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蠻

鎖定
楚蠻,讀音chǔ mán,古代指楚國境內的民族。 [1]  楚蠻為古三苗的後裔, 三苗瓦解後成為南方地區的主要族羣,後石家河文化禹徵三苗獲勝後對三苗餘眾進行文化改造的結果。 [3-4]  楚蠻又稱荊蠻,是商周時期的南方居民,源於古三苗禹徵三苗平定三苗叛亂之後,其遺裔在夏商時期發展成為人數眾多、有一定勢力的集團,但這一集團在整個商周時期,並沒有像以前的三苗和後來的楚國一樣形成強大統一的政治體,只是一些分散的居民,文化上也較為落後。楚蠻與中原王朝有較多的聯繫,在政治和文化上是中原王朝的邊緣組成部分,楚國興起後,楚蠻盡為楚國所並,地為楚地,人為楚人。 [5-7] 
中文名
楚蠻
拼    音
chǔ mán
注    音
ㄔㄨˇ ㄇㄢˊ
詞    義
古代指楚國境內的民族。

目錄

楚蠻釋義

古代指楚國境內的民族。 [1]  楚蠻為古三苗的後裔, 三苗瓦解後成為南方地區的主要族羣。後石家河文化禹徵三苗獲勝後,對三苗餘眾進行文化改造的結果。 [3] 
古史傳説中,三苗叛亂後與所領導的華夏集團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最後利用三苗出現內亂、遭逢天災之機大舉進攻,取得決定性勝利,三苗從此滅亡,不再見於文獻,其遺裔則在夏商時期發展成為南方的楚蠻族羣。楚蠻又稱荊蠻,是商周時期的南方居民,源於古三苗。禹南征滅三苗之後,其遺裔在夏商時期發展成為人數眾多、有一定勢力的集團,但這一集團在整個商周時期,並沒有像以前的三苗和後來的楚國一樣形成強大統一的政治體,只是一些分散的居民,文化上也較為落後。楚蠻與中原王朝有較多的聯繫,在政治和文化上是中原王朝的邊緣組成部分。楚國興起後,楚蠻盡為楚國所並,地為楚地,人為楚人。 [7] 
禹徵三苗 示意圖 禹徵三苗 示意圖
楚蠻為商周時期的南方居民, 與中原王朝有着較為複雜的關係, 一般來説受中原王朝統治, 但因其叛服無常, 又往往成為中原王朝的征伐對象,是商周南方居民中與中原關係較為緊密、聯繫較多並且在政治、文化上受中原影響較深的一部分。楚蠻與楚國亦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稱: “熊繹當週成王之時, 舉文、武勤勞之後嗣, 而封熊繹於楚蠻, 封以子男之田, 姓羋氏, 居丹陽。”可見楚蠻早於楚國, 而楚國之得名,也當因楚蠻而來: 不是因為封了楚子, 丹陽一帶才被稱之為楚, 而是因為丹陽一帶世為楚蠻所居,所封子國因襲該地民族( 或地域) 名稱, 取名為楚。 這是楚國與楚蠻之間的因果關係。探討早期楚國歷史和早期楚文化, 離不開對楚蠻的考察。 [3-4] 
商代楚蠻分佈在以丹江庫區為核心的鄂豫陝交界地區和漢東地區。西周初年,熊繹受封立國於楚蠻之地。 [5]  楚蠻是商周時代南方居民中與中原聯繫較為緊密的一部分,為古三苗的遺裔,又稱“荊蠻”,文獻中最早出現於夏末商初。三苗衰微之後,其遺裔散居於江漢地區。楚蠻在商代後期已較為強大,與華夏集團有較多的交往,在文化面貌上可能與中原較為接近。楚成王時,楚蠻主體被楚國兼併,作為一個族羣不再存在,其餘脈蠻子國楚昭王所滅,此後,楚境內再無蠻族活動的記錄。商代的楚蠻居住在漢東和鄂豫陝交界地區,周代的楚蠻居住在漢水中游地區。楚蠻與楚國有區別:熊繹受封之前,只有楚蠻而無楚國;楚蠻和楚國公族族源不同;初期的楚國很小而楚蠻分佈廣泛;楚是周朝的封國,而楚蠻則往往成為周朝的征伐對象。楚蠻與楚國又有極為密切的關係,楚國始封時就在楚蠻之地,熊渠以後楚國逐步融合楚蠻。早期楚國與楚蠻在文化上很難區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漢土著民族與周代南土諸國共同創造的,楚蠻當是其中的主體部分。 [6] 

楚蠻出處

《史記·楚世家》:“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 ,中子紅為鄂王 ,少子執疵為越章王 ,皆在江 上楚蠻之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