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白花歌

(古體詩)

鎖定
《楊白花歌》是北魏太后胡充華的傳世之作,以此寄託對楊白花的思念之情。
梁書》曰:“楊華,武都仇池人也。少有勇力,容貌雄偉,魏胡太后逼通之。華懼及禍,乃率其部曲來降。胡太后追思之不能已,為作《楊白華》歌辭,使宮人晝夜連臂蹋足歌之,聲甚悽惋(1)。”故《南史》曰:“楊華本名白花,奔梁後名華,魏名將楊大眼之子也(2)
作品名稱
《楊白花歌》
作    者
胡充華
創作年代
北朝齊
文學體裁
古體詩

楊白花歌作品全文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
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
含情出户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
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裏。

楊白花歌註解

陽春:陽氣上升陽光充足的春天。
二三月:農曆二三月。
楊柳:楊樹和柳樹,古時單指柳樹。
齊:一齊。
作花:作成(長成)花蕾,開花。
閨闥:宮中閨門和闥門,多用於指女子內室。
楊花:楊柳樹的花絮,即柳絮。
飄蕩:在空中隨風飄動或在水面隨波盪漾,飄搖動盪。
南家:南方人的家,這裏指南朝梁。
含情:內心飽含感情。
出户:走出門户。
拾得:撿起。
沾臆:沾滿胸臆。多指淚水浸濕胸前。
願銜:願意口銜,願意用嘴叼着。
窠kē:巢穴。本義:築在地洞裏的有蛋的鳥窩。《説文》空中曰窠,樹上曰巢。

楊白花歌作品賞析

這裏再説一個北朝人南奔的故事,也是與詩歌有關的,而且頗有些哀豔的色彩。
且説北魏孝明帝元詡的母親胡太后,是歷史上頗有名氣的人物。一是她曾經參與政治:她丈夫宣武帝元恪逝世時,元詡只有六歲,故由她臨朝聽政。晚年政治紊亂,後來她被爾朱榮沉入黃河而死。二是她崇奉佛教,在洛陽大興佛寺,窮極奢麗。又曾派惠生、宋雲西行取經,直至印度,求得大乘經典一百七十部。這些在佛教東漸的歷史上都是大事。至於在詩歌史上,她也因一首《楊白花歌》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原來這位胡太后守寡之後,頗不安於室。其中有一位楊白花,是北魏名將楊大眼之子,長得容貌雄偉,孔武有力,胡太后便也“逼幸”了他。楊白花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一旦事發,將有殺身之禍,便南奔梁朝,改名為楊華。胡太后思念不已,做了一首《楊白花歌》,其辭雲: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户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裏。
太后讓宮女挽着手,踏着腳,日日夜夜反覆歌唱,以寄託她的苦苦思念之情。楊白花的名字,恰好與楊花柳絮的“楊花”相關。當那暮春三月,楊花漫漫滿天飛舞的時候,她怎能不睹物生情呢?她還盼望着他如秋去春來的燕子一般有朝一日會回到她身邊。可是楊白花是一去不返了,他在梁屢立軍功,做到太子左衞率的官。
胡太后其人且不論,這首歌實在是悽婉動人。唐代柳宗元大約是受了感動,也做了一首《楊白花》詩:
楊白花,風吹渡江水。坐令宮樹無顏色,搖盪春光千萬裏。茫茫曉日下長秋,哀歌未斷城鴉起。
宋人許□評為“言婉而情深,古今絕唱”(《彥周詩話》)。坐,遂,頓然。楊白花渡江而南,使得宮中草樹頓然失去光彩。長秋,宮殿名。
杜甫的名作《麗人行》中有“楊花雪落覆白蘋”之句,則是將胡太后事用作典故,影射楊國忠與虢國夫人的曖昧關係。

楊白花歌作者簡介

胡充華(?-528年), 北魏宣武帝皇后,《北史演義》稱胡仙真,幼年時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時入佛寺為尼。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經義理。宣武帝元恪即位初年,經他人舉薦,她被宣召入宮講道。其秀麗優美的姿容,清純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動了宣武帝,於是宣武帝破例下詔封其為世婦,隨侍左右。
崇尚佛事,廣鑿石窟,為歷代第一。
《中國文藝詞典》將其 列為中國女詞人,代表作《楊白花歌》,中國文學史作為北朝的代表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