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鎖定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德]卡爾·雅斯貝斯 著,李夏菲 譯,灕江出版社,2019年5月。
中文名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作    者
[德]卡爾·雅斯貝斯
譯    者
李夏菲
出版社
灕江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5月
頁    數
416 頁
定    價
55 元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0785956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內容簡介

在本書中,雅斯貝斯提出了一個著名觀點——世界歷史中存在着一個“軸心時代”。軸心時代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中國、印度、西方相互獨立地完成了結構相似的文明革命,在這一段時期,上述地區出現了孔子孟子老子釋迦牟尼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左右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先行者,開創了它們各自發展的新起點。這些人的理論對當今社會的文化生活仍然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此外,雅斯貝斯還指出了現代科學和技術所具有的價值及其存在的問題,並在世界和平的意義上思考了世界統一的可能性。 [1]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作者簡介

卡爾·雅斯貝斯(Karl Jaspers, 1883—1969)20世紀德國重要的哲學家、精神病學家。他起初學習醫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後,開始研究精神病理學和心理學。後受克爾凱郭爾尼采康德等人的影響,轉向哲學研究,成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代表,併為一種理性哲學奠定了基礎。在納粹時期,雅斯貝斯因為妻子的猶太人身份遭受了種種不公正的待遇和迫害。1945年以後,他成為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並且是德國戰後政治具有聲望的批評者。從這時開始,哲學的信仰問題成為他著作的一箇中心。雅斯貝斯晚年致力於世界哲學的研究,計劃寫一部世界哲學史。這個龐大的計劃最終未能完成。其代表作有《哲學》《時代的精神狀況》《世界觀的心理學》《一般精神病理學》《歷史的起源與目標》。
譯者,李夏菲,德國海德堡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北京大學德語系博士。 [1] 

歷史的起源與目標目錄

前言/ 001
第一部分 世界歷史/ 001
導論 世界歷史的結構/ 002
第一章 軸心時代/ 008
1. 軸心時代的特徵/ 009
2. 軸心時代以來的世界歷史結構/ 015
3. 對軸心時代命題的檢驗/ 018
3.1 曾有人提出過這一事實嗎?/ 018
3.2 所説的平行性是什麼性質的?/ 022
3.3 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一事實?/ 025
3.4 軸心時代的意義問題/ 032
第二章 世界歷史簡圖/ 036
第三章 史前/ 043
1. 歷史和史前/ 043
2. 對史前的看法/ 046
3. 史前的時間簡圖/ 049
4. 史前發生了什麼?/ 051
4.1 人的生物學特徵/ 053
4.2 歷史的獲得物/ 058
5. 史前的全貌/ 060
6. 所有人是共屬一體的嗎?/ 061
第四章 古代歷史文明/ 064
1. 概覽/ 064
2. 哪些事件拉開了歷史序幕?/ 066
3. 古文明之間的共性與不同/ 069
第五章 軸心時代及其影響/ 073
1. 以軸心時代判分世界歷史結構/ 073
2. 突破後的世界歷史/ 077
3. 印歐語系民族的重要性/ 079
4. 西方的歷史/ 082
4.1 總貌/ 082
4.2 基督教軸心的重要性/ 083
4.3 西方的教養連續性/ 085
第六章 西方的獨特之處/ 087
第七章 東方與西方/ 094
第八章 再一次:世界歷史簡圖/ 100
第二部分 現在與未來/ 109
第一章 全新的事物:科學與技術/ 110
導論/ 110
1. 現代科學/ 111
1.1 現代科學的特徵/ 113
1.2 現代科學的產生/ 119
1.3 現代科學的本末倒置和任務/ 126
2. 現代技術/ 130
2.1 技術的本質/ 135
2.1.1 技術的定義/ 135
2.1.2 技術內部的巨大歷史轉折/ 138
2.2 勞動的本質/ 142
2.2.1 勞動的定義/ 143
2.2.2 現代技術轉折後的勞動/ 146
2.3 對勞動和技術的評價/ 151
對勞動的評價/ 151
對現代技術的評價/ 153
2.3.1 遠離自然和重新接近自然/ 155
2.3.2 對技術界限的錯誤判斷/ 158
2.3.3 對技術魔力的感知/ 163
第二章 當前世界形勢/ 170
導論/ 170
1. 當前形勢的特徵/ 171
1.1 羣眾成為進程的決定性因素/ 171
1.2 傳統價值的消解/ 176
2. 問題:當前形勢是如何產生的?/ 182
3. 小結/ 187
第三章 未來/ 191
1. 目標:自由/ 208
1.1 哲學上的自由概念/ 209
1.2 權力和政治自由/ 215
2. 基本趨勢/ 234
2.1 社會主義/ 234
2.1.1 社會主義的源頭和概念/ 234
2.1.2 權力/ 236
2.1.3 計劃和全面計劃/ 237
2.1.4 經濟觀:自由競爭還是計劃經濟?/ 240
2.1.5 計劃的手段:官僚制度/ 245
2.1.6 有意義的計劃界限/ 248
2.1.7 社會主義和全面計劃/ 257
2.1.8 全面計劃的動機與克服全面計劃/ 261
2.2 世界統一/ 264
導論 與軸心時代末期的歷史類比/ 265
2.2.1 世界帝國和世界秩序/ 268
2.2.2 政治強國/ 274
2.2.3 通往世界秩序之路上的危險/ 279
2.2.4 反對世界秩序之可能性的思想/ 287
2.2.5 世界秩序的理念/ 289
3. 信仰/ 292
導論/ 292
3.1 信仰與虛無主義/ 293
3.2 現狀/ 295
3.3 永恆信仰的基本範疇/ 300
3.4 未來的信仰/ 305
第三部分 歷史的意義/ 315
導論 歷史思考的意義/ 316
第一章 歷史的界限/ 322
1. 自然與歷史/ 322
2. 遺傳與傳統/ 324
3. 歷史與宇宙/ 325
第二章 歷史的基本結構/ 330
1. 一般性與個別性/ 330
2. 歷史的過渡存在/ 333
第三章 歷史的統一/ 338
導論/ 338
1. 表明統一的事實/ 339
1.1 人類特性的統一/ 339
1.2 普遍性/ 344
1.3 進步/ 345
1.4 時空中的統一/ 347
1.5 各種特殊的統一/ 349
2. 通過意義和目標達成的統一/ 351
3. 思維的全面直觀的統一/ 354
小結/ 361
第四章 我們的現代歷史意識/ 365
第五章 戰勝歷史/ 373
人名對照表/ 380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