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橫琴蠔

鎖定
橫琴蠔是生長在廣東省珠海市橫琴島的一種牡蠣。橫琴蠔生長在鹹淡水域,有適當的陽光照射,漲潮的時候,水能蓋住,退潮的時候,能露出來曬曬太陽。因此具有美味的特點。
分佈區域
珠海市橫琴島
中文學名
橫琴蠔
生長條件
鹹淡水域,有適當的陽光照射
營養價值
對身體虛弱、盜汗心悸有療效

橫琴蠔珠海橫琴蠔

珠海橫琴蠔這幾年脱穎而出,知道橫琴島的人很多,沒聽過橫琴蠔的人也當然很少。橫琴島四面環海,處於鹹淡水交界處,温度適宜,水質乾淨,微生物豐富,是理想的天然蠔場。
早在宋代,當地的蠔民就開始用插竿的方式來養蠔。蠔一般附生在礁石上,隨着潮水的漲落,蠔殼開開合合,吸入海水裏面的藻類和浮游生物。蠔民們在海里插上竹竿作為標誌,投下石頭、瓦片養蠔,養肥再採.
橫琴當地的蠔民把蠔採回來後,經過多級淨化處理,進行無公害綠色養殖,獲得全國貝類產品A級綠色食品認可。橫琴蠔以大、肥、白、嫩、脆,傲視同類。
橫琴蠔如今也和初生嬰兒、陽澄湖蟹一樣,套上了一隻塑料防偽環,上面標明其出身之純正,來路之清白,售價18左右元一隻。這種優質鮮蠔,專門用於刺身,算得上是“蠔門”貴族。

橫琴蠔“蠔”家族

蠔(Oyster)蠔演化於侏羅紀,在温暖的南方海域,島嶼周圍的海牀及岩石上製造、形成礁狀物。
蠔,又名牡蠣,別名蠣黃、海蠣子。在動物分類中屬於瓣鰓綱牡蠣科,拉丁文:Ostrea,繁體字寫作:蠔。在江浙以北至渤海一帶的沿海地區,人們一般都稱之為:牡蠣或海蠣子;在福建沿海及台灣地區的人們稱之為:蚵仔;而在兩廣及海南等南海水域的人們都稱之蠔。
牡蠣屬貝類,世界上計有100多種,我國沿海產的約有20多種,現已人工養殖的主要有近江牡蠣、長牡蠣、褶牡蠣和太平洋牡蠣等。每年冬春是牡蠣收穫季節,我國民間有“冬至到清明,蠔肉肥晶晶”的俗諺,意思是説,從冬至開始到次年清明的牡蠣肉最為肥美,是最好吃的時候。沿海許多地區採取了立體養殖法,常年基本上都有牡蠣肉供應,頗受人們歡迎。肉肥爽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稱。

橫琴蠔營養價值

據分析,幹牡蠣肉含蛋白質高達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牛磺酸和鈣、磷、鐵、鋅等營養成。鈣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鐵含量為牛奶的21倍,是健膚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貴食物。蠔除了肉可食,珠可作裝飾外,蠔殼可供用藥,功能制酸鎮痛,可作胃藥,治胃酸過多。對身體虛弱、盜汗心悸有療效。

橫琴蠔橫琴吃蠔

橫琴蠔之所以好吃,除了它的品種優良以外,主要與它生長的生態環境密切相關。
首先,要生長在鹹淡水域,有適當的水流動,有豐富的浮游微生物,但水不能太髒不能有工業污染,鹹度也不能太高,風浪不能太大。所以,所謂深水蠔,外海島的蠔,由於海水太鹹,雖污染少些,但不好吃。
其次,有適當的陽光照射,漲潮的時候,水能蓋住,退潮的時候,能露出來曬曬太陽。人工養殖的蠔,基本是用吊養法,一條繩子,背對背的將幾個月大的蠔用水泥粘住,隔幾十公分吊一串。因此,只要老闆不貪長,基本滿足此要求。自然生長的,就要看運氣了,有所謂潛到深海去打蠔的,如不是騙人,那蠔也不好吃,肉偏黃,彈性不夠,腥。
吃蠔,打火鍋最好,要用老雞作鍋底,加幾顆胡椒也行,點點醬油便可,喜歡點介辣的就當是吃魚生吧。
橫琴蠔,火得很,珠海、澳門、香港需求也增大,每天出幾噸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級餐館也來要貨,而且數量價格暴漲,聽説北京的高級餐廳一隻可賣幾十元。要長兩年的蠔,那有哪麼大的供應量呢?所以正宗純粹的橫琴蠔越來越難吃到了。基本上是在橫琴採種,三灶、陽江、台山等地吊養一年,橫琴再養半年,已經算是正宗的橫琴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