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再現説

鎖定
在文學四要素中強調“世界”與“作品”的對應關係,即認為作品是對世界的摹仿或再現。
中文名
再現説
類    別
文學概論
前    身
模仿説
出    現
文藝復興

目錄

再現説簡介

再現説主張文學藝術來源於生活,是對生活的模仿和再現。在西方,從古希臘時期就開始存在的模仿説,就是一種典型的再現説文藝觀。在【蘇格拉底】之前,希臘的思想家們認為文藝是模仿自然的,如【赫拉克利特】就提出過藝術是模仿自然的,是以自然的面貌出現的觀點。

再現説發展歷史

從【蘇格拉底】開始,文藝觀念出現了人文主義轉向,突出了社會人生這一文藝模仿的對象。亞里斯多德繼承了【蘇格拉底】的這一思想,並對摹仿説做出了較為深入的論述。19世紀西方的現實主義文藝思潮,一方面是對古希臘摹仿説觀念的一種延續,另一方面又站在時代的高度從理論到實踐兩個方面完善了再現説的文學觀。俄國文藝理論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相信生活是最美的,所以他認為文藝只要是原原本本地復現了生活就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再現説在西方是一種源遠流長並具有相對統治地位的思想傳統。儘管在中國也有【《周易》】的“觀物取象”的觀念,並且這一觀念在後來也得到了一定的深化,但中國的文藝觀還是更傾向於表現説。

再現説特徵

再現説強調社會生活對文學的本源地位,強調文學對生活的依賴關係,體現了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同時在一定意義上忽視了文學藝術與創作主體之間的關係,忽視了作家在文學創作中的主觀能動性。而表現説與再現説相對,關注了作家的內心世界與文學之間的關係,強調了創作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同時它又忽略了生活對文學的最終決定意義和文學對生活的依賴關係。如此説來,再現説和表現説的文藝觀念雖然都具有很大程度的合理性,但也都同時存在着明顯的理論偏見,都沒有概括出文學歷史的全部事實。與上述兩種觀念不同,也存在着另外一種試圖避免再現説和表現説的理論侷限的説法,即能動反映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