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楚囚相對

鎖定
楚囚相對(拼音:chǔ qiú xiāng duì)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九年》。 [1]  [3] 
“楚囚相對”的原義是春秋時被俘到晉國的楚人鍾儀和他的同伴相對悲泣,後用以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它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 [1]  [3] 
中文名
楚囚相對
拼    音
chǔ qiú xiāng duì
近義詞
悲觀失望束手無策
反義詞
談笑自若、敗而不餒
注音字母
ㄔㄨˇ ㄑㄧㄡˊ ㄒㄧㄤ ㄉㄨㄟˋ
成語出處
《左傳·成公九年》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同義詞
楚囚對泣

楚囚相對成語出處

  • 最早出處
晉侯觀于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春秋·左丘明《左傳·成公九年》) [3] 
  • 衍生典故
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唯王丞相(王導)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 [1] 
後人根據以上文獻總結出成語“楚囚相對”。 [1] 

楚囚相對成語典故

公元前582年,晉景公視察軍用倉庫,見到鍾儀,問人説:“戴着南方的帽子而被囚禁的那人是誰?”守倉庫的官吏回答説:“是鄭國所獻的楚國俘虜。”景公讓人把他放出來,召見並且安撫他。鍾儀拜見晉景公,行叩頭大禮。晉景公問他:“你的祖上做什麼官?”他回答説:“樂官”。晉景公問:“那你能夠奏樂嗎?”鍾儀回答説:“這是先人的職責,豈敢從事其他?”晉景公令人把琴遞給他,他立即彈奏起南方樂調來。晉景公又問:“你們的君王怎麼樣?”鍾儀回答説:“這不是小人所能知道的。”晉景公再三問他,他回答説:“當他做太子的時候,師保事奉他,每天早晨向子重請教,晚上向子反去學習。我不知道別的。”晉景公聽後告訴大夫士燮。士燮説:“這個楚囚,是個君子啊。説話中舉出先人職責,這是不背棄根本;奏樂奏家鄉的曲調,這是不忘記故舊;舉出楚君做太子時候的事,這是沒有私心;稱二卿的名字,這是尊崇君王。不背棄根本,這是仁;不忘記故舊,這是信;沒有私心,這是忠;尊崇君王,這是敏。以仁來辦理事情,用信來保證它,用忠來成就它,用敏來推行它,事情再大,也必然成功。君王何不放他回去,結晉、楚友好? "晉景公聽從了士燮的建議,對鍾儀更加禮遇,讓他回去做晉、楚交好的使者。 [3] 
鍾儀回到楚國,面見楚共王,把他得到晉侯的禮遇給楚共王陳述了一番,楚共王於當年十二月就派楚公子辰來到晉國,以回報鍾儀的使命,請求晉楚重歸於好,締結和約。 [3] 

楚囚相對成語寓意

鍾儀被囚,晉景公禮遇,從而晉楚兩國重歸於好。從故事中可以看出人遇到挫折或困境,哭哭泣泣地一把鼻涕一把淚,除了能發泄點憂愁的情緒之外,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益處。唯有保持冷靜,鋭意進取,找到解決問題的良方,並付諸實際行動,才是上上策。要記住,情緒並不等同事件,哭泣也並非是遭遇挫折的理由。 [2] 

楚囚相對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楚囚相對”在句子中可充當賓語、定語;形容人們遭遇國難或其他變故,相對無策,徒然悲傷。 [1] 
  • 示例
宋·楊萬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對泣後千年。” [2] 
明·徐復祚《紅梨記憶友》:“夫和婦楚囚相對,血淚滿襟臆。” [1]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一二》:“今日之行,榮於登仙,諸君何至作楚囚相對耶?” [1] 
參考資料
  • 1.    楚囚相對  .漢典[引用日期2021-11-06]
  • 2.    水中魚,袁鈺編著. 中華成語故事大全集 超值金版[M]. 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10.09:400-401
  • 3.    景元祥編著. 三晉典故[M].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3.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