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鎖定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雜言詩。該詩前半部分是作者目睹石屏上的自然紋理非常生動,從而想象為窮丹青之妙的畫家所繪的畫景;後半部分是贊畫,藉以評價畫家的神機巧思,提出詩畫同一律的藝術主張和見解。該詩不僅想象奇麗,感情激越,意藴豐厚,而且以意運筆,揮灑自如,長短錯落,變化多姿,氣勢雄放。 [1-2] 
作品名稱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作    者
蘇軾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蘇軾集》
作品體裁
雜言詩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作品原文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1
何人遺公石屏風2,上有水墨希微蹤3
不畫長林與巨植4,獨畫峨眉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之孤松5
崖崩澗絕可望不可到6,孤煙落日相溟濛7
含風偃蹇得真態8,刻畫始信有天工9
我恐畢宏韋偃死葬虢山下10,骨可朽爛心難窮11
神機巧思無所發12,化為煙霏淪石中13
古來畫師非俗士14,摹寫物象略於詩人同15
願公作詩慰不遇16,無使二子含憤泣幽宮17 [3]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註釋譯文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詞句註釋

  1. 歐陽少師:指歐陽修。宋熙寧四年(1071年),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致仕(退休),退居穎州,故有此稱。
  2. 遺(wèi):贈送,贈予。公:是指歐陽修。公,尊老之敬稱。屏風:《釋名》:“屏風,以屏障風也。”
  3. 水墨:指繪畫顏料或筆跡。這裏是詩人設想之詞,稱其為“畫”,實為石屏風中的自然紋理。希微:隱約不明,空虛寂靜。蹤:蹤跡。
  4. 長林:高高的叢林。巨植:高大挺立的樹木。
  5. 獨:只,單。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境。西雪嶺:指四川成都之西的岷山,又名雪嶺,積雪長年不化。萬歲:萬年。之:作語助,相當今日的“的”。孤松:獨立的松樹。
  6. 崖崩澗絕:危崖崩潰倒坍,澗水斷絕去路。
  7. 孤煙:孤飛的煙雲。落日:降落的太陽。溟(míng)蒙:模糊不清。
  8. 含風:懷藏風勢。偃蹇(yǎn jiǎn):夭嬌屈曲。真態:本原的姿態。
  9. 刻畫:猶言生就之形勢。也指深刻細緻地描繪。始信:方信,才信。天有工:即“天工”,得自天然而非人力所造。
  10. 畢宏:河南偃師人,天寶時(742—756年)任御史、左庶子,唐玄宗名畫家。韋偃:京兆(今陝西省西安市)人,詩人韋應物伯父,畜獸畫家韋鑑之子,唐肅宗時的名畫家,擅長用水墨畫老松異石。死葬:身死安葬。虢(guó)山:在虢州(今河南盧氏縣),石屏產地。畢宏、韋偃並非葬於虢山,這裏是將無作有的想象之詞。
  11. 心難窮:是説畢宏、韋偃畫興未已,思想感情未抒發窮盡。
  12. 神機:神妙的智謀。巧思:靈敏的心思。無所發:沒有地方抒發。所,名詞,地方。
  13. 化為:化作,變成。煙霏:飄揚的雲煙。淪:沉沒。石中:石頭中間,石頭當中。
  14. 古來:自古以來。畫師:畫家。俗士:一般的士人,平庸的人。
  15. 摹寫:依樣寫作書畫。物象:景物的形貌。略:大要,大略。與:同,跟。詩人:寫詩的作家。
  16. 願:希望。公:對尊長或平輩的敬稱。此指歐陽修。作詩:寫詩。慰:安慰,慰藉。不遇:沒有遇到被識拔的機會,不得志。這裏是指畢宏、韋偃生前有真才卻遭遇冷落。
  17. 無使:不要。無,通“毋”、“勿”、“莫”。 二子:是指畢宏、韋偃。子,古代男子的通稱,可稱人,也可稱已。泣:低聲哭。幽宮:這裏是指墳墓。 [1]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白話譯文

什麼人贈送給先生這石制屏風,石屏風上隱隱約約有水墨畫的痕跡。
這石紋所形成的水墨畫不畫修長的樹林和巨大的樹木,只畫峨眉山西面雪嶺上萬歲不老的孤松。
這孤松所處的地方山崖崩斷,山澗隔絕,可以從遠處看到卻沒辦法到達那裏。在那裏,孤煙和落日之色迷茫不分。
那棵孤松彎彎曲曲地立在風中,姿態橫生,就像真的一樣。
我想恐怕是畢宏、韋偃死後葬在虢山之下,他們的骨頭很快朽爛,但其藝術生命卻永遠長存。
其天才巧思無處發泄,將其所畫松樹化為煙雨融人石中,形成石紋。
自古以來畫家都不是平庸之輩,他們描繪事物與詩人作詩描繪事物是一樣的。
我希望先生作詩來安慰這兩位當時不受重視的藝術家,不要使這兩個人含憤在墳墓中哭泣。 [3]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創作背景

該詩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十一月作於穎州(今安徽省阜陽市)。由於北宋黨爭愈演愈烈,蘇軾預感到政治情勢很艱險,為避開黨爭的漩渦,求離京外任。這年他被貶為杭州(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判,十一月赴任路過穎州。此時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穎州。此次赴任路過穎州,蘇軾順便謁見歐陽修,併為他所收藏的石屏寫下這首詩。 [1]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作品鑑賞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文學賞析

本來是石屏上的自然紋理,詩人卻突發奇想,出人意表,以大氣包舉的手筆,將其想象成彷彿是畫家畢宏、韋偃精心繪製的意趣橫生、生機洋溢的“畫圖”;那突兀而起的堆滿積雪的山嶺上,高高矗立着雄渾蒼勁、萬年長存的孤松。遠遠望去,危崖崩潰倒坍,兩山間的流水斷絕去路,雲煙嫋嫋,落日遲遲,風光變幻,迷迷濛濛。令人不勝感慨,何其神奇幽化的境界。詩中的奇思妙緒,層出不窮。
詩中蘇軾對畫家畢宏、韋偃的藝術造詣十分賞識,指出其畫作“刻畫始信天有工”,“神機巧思”,渾然天成,從中可以體味到某種造化之功、自然之趣。他提出“古來畫師非俗士,摹寫物象略與詩人同”,要求畫傢俱有詩人的氣質和文學素養,畫中表現詩的情韻和意趣,因為畫和詩彼此是相通的。詩的最後兩句是詩人蘇軾由此而發的一大慨嘆,他希望歐陽修作詩慰藉深冥九泉的畫家,也借歐陽修詩聊以自慰遭受貶謫的心情。詩人又進一步設想,畢宏、韋偃二位畫家都鬱悶而死葬在虢山之下,雖然“骨可朽爛”,但畫家發抒憤懣不遇的畫興未已,才在本地所產的石屏上創作出奇麗瑰偉的畫圖。詩人蘇軾探幽發微,鈎深索隱,以為畫中渲染出一種空寂蒼涼的氛圍,寄託着畫家有志難伸、很不得意的幽憤不平。這也説明了苦悶憂憤意識對藝術創作形成的重要作用,“寫憂造藝”、託興遣懷是古來文藝創作的基本規律。
該詩中,蘇軾正是採用隨文虛構、無中生有、憑空佈局的方法,以達到為詩造情的目的。正因為如此,這首詩才顯得構思新穎、想象獨特、出奇制勝,極富創造性。全詩以七言句為主,間出九言、十一言、十六言、長句、短句交錯使用,句式豐富多彩,語言自由活潑,感情奔放,神氣自暢,筆勢雄健有力。 [1]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名家點評

清代文學家紀昀:“借事生波,忽成奇弄。妙在純以意遠,不是纖巧字句關合,故不失大方。”(《蘇軾題畫詩選評箋釋》) [1] 
清代詩評家汪師韓《蘇詩選評箋釋》卷一:“長句磊柯,筆力具有虯松屈盤之勢。詩自一言至九言,皆原於《三百篇》。此詩“獨畫蛾嵋山西雪嶺上萬歲不老之孤松”一句十六言,從古人所無也。” [1]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洵之子。嘉祐年間(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在各地均有惠政。卒後追諡文忠。學識淵博,喜好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東坡樂府》等。 [4] 
參考資料
  • 1.    葛澤溥選評箋釋. 蘇軾題畫詩選評箋釋[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2,27-31.
  • 2.    陳祖美主編.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軾集[M]. 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252.
  • 3.    [宋]蘇軾著. 蘇軾集[M]. 太原: 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10-12.
  • 4.    繆鉞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2-1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