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樺葉莢蒾

(忍冬科莢蒾屬植物)

鎖定
樺葉莢蒾(學名: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in)是忍冬科、莢蒾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小枝紫褐色或黑褐色,稍有稜角,散生圓形、凸起的淺色小皮孔,葉厚紙質或略帶革質,幹後變黑色,寬卵形至菱狀卵形或寬倒卵形,稀橢圓狀矩圓形,頂端急短漸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稀截形,上面無毛或僅中脈有時被少數短毛,復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上,花冠白色,輻狀,裂片圓卵形,比筒長;雄蕊常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柱頭高出萼齒。果實紅色,近圓形。主要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北部和西藏。生長於海拔1300-3100米的山谷雜木林中或山坡灌叢中。 [1] 
莖皮纖維可制繩、造紙;果可食及釀酒。果鮮紅光亮,秋季果期尤其美麗,可植於庭園草地邊、林緣、花壇、牆垣。 [2] 
中文名
樺葉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in
別    名
川滇莢蒾
闊葉莢蒾
腺葉莢蒾
新高山莢蒾
湖北莢蒾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忍冬科
莢蒾屬
樺葉莢蒾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莢蒾族
齒葉組
命名者及年代
Batalin,1894 [4] 
同義學名
Viburnum dasyanthum Rehder

樺葉莢蒾植物學史

在《中國植物誌》編著時,由於鑑定上的困難,對川滇莢蒾、闊葉莢蒾、腺葉莢蒾(闊葉莢蒾變種)、新高山莢蒾、湖北莢蒾、北方莢蒾、毛花莢蒾以及卵葉莢蒾作樺葉莢蒾存疑種處理。但在《Flora Of China》修訂時,將其全部合併到樺葉莢蒾,國際植物學界也承認這樣分類。 [1]  [4-5] 

樺葉莢蒾形態特徵

樺葉莢蒾
樺葉莢蒾(7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7米;小枝紫褐色或黑褐色,稍有稜角,散生圓形、凸起的淺色小皮孔,無毛或初時稍有毛。冬芽外面多少有毛。葉厚紙質或略帶革質,幹後變黑色,寬卵形至菱狀卵形或寬倒卵形,稀橢圓狀矩圓形,長3.5-8.5(-12)釐米,頂端急短漸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至圓形,稀截形,邊緣離基1/3-1/2以上具開展的不規則淺波狀牙齒,上面無毛或僅中脈有時被少數短毛,下面中脈側脈被少數短伏毛,脈腋集聚簇狀毛,側脈5-7對;葉柄纖細,長1-2(-3.5)釐米,疏生簡單長毛或無毛,近基部常有1對鑽形小托葉。 [1] 
復傘形式聚傘花序頂生或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上,直徑5-12釐米,通常多少被疏或密的黃褐色簇狀短毛,總花梗初時通常長不到1釐米,果時可達3.5釐米,第一級輻射枝通常7條,花生於第(3-)4(-5)級輻射枝上;萼筒有黃褐色腺點,疏被簇狀短毛,萼齒小,寬卵狀三角形,頂鈍,有緣毛;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4毫米,無毛,裂片圓卵形,比筒長;雄蕊常高出花冠,花葯寬橢圓形;柱頭高出萼齒。果實紅色,近圓形,長約6毫米;核扁,長3.5-5毫米,直徑3-4毫米,頂尖,有1-3條淺腹溝和2條深背溝。 [1] 

樺葉莢蒾主要變種

捲毛莢蒾(學名:Viburnumbetulifoliumvar.flocculosum(Rehd.)Hsu):捲毛莢蒾的葉下面全面密被帶白色簇狀毛。萼筒外面有時疏被簇狀毛。花期6月,果熟期8-9月。分佈於中國四川西部。生山坡灌叢或山谷疏林中,海拔2600-3300米。 [1] 

樺葉莢蒾生長環境

樺葉莢蒾生長於海拔1300-3100米的山谷雜木林中或山坡灌叢中。喜陽光充足的環境,也耐半蔭,喜温暖濕潤的氣候,較耐寒,喜生於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 [1] 

樺葉莢蒾分佈範圍

樺葉莢蒾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温帶地區,其中主要分佈於中國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康定以東,松潘以南)、貴州西部(畢節)、雲南北部和西藏東南部。 [6] 

樺葉莢蒾生長習性

樺葉莢蒾的種子的下胚軸和上胚軸都有休眠。在自然條件下,下胚軸的休眠期長達295-420天,多在較冷的天氣中髮根,上胚軸的休眠期長達50-120天。GA和暖處理對解除上胚軸的休眠沒有影響。子葉的去留和暗處理對上胚軸萌發的作用不大。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 [7] 

樺葉莢蒾繁殖方法

樺葉莢蒾的繁殖採用播種法。上述的生長習性為育苗時推遲播種提供了實驗依據,不冬季和早春播,5月初播或暖層積180-200天后胚根將要萌發時秋播。子葉半展開或展開以後,上胚軸的休眠也隨着解除。並在冬季以後的自然温度和光照條件下迅速萌芽。下胚軸的休眠可用暖層積打破,上胚軸的休眠可用冷層積打破。種子經硫脲處理和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下胚軸的休眠可比自然條件下的縮短近一半。此時樺葉莢蒾萌芽較快較好。 [7] 

樺葉莢蒾主要價值

經濟:莖皮纖維可制繩、造紙。 [2] 
食用:樺葉莢蒾的果可食及釀酒。 [2] 
觀賞:果鮮紅光亮,秋季果期尤其美麗,可植於庭園草地邊、林緣、花壇、牆垣。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