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東亮

(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

鎖定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性病科主任,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楊東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
出生日期
1955年
職    業
教師
畢業院校
同濟醫科大學
性    別
職    稱
教授

楊東亮人物經歷

1983年以來先後畢業於安徽醫學院、同濟醫科大學和德國ESSEN大學,分別獲得醫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1995年分別破格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從醫30餘年,長期從事肝臟疾病和病毒性傳染病的臨牀與基礎研究工作。
社會兼職:
全國臨牀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醫學研究生教學資源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會流行性出血熱學組成員;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會委員;中國免疫學會感染免疫專業分會常委;湖北省醫學會肝臟病學會主任委員;湖北省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武漢免疫學會主任委員;武漢艾滋病與性病學會副主任委員;“J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World J Gastroenterology”、《中華肝臟病雜誌》、《中華病毒病雜誌》、《肝臟》、《實用肝臟病雜誌》、《世界感染雜誌》、《世界華人消化雜誌》、《國際肝膽胰雜誌》、《醫學分子生物雜誌》、《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和《國外醫學傳染病學與流行病學分冊》等學術刊物編委。

楊東亮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肝炎病毒持續性感染的分子和免疫學機制、肝炎病毒感染動物模型和抗病毒治療等。

楊東亮主要貢獻

楊東亮學術成就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艾滋病的診斷、發病機理和治療等方面有較深入研究。在肝臟病、艾滋病和發熱待查等疑難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牀經驗。
承擔和參加了國家傳染病防治科技重大專項、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973)子項目、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七.五”、“八.五”和“十.五”科技攻關項目、衞生部科研基金、衞生部臨牀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等十餘項科研課題。
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主編、參編學術著作20餘部。
成果簡介:
一、HBV變異及其意義 1、發現並證實HBsAg的MHR2區變異(120-123AA)顯著影響其抗原性。2、製備了兩株能同時識別G145R突變型HBsAg和野生型HBsAg的單克隆抗體,可以提高現有商品化HBsAg檢測試劑的敏感性。3、自然發生的WHV CID變異影響病毒的複製能力,但是對同時感染的野生株的急性感染過程沒有明顯影響。4、HBcAg的N末端1-8AA存在線性B細胞表位,並且與WHcAg間高度保守。
二、乙肝動物模型研究 1、旱獺WHV感染模型研究:成功建立旱獺WHV感染模型,且旱獺感染WHV的自然過程和病理變化與土撥鼠相似。旱獺部分免疫分子基因與土撥鼠基因的同源性高達96-99%。2、鴨乙肝病毒模型標準化研究:構建了DHBV感染性克隆,並獲得克隆化高滴度的DHBV。將此克隆化的DHBV病毒接種雛鴨,成功建立穩定感染模型並用於抗乙肝病毒藥物研究。3、小鼠HBV感染模型研究:成功構建HBV感染性克隆並建立急、慢性HBV感染模型,用於抗病毒藥物和免疫學發病機制研究。
三、天然免疫分子與HBV相互作用機制研究 1、發現APOBEC3G C端和N端胞嘧啶脱氨酶結構域分別具有在體內外抑制HBV和DHBV複製的能力。含有兩個脱氨酶結構域的APOBEC3B和APOBEC3DE同樣具有抑制HBV複製的作用。IFN-α可以上調肝癌細胞系中APOBEC3的表達。2、HBV可以抑制TLR所誘導小鼠肝細胞和肝臟非實質細胞的先天性免疫應答。

楊東亮在研課題

1、“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模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課題,負責人。
2、“病毒與免疫細胞的相互作用--從基礎研究到免疫治療和疫苗開發”,中德跨學科重大合作項目,中方負責人。
3、“提高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陰轉率抗病毒/免疫治療新方案和新方法的研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負責人。
4、“HCV抑制天然免疫反應的機制研究”,973項目子課題,負責人。
5、應用多價疫苗免疫huCD4/CCR5轉基因小鼠篩選廣譜抗HIV-1中和性抗體,NSFC-NIH生物醫學合作研究項目,負責人。

楊東亮獲獎記錄

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和臨牀流行病學研究”獲衞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多肽原分析及其臨牀意義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 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衞生部和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1996 年被評選為全國醫藥衞生中青年科技之星,1998年獲衞生部-強生優秀中青年臨牀醫師獎。
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8項和國家科技發明專利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