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懌曾

鎖定
楊懌曾(1763年8月19日—1833年3月15日),字成甫,號介坪,自號天柱山樵。安徽六安人。清嘉慶六年(1801)進士,歷任翰林院編修、江西道監察御史、湖廣道監察御史工科給事中、户科掌印給事中、太常寺卿光祿寺卿、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署兵部尚書、湖北學政、湖北巡撫、署理湖廣總督兼學政,拔貢朝考閲卷官,武會試總裁等職。曾革除壽州正陽關胥吏勒索商賈客商之弊及六安州某大賈囤積穀米高價害民罪行。
本    名
楊懌曾
成甫
介坪、天柱山樵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時間
1763年8月19日卯時(5-7時) [1] 
逝世時間
1833年3月15日未時(13-15時)

楊懌曾人物生平

楊懌曾(1763~1833)的家族原先居住在安徽休寧板橋村,在明朝中葉遷居安徽六安 [1]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十一日(1763年8月19日)卯時,楊懌曾出生。在楊懌曾十六歲時(1778年),有人告訴楊懌曾説楊懌曾出生時有異象,日後必當富貴。 [1] 
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鄉試第九十五名。嘉慶六年(1801)會試中試第一百三十名,殿試二甲第三十七名,改庶吉士 [1]  七年(1802),見授翰林院編修。 [1]  十一年(1806),移居騾馬市。十三年(1808),移居盆兒衚衕。十五年(1810)十一月,孫楊恩敏生。十六年(1811)三月,移居潘家河沿路東。十七年(1812)正月任湖廣道監察御史 [1]  十八年(1813)四月,升工科給事中。十月,奉命鎮壓白蓮教。十二月初八日(12月30日),奏請嚴禁越省結會進香,以防止白蓮教起事。 [1]  十九年(1814),安徽有旱情,糧價暴漲,廬州六安毗連之三河鎮雙河鎮一帶,有呂姓米商,盤踞多年,囤積穀米,賤買貴賣,高價害民,於是在八月十九日(10月2日),楊懌曾奏請嚴禁奸商囤積糧食,並要求呂姓米商開倉賑濟災民,否則沒收其所囤糧食。 [1] 
嘉慶二十年(1815)三月,補授內閣侍讀學士。二十一年(1816)七月升太常寺少卿。二十二年(1817)七月升大理寺少卿。二十三年(1818)次孫楊恩紱生。 [1] 
嘉慶二十四年(1819)永定河水災,八月十一日(9月29日),楊懌曾與其他官員出面救濟災民。 [1] 
道光元年(1821),楊懌曾在湖北,上奏請求保護當陽縣附近的關帝陵,又上奏請求修繕襄陽府鄖陽府的書院。 [1]  十月,升光祿寺卿。四年三月二十一日(1824年4月19日)升大理寺卿 [1]  八年三月十三日(1828年4月26日),蒙恩補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九年四月二十四日(1829年5月26日),奉旨補授禮部右侍郎。十年(1830)正月,曾孫楊瑞麟生。
道光十年七月三十日(1830年9月16日),至雲南辦案。八月十二日(9月28日),離開雲南,到達貴州。九月初八日(10月24日),抵達鎮遠府。後至常德,由常德沿水路到達荊州。十月初九日(11月23日)到武昌。十一月初六日(12月20日)到河南。十九日(1831年1月2日)接旨,補授湖北巡撫。 [1]  道光十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31年1月11日),自河南啓程,十二月初八日(1831年1月21日)至湖北上任。 [1] 
道光十一年三月十六日(1831年4月27日),楊懌曾得知後代短命而死,備受打擊,失血數口,眠食不安。 [1]  五月,四孫楊恩楚生。六月,湖北省突發水災,楊懌曾多方籌劃,組織救濟,讓數十萬人得以存活,直到次年三月才結束,楊懌曾因此事而日夜操勞,心力交瘁。 [1] 
道光十一年(1831)七月,監督湖北鄉試,修繕了被水災毀壞的房屋。 [1]  十二月二十八日(1832年1月30日),皇帝賞賜楊懌曾鹿尾、鹿脯等食品。 [1] 
道光十二年(1832)正月,楊懌曾感染風寒,考慮卸任,恰逢湖南瑤族起事,故計劃推遲。二月初好轉,精力恢復。 [1]  五月,皇帝賜楊懌曾藥錠、香料等。七月十一日(1832年8月6日),楊懌曾七十大壽,同僚準備慶祝,但楊懌曾以身體狀況為由婉拒了一切請求。八月,監督文鄉試。十月,主持武鄉試。此後楊懌曾身體日漸虛弱。 [1] 
道光十二年九月初一日(1832年9月24日),楊懌曾將兒子楊用溡叫來,説:“餘薄宦三十年,兩袖清風,至今尚無住宅,雖欲歸去,可得乎!” [1]  然後讓楊用溡回去購買住宅。經過一個月,楊用溡沒有發現合適的住宅,便找人修葺了祖上留下的老屋。 [1]  城南十里楊家橋,有祖上遺留的水田,但是早就被賣給了一毛姓人家,楊用溡想贖回來,以保護祖先的墳墓。楊懌曾知道楊用溡的請求後,寫信告訴楊用溡説,田變成毛家的已經有三十年了,今昔價不同,雖然楊懌曾希望楊用溡能把這田贖回來,但一定要照時價贖,不可以對人家不客氣,以存忠厚之道。 [1]  楊懌曾又告訴楊用溡説,自己最近精神很好,不用擔心,就是冬天雨雪很多,可以趁早來湖北。 [1]  楊用溡得到信後,立刻返回湖北,把贖田的事交給堂弟打理。 [1] 
道光十三年正月二十四日(1833年3月15日)未時,在楊用溡等人的陪伴下,楊懌曾在湖北巡撫任所病逝。許多官員都表達了對楊懌曾的懷念。 [1] 

楊懌曾個人作品

著有《楚江吟》、《使滇紀行》、《介坪詩錄》行於世。 [2] 

楊懌曾軼事典故

清代方浚師《蕉軒隨錄》卷一記載:“憶幼時曾記吾師楊壬生先生(若午)言,先生之叔父介坪公(懌曾)以辛酉翰林開春坊,受知仁廟,為大理卿最久。道光初,開府楚北,風骨錚然。薨後猶荷‘清名夙著’之褒。嘗被召,值天暑,公方掀簾,見上搖扇揮汗,即入跪。上將扇子卻在座右,不復用,問公事甚詳。良久熱甚,上面汗如雨,竟不用扇。又久之,乃出,公已濕透紗袍矣。我朝君臣相見,嚴重如此。謹恭錄而識之。” [3] 
民國徐珂清稗類鈔·帝德類》也記載了這件事:“皖楊懌曾,嘉慶時官翰林,受知仁宗,為大理卿最久,開府楚北,風骨錚然。嘗召對,值盛暑,掀簾見上搖扇揮汗,入跽,上以扇置坐右,不復用,詢事甚詳,良久熱甚,上汗出如雨,卒不用扇,又久乃出,楊亦濕透紗袍矣。”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