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樺葉莢蒾

(中藥)

鎖定
樺葉莢蒾,中藥名。為忍冬科莢蒾屬植物樺葉莢蒾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的根。具有調經,澀精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夢遺虛滑,肺熱口臭及白濁帶下
中文學名
樺葉莢蒾
拉丁學名
Viburnum betulifolium Batal.
別    稱
卵葉莢蒾、紅對節子、高粱花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茜草目
忍冬科
莢蒾屬
忍冬科
分佈區域
陝西,甘肅,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雲南,貴州
採集時間
秋末
用法用量
30~60g;或燉肉服

樺葉莢蒾入藥部位

根。

樺葉莢蒾性味

味澀,性平。

樺葉莢蒾功效

調經,澀精。

樺葉莢蒾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夢遺虛滑,肺熱口臭及白濁帶下。

樺葉莢蒾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紅對節子30g,澤蘭、紅牛膝、香附子各9g。水煎服。
2.治夢遺虛滑:紅對節子30g,金櫻子根12g,白果根、蓮鬚各9g。水煎服。
3.治肺熱口臭:紅對節子15g,玄蔘、麥冬各12g,花粉、白茅根、石斛、淡竹葉、韋根、銀花、大青葉各9g。水煎服。(上述三方出自《萬縣中草藥》)

樺葉莢蒾用法用量

30~60g;或燉肉服。

樺葉莢蒾採集加工

秋末採挖,洗淨,切段(片)曬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