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武湖

鎖定
武湖,又名北湖、黃漢湖, [1]  屬於灄水水系,在長江北岸,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黃陂區境。 [4] 
武湖入湖口水源主要為倉埠河,是由北湖、安漢湖、項家汊、勝家海、湯湖等子湖構成的一個面積廣大的水系。2021年,武湖湖泊岸線平均高程約19.13米,常年水位約18.55米,最大水深約4.5米,湖泊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 [5] 
武湖具有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灌溉、觀光旅遊、水質淨化、濕地產品供給等多種功能,保護價值十分突出。 [7] 
中文名
武湖
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黃陂區
面    積
23 至 33.2 km²
所屬水系
灄水水系

武湖位置境域

武湖在長江北岸,跨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黃陂區境,中心地理座標為東經114°29'27"、北緯30°47'53"。最小水面面積23平方千米,最大水面面積33.20平方千米,平均水面面積25.5平方千米。 [4] 

武湖水文特徵

武湖綜述

據《湖北省湖泊志》顯示,武湖最低水位17.55米,最高水位20.05米,平均水位18.55米;最低水深1.90米,最高水深3.46米,平均水深2.13米;最小容積4373萬立方米,最大容積11475萬立方米、平均容積5915萬立方米。匯水面積約750平方千米,新洲、黃陂兩區各佔一半,承雨面積116平方千米。 [4] 
2021年,武湖湖泊岸線平均高程約19.13米,常年水位約18.55米,最大水深約4.5米,湖泊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 [5] 

武湖水質

武湖地區人為活動少,無污染,水質優良。武湖具有水草茂盛,湖水清澈,人為活動干擾極小的特點,是一個結構合理、功能齊全的優良淡水湖泊生態系統。保護區及周邊生態環境保持着自然或半自然狀態,為水生動植物提供了極佳的棲育場所。 [3]  [8-10] 

武湖湖區水系

武湖上游水系

武湖入湖口水源主要為倉埠河。倉埠河起於黃陂木蘭山南麓,經黃陂蔡、甘棠,從倉埠的項山村入境,在倉埠的柳茂嘴村匯成河、河道長11.84千米。出湖口有兩條:一是經新洲區的長河到武湖一泵站和二泵站,排入長江,或經武湖閘流入長江。長河流域面積有23平方千米,河道寬60—90米,長5910米,堤防內坡比為1:2,外坡比為1:2.2,河道沿線有涵閘15座,泵站9座、最大泄水流量為64立方米/秒。二是經黃陂的武湖泵站排入長江(也可經濱湖閘排入長江)。出口為陽邏街香廬山武湖聞。湖區水質為Ⅲ類。
武湖為季節性湖泊,5一9月汛期,洪水氾濫;枯水季節,除幾個湖泊河港有積水外,其餘均為草場。圍墾前,灄水分兩支貫穿其間,其中西支從西向東橫貫湖泊中心,由甚家磯入長江,屬於灄水水系。 [4] 

武湖主要湖泊

武湖為長江沖積而成的天然湖泊,是由北湖、安漢湖、項家汊、勝家海、湯湖等子湖構成的一個面積廣大的水系。北湖在武湖水系中面積最大,經過多次圍墾之後,原大湖武湖消失,分化成多個小湖泊,人們就把子湖中的大湖(北湖)稱為武湖。 [4] 

武湖資源狀況

武湖自然資源

武湖魚類資源有14科50種,主要種類有鏈魚、鱗魚、青魚、草魚、鯉魚、編魚、鱖魚、黃顙魚、紅聞、花魚骨、烏鱧、鯝魚、鱤魚、鮎魚、銀魚、刀咦等,另有非魚類青蝦、似刺鯿魚、中華鱉、中華絨螯蟹等。 [4] 
武湖濕地共發現了253種陸生野生動物,鳥類最多,有217種,包括青頭潛鴨、白枕鶴、黑鸛、東方白鸛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小天鵝、貉、虎紋蛙、白琵鷺等28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6] 

武湖旅遊資源

“武湖煙漲”為黃陂十景之一,傳説昔日武湖以奇特的自然景觀著稱。每逢清晨,水氣升騰,濃霧繚繞,形成“水漲船頭曉霧橫,拍波鴻鶩弄春晴”的壯麗景觀。迨至夕照銜山,又是“最愛晚霞剛幾點,晴光萬里霎時橫”之滿湖煙罩殘霞的景色。唐朝崔顥詠黃鶴樓詩中“煙波江上”之煙波即是描寫此景。規劃在張灣村內建設煙波花園,利用科技手段再現煙波之景。 [3] 

武湖歷史文化

武湖名稱來歷

因三國時為江夏太守黃祖閲武習戰之處,故名黃漢湖、武湖。 [4] 
2020年,武湖入選《武漢市第一批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 

武湖練武

歷史上的武湖,煙波浩渺,南通長江,北連灄水,是演練水軍的理想之所。早在2000年前,武湖便以“武”出名。據《廣輿》記載:東漢江夏太守黃祖常率領水軍到湖中操練,並將其坐騎拴在附近的辛店馬場廟,而被湖水浸濕的鎧甲,則晾曬在湖心島的山坡上。後來晾甲的小山坡名為晾甲山,黃漢湖則更名為武湖。因這裏是水陸通達長江的五通口岸,軍事要衝,土地又肥美,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東漢末年,名將黃祖在此湖練武、練兵,命名武湖。此後,三國名將文聘、孫權、孫壹,東晉朱伺,南朝梁武帝,宋朝管如德,元朝伯顏,元末天完政權倪文俊明朝開國將領、濟陽郡公丁普郎、民國胡龍驤等人都曾在此湖畔練武。 [1] 

武湖傳説軼事

  • 漢武帝巡遊江漢
漢武帝效法秦始皇巡遊中國,南下江漢,見長江北岸有一個天水相連的湖,碧波盪漾,岸柳成行,東北面羣山起伏,從山下到湖邊,平野廣闊,良田千頃,萬民耕種。武帝興致勃勃地讚道:“真乃魚米之鄉!”隨臣奏曰:“此湖尚無名號,請皇上賜名。"武帝尋思,朕乃漢室五代帝王,武功赫赫,先帝高祖、文帝、景帝之後,當以“武”為諡,只是這百年之後的事,現在怎麼能夠説出口?想到這裏便借題發揮道:“歷來魚米之鄉必然是兵家必爭之地,兵戰為武,文治武功,天下太平,賜名武湖!” [4] 
  • 包公過武湖
傳説包公年輕時赴任定遠縣,路經武湖,天已過午。渡船艄公説:“大人,當地民謠:要想過武湖,除非在上午;下午過武湖,湖中埋屍骨。”
包公問:“怎麼回事?”
“下午湖中出水怪。”艄公答。
“我急着趕路,今天下午一定得過湖,你只管過渡,出了事由我自己承擔。”
於是,艄公只好小心翼翼地擺渡。當船行至湖中心,平靜湖面陡起波濤,小船在浪中顛簸不停,艄公嚇出一身冷汗。這時候水中鑽出一羣人不像人獸不像獸的黑東西,扒着船舷拼命搖。
包公站在船頭、手執照妖鏡厲聲喝道:“你們是人,趕快改邪歸正;你們是妖,試試我的厲害!”話音剛落、這些怪物一下子都沉入水底,湖上風平浪靜,彷彿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船到對岸渡口,包公付過船錢正要抬腿上岸,艄公説:“大人、您走後我怎麼惹得起那些妖怪?”包公拿出照妖鏡説:“這面鏡子送給你,以後就沒有妖怪敢作亂了!”
艄公拜謝後接過照妖鏡,看似輕巧的一片鏡子拿在手裏大約十斤重,艄公心裏緊張,兩手發顫,鏡子掉進了湖裏。
從此以後,武湖清澈透明,水平如鏡,再也沒有妖怪出現了。
於是當地流傳一首民謠:“包公到,百姓笑,妖怪全除掉,武湖當作鏡子照。” [4] 

武湖保護研究

武湖生態保護

  • 榮譽
2007年12月21日,武湖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列為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示範湖泊之一。 [4] 
2008年,武湖濕地被批准成立了市級濕地自然保護區。 [6] 
2011年9月、農業部批准成立“武湖黃顙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 [4] 
  • 退垸還湖
2018年,武漢市發佈《武漢市十大湖泊退垸(田、漁)還湖實施方案》,武湖正式啓動退垸環湖。 [7] 
黃陂區2019—2021年完成了15873畝退垸(田、漁)還湖目標,其中2019年退垸(田、漁)還湖3506畝(長咀垸、袁家岔垸),2020年退垸(田、漁)還湖5175畝(人造垸),2021年12月退垸(田、漁)還湖7192畝(西湖垸、中垸、姚林埠垸等圩垸)。 [5] 
  • 綜合治理
2024年,武漢市委市政府審議通過《武漢市湖泊綜合治理工作方案》。方案提出,適時推進府澴河水系、漲渡湖、武湖水系連通工程,構建暢通生態水網,復甦河湖生態環境 [11] 

武湖價值意義

武湖具有洪水調蓄、生物多樣性保護、農業灌溉、觀光旅遊、水質淨化、濕地產品供給等多種功能,保護價值十分突出。 [7] 

武湖社會生活

武湖開發利用

1960年,在湖區設置武湖農場。 [4]  同時,沿湖村集體開始築堤圍垸、造田開墾養殖池塘發展農業生產,武湖湖泊面積不斷萎縮、淤積,湖泊功能退化。 [5] 
1963年,武湖大堤尚未修築前,湯湖與長江河湖相通,船舶眾多,天然魚類從長江順水入湯湖,品種繁多。武湖大堤築成後,湯湖面積逐年縮小。
1983年,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聯產責任制,湯湖分田到户,由當地村民承包經營。
1985年,由武漢市水產開發中心牽頭,聯合新洲、黃陂兩縣,成立武湖聯營漁場,並相繼建立武湖漁政管理站、武湖漁區公安派出所,開發小區建精養魚池,圍欄養魚,對大湖投放魚種。當年產成魚150噸,比聯營前增長一倍,漁民人均收入1500元。 [4] 

武湖特產

武湖銀魚為新洲傳統名產,被譽為湖北省三大名貴水產品之一。武湖銀魚因源於長江,每年春夏隨江水徊遊至武湖生長。體細長,潔白如銀,無鱗,體小、故又稱“白小”。剛捕起的銀魚全身透明無色,內部器官清晰可見。銀魚的繁殖習性奇特,在寒冬大雪紛飛的時候,產卵浮於湖面,翌年春暖分尾成魚。銀魚具有健胃、滋陰、補腎之功效,更富含人體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鱗、鐵、硫胺素、核黃素等。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