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靖宇

(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

鎖定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1940年2月23日),男,漢族,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3]  [13]  [21]  [32]  [35]  [39-40] 
1932年,受命黨中央委託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於白山黑水之間。 [21]  1939年10月,日本關東軍制定了針對楊靖宇率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的作戰計劃。在日軍瘋狂鎮壓下,楊靖宇帶領抗聯第一路軍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鬥。 [18] 
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鬥幾晝夜後,在濛江縣(今吉林省靖宇縣)壯烈犧牲。 [18]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35] 
中文名
楊靖宇
外文名
Yang Jingyu
別    名
馬尚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40-41] 
出生日期
1905年2月13日 [2]  [11-13] 
逝世日期
1940年2月23日
畢業院校
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
職    業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
主要成就
鄂豫皖蘇區及紅軍的創始人之一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率領我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
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3]  展開
主要成就
鄂豫皖蘇區及紅軍的創始人之一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
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率領我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
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23] 
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收起
出生地
河南確山縣李灣村(今河南省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李灣村) [22] 
代表作品
《西征勝利歌》《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

楊靖宇人物生平

楊靖宇參加革命

楊靖宇,1905年2月13日出生於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家境貧寒,由母親含辛茹苦照料長大。( 編者注:楊靖宇出生日期有2月16日、26日之説,據楊靖宇嬸母説,他是“正月初十生”,即陽曆2月13日 [38]  ,據楊靖宇嫡孫馬繼民文章2018年第9期《黨建》雜誌,原標題《爺爺留給我們的不只是光榮》證實出生日期為1905年2月13日 [2]  [15-16]  [36-37]  [14]  [17] 
1923年,18歲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秘密參加革命活動,之後受黨組織派遣,回到確山從事農民運動。1925年,楊靖宇積極投入“五卅”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此時,全國各地農民運動正在蓬勃發展,受中共組織派遣,楊靖宇從開封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初,確山縣農民協會會員發展到1萬多人,楊靖宇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當年4月,楊靖宇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 [33]  ,驅逐軍閥武裝,攻佔確山縣城。同年5月,楊靖宇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中央“八七”會議後,楊靖宇參與發動劉店秋收起義,先後創建由共產黨領導的中國最早的縣級農工革命政權——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和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確山縣革命委員會,並組建河南省第一支革命武裝——確山縣農民革命軍(後編為豫南工農革命軍)。從此,拉開了河南土地革命戰爭的序幕。他歷任確山縣農民革命軍總指揮、確山縣農民協會委員長和臨時治安委員會代理主席、豫南特委委員兼信陽縣委書記。
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29年,馬尚德被黨組織調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他化名張貫一深入撫順煤礦,恢復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工人同侵佔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鬥爭。 [24] 

楊靖宇抗日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黨派他擔任東北反日總會的領導工作,後又派他擔任中共哈爾濱市委第一任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不久又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1932年11月,以省委代表身份被派往南滿,整頓各縣黨組織、抗日遊擊隊和義勇隊,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和第三十七軍海龍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
1933年秋,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東北建立黨領導下的民族抗日統一戰線的指示,以南滿游擊隊和海龍游擊隊為基礎,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楊靖宇任師長兼政委。
1934年2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獨立師聯合南滿16個抗日武裝部隊召開大會,成立東北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楊靖宇當選總指揮。同年11月,召開中共南滿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南滿臨時特委,並正式建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1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1軍成立後,楊靖宇運用機動靈活的戰術原則,領導部隊挫敗敵人的秋季“討伐”,迅速擴大游擊區。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裏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35年8月,中共滿洲省委決定,以黨領導的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聯合軍和游擊隊為基礎,聯合其他抗日武裝成立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任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1936年6月,抗日聯軍第一、二軍合編為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楊靖宇任總司令兼政委。
抗聯隊伍壯大後,活動在通化周圍及奉(天)(瀋陽)吉(林)、安(東)(丹東)奉鐵路一帶的許多抗日隊伍都相繼加入抗聯1路軍的行列,在吉林東南部和遼東等廣大地區,給日寇以有力的打擊。日寇稱楊靖宇的部隊為“東邊道社會治安之癌”,稱抗聯活動地區為“癌腫地帶”。
1936年,日寇調來日軍奉天教導團,由關東軍南滿“討伐”司令官三木少將指揮,漢奸“東邊道剿匪司令”邵本良配合,妄圖消滅我抗日聯軍。面對敵我力量懸殊,楊靖宇率領抗聯部隊採取巧妙迂迴戰術,避開敵人鋒芒,誘敵深入,消耗敵軍力量。楊靖宇令戰士製造倉皇敗退假象,部隊18天行軍千餘里,在梨樹子一帶設下伏兵,敵人中計進入伏擊圈。楊靖宇一聲令下,打得敵人措手不及,經過4個多小時激戰,殲滅了這股敵人。後來,楊靖宇率隊包圍邵本良所部,一舉殲滅了其主力部隊。
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佈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配合全國抗戰,楊靖宇一面以抗聯第1路軍總司令部的名義發出《為響應中日大戰告發東北同胞書》和《東北抗日聯軍第1路軍總司令部佈告》,揭露日本帝國主義侵吞中國的野心,號召東北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驅除日寇。同時,組織部隊在南滿的廣大地區積極開展抗日遊擊戰,全力牽制日軍兵力,配合關內抗戰。
1937年7月中旬,楊靖宇率1軍直屬部隊在西去聯絡第3師途中,襲擊鐵路線上的日軍列車,造成抗日聲勢,在離黃土崗不遠處與日軍松原部隊遭遇,激戰6個多小時,給敵人以重創。黃土崗戰鬥後,他率隊來到清源縣沙河子同3師會面。9月初,軍部在寬甸馬鹿溝襲擊了監修道路的偽警察隊。之後,楊靖宇指揮軍直屬部隊等300多人,同時分別攻取了興京縣第五區馬架子和小堡兩個集團部落。10月下旬,第1師等部隊奉命同楊靖宇率領的1軍軍部會合,於10月末打響了痛殲日軍水出守備隊的戰鬥。同時,1路軍其他各部根據楊靖宇的指示,在興京、清原、寬甸、輯安、通化等地積極開展游擊戰,有力地打擊牽制了敵人。
1938年初,楊靖宇帶領軍直屬隊從桓仁北上到輯安縣老嶺山區開展游擊戰,發動了對通(化)輯(安)線鐵路老嶺隧道工程現場的攻襲戰。3月,奇襲老嶺隧道,使敵人的交通線陷入癱瘓。4月,指揮1軍教導團巧襲太平溝警察所。6月,接連兩次襲擊通輯鐵路土口子隧道工程現場第11、12號老嶺河橋樑子等地,燒燬了偽警察所,炸燬了隧道、橋樑工程,消滅了工地上的日軍,解救了中國勞工。 [3] 

楊靖宇壯烈犧牲

日軍接連遭到打擊後,急忙調遣偽軍索旅對付抗聯第1路軍,由1個騎兵團和兩個步兵團組成混成旅,武器精良。楊靖宇得到情報後,率隊在蚊子溝口一帶設伏。經過激戰,消滅索旅三四百人。8月初,索旅陷入我埋伏圈,被徹底消滅。
1938年11月5日,中國共產黨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發出給“東北抗日聯軍楊司令轉東北抗日聯軍的長官們、士兵們、政治工作人員們”的致敬電,高度評價了活動在淪陷於敵手的東北地區的抗日聯軍,稱其英勇鬥爭為“在冰天雪地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的模範”。
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抗聯第1路軍從1938年冬到1939年春,轉戰長白山區,與2路軍聯合作戰,連續多次衝破敵人的“圍剿”,並不斷襲擊敵人據點,破壞敵軍設施等,給日偽軍以很大的打擊和威懾。
1939年秋冬季,組織東南滿反日偽軍“討伐”作戰,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自己率警衞旅轉戰於濛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濛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濛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日本人打死楊靖宇之後為其拍照以驗明正身

楊靖宇身邊叛徒

在艱苦殘酷的鬥爭環境下,東北抗聯出了很多叛徒,致楊靖宇於死地的叛徒有四個。
第一個叛徒是程斌,原東北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他於1938年7月率所部115人叛國投敵,日軍任命程斌當隊長,組成“程斌挺進隊”,將楊靖宇部隊逼入絕境。程斌投降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摧毀了70多個抗聯的補給生命線——密營。一夜之間,楊靖宇部隊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這個叛徒在解放後的“鎮反”時期被槍斃。
第二個叛徒是楊靖宇的警衞排長張秀峯。這個從15歲起被楊靖宇撫養成人的叛徒1940年2月1日攜帶抗聯經費9960塊大洋叛變投敵,導致楊靖宇的行蹤暴露。
第三個致楊靖宇於死地的是偽排長趙廷喜,因為他的告密使敵人最後找到了筋疲力盡的楊將軍。1946年,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墳前將趙廷喜槍斃。
第四個叛徒是跟隨程斌叛變的張奚若、程大隊有名的機槍射擊手。張奚若和他的把兄弟、副射手白萬仁、彈藥手王佐華在“追剿”楊靖宇部隊的過程中受傷,被收容在濛江縣城裏養傷。這個被人稱之為“鐵三角”的戰鬥小組1940年2月23日中午聚在一起正在打牌時,駐濛江的偽通化省本部接到楊靖宇在三道崴子的報告,因部隊都在山裏“討伐”,一時無兵可派,就把那些在縣城裏養傷的傷兵集合起來,張奚若和白萬仁、王佐華被編為第一批快速挺進隊。當敵人向楊靖宇喊降不奏效時,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向張奚若下達了“幹掉他”的命令。張奚若隨即扣動扳機,楊靖宇倒在一棵大樹前的雪地上犧牲。
次日,程大隊接到將楊靖宇的頭顱送抵“新京”(長春市)的命令。程斌點名讓張奚若干。於是,王佐華和張奚若將楊靖宇的遺體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將楊將軍的頭顱鍘了下來。 [4] 
程斌大隊中的幾個抗聯叛徒,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除程斌在“鎮反”中被槍斃外,其他人則逃脱了應有的審判。張奚若只在“文革”中蹲了兩年監獄,吉林日報社一位記者1984年還採訪過他。他陰沉着臉,拒不承認自己參加過抗聯,也沒打死過“老楊”。許多抗聯老戰士對此終生耿耿於懷。 [4]  [25] 

楊靖宇身後安葬

楊靖宇第一次安葬

楊靖宇犧牲後,日偽軍將楊靖宇的遺體拉回濛江縣城日本古見聯隊大隊部,偽警察署官員找來叛徒程斌和張秀峯前來辨認,證明確是楊靖宇無疑。還讓隨軍記者拍了不少照片。當晚楊靖宇的遺體就存放在古見聯隊司令部的一間空屋子裏,院內放了不少崗哨加強警戒。2月24日凌晨4點多鐘,偽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讓叛徒程斌找來討伐隊的部下抬來鍘刀,王佐華、張奚若分別抱着楊靖宇的頭和腿,抬到鍘刀上,由白萬仁執鍘刀,將楊靖宇的頭顱鍘下。岸谷隆一郎抽出指揮刀親自剖開了楊靖宇的腹部,探查楊靖宇究竟吃的什麼東西,使他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中還能如此英勇善戰。看裏面根本沒有一粒糧食,他就叫兩個日本兵用盤子端着切下的胃,送到濛江縣醫生洪寶源那裏進行化驗。經過化驗得知,胃裏面一粒糧食也沒有,只有草根和棉絮,有的棉花明顯是剛吃進去的,一團一團的還沒變樣。得知這個結果後,連岸谷隆一郎都不得不承認,“雖為敵人,睹其壯烈亦為之感嘆:大大的英雄!”
敵人將楊靖宇的頭顱裝在一個長25釐米、寬25釐米、高35釐米、前面安有玻璃的木箱裏,用汽車運到當時的通化省城,在各學校、街道示眾,做演講宣傳,並在通化師範學校舉行“慶賀”活動。之後又到所屬各縣示眾。後來,楊靖宇的頭顱被送到偽滿洲國的新京(長春)。
楊靖宇的頭顱被送到新京不久,日本關東軍699部隊長、南地區軍警憲特“討伐”司令官野副昌德説,自從楊靖宇犧牲後,他接連幾天晚上都睡不着覺。一閉上眼睛就有一隻大手在他的臉上劃來劃去,一邊劃拉一邊喊:還我頭來!還我頭來!為此,岸谷隆一要求濛江縣警務科長王世洪一定要千方百計找到楊靖宇的遺體,全屍安葬。最後,在原古見司令部的後院挖出了楊靖宇將軍的屍身。因為沒有頭顱,他們就在當地找了兩個木匠,兩個人找來一塊楸木,刻上眼睛、鼻子和嘴,算做楊靖宇的頭。
1940年3月5日,在濛江縣城西山關帝廟給楊靖宇將軍開慰靈祭大會,偽通化警務廳人員和偽濛江縣公署所有官員及當地百姓參加了慰靈祭。慰靈祭由通化帶來的日本道士做道場,按日本習俗在木碑前橫拉着兩頭細中間粗的草繩,上面掛着白色的紙條,焚香供酒,日本僧人禮拜唸經。在當時,不論在場或不在場的濛江老百姓,卻是以此為祭台,默默地悼念我們的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
祭奠過後,楊靖宇被安葬在保安村西崗上。岸谷隆一郎還在那給楊靖宇立了個木牌,親筆寫着:楊靖宇之墓。落款是:通化省警務廳長岸谷隆一郎,昭和七年三月五日立(1940年3月5日)。
岸谷隆一郎的所為,不知道究竟治沒治好野副昌德的“病”。但他這麼做即討好了野副昌德,又安撫了民心。真是用心險惡! [26] 

楊靖宇第二次安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佈無條件投降。10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民主聯軍在濛江縣建立了民主政府。新政府成立後,立即籌備為楊靖宇將軍(犧牲5年後)重新安葬。
1946年初,由濛江縣副縣長兼民教科長張匯東同志主持召開了各界代表座談會。會上,動員募捐為楊靖宇將軍修墓,縣政府做出將濛江縣改為靖宇縣的決定,於2月14日發佈《為濛江縣易名告各地同胞書》。縣政府的這一決定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熱烈支持。人民羣眾和慶聚源燒鍋、慶積號油坊、李興武油坊等大小商户踴躍捐款,為楊靖宇修墓。
修墓經費解決後,便開始備料、選擇墓地、買棺木,這些準備工作在一個月內便完成了。李咸陽老先生在磨好的石碑上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了碑文。石碑正面鐫刻“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之墓”13個大字,下款書寫着“靖宇縣民主政府暨靖宇縣各界人民同立”,背面鐫刻着楊靖宇將軍傳略。楊靖宇將軍的陵墓修建在保安村西北的一個平崗上。青磚砌成的墓室,前面橫額上寫着“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英名千古”。墓室裏安放着棺木,棺木前的供桌上擺放着楊靖宇將軍放大的頭像照片。墓室周圍砌起青磚花格圍牆,墓室門前矗立着楊靖宇將軍的墓碑。
1946年2月23日,楊靖宇將軍殉國6週年。遼東省政府、靖宇縣政府隆重召開楊靖宇將軍追悼大會。遼東省政府主席張學思、副主席杜者衡、東北民主聯軍楊靖宇支隊政治委員劉培植、縣委書記田稼豐、縣長周嘉達等靖宇縣的各級幹部和各界羣眾數千人蔘加了大會。
之後,靖宇縣人民政府在楊靖宇墓前,槍決了漢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趙廷喜 [34]  、李正新,以告慰楊靖宇將軍的英靈。 [26] 

楊靖宇第三次安葬

1948年的長春,國民黨的統治搖搖入墜,尋找楊靖宇的遺顱之事,成為中國共產黨關心的一件大事。1948年年初的一天,中國共產黨派往長春的一個地下工作人員李野光,從一個曾做日軍酒保生意的日本人鈴木那裏,聽説有兩顆抗日聯軍指揮官的頭顱存放在原關東軍的醫務部。這兩顆頭顱,一顆是楊靖宇的,另一顆是“三江好”(陳翰章)的。可當時原關東軍醫務部已經不存在了。李野光等地下黨員探尋了許多久居長春的熟人,一點線索也沒有。
2月下旬的一天,李野光從他的老同學也是我黨地下工作者劉亞光那聽説,長春醫學院的醫療器械和藥物多半是從日本關東軍醫務部拉出來的。經過彙報,黨組織決定派李廣德和劉亞光伺機深入到長春醫學院查找。經過幾天的查找,劉亞光終於在長春醫學院損毀的器材堆裏發現了兩位先烈的遺顱。那是兩隻直徑8寸多、高約1尺7寸的圓柱形玻璃缸,裏面滿盛着福爾馬林藥水,兩顆頭顱尚端端正正地安睡在黃色的藥水中。封蓋上面,佈滿灰塵,一隻容器貼着白紙條上寫着“三江好”,而另一容器上字跡難辨,推測是楊靖宇。
10月19日,長春宣告解放。次日,劉亞光將兩位烈士遺首恭迎至亞光醫院。4天后,由李廣德同志送到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區前線指揮部長春辦事處。12月,松江軍區派張羽率5名戰士乘火車和步行轉到吉林,經五常護送頭顱至哈爾濱市,於1948年12月25日,正式迎入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
經東北人民政府批准,由原遼東省人民政府建工局設計,北京古建築施工隊,歷時3年,在通化市青松環抱、風景秀麗的南山,修建了民族風格濃郁的琉璃建築羣——靖宇陵園。
1958年2月23日,在楊靖宇殉國18週年紀念日那天,中共中央公祭安葬楊靖宇大會在通化省靖宇陵園舉行。中共中央代表康生致悼詞。鄧華上將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介紹東北抗聯和楊靖宇將軍艱苦奮戰歷程。中共吉林省委書記、省長慄又文、黑龍江省委副書記於天放、河南省邢肇棠副省長分別在會上致辭,楊靖宇將軍生前的老戰友尹俊山代表抗聯戰士深情緬懷靖宇將軍英雄業績和戰鬥歷程,將軍的兒子馬慶雲代表烈士親屬在會上發言。來自全國各界代表9000餘人參加了安葬大會。
8月下旬,楊靖宇遺骨由靖宇縣移至通化市,9月25日,黑龍江省暨哈爾濱市黨政軍民在東北紀念館禮堂舉行隆重的恭送楊靖宇將軍遺首大會。運送將軍遺首的列車到達通化後,通化市黨政軍民在新通化火車站舉行了隆重的將軍遺首迎歸儀式。楊靖宇將軍的遺體,用石膏賦形,同遺首對接好,覆蓋五星紅旗,殮入黑漆棺木,罩以黑色絲絨,安放在靈堂後部拱形園廳正中。 [26] 

楊靖宇主要成就

楊靖宇積極抗日

他團結各路抗日武裝,創建了以磐石縣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隨後,楊靖宇聯合這些反日義勇軍、山林隊,發動了圍攻大興川、攻克伊通縣營城子鎮、進攻八道河子、破壞吉海鐵路、攻打東集場子等戰鬥,使反日部隊逐漸團結在游擊隊周圍,進而要求在組織上實行聯合。在這種形勢下,1933年7月,抗日軍聯合參謀部成立。楊靖宇任政治委員。1934年2月21日,在臨江縣三岔子城牆砬子附近山林中,楊靖宇和其他16支抗日部隊的首領共同商量,成立抗日聯軍總指揮部。楊靖宇被推為總指揮。除東北人民革命軍一軍獨立師所屬部隊外,其他各抗日部隊共編成8個支隊,並且劃分了活動區域,統一調動。楊靖宇指揮這些隊伍和日偽軍進行多次戰鬥,取得了1934年反“討伐”的勝利。 [5] 
楊靖宇將軍在本溪縣和尚帽子密林中的密營 楊靖宇將軍在本溪縣和尚帽子密林中的密營

楊靖宇痛擊邵本良

1936年初,日軍為了徹底消滅活動在撫順地區的抗日聯軍,調集了一個師團的兵力,在漢奸邵本良一羣土匪的配合下,開始大舉向撫順地區進攻。在強大的敵人面前,楊靖宇採取牽“牛鼻子”的辦法,迂迴作戰。為粉碎敵人這次“大討伐”的陰謀,楊靖宇帶領軍部和一師部分指戰員擔當了牽“牛鼻子”的任務。他們從清原向新賓方向轉移,再從新賓向桓仁轉移,然後再回到清原。經過幾次的長途急行軍,拖得敵人筋疲力盡,失去了剛開始時的囂張氣焰。
楊靖宇部隊分成幾個小分隊,分散敵人的兵力,然後採取麻雀戰術,用各個擊破的辦法殲滅了許多敵人。一日,楊靖宇率領的小分隊走到新賓的大琵琶嶺時,被敵人發現,楊靖宇集中火力殲滅了60多名偽軍。一天,楊靖宇他們在雞房子嶺吃飯,邵本良得知後,派200名騎兵追來,楊靖宇便讓戰士們用輕機槍掃射,敵人丟下50多具屍體狼狽逃竄。氣急敗壞的敵人吃了幾次敗仗之後,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揮下,想找機會與楊靖宇決戰。楊靖宇看透了敵人的陰謀,便將計就計,讓戰士們一路上丟棄一些沒有用的東西,製造逃跑的跡象,敵人信以為真,派邵本良餘部緊追不捨。而我軍在楊靖宇的率領下,風雨不誤,日夜兼 程,長途跋涉千餘里,迂迴到鳳城縣的梨樹甸子。楊靖宇佈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殘部完全進入伏擊圈內後,一聲令下,全體指戰員一齊開火。經4個多小時的激戰,殲滅了幾乎所有的殘敵。邵本良僅帶着7名土匪逃掉。經過幾個月的長途跋涉,終於粉碎了敵人的這次“大討伐”。
楊靖宇痛擊邵本良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撫順地區人民的抗日決心和戰士們的鬥志。
楊靖宇領導的抗聯第一路軍警衞旅部分官兵 楊靖宇領導的抗聯第一路軍警衞旅部分官兵

楊靖宇軼事典故

楊靖宇撫順情誼

1929年8月,楊靖宇被劉少奇看作是“得力同志”而被派到撫順,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他一到撫順,即在西露天礦當上了一名礦工,曾在這裏灑下一片深情。
為便於工作, 楊靖宇在撫順歡樂園“福合客棧”4號房間居住。楊靖宇看礦工中山東人居多,便自稱是與河南省東北部相毗連的山東省曹州人氏,名叫張貫一。楊靖宇拿起丁字鎬和礦工們一起下到潮濕陰暗的礦井,幹着又髒又累的活,吃着發黴變質的玉米麪窩窩頭。這裏的礦工每天都有被餓死、打死的,被爆炸的瓦斯燻死、燒死的。礦工們對他不摸底細,怕是礦上派來的偵探,竟以懷疑的眼光看他。有時礦工們一起嘮嗑,他一來,就不嘮了。楊靖宇想接近這些礦工,可大家又不願意與他説話。楊靖宇對此不但不急躁,反而感到高興。楊靖宇知道,礦工們對他冷眼相待,説明了他們的警惕性高。
一天,一位老礦工一出礦井就摔倒在地,原來是幾天沒吃飽飯了。老礦工沒錢請醫生看病,家裏又無米下鍋,只好去找工頭借錢。工頭不但不借,反而叫人打了他一頓,説他怠工,並要開除他。下班後,楊靖宇及時趕到老礦工家裏。老礦工見楊靖宇進屋,默默地看着,一言不發。楊靖宇知道老礦工懷疑自己的身份,就把自己僅有的兩塊大洋送給老礦工,轉身就走。這時,老礦工眼含熱淚,拽住楊靖宇不讓走。老礦工激動地説,你來這些日子,我看出來了,你和別人 不同,大家也都在議論你。楊靖宇説,我和你一樣,都是遭大罪受人欺的煤黑子。老礦工説,我們過去遭受的打擊太大了,日本鬼子的手段可毒辣了。老礦工還向楊靖宇談了許多礦山的情況。以後,礦工們對楊靖宇的態度也明顯地轉變了。經過一段接觸,礦工們見楊靖宇耿直、熱心、體貼人,都親切地稱其為“山東張”。楊靖宇將軍身高1.93米,是中國人裏罕見的高個子;又因其語言天賦,被很多人誤認為是關東大漢。有的人因其身材高大,稱之為“張大個子”。
楊靖宇在同礦工們的接觸中,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他們樂於接受的如“拜把子”、組織兄弟團、識字班等形式,把礦工們組織團結起來。楊靖宇不急於組織工會,開展政治鬥爭等過高的要求,而是先從經濟鬥爭入手。當時,日本礦主為了更大限度地壓榨礦工們的血汗,決定裁減人員,加長工作時間,一方面使許多礦工失去飯碗;另一方面,加重了礦工的勞動強度。礦工們怨恨交加,都來找楊靖宇出主意。楊靖宇藉此機會發動礦工,開展罷工鬥爭。礦工代表向日本礦主提出瞭如改善勞動條件、增加工資;如日本礦主不答應,堅決不復工等要求。遭受很大經濟損失的日本礦主被迫答應了礦工們的條件。這一時期,撫順黨組織和工人運動不斷髮展壯大,礦工們也更加信任“山東張”。楊靖宇作為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與撫順礦工們結下的情緣,至今廣為流傳。
由於在撫順領導當地礦工罷工,楊靖宇又兩次入獄,備受日本警察署的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始終不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和從事的活動。“九一八”事變後經組織營救出獄,歷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市委書記、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楊靖宇相關報紙 楊靖宇相關報紙

楊靖宇改名原因

關於馬尚德改名楊靖宇的原因,楊靖宇的孫子馬繼民曾經寫過文章進行解釋:
1932年,上級黨組織派楊奠坤到吉林組建隊伍,進行抗日鬥爭。楊奠坤受傷返回哈爾濱治療,爺爺奉命前去接替他的工作。爺爺趕到吉林磐石,擔起游擊隊代理政委的重擔。出於穩定部隊情緒、鞏固羣眾基礎的需要,省裏來的“張大個子”這期間不僅代理了前任政委的工作,還代理了前任政委的姓氏——改姓楊了。因此,游擊隊內稱他“楊政委”。
有一天,參謀長李弘海從門外嚷嚷着喊'楊政委,楊政委'時,爺爺突然從聽覺上感覺朝鮮語的“楊政委”發音與漢語的“楊靖宇”發音非常相近,這個名字好啊——楊靖宇,“靖宇”乃平定亂邦之意,如今東北正處在日寇侵略、生靈塗炭的戰亂年代,不正需要高揚抗日救國、安定宇內的旗幟嗎?他拍着參謀長的肩膀説:“謝謝你,給我送來一個有意義的名字,以後,我的名字就叫楊靖宇吧!”
“啊?”迷惑不解的李弘海聽了爺爺的一番解釋,拍手叫好。
從此,“楊靖宇”這一響亮的名字和東北抗日遊擊戰爭一起,歷經磨難和挫折,在戰鬥裏成長,在戰火中輝煌。 [20] 

楊靖宇親屬成員

親屬關係
親屬姓名
妻子
郭蓮 [27] 
兒女
兒子馬崇雲,兒媳方秀雲 [28] 
女兒馬錦雲
孫輩
孫子馬繼光,馬繼志,馬繼民 [28] 
孫女馬繼先,馬繼傳 [28] 
(表格參考資料來源) [7]  [19] 

楊靖宇所獲榮譽

楊靖宇把一生貢獻給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受到黨和人民的高度評價和永久懷念。在給予他的榮譽和評價中,相當一部分是他所獨有的。
唯一在抗戰期間被黨中央文件點名表彰的東北抗聯領導人;
唯一與毛澤東、朱德並列當選為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大會名譽主席團委員的中共黨員;
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享有朱德題詞“人民英雄”殊榮的我軍高級將領;
新中國成立以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分別敬獻花圈的唯一先烈;
新中國成立以來唯一享有政治局委員和元帥規格葬儀的革命先烈;
唯一受到黨中央兩代領導核心題詞的抗聯領導人。 [8] 

楊靖宇人物評價

楊靖宇將軍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輝煌的一生。他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在林海雪原的艱苦環境中與日寇血戰,為全民抗戰建立了具有戰略意義的功績。他以草根棉絮充飢,戰鬥到最後一刻的氣概,更在億萬人民心中樹起不朽的豐碑。 [30] 
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章儀式上的講話中列舉了抗戰中犧牲的8位抗日英烈。其中中國共產黨4位: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國民黨方面4位: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排在第一的是楊靖宇。楊靖宇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0]  [29] 

楊靖宇後世紀念

楊靖宇紀念館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由故居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故居建於1966年,佔地10畝,位於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李灣村(原確山縣),建築面積600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門、楊靖宇將軍塑像廣場和舊居組成。楊靖宇將軍舊居座北朝南,由主房4間和東西廂房各3間,院中有楊靖宇將軍1927年親手種植的槐樹。
楊靖宇將軍塑像 楊靖宇將軍塑像 [9]
1994年為紀念楊靖宇將軍誕辰九十週年,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選地重建楊靖宇將軍紀念館。新建的紀念館佔地50畝,位於駐馬店市區南6公里,107國道東側20米。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主體建築由大門、銅像浮雕廣場、柱廊、將軍生平事蹟陳列廳、遺容室及碑廊組成。陳列廳共展出圖片400餘幅,文物100餘件,從將軍出生到為國捐軀,真實生動地記錄了將軍輝煌壯麗的一生。
1986年11月楊靖宇將軍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9月被河南省民政廳、財政廳列為河南省首批重點烈士紀念建築保護單位。
1997年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被河南省委宣傳部、團省委命名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10月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人事廳、省文化廳、省民政廳評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先進示範單位”,2005年11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6年10月又被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9年11月被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 [31] 
楊靖宇故居 楊靖宇故居 [9]

楊靖宇文學作品

楊靖宇影視形象

時間
作品名
類型
扮演者
2005
電視劇
巫剛
2009
電影
田牧宸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