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歐洲穩定機制

鎖定
歐洲穩定機制(ESM)於2011年3月25-26日的歐盟峯會上獲批,ESM由800億歐元現金及6200億歐元通知即繳資本組成,ESM預計將在2013年年中前取代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其主要任務是為歐盟成員國提供金融救助。2012年10月8日,歐洲穩定機制正式生效。
中文名
歐洲穩定機制
外文名
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
簡    稱
ESM
生效時間
2012年10月8日
任    務
為歐盟成員國提供金融救助

歐洲穩定機制機制介紹

歐洲穩定機制,主要任務是在嚴格的前提下為成員國提供金融救助,並保持受助國國債的可持續性,同時提高受助國從金融市場自籌資的能力。
“歐洲穩定機制”總部設在盧森堡,理事會由歐元區17國財長組成,其運營的重大決策將由各國財長做出。 [1] 

歐洲穩定機制產生背景

歐洲穩定機制 歐洲穩定機制
在歐債危機爆發初期,歐盟領導人為了救助債務危機國家而臨時成立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Mechanisim EFSM)以及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也稱作歐洲金融穩定基金)。這兩個機制和機構連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歐洲中央銀行構成歐債救助鐵三角。
然而歐洲金融穩定機制以及歐洲金融穩定機構都屬於臨時性組織,計劃在2013年結束,並且他們在歐盟各成員國相關法律法規上一直存在合法性質疑。因此歐盟領導人認為有必要在2013年以後成立一個永久性的救助機制——歐洲穩定機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以協助成員國度過金融或財政危機、保障歐元區的金融穩定性。

歐洲穩定機制目標

ESM擁有5000億歐元(7090億美元)的實際放貸額度,將籌集資金並以嚴格條件向融資問題嚴重的歐元區國家放貸,以確保歐元區的穩定。

歐洲穩定機制管理方法

歐元區成員國財長將成為ESM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歐盟經濟和貨幣事務委員以及歐洲央行總裁將擔任觀察員。各國財長將決定ESM是否提供金融援助,提供援助的條件,貸款規模以及工具。
決定需遵照表決的有效多數來作出,根據對ES

歐洲穩定機制資本結構

ESM的資金分為兩部分,分別為800億歐元的入股資本,以及6200億歐元的可通知即付的資本,總額共計7000億歐元(其中包括不能用於借貸的資本緩衝)。第一批320億歐元的入股資本將在2012年10月就位,這將使ESM即刻獲得約2000億歐元的融資能力;剩餘入股資本將分兩次至2014年上半年到位,屆時該機構的借貸能力將達到5000億歐元的上限。[7]
ESM總資本將為7000億歐元,以此確保AAA信用評級。其中800億歐元為實收資本,歐盟領導人同意,該項資本將在2013年開始的五年內平均分五次投入。
歐元區各國同時還提供共計6200億歐元的承諾資本與擔保。如果實收資本因吸收放貸損失而大大減少,只要歐元區財長以簡單多數投票通過,即可召集繳納承諾資本。

歐洲穩定機制出資份額原則

歐元區國家將按照歐洲央行(ECB)實收資本原則,對ESM貢獻出資。但人均GDP少於歐盟平均水平75%的那些國家,將在加入歐元區後的12年裏減少出資。
這些國家將依照以下公式貢獻出資:ESM份額=ECB原則份額-0.75*(ECB原則份額-國民總收入(GNI)份額)。
經協商認同的ESM出資百分比:
國家
奧地利
比利時
塞浦路斯
愛沙尼亞
芬蘭
法國
斯洛伐克
希臘
愛爾蘭
出資百分比
2.783
3.477
0.196
0.186
1.797
20.386
0.824
2.817
1.592
國家
意大利
盧森堡
馬耳他
荷蘭
葡萄牙
德國
斯洛文尼亞
西班牙
-
出資百分比
17.914
0.250
0.073
5.717
2.509
27.146
0.428
11.904
[2] 

歐洲穩定機制啓動過程

2012年3月25-26日,歐洲峯會批准了歐洲穩定機制。原定2012年7月1日生效的歐洲穩定機制
2012年7月16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宣佈,將於9月12日決定是否中止德國批准歐洲穩定機制的立法進程。 [3] 
歐洲穩定機制 歐洲穩定機制
2012年9月12日,歐市早盤16:00左右,德國憲法法院開始宣讀有關ESM和財政公約的裁決。歐元兑美元一分鐘暴跌65點,刷新日低至1.2815,不過,隨着宣讀內容的出爐,歐元兑美元快速跳升,再創四個月新高,至1.2900關口。美元指數短暫上升後再創四個月新低,至79.65。英鎊兑美元再創四個月新高至1.6130附近。美元兑瑞郎在0.9400下方窄幅震盪;歐元兑瑞郎跳漲至1.2100關口一線。德國憲法法院稱,准許在特定條件下批准ESM、財政協議;駁回反對ESM及財政協定的申述,因申述大多缺乏憑據;駁回反對歐洲央行購債的申述。必須確保若無德國下議院核准,德國在ESM的負擔不得超過1900億歐元。同時,德債期貨擴大跌幅至日低139.83,日內下跌55個基點。德國DAX上升0.5%;西班牙IBEX上漲0.7%;意大利FTSE上漲0.6%。
當地時間2012年10月8日,歐元區財長會議在盧森堡舉行。在此次會議上,總額5000億歐元的歐洲永久性援助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將正式啓動,以增強歐元區應對主權債務危機的防衞能力。 [4] 
預計2013年中在歐洲金融穩定機構(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 EFSF)以及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Mechanism EFSM)結束後接替其繼續履行穩定歐洲金融系統的職能。

歐洲穩定機制運營功能

主要通過貸款方式進行救助。必要時可直接購買債務國國債。
基金有以下幾項功能:一、購買面臨嚴重金融危機的成員國的國債;二、為重債成員國提供貸款,由其向出現問題的銀行進行注資;三、將來有可能直接為成員國的問題銀行進行注資。 [1] 

歐洲穩定機制對比EFSF

歐洲穩定機制EFSF介紹

歐洲穩定機制 歐洲穩定機制
EFSF是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的縮寫,意思是“歐洲金融穩定基金”。為了保護各成員國的金融穩定,於2010年5月由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了“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SM),並且成立了“穩定基金”。截至2011.03,EFSF準備放款規模約為2500億歐元。歐盟2011年3月23日公佈為峯會準備的草案顯示,歐盟領 導人不會在本次會議就如何擴大歐元區金融穩定基金(EFSF)規模做出決定。市場原預計歐盟將決定是否將EFSF放款規模從約2500億歐元擴大至4400億歐元,另外的原因是需要協調EFSF擴容與歐洲穩定機制(ESM)的設立。歐盟在草案中稱:“將在2011年6月底之前完成ESM協議的準備和EFSF協議的修訂工作,以允許各國走完國內程序,從而能夠同時簽署兩項協議。”

歐洲穩定機制EFSF機制

一. 臨時性。
根據規定歐盟和IMF達成的協議,“歐洲金融穩定機制”是一項臨時性安排,整個計劃將在2013年6月到期。
二. 複合性。
該機制從出資方來看,包括歐元區國家、歐盟委員會和IMF三方;從融資渠道來看,包括財政撥款、市場融資、國際組織融資、雙邊貸款和部分自籌等多種方式;從佔款比例來看,歐元區成員國出資4400億歐元,佔比59%,歐盟委員會出資600億歐元,佔比8%,IMF出資2500億歐元,佔比33%。
三. 針對性。
該機制僅針對歐盟國家,而不針對域外國家;並且,僅向陷入主權債務困境的國家提供臨時性專向融資,而不得挪作它用。

歐洲穩定機制兩者對比

ESM---歐洲穩定機制在2011年3月25-26日舉行的歐洲峯會上批准一項有關ESM的協議。
ESM的認繳資本總額將達到7000億歐元,其中的800億歐元為實繳資本,後者將由歐元區成員國從2013年起分五次等額分期繳付。截至25日峯會決定,歐元區國家每次繳付的歐洲穩定機制(ESM)資金總額已經由此前商定的分兩期每次400億歐元降為分五期每次160億歐元。 歐盟公約
北京時間2011年3月12日凌晨,歐元區成員國領 導人在布魯塞爾峯會上就全面應對歐債危機的方案達成一致。峯會通過了升級版的“歐元公約”,為歐元區國家設定了四大經濟改革目標,即增強經濟競爭力、促進就業、鞏固財政和維護金融穩定。公約旨在促進歐元區各國經濟平衡發展,避免二線成員國爆發債務危機進而危及整個歐元貨幣體系的局面再度出現。 [5]  與德國和法國之前提出的經濟改革建議—“競爭力公約”相比,“歐元公約”已明顯“縮水”,放寬或取消了其中重要的強硬條款。歐元區峯會達成“歐元公約”的消息一定意義上提振了歐元。 歐債危機總體趨於緩和
1. 歐洲財政緊縮政策降低了債券投資者的風險預期,歐盟中經濟實力最強的德國宣佈了財政緊縮計劃,將從2011年 起採取大範圍財政緊縮政策來削減赤字。而在此之前,飽受債務困擾的葡萄牙、意大利也已公佈了赤字消減計劃,甚至一向以穩健保守著稱的英國也加入了這一行 列。通過緊縮財政,歐盟國家的財政狀況趨向好轉,降低了融資市場上債券投資者對其未來償債能力的擔憂,重建了市場信心,進而提高了市場融資能力。
2. 海外戰略投資者的高調進場帶動了債券投資。(主要體現在中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家) 2011年1月4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開始對西班牙、德國和英國三國進行正式訪問。中國將購買六十億歐元的西班牙國債,如果加上此前購買的希臘債券,中國已出手上百億歐元購買歐債。 2011年1月11日,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宣佈,日本政府計劃購買EFSF發行的債券,以幫助歐洲國家應對債務危機,1月份的購買額度將高達EFSF發債量的20%,並且是利用歐元儲備來購買。日本的這一態度,極大鼓舞了歐洲債券市場的投資熱情。 俄羅斯財長庫德林也表示,俄羅斯將支持歐元區應對債務危機的努力,或可購買EFSF發行的債券。
3. 歐洲金融穩定機制起到了穩定市場的作用 ,2011年1月11日,歐盟委員會表示,擬在EFSF現有規模(4400億歐元)的基礎上進行擴充並增加其應用範圍,甚至暗示將允許該基金直接購買債務危機國家的債券,彌補這些國家市場融資能力的不足(以希臘和愛爾蘭為例)。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穩定了市場。 [6] 

歐洲穩定機制實質意義

“歐洲穩定機制”(ESM)總額高達7000億歐元,將用於向債務危機國家提供資金援助或出資購買相關國家的國債,從而幫助這些國家在市場上融資。與此同時,德國作為歐元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成為ESM的出資大户。按照相關協議,德國將拿出220億歐元的現金和高達1608億歐元的擔保額度參與ESM,出資額佔總額的21.7%。
這一救助機制填補了歐元區救助結構上的缺口,這是歐元區具有歷史性的時刻。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機構首席執行官兼ESM總裁雷格林則把ESM正式生效稱作“里程碑”。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也對ESM生效表示了積極和樂觀的態度。外界普遍認為,這是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各國在艱難中不斷前行的“一大步”。歐元區國家終於在重大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在應對債務危機中取得了一些具有實質性意義的進展。
與此同時,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穆迪也對ESM作出了AAA級的最高評級,為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據認為,ESM的正式生效,除了能夠立即為歐元區的大規模救助行動提供“火力支援”外,更重要的作用便是穩定市場信心,從而使危機國家從市場上獲得更多資金支持。 [7] 
“歐洲穩定機制”將是歐元區國家應對債務危機有效的防火牆,但其意義更在於它能提振市場信心,向投資者表明歐元區國家有機制與能力應對債務危機並“永久性地”防止債務危機再次發生。 [1] 

歐洲穩定機制面臨問題

ESM生效後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會成為第一個接受救助的國家。但西班牙政府對申請ESM救助一事仍舉棋不定,首相拉霍伊及其他政府官員在多個場合對這一申請表示消極看法。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也在會議期間表示,西班牙並不需要來自ESM的救助,稱該國的問題在於銀行業。
ESM的正式生效,無疑給歐元區注入了強勁動力。但市場的樂觀情緒究竟能夠持續多久,仍有待觀察。西班牙會否申請來自ESM的救助,希臘能否如願以償地得到資金支持和更多的寬容,歐元區的危機遠不是ESM能夠解決的。 [7] 
德國、荷蘭和芬蘭財長提出,在對銀行的監管權仍在成員國手中的前提下,不宜對出現問題的銀行進行直接注資。因此,“歐洲穩定機制”的功效有可能被打折扣。 [1] 
“歐洲穩定機制”的“獎池金”由歐元區成員國按各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多少來認繳。出錢數額排在前三位的是德國、法國和意大利,認繳額都將超過1000億歐元,而德國的認繳額將高達“獎池金”總額的27%。此基金每項決策的投票權與各國的認繳額掛鈎。這意味着,德國單獨就能否決此基金理事會的任何決定。輿論認為,各國就“歐洲穩定機制”的功能全面達成一致是此基金成功的關鍵。“歐洲穩定機制”的第一單“生意”很可能是救助西班牙銀行,這將是此基金能否平穩、高效運作的試金石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