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榆屬

鎖定
榆屬(學名:Ulmus L.)是榆科的一個屬。通常為喬木,主要在北半球的温帶地區生長。一般高約25米,樹皮粗糙。榆樹的葉呈橢圓形或橢圓狀波針形,葉長2-8釐米、寬1.5-2.5釐米,兩面葉面無毛,或背面脈腋有毛。葉側脈有9-16對,葉緣為重鋸齒,稀單鋸齒。葉柄長約2-10毫米。榆樹在早春發葉前先開花,花呈簇狀生成聚傘花序,花被鐘形,開4-5花瓣,每朵花有雄蕊約4-5條。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約1.3-1.5釐米,果皮表面無毛,頂端凹缺。內藏種子,近翅果中部,很少接近凹缺處;果柄長約2毫米。 [3] 
該屬約40種,產北半球。中國有22種6變種,分佈遍及全中國,以長江流域以北較多。另引入栽培3種。榆屬各種榆樹均為喜光樹種,根系發達,耐旱力強,不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土壤濕潤、深厚、肥沃的立地條件。有些榆樹能耐鹽鹼。 [1]  [3]  [7] 
材質好,是廣大平原地區“四旁”綠化、用材林、防護林和鹽鹼地造林的主要樹種。 [6] 
(概述圖參考來源: [7] 
中文名
榆屬
拉丁學名
Ulmus 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蕁麻目
榆科
榆屬
約40種 [1]  [7]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榆亞科
分佈區域
北半球的温帶
命名者及年代
L.,1753

榆屬植物學史

榆屬起源

榆屬植物最古老的化石記錄可追溯到亞洲、歐洲和北美的古新世。通過對果實化石記錄的研究,推斷窄翅果的長序榆組(Sect. Chaetoptelea)是榆屬中較早演化的分支。而在漸新世後榆屬寬翅果世系迅速多樣化。榔榆組(Sect. Microptelea)分佈在北美和東亞,最早的化石記錄是漸新世早期,來自北美洲。榆組(Sect. Ulmus)廣泛分佈在北半球,最早的果實化石也是漸新世早期,來自北美洲。長序榆組(Sect. Chaetoptelea)分佈在北美和亞洲,其最早的化石記錄是始新世早期,產於北美和東亞。在始新世,東亞和北美之間榆屬植物的區系交換就已經通過白令陸橋存在了。在新生代,北大西洋和白令陸橋仍在為榆屬植物提供重要的擴散走廊。 [13] 

榆屬分類

1980年傅立國確認該屬下不設亞屬而直接分為5個組。關於榆屬各組的系統排列。根據外壁紋飾類型等花粉形態學特徵,一般認為榆屬花粉與地史上的化石花粉三孔脊榆粉、克氏脊榆粉、小榆粉和波形榆粉有聯繫。在地史上,這些化石花粉早期多為3孔和4孔,體形較小,後來才出現5孔、6孔體形較大的類型。因此認為榔榆組(絕大多數為4孔花粉,很少5孔花粉,不存在6孔和7孔花粉;花粉體形較小)在演化上是較原始的類羣,應排在先出的位置。依此原則排列的結果與Schneider(1916)的系統排列基本一致。 [11] 
長序榆組(Sect. Chaetoptelea)原有3種,僅分佈於北美,開始由Liebman(1851)確立為屬Chaetoptelea Liebm. ,後來Schneider(1916)將其降格為榆屬一組。而Sweitzer(1971)從解剖學研究支持單立為屬,但Zavada(1983)對榆科17屬的代表種(包括北美產的長序榆組成員)的花粉形態研究認為,長序榆組仍應排在榆屬之下。傅立國等(1979)發現了產於中國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的長序榆組新成員——長序榆。至此,證實長序榆組為東亞一北美間斷分佈,為研究北美和東亞植物區系提供了依據。通過對長序榆花粉形態的觀察,結合東亞榆亞科諸屬花粉形態的研究,支持傅立國(1980)將長序榆作為榆屬一個組,並置於睫毛榆組之前的安排。 [11] 

榆屬形態特徵

榆樹
榆樹(9張)
喬木,稀灌木;樹皮不規則縱裂,粗糙,稀裂成塊片或薄片脱落;小枝無刺,有時(常在幼樹及萌發枝上)具對生扁平的木栓翅,或具周圍膨大而不規則縱裂木栓層;頂芽早死,枝端萎縮成小距狀殘存,其下的腋芽代替頂芽,芽鱗覆瓦狀,無毛或有毛。 [3] 
葉互生,二列,邊緣具重鋸齒或單鋸齒,羽狀脈直或上部分叉,脈端伸入鋸齒,上面中脈常凹陷,側脈微凹或平,下面葉脈隆起,基部多少偏斜,稀近對稱,有柄;托葉膜質,早落。花兩性,春季先葉開放,稀秋季或冬季開放,常自花芽抽出,在去年生枝(稀當年生枝)的葉腋排成簇狀聚傘花序、短聚傘花序、總狀聚傘花序或呈簇生狀,或花自混合芽抽出,散生(稀簇生)於新枝基部或近基部的苞片(稀葉)的腋部;花被鐘形,稀較長而下部漸窄成管狀,或花被上部杯狀,下部急縮成管狀,4-9淺裂或裂至杯狀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裂片等大或不等大,膜質,先端常絲裂,宿存,稀裂片脱落或殘存;雄蕊與花被裂片同數而對生,花絲細直,扁平,多少外伸,花葯矩圓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臟形,中下部着生,外向,2室,縱裂;子房扁平,無柄或有柄,無毛或被毛,1室(稀2室),花柱極短,稀較長而2裂,柱頭2,條形,柱頭面被毛,胚珠橫生;花梗較花被為短或近等長,稀長達二至數倍,被毛,稀無毛,基部有1枚膜質小苞片,花梗與花被之間有關節;花後數週果即成熟。 [3] 
果為扁平的翅果,圓形、倒卵形、矩圓形或橢圓形,稀梭形,兩面及邊緣無毛或有毛,或僅果核部分有毛,或兩面有疏毛而邊緣密生睫毛,或僅邊緣有睫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至上部,果翅膜質,稀稍厚,常較果核部分為寬或近等寬,稀較窄,頂端具宿存的柱頭及缺口,缺裂(柱頭)先端喙狀,內緣(柱頭面)被毛,稀花柱明顯,2裂,柱頭細長,基部無子房柄,或具或短或長的子房柄;種子扁或微凸,種皮薄,無胚乳,胚直立,子葉扁平或微凸。 [3] 

榆屬產地生境

該屬分佈於北半球,主產北温帶,向南可分佈到喜馬拉雅山、緬甸、老撾、越南及墨西哥。在中國分佈遍及全中國,以長江流域以北較多。另引入栽培3種。榆屬各種榆樹均為喜光樹種,根系發達,耐旱力強,不耐水濕,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土壤濕潤、深厚、肥沃的立地條件。有些榆樹能耐鹽鹼。 [1]  [3]  [7] 

榆屬生長習性

開花結實:春榆、歐洲榆和大果輸大體上在8-10年生開始開花結實。歐洲10年生以後,大果榆、榔榆和白榆15年生以後進入正常結實。 [6] 

榆屬繁殖方法

  • 種子採集與貯藏
種子在採集前,首先要熟悉不同樹種的生長節律、開花習性、結實特性、種實傳播等特性。研究表明,榆屬樹種的種實多數不具有明顯的休眠習性。一般,早春種實採集後即可播種,無需貯藏催芽。所以,播種前及時採摘種實是當年育苗成功的關鍵。據報道,秋季成熟的榔榆種實具有休眠特性,其主要障礙來自種皮,同時胚也有一定的淺休眠。邵蓓蓓研究表明,榔榆種子在0-5℃的低温環境中層積催芽30-40天即可解除休眠習性,發芽率可明顯提升。 [4] 
  • 播種與芽苗培育
榆屬植物為出土萌發,子葉為2。春季成熟的植物通常採後即播,而秋季成熟的榔榆則越冬貯藏後,來年春季播種為宜。通常採取條播,行距20-25釐米,每平方米播種6-8克,播後覆土0.5-1.0釐米,一般10-15天左右即發芽出土。種子播種前要對苗牀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不然對於一些發育期長的樹種很難渡過關鍵期。當幼苗長到3-4釐米,真葉長到2-4片時,即可進行苗木移栽、。 [4] 
  • 容器育苗
容器育苗具有移栽成活率高、場地不受限制、栽後可移動、節約種實等技術優點而備受苗木生產者歡迎。由於珍稀樹種往往母樹稀少,種實來源有限,因此本屬中部分珍稀樹種實生苗培育嘗試容器育苗手段是必要的。容器育苗重點是要作好容器的選用、基質的調配、施肥配方、養護管理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提高容器育苗的育苗效率和苗木質量。 [4] 

榆屬蟲害防治

榆樹最主要的蟲害是榆藍葉甲和榆紫葉甲,併成為生產中一大公害; [4]  可通過選育抗蟲品種和進行科學管理進行防治。

榆屬下級分類

該屬共4組,3系,約40種,中國產22種6變種及5個栽培變種,其中16種2變種為特有種。 [1]  [3]  [7] 
#
中文名
學名
特徵

Sect. Chaetoptelea (Liebm.) Schneid.
花排成總狀聚傘花序,花序軸明顯地伸長,下垂;翅果兩面及邊緣有毛,或兩面有疏毛而邊緣密生睫毛;小枝有時具周圍膨大的木栓層或兩側具扁平的木栓翅。當年生枝無毛或被疏柔毛;葉橢圓形、披針狀橢圓形或披針形,邊緣具大而深的重鋸齒,鋸齒先端尖而內彎,外緣具2-5小齒;花(果)序軸被極疏柔毛,花(果)梗無毛;翅果窄長,兩端漸窄而長尖,似梭形,長2-2.5釐米,寬約3毫米,花柱2裂,柱頭條形,基部具長柄,兩面被疏毛,邊緣密生白色長睫毛

Sect. Blepharocarpa Dumort.
花排成短聚傘花序,花序軸微伸長,多少下垂;翅果兩面無毛,邊緣具睫毛;小枝無木栓翅與木栓層。
1
Ulmus americana L.
葉中部或中下部較寬,先端漸尖,葉背常有疏生毛,脈腋處有簇生毛;冬芽卵圓形;花序常有花10餘朵;花被筒圓;花梗長4-10毫米;果梗長達15毫米。
2
Ulmus laevis Pall.
葉中上部較寬,先端短急尖,葉面有毛或僅主側脈的近基部有疏毛;冬芽紡錘形,花序常有花20餘朵至30餘朵;花被筒扁;花梗長6-20毫米;果梗長達30毫米。

Sect. Ulmus
花排成簇狀聚傘花序或呈簇生狀,花序軸極短,花(果)梗近等長,常較花被為短或近等長,不下垂,稀較花被為長而多少下垂;翅果無毛或僅果核部分有毛,或兩面及邊緣多少被毛。

Ser. Glabrae Moss.
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中部,上端不接近缺口(榆樹有時果核部分的上端接近缺口)。
3
Ulmus gaussenii W. C. Cheng
當年生枝密被柔毛,二年生枝亦常被柔毛;葉長圓狀倒卵形、橢圓形、倒卵形或菱狀橢圓形,先端鈍、漸尖或具短尖,邊緣常具單鋸齒;翅果圓形,兩側對稱。
4
Ulmus macrocarpa Hance
當年生枝被疏毛或無毛;葉寬倒卵形、倒卵狀圓形、倒卵狀菱形或倒卵形,稀橢圓形,先端常短尾狀或驟凸,邊緣常具重鋸齒;翅果寬倒卵狀圓形、近圓形或寬橢圓形,兩側多少偏斜或近對稱。
5
Ulmus lamellosa C. Wang & S. L. Chang
當年生枝被伸展的腺狀毛,小枝無木栓翅,僅有時在萌發枝的下部有周圍膨大的木栓層;花幾乎全部自混合芽抽出,散生於新枝的基部或近基部;樹皮裂成不規則薄片脱落,灰色,內皮淡黃綠色。
6
Ulmus changii Cheng
花通常自花芽抽出,排成簇狀聚傘花序,生於去年生枝的葉腋;葉背無毛或脈上有毛。
7
Ulmus changii W. C. Cheng var. kunmingensis (W. C. Cheng) W. C. Cheng & L. K. Fu
花通常出自混合芽,散生於新枝的基部或近基部;葉背脈腋處有簇生毛。
8
Ulmus laciniata (Trautv.) Mayr
葉先端通常3-7裂,葉面密生硬毛,粗糙,葉背密被柔毛,基部明顯偏斜;葉柄長2-5毫米;翅果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果梗無毛。
9
Ulmus bergmanniana Schneid.
葉背無毛或脈腋處具簇生毛;葉柄無毛或幾無毛。
10
Ulmus bergmanniana C. K. Schneid. var. lasiophylla C. K. Schneid.
葉背密被彎曲之柔毛;葉柄通常密生短毛。
11
Ulmus uyematsui Hayata
葉基部微偏斜或近對稱,長5-11釐米,寬3-4.5釐米,側脈每邊11-19條,葉背密被柔毛,葉面平滑無毛;翅果倒卵形或寬倒卵形,長10-14毫米,寬8-10毫米,宿存花被下部漸窄成管狀,果梗稍短於花被或近等長。
12
Ulmus pumila L.
葉通常單鋸齒,稀重鋸齒,基部通常對稱,稀稍偏斜;翅果近圓形,稀倒卵狀圓形,果核與果翅同色。
13
Ulmus macrocarpa Hance var. glabra S. Q. Nie et K. Q. Huang
果核與果翅同色,近圓形,長1.7-2.2釐米。
14
Ulmus harbinensis S. Q. Nie & K. Q. Huang
果核較果翅色較深,倒卵形,或倒卵圓形,長1.7-2.1釐米,寬1.3-1.6釐米。
15
Ulmus pseudopropinqua Wang & Li
葉上面密生硬毛或留有毛跡,粗糙,下面被短柔毛,葉柄被毛;翅果橢圓狀長圓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圓形,長2-2.5釐米,果翅稍厚。

Ser. Nitentes Moss.
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上部、中上部或中部,上端接近缺口(旱榆果核部分的上端有時稍接近缺口)。
16
Ulmus glaucescens Franch.
翅果除頂端缺口柱頭面被毛外,餘處無毛。
17
Ulmus glaucescens Franch. var. lasiocarpa Rehder
翅果幼時密生柔毛,熟時有散生毛。
18
Ulmus chenmoui W. C. Cheng
翅果兩面及邊緣多少被毛,長2.3-2.5釐米;當年生枝幼時密被柔毛,其後毛遲緩,小枝無木栓翅與木栓層;葉面密生硬毛,粗糙,葉背密被柔毛。
19
Ulmus davidiana Planch.
翅果的果核部分多少被毛,果翅無毛或有疏毛,長1-1.9釐米;當年生枝幼時多少被毛,後變無毛或有疏毛,小枝有時具周圍膨大而不規則縱裂的木栓層(萌發枝上尤多);幼時葉面有硬毛,葉背被柔毛,老則葉面無毛而常有不凸起的圓形毛跡,不粗糙,葉背無毛或幾無毛,脈腋處常有簇生毛。
20
Ulmus davidiana Planch. var. japonica(Rehd.) Nakai
翅果倒卵形;葉通常倒卵形,邊緣鋸齒通常較深;小枝常具周圍膨大而不規則縱裂的木栓層。
21
Ulmus prunifolia W. C. Cheng & L. K. Fu
翅果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葉長圓狀橢圓形、長圓狀卵形、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邊緣具淺齒;小枝無木栓翅與木栓層。
22
Ulmus microcarpa L. K. Fu
翅果長寬約7-8毫米;葉長圓狀橢圓形或橢圓形,先端短尾狀,長8.5-17釐米,葉背有疏毛;葉柄長約5毫米。
23
Ulmus szechuanica W. P. Fang
翅果長11-19毫米,寬9-13毫米;葉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急尖或漸尖,長2-9釐米,葉背無毛或脈腋處有簇生毛;葉柄長達13毫米。
24
Ulmus densa Litv.
葉緣鋸齒鈍圓,葉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多少偏斜,下面常被疏毛,沿脈有毛,脈腋處具簇生毛;翅果長圓狀倒卵形、長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當年生枝常呈淡褐黃色,無毛(幼時多少被毛),二、三年生枝常被蠟粉。
25
Ulmus androssowii Litv. var. subhirsuta (C. K. Schneid.) P. H. Huang
當年生枝密被柔毛;芽鱗被毛;葉通常卵形或橢圓形,長3-8釐米,寬2-3.5釐米(萌發枝的葉長達13釐米,寬6釐米);翅果圓形或近圓形,長8-15毫米,果核部分淡紅色、紅色或淡紫紅色。
26
Ulmus castaneifolia Hemsl.
葉下面及葉柄密被柔毛,基部常明顯偏斜,側脈每邊24-35條(萌發枝的葉背毛較少,側脈常少至16-23條);一、二年生枝密被柔毛;芽鱗被密毛;翅果倒三角狀倒卵形、長圓狀倒卵形或倒卵形,長1.5-3.3釐米)。

Ser. Lanceaefoliae Schneid.
葉冬季常綠;花在當年生枝或去年生枝的葉腋排成簇狀聚傘花序,花被上部杯狀,下部急縮成管狀,花被片裂至杯狀花被的近中部,花梗細長,常較花被長2-3倍;翅果常明顯偏斜。葉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5-13釐米,無毛,邊緣具單鋸齒;小枝與花(果)梗密生短毛;翅果無毛,長1.6-3.7釐米,基部常有明顯的子房柄,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

Sect. Microptelea (Spach) Benth. et Hook.
花秋季或冬季開放,自花芽抽出,排成簇狀聚傘花序或簇生狀,生於當年生枝的葉腋;花被上部杯狀,下部急縮成管狀,花被片裂至杯狀花被的基部或中下部;葉質地厚,邊緣具單鋸齒;翅果無毛,果核部分位於翅果的中上部,上端接近缺口,小枝無木栓翅及膨大的木栓層。
27
Ulmus tonkinensis Gagnep.
花冬季(稀秋季)開放,花被片裂至杯狀花被的中下部,宿存;葉常綠,基部兩側或一側常全緣或有淺齒;翅果長達2.3釐米,近圓形、寬長圓形或倒卵狀圓形,果核部分常較兩側之翅為窄,稀近等寬,果梗通常長5-9毫米。
28
Ulmus parvifolia Jacq.
花秋季開放,花被片裂至杯狀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果期時花被片常脱落或殘留,葉冬季脱落,稀在局部地區因氣温關係變成黃色至紅色而宿存至第二年新葉開放時脱落,基部兩側有較明顯的鋸齒;翅果長約1釐米,橢圓形,果核部分較兩側之翅為寬,果梗長1-3毫米。
參考資料: [8] 

榆屬主要價值

榆屬經濟

榆屬各種榆樹的木材堅重,硬度適中,力學強度較高,紋理直或斜,結構略粗,有光澤,具花紋,具有韌性強,彎撓性能良好,耐磨損等優點,為上等用材。榆實可食,翅果含油率為20-40%,以癸酸為主要成分(約佔40-70%),次為辛酸、月桂酸、棕櫚酸、油酸及亞油酸,是醫藥和輕、化工業的重要原料。 [3] 

榆屬觀賞

榆樹作為一個優良的鄉土樹種,樹姿美觀,具有觀賞價值和文化內涵,尤其是氣候相對嚴酷的北方地 區,不僅是綜合效能很高的園林綠化樹種,而且是適宜發展的城鄉特色綠化樹種,在江蘇北部的沛縣、邳 州、新沂、連雲港地區榆樹栽培十分普遍。在蘇南的城市公園和庭院綠化中,榆樹也十分常見,如南京白鷺 洲、雨花台、玄武湖也可輕易地見到她的蹤影。在城市居住小區中,憑藉榆樹的龐大冠型,種植榆樹在追求 景觀效果的同時,又可以滿足鄰里居民的交往和户外活動的需要。在城市公園或綠地廣場,常綠樹種香樟與落葉樹種愉樹進行組合種植,可以形成色彩的反差,並可以增加秋季視野的 對照,並可以增加城市綠地樹種的豐富度。 [4] 

榆屬生態

榆樹不僅季相景觀優美,而且對病菌和有毒氣體有很強的抗性,對煙塵也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榆樹的抗污染能力強,葉面滯塵能力強,葉片吸附粉塵可達1克/平方米 以上,被稱為天然的“過濾器*。榆樹抗二氧化硫、氯氣等有害氣體的能力較強,可植於廠礦企業及化工區周圍。種植榆樹在提高城市生態環境的同時,又可以獲得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值得在全省大力應用推廣。 [4] 

榆屬藥用

榆屬植物榆樹(Ulmus pumila L.)的葉、花、枝條、樹皮、果實等皆有藥用價值。榆葉性甘、平。清熱利尿。主治水腫,淋證,酒皴鼻。榆花性甘、平。清熱定驚,利碌,療瘡。主治小兒驚癇,頭瘡。榆枝性甘、平。利尿通淋。主治氣淋。榆白皮(榆樹的樹皮、根皮)性甘,微寒。歸肺、脾、膀胱經。利水通淋,消腫解毒。主治淋證,水腫,癰疽發背,攘癧,禿瘡,疥癬。榆莢仁(榆樹的果實或種子)性甘,微辛、平。健脾利水,止帶,殺蟲。主治婦女白帶,小兒疳瘦。 [12] 

榆屬綠化

榆屬植物是中國新疆乾旱區最為適宜栽植的綠化樹種,是烏魯木齊市園林綠化中的骨幹樹種。 [2] 

榆屬保護現狀

榆屬22個物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9] 
榆屬27個物種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 [5] 

榆屬植物文化

  • 城市文化名片
榆樹有着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其樹姿端正雄偉,是古代莊嚴場所常用的樹種。古代人稱榆樹為榆錢樹,對榆樹是家喻户曉,婦孺皆知。自古以來榆樹就為人們所喜愛而栽植應用。不同的榆樹具有深厚的地區特色,往往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地方特色文化的象徵。提起紅果榆人們自然就想起明陵榆,因為明陵榆就是紅果榆,是在南京明孝陵發現的珍稀殘遺樹種,數量極少,並已經掛牌為“古樹名木”。明陵榆是南京明孝陵命名的唯一樹種,顯得異常珍貴,頗有紀念意義。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