域劃定為九州,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不僅如此,大禹還功成不居,好讓不爭,謙卑自律,責躬罪已,仁厚愛民。
以前,大禹的父親鯀在自己的封地上建造了很高的城牆來保衞自己,使得自己屬下的部落及族人都紛紛離他而去;也使得其他部落的人認為有機可乘,都虎視掐眈地等待着機會。大禹當上首領後,注意到這個情況,就馬上派人拆掉了城牆,填平了護城河。不但如此,他還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大家,毀掉兵器,以道德來教化人民。大禹帶領部下,因地制宜,教民眾學種稻谷、種雜糧,發展農牧業生產。這時候天下安定,國富民強,老百姓家裏集聚了夠好幾年吃的糧食,國庫中的貯備也足夠用好幾十年。
大禹帶領整個部落的人都各盡其職,別的部落相繼來歸附。大禹在塗山開首領大會時,來進獻玉帛珍寶的首領有上萬人。舜也覺得大禹是一個能夠治理天下的賢能之人,就在老了以後把帝位禪讓給了大禹。 [4] 

化干戈為玉帛成語寓意

這則成語至少有以下三點啓示:
其一,就治國而言,最根本的是要施行德政,與民休息、藏富於民。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為政者將民生問題解決好了,百姓自然就不會無緣無故地生亂,為政者也就無亂可防,“雖有甲兵無所陳之”(《老子·八十章》)。上述的道理其實很簡單,然而,歷史上重蹈夏鯀之覆轍的君主卻不在少數,如秦始皇便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傑,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賈誼《過秦論》),最終落得個二世而亡的下場。
其二,就為人處世而言,機巧之心不能過重,要善於隨順物事之自然,以簡馭繁。大禹在治國中,即善於順民之性而為,因此能夠得到諸侯百姓的擁護。在大禹治水的傳説中,大禹也是善於循地勢之自然,疏而導之,使洪水隨地勢順利入海。大禹的父親夏鯀則不然,在治國中,不是首先考慮民性民生,而是先謀劃着如何防民;在治水中,不是首先考慮水往低處流的本性,而是一味地去堵。機械之心盈於胸,徒逞私智,最終必然導致矛盾愈演愈烈,所謂“以湯沃沸,亂乃逾甚”。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多一分“純白”,少一分機巧,多一分真誠,少一分詐偽,世間也就自然會多一分和諧,少一分紛爭。
其三,這則故事還涉及“海外”“四夷”,也即有關對外關係的描述。強調國與國之間應當以德服人,這對於反思當今世界的國際關係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在現時代,所謂“綜合國力”,或者簡言之,“力”與“利”成為左右國際關係的主要原則。只要有“利”可圖,同時又有“力”,就可以以強欺弱,“德”或者“正義”僅僅淪落為一種堂而皇之的託詞,降格為“利”與“力”的附庸和工具。正是因此,雖然兩次世界大戰之後沒有再爆發過世界性的戰爭,但是各種局部性的戰亂紛爭卻從未停止過。“干戈”不止,“德”或“正義”不立,和諧世界、大同治世就永遠不可能被建立起來。就此而論,需要向古人汲取的智慧太多太多。 [3] 

化干戈為玉帛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爭化為和平。該成語在句中多作謂語,也作定語;多含褒義。 [1]  [2] 
  • 運用示例
續範亭 《忠告國民黨當局及其畫策者》:“化內戰為合作,化戰場為工場,化干戈為玉帛,化煩惱為菩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正在今日。” [7] 
現代·毛澤東《致陳公培》:“各方統一戰線,深仗大力斡旋,對內則化干戈為玉帛,對外則求一致之抗戰,爭取民族革命戰爭與民主共和國之聯繫及其徹底勝利之前途。疾風勁草,願共努力!” [5] 
現代·老舍《茶館》:“經調人東説西説,便都喝碗茶,吃碗爛肉面,就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了。” [1] 
現代·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袁宮保派兄弟來的使命,是想勸都督化干戈為玉帛。” [1] 
現代·王火《戰爭和人》(二)卷一:“中日兩國,淵遠流長,我總是希望兩國之間能化干戈為玉帛。” [2] 
現代·陳忠實《白鹿原》一二章:“他們品行端正與世無爭童叟無欺,為鄰里鄉黨排憂解難調解爭執化干戈為玉帛,都是所在那一方鄉村的人之楷模。” [2]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變化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7:76-78
  • 2.    許振生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成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01:300
  • 3.    劉康德.淮南子鑑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08:391-392
  • 4.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著.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196
  • 5.    畢桂發主編. 毛澤東用過的典故[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5.05:86
  • 6.    (西漢)司馬遷著.史記[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3.05:5
  • 7.    化干戈為玉帛 (化干戈為玉帛)的意思 - 漢語詞典 - 千篇國學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