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氏

(東漢撫夷將軍姜敍之母)

鎖定
姜敍母楊氏(?~214年),漢陽冀縣人,東漢撫夷將軍姜敍之母,曹魏名臣楊阜的姑母,居住在歷城。馬超殺害涼州刺史韋康後,楊阜勸説姜敍舉兵,薑母也勸姜敍起兵為君長報仇。馬超遭到討伐,失去據點後,襲擊歷城,捉住薑母,薑母大罵馬超,最終被馬超殺害。
全    名
楊氏
別    名
姜敍母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漢陽冀縣
逝世日期
214年
主要成就
勸説兒子討伐馬超

楊氏人物生平

姜敍母楊氏,漢陽(天水在東漢時名漢陽 [8]  )冀縣人,她是曹魏時期名臣楊阜的姑母。 [6]  [7] 
建安十七年(212年),馬超攻打涼州冀縣,涼州刺史韋康與漢陽太守因救兵不到而請和,迎接馬超入冀縣,結果馬超入城後,就指使楊昂殺死韋康和太守,州人為之悽然,無不感憤。原為韋康從事的楊阜等十幾人都略屬馬超,他們暗中相結,打算為韋康報仇,但找不到機會。楊阜妻子去世後,楊阜請求回到西縣埋葬亡妻。當時姜敍為撫夷將軍,屯兵歷城,楊阜是姜敍的表弟,從小在姜家長大。楊阜途中經過歷城,前去拜見姜敍和薑母,敍説了冀縣陷落的經過,悲泣不已。姜敍問:“何以如此悲慟?”楊阜説:“守城卻又守不住,君長已死而不能同命,我還有什麼臉活着呢?馬超背棄父輩反叛君長,殘殺州將。這何止是我個人怕受人指責,全州士大夫都要蒙受恥辱。您帶兵專管一方卻沒有討殺賊逆之心,這正是史書上所説的‘趙盾弒其君’的情形。馬超雖強,卻沒有信義,部下矛盾重重,所以打敗他並非很困難。”薑母很感慨,對姜敍説:“咄!伯奕,韋使君遇害,是一州之恥,豈止義山?也是你要承擔的責任。你不必在意我,時間久了事必生變。人誰有不死的?死於國事,是忠義之舉。你應當儘快決定,我也會為你承擔,不會因餘年而拖累你。”並讓姜敍與楊阜參議。計定後,分別派人告訴同郡的尹奉趙昂以及安定梁寬等人,令姜敍先起兵,馬超聞知必定親自離開冀縣攻擊姜敍,之後梁寬等人從後關閉城門。約誓以後,姜敍、楊阜進兵滷城,尹奉、趙昂屯守祁山。 [6]  [7]  [9] 
建安十九年(214年),姜敍和楊阜在滷城起兵,身在冀縣的趙衢勸説馬超出城攻打姜敍,之後趙衢關閉城門,殺死馬超妻小。馬超失去冀縣,轉而襲擊歷城,當時傳聞馬超已走奔漢中,歷城誤以為是姜敍軍回來,因此並無防備。馬超進入歷城後,抓住薑母,薑母罵道:“你是個背叛父親的逆子,殺害君長的叛賊,天地不容,還不早死,還有什麼臉見人!”馬超大怒,殺死薑母和她的兒子,放火燒城而走,前往漢中投奔張魯 [6]  [10]  [14] 
隴右平定,曹操封賞討伐馬超的功臣,封侯者十一人,其中楊阜為關內侯。楊阜推辭説:“我楊阜沒有保護好州君性命,他們死後,我也沒有盡節報效。在道義上我應被罷黜,在法律上我應被誅殺。馬超又沒被殺死,我實在不應該再受爵祿。”曹操説:“你與羣賢共創大功,西部百姓至今掛在嘴邊,作為美談。子貢辭讓封賞,孔子認為不妥。你盡心報國可嘉。姜敍的母親勸姜敍早日起兵,實在是明智之舉,就算是楊敞的妻子也不過此。賢哉!賢哉!有良史記錄忠義,是不會忘記你們的節義的。” [11] 

楊氏人物評價

曹操:“姜敍之母,勸敍早發,明智乃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此。賢哉,賢哉!” [5] 
郝經:①“姜敍之母、趙昻之妻以死徇義,亦其亞也嚴辛阮之識,慮哲婦以成城者也。”②“婉娩淑女,與士並列。至柔動剛,彤管煒節。” [3] 
羅貫中:“賢哉姜敍母,勸子早興兵。報本如山重,捐軀若紙輕。王陵親可並,孟氏母重生。讀史應哀感,令人兩淚傾。” [13] 
李贄:“薑母、王妻賢哉兩婦!勿論其所事之人應死與否,彼能言不刊之言,行不刊之事,其人亦自不刊矣!誰謂笄帷中果無丈夫哉!” [2] 
毛宗崗:“人謂姜敍之母,同於太史慈之母:慈之母勉其子以報孔融,敍之母勉其子以報韋康,此則其可嘉者也。我謂姜敍之母,異於徐庶之母:庶之母知操之為賊,敍之母不知討操者之非賊而助操者之為賊,此則其可惜者也。” [2] 
蔡東藩:“姜敍母及趙昂妻,名為勸忠,實則知其一不知其二,仍不過為婦人女子之見,無足取焉。” [1] 
盧弼:“超雖殘暴,背約害康,亦假手楊昂,肆其屠戮。故韋康死後,吏民忿恨,姜敍之母、趙昂之妻皆忠義奮發,鹹為故君復讎。” [4] 

楊氏親屬成員

兒子:姜敍,撫夷將軍。 [6] 
侄子:楊阜,姜敍表弟。 [7] 

楊氏史料記載

姜敍母的事蹟見於《三國志·楊阜傳》以及裴松之引用的皇甫謐《列女傳》。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裴松之注》 [5] 

楊氏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姜敍母的事蹟與正史大體相同,但小説裏設定薑母是八十二歲的老太太。馬超殺害韋康後,楊阜來到歷城,勸姜敍討伐馬超,薑母也勸姜敍起兵,不讓他以自己為念,並稱“汝若不聽義山之言,吾當先死,以絕汝念。”馬超丟失冀縣後,率兵殺入歷城,盡洗城中百姓,抓住薑母。薑母全無懼色,指馬超而大罵,馬超大怒,取劍殺死薑母。 [12] 
參考資料
  • 1.    後漢演義: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03]
  • 2.    匯評三國志演義:孔明定計捉張任 楊阜借兵破馬超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03]
  • 3.    《續後漢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七十五》  .書籍大全[引用日期2021-04-03]
  • 4.    《三國志集解·卷25》:超雖殘暴,背約害康,亦假手楊昂,肆其屠戮。故韋康死後,吏民忿恨,姜敍之母、趙昂之妻皆忠義奮發,鹹為故君復讎。
  • 5.    卷二十五 魏書二十五 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4]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皇甫謐列女傳曰:姜敍母者,天水姜伯奕之母也。建安中,馬超攻冀,害涼州刺史韋康,州人悽然,莫不感憤。敍為撫夷將軍,擁兵屯歷。敍姑子楊阜,故為康從事,同等十餘人,皆略屬超,陰相結為康報仇,未有間。會阜妻死,辭超寧歸西,因過至歷,候敍母,説康被害及冀中之難,相對泣良久。姜敍舉室感悲,敍母曰:"咄!伯奕,韋使君遇難,豈一州之恥,亦汝之負,豈獨義山哉?汝無顧我,事淹變生。人誰不死?死國,忠義之大者。但當速發,我自為汝當之,不以餘年累汝也。"因敕敍與阜參議,許諾,分人使語鄉里尹奉、趙昂及安定梁寬等,令敍先舉兵叛超,超怒,必自來擊敍,寬等因從後閉門。約誓以定,敍遂進兵入滷,昂、奉守祁山。超聞,果自出擊敍,寬等從後閉冀門,超失據。過滷,敍守滷。超因進至歷,歷中見超往,以為敍軍還。又傳聞超以走奔漢中,故歷無備。及超入歷,執敍母,母怒罵超。超被罵大怒,即殺敍母及其子,燒城而去。阜等以狀聞,太祖甚嘉之,手令褒揚,語如本傳。】
  • 7.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楊阜字義山,天水冀人也……馬超之戰敗渭南也,走保諸戎。太祖追至安定,而蘇伯反河間,將引軍東還。阜時奉使,言於太祖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若大軍還,不嚴為之備,隴上諸郡非國家之有也。"太祖善之,而軍還倉卒,為備不周。超率諸戎渠帥以擊隴上郡縣,隴上郡縣皆應之,惟冀城奉州郡以固守。超盡兼隴右之眾,而張魯又遣大將楊昂以助之,凡萬餘人,攻城。阜率國士大夫及宗族子弟勝兵者千餘人,使從弟嶽於城上作偃月營,與超接戰,自正月至八月拒守而救兵不至。州遣別駕閻温循水潛出求救,為超所殺,於是刺史、太守失色,始有降超之計。阜流涕諫曰:"阜等率父兄子弟以義相勵,有死無二;田單之守,不固於此也。棄垂成之功,陷不義之名,阜以死守之。"遂號哭。刺史、太守卒遣人請和,開城門迎超。超入,拘嶽於冀,使楊昂殺刺史、太守。阜內有報超之志,而未得其便。頃之,阜以喪妻求葬假。阜外兄姜敍屯歷城。阜少長敍家,見敍母及敍,説前在冀中時事,歔欷悲甚。
  • 8.    《晉書·卷十四·志第四》:天水郡漢武置,孝明改為漢陽,晉復為天水。
  • 9.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敍曰:"何為乃爾?"阜曰:"守城不能完,君亡不能死,亦何面目以視息於天下!馬超背父叛君,虐殺州將,豈獨阜之憂責,一州士大夫皆蒙其恥。君擁兵專制而無討賊心,此趙盾所以書弒君也。超強而無義,多釁易圖耳。"敍母慨然,敕敍從阜計。計定,外與鄉人姜隱、趙昂、尹奉、姚瓊、孔信、武都人李俊、王靈結謀,定討超約,使從弟謨至冀語嶽,並結安定梁寬、南安趙衢、龐恭等。
  • 10.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十七年九月,與敍起兵於滷城。超聞阜等兵起,自將出。而衢、寬等解嶽,閉冀城門,討超妻子。超襲歷城,得敍母。敍母罵之曰:"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怒,殺之。
  • 11.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二十五·辛毗楊阜高堂隆傳第二十五》:隴右平定,太祖封討超之功,侯者十一人,賜阜爵關內侯。阜讓曰:"阜君存無扞難之功,君亡無死節之效,於義當絀,於法當誅;超又不死,無宜苟荷爵祿。"太祖報曰:"君與羣賢共建大功,西土之人以為美談。子貢辭賞,仲尼謂之止善。君其剖心以順國命。姜敍之母,勸敍早發,明智乃爾,雖楊敞之妻蓋不過此。賢哉,賢哉!良史記錄,必不墜於地矣。"
  • 12.    三國演義(第64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2-04]
  • 13.    楊阜借兵破馬超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04]
  • 14.    《三國志·卷九·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十九年,趙衢、尹奉等謀討超,姜敍起兵滷城以應之。衢等譎説超,使出擊敍,於後盡殺超妻子,超奔漢中。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