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權力真空

鎖定
權力真空一般是指領導人下野或突然死亡,導致職位的短期空缺,繼任者又尚未立即選出來或臨時授權不明確,所造成統治集團內部沒有主導力量的情形。也可指某種管理制度不夠完善,而權力無法監督或行使的地方。權力真空現象多出現在政權機構與企業領導部門,通常會帶來內亂、政治危機、政局動盪、內部派系鬥爭激烈等後果。
中文名
權力真空
後    果
內亂、政治危機等
原    因
重心傾斜,領導班子結構失去均衡
釋    義
意謂沒有任何權力存在的狀況

權力真空簡介

政治上,政府職位出現空缺,如一個部門的部長難產,或者一個政治領導人的突然辭職,或者一位領導人突然死亡,而繼任者有沒有立即選出來。就將出現該部門的所謂權力真空。
權力真空是一種比喻的説法,意謂沒有任何權力存在的狀況。如亂世軍閥混戰、這時的社會往往出現一個統一的政權機構,可以説是處於權力真空期。 [1]  從政治學角度解釋犯罪原因的學説之一,認為任何國家權力的行使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由於一系列內部和外部的原因,國家權力在一定範圍、一定時間內,在一定問題上出現真空狀態是難以避免的。 [2] 

權力真空事例

權力真空車臣

2004年,俄羅斯車臣共和國總統艾哈邁德·卡德羅夫在爆炸案中身亡,他身後留下的是權力真空。俄羅斯議員拉馬贊·阿卜杜拉季波夫説,“卡德羅夫之死給車臣地區留下權力真空。看來沒人能接替卡德羅夫。” 車臣代總統謝爾蓋·阿布拉莫夫在電話會議中告訴普京。這位32歲的車臣共和國總理9日深夜從莫斯科返回格羅茲尼,開始代行總統職務。 [3] 

權力真空尼日利亞

尼日利亞總統亞拉杜瓦自2009年11月23日赴沙特醫治心包炎以來已45天未露面,導致國內權力真空,可能引發政壇劇變。副總統喬納森一直代亞拉杜瓦主持每週內閣會議,但他並沒有得到正式授權,這令很多人擔心尼日利亞陷入混亂。權力真空已在尼日利亞產生負面影響。上週,即將離任的首席大法官庫提奇主持了接班人的就職儀式,這是尼日利亞歷史上首次沒有總統參加的首席大法官就職儀式,新法官的合法性因此遭到質疑。 [4] 

權力真空伊拉克

自從薩達姆政權被推翻以後,伊拉克出現權力真空,建立一個可以正常運轉的臨時管理機構成為當務之急。
由於在伊拉克戰後出現了權力真空,不僅在伊拉克各地出現了混亂局面,伊拉克人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公務員的工資,部門開支,退休金都無處可領。
類似的權力真空也隨處可見:伊拉克的司法系統沒有法官;醫院得不到政府撥款;慘遭破壞的通信系統沒有人管理;由於戰爭幾乎使商業和生產停滯,因此税收部門也無法開始工作。
美國國防部指派負責伊拉克戰後重建和人道援助事務的代表加納預計,隨着其重建辦公室組建的臨時機構的出現,伊拉克各政府部門就會投入有效運轉。臨時機構最終將會讓位於伊拉克人自己選舉出來的政府。
但是,在伊拉克南部各大城市中,什葉派穆斯林領袖正在組建各委員會,支付公務員工資並用他們自己的民兵來保衞政府大樓;而巴格達以北的巴古拜市,正由遜尼派什葉派穆斯林領導人、部族首領和反對派政治組織共同統治。 [5] 

權力真空黎巴嫩

處於中東地緣政治核心的黎巴嫩陷入權力真空。總統拉胡德任期23日午夜屆滿,但由於黎巴嫩國會經過兩個月仍無法就下任總統人選達成共識,因此總統一職懸空。
據報道,在真主黨為首的反對派抗議下,黎巴嫩國會在兩個月內五度無法選出新總統,拉胡德任期完結前,宣佈將權力交給軍方,又宣佈進入緊急狀態,並指以總理西尼烏拉為首的政府無效。西尼烏拉24日指拉胡德的權力移交無效,並表示已根據憲法規定接收總統權力。這次危機令人擔心黎國最終會如內戰時期般,出現兩個政府。 [6] 

權力真空比利時

2010年6月13日,比利時舉行大選,由於各政黨之間對國家體制改革存在嚴重分歧,導致無法成立新一屆聯邦政府,國家政治出現權力真空。此後,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二世數次任命迪魯伯為聯邦政府組閣協調人,並於2011年12月5日完成組閣。由艾里奧·迪魯伯擔任首相的新一屆比利時內閣將於12月7日在此間宣誓就職,使得該國創下了長達540余天無政府的世界記錄。 [7] 

權力真空原因

一,重心傾斜,領導班子結構失去均衡
如果一個領導人在領導班子中,起主導的、主要的作用,併成為這個單位的、班子的標誌性人物。一旦形成一把手的權威,形成眾望所歸的局面,一旦由一個人左右全局、號令全軍,它的弊病也就出來了。從班子的情況看,具體的事情大家做,而且勤勤懇懇,但對待大事則會形成一種趨勢,甚至是定勢,即大多數成員都採取服從、聽從、順從的態度,以主要領導的意見和態度作為自己的行事尺度。實際上,就是那些並不願意獨斷而願意聽到不同意見的一把手,也往往不得不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後的歸宿。因為在眾望所歸的情況下,在這個一把手與他人的威望、能力距離已經拉大的情況下,人們大多並不願意“顯露”自己的才華。這便造成重心的傾斜,導致結構性的失衡。
從主要領導人的情況看,拋開那些在主觀意識上就想獨斷專行的領導人不説,即使那些很想發揮羣體作用和羣眾智慧的領導人,在總是不斷出現的名聲、聲望的裹挾裏,在班子其他成員的推崇下,在幹部羣眾的期待、企盼中,也很難保持冷靜的頭腦,正確處理民主與集中、集權與分權、權威與科學、執著與超脱等關係。何況,越是地位高的領導者,越是具有聲望的領導者,他周圍的人際關係就越複雜,他所受到的監督也就越弱。如果出現了獨斷專行的狀況,那麼,他離去後的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8]  由此可以看到,在有着一個優秀的主要領導者的領導班子裏,權力是很容易傾斜的,其他成員也就很難得到
把握全局的機會,自然也就缺少這種把握全局的意識。而當這個主要領導人離去的時候,羣眾就會感到一種莫大的失落,甚至包括那些曾反對過他的人。主要領導人的能力越強、威望越高,這種情況就越嚴重。而且,任何一個卓越或優秀領導人的離去,對他的接班人而言,其使命的完成是艱難的。因為他們沒有接班的鍛鍊和準備期。
二,有些主要領導人習慣於採取集權方式進行工作
集權方式是一種以我為主,以行使命令、程序、規範、意志為特徵,表現為對人的行為進行控制的領導方式。從這種特徵看,它排斥民主、排斥參與、排斥個性、排斥對人的培養。應該説,無論是民主方式還是集權方式,都可以成為非常好的領導方式。領導者應該根據組織狀況、工作對象、工作任務和領導自身情況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領導方式,而且要在完成一項工作的不同階段適時地對領導方式進行轉換。但是,很多領導者並不很瞭解其中的道理。形成集權習慣了,又有成功的經驗,於是便延續下來,不再變動。須知,習慣採用集權方式是培養不了接班人的。因為,一切以你的意志和決定行事,別人就失去了參與決策的機會,也就沒有了成長和成就感,也就不再可能具有接班能力了。就是有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接班,在人們已經習慣了集權方式之後,在習慣
了聽從、服從,失去參與意識的情況下,這個接班人也是很難把工作做好的。所以,這也是造成身後權力“真空”的一個顯著的原因。 [8] 
三、許多單位還缺少一個科學、有效的幹部培養和使用機制
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需要一系列市場機制的確立,這是個長期的過程。這種機制,作為經濟基礎
的一部分,它要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包括幹部的使用,也要被它所決定。有了這樣的機制、制度,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都不會影響到全局的穩定和工作的延續。所以,儘快建立起這樣一種機制和制度就是非常必要的。若沒有或缺少這種機制,就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人身上了。 [8] 

權力真空人物影響

自古以來,領導人的更替就是國家政治的最大風險之一,尤其是領導人的突然死亡更是風險中的風險。權力真空的出現導致權力分裂與權力鬥爭瞬間升級,以致大亂,歷史上這樣的例子相當多,如卡欽斯基一樣,當年秦始皇也是意外病死在出差的路上(去外地巡遊),秦不久大亂,僅以二世而終;亞歷山大大帝32歲突然病死,帝國隨後土崩瓦解;曾摧毀羅馬的匈奴王阿提拉突然因動脈破裂死去,其霸業也隨之灰飛煙滅。 [9] 
雖然,從整個歷史來看,權力真空帶來人亡國滅或者國亂算是異數,但“人亡政息”卻是大多數統治者面臨的普遍問題。古人試圖以各種辦法加以解決。比如,據説宋太祖曾給後代皇帝留下“不殺士大夫”的誓約;明太祖則留下《卧碑文》以令子孫遵循.……當然,最關鍵的還是設立了一套關於權力繼承的制度,比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之類的原則,被稱之為“天下之本”。明萬曆年間曾發生了一場歷史上有名的“國本之爭”,滿朝士大夫與皇帝就權力繼承問題長期爭吵,導致明神宗消極罷工,26年不上朝辦公,創了歷史記錄。 [9] 

權力真空防範

從頂端設計的原則來看,黨軍政系統是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權力真空的。但在實行一長制(即單位最高行政職務與黨內正職合二為一)的機關職能部門,當正職短期出缺,而副職成員臨時授權不明確,權責邊界劃分不清晰的情況下,短期的權力真空是有可能客觀存在的。這應該引起各級黨委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採取有力的措施加以防範。
下放話語權與集中決策權相結合
一方面要把話語權交給全體成員,讓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建議權、評判權,而不是強行引導、刻意誤導甚至靠權勢剝奪羣眾的話語權,人人蔘與並不必然帶來混亂和無序。反之,羣眾發言的空間越大,討論和醖釀越充分,處理這些程序性問題就越透明,越順暢。
另一方面要擴大參與集中決策的範圍,在副職的威望和公信力相對有限的情況下,經過充分醖釀和準備,不妨採取以副職為主、吸收下一級業務主管參與的方式,來平等集體決策。這種自上而下、再由下至上的方式可能帶來時效性偏低的問題,但權衡利弊,只要不是時效性要求特別強的工作,總體上還是可行的。
越級垂直干預與本級異地指導相結合
機關部門正職出缺(或不在位)時,機關具體業務部門積極向上一級分管領導彙報工作,聽取在重大問題上的處理意見、建議;及時與異地部門正職取得聯繫,接受其遙控式指導,既有助於理順工作關係,積極穩妥處理問題,也能最大限度避免無所適從、應付推諉、政出多門等現象。
值得注意的有兩點:
一是警惕本位主義。防止把分管看成“封管”,把“責任田”當作“自留地”,對重大問題不請示、不報告,或上一級領導過問時遮遮掩掩、變相拖延,有意無意形成一個上級問不到、外人不知情、按潛規則運作的小圈子。
二是克服事無鉅細。不能忽視層級管理的基本要求,放棄本級應當承擔的責任,以加強請示報告為由,不管工作輕重緩急,大小問題一股腦全部推給上級。這樣既牽扯了上級領導的精力,也削弱了自身能動性的發揮。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