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楊伯雄

鎖定
楊伯雄(1103年-1172年),字希雲,漢族,真定藁城人(今河北藁城)。金代大臣。
楊伯雄出身官宦世家,父親曾是完顏亮的屬官。皇統二年(1142年),楊伯雄考中進士,任韓州軍事判官、應奉翰林文字。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君自立,楊伯雄任右補闕、兵部員外郎、翰林待制、直學士、右諫議大夫兼任著作郎,並一直兼修起居注。因與完顏亮是舊識,深得信任,楊伯雄則多次利用各種機會直言進諫,越發得到完顏亮的賞識。 後因勸諫完顏亮不要親征南宋,被免去起居注的官職。
金世宗即位後,楊伯雄先任大興府少尹,後任少詹事、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太子詹事兼諫議大夫、沁南軍節度使、翰林學士承旨、代理詹事。後出京任定武軍節度使、平陽府尹、河中府尹。因廣施仁政,被平陽百姓們稱頌為:“前有張,後有楊。”
楊伯雄於六十五歲時去世,諡號莊獻。
本    名
楊伯雄
希雲
所處時代
金代
民族族羣
女真族
出生地
真定藁城
主要成就
直言進諫,廣施仁政
諡    號
莊獻

楊伯雄人物生平

楊伯雄結識海陵

楊伯雄出身官宦世家,他的八世祖楊彥稠,在後唐清泰年間曾任定州兵馬使,後來跟隨後晉國君北遷,定居在臨潢。楊伯雄的父親楊丘行,曾任太子左衞率府率。 [1] 
皇統二年(1142年),楊伯雄考中進士。完顏亮擔任中京留守時,楊丘行在留守府任職,楊伯雄前來省親,完顏亮見到楊伯雄之後,對他十分器重。 [2] 
後來,楊伯雄調任韓州(今吉林省梨樹縣偏臉城)軍事判官。有兩個盜賊裝成商人,説是受到旅店主人的欺負,一同跑來州衙中陳訴,其實是想挾持楊伯雄。楊伯雄經過細心地觀察發現了他們的奸計,便將他們抓起來審問,一舉抓獲了十多名同黨,郡中百姓對此既驚訝又敬服。 [3] 
此後,楊伯雄升任應奉翰林文字,入京任職。當時,完顏亮任執政(宋、金、元稱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右丞,樞密使,樞密副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為執政官),因為與楊伯雄是舊相識,便吩咐他時常到自己家裏走走。楊伯雄應許了但並沒有去。有一天,完顏亮很奇怪地問他為什麼不去自己府上,楊伯雄回答説:“君子受知於人就應當以禮而進,依附於別人四處鑽營,不是我平素的性格。”從此,完顏亮更加看重他。 [4] 

楊伯雄多次進諫

皇統九年(1149年)十二月,完顏亮弒殺金熙宗自立為帝,過了幾個月,提升楊伯雄擔任右補闕,後改任修起居注。 [5] 
完顏亮即位之後,急於求得治國之道,經常和楊伯雄談論到深夜。他曾經問楊伯雄:“國君治理天下之道,以什麼為貴?”楊伯雄回答説:“貴靜。”完顏亮聽後沉默不語。第二天,又問楊伯雄説:“我遷徙了諸部猛安分別駐守邊境城鎮,你前夜的回答是不是認為這種做法不合乎靜的道理?”楊伯雄回答説:“移兵以分駐邊境,使之能夠南北相互聯繫,這是國家長久之計。我所説的靜,是指不擾民。”二更時分,完顏亮又詢問楊伯雄有關鬼神的事情。楊伯雄進言説:“漢文帝召見賈誼,夜半時分,向前移動坐席,不詢問有關百姓的事情而問鬼神之事,後世人都以此來譏笑他。如果陛下不認為我學識淺陋愚昧無知,希望陛下能夠問及治理天下的大計,鬼神之事我不曾學過。”完顏亮説:“你只管隨便説説,以減輕夜間的睏倦罷了。”楊伯雄無可奈何,便説:“臣家裏有一卷書,裏面記錄了一個人死後復活的故事。人們便問他,怎麼才能讓地獄中的官員給自己死後免罪。那個人回答説,你設一本日曆,把白天所做的事情,在夜裏記錄下來,凡是不能寫上去的就是不應當做的事情。”完顏亮聽後,臉色變得莊重起來。 [6] 
夏天時,完顏亮登上瑞雲樓乘涼,他讓楊伯雄作詩。詩的末章寫道:“六月不知蒸到,清涼會與萬方同。”完顏亮看後很高興,拿給身邊的人看並説:“伯雄只要一説話就忘不了對朕進行規勸,當臣子的就應當這樣啊!” [7] 
楊伯雄後升任兵部員外郎。因守父喪,免官歸鄉,服終起任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後遷任直學士,再改任右諫議大夫兼任著作郎,仍兼修起居注。 [8] 
正隆六年(1161年),完顏亮商議親征南宋,楊伯雄上奏勸諫説:“晉武帝平吳時也只是任命將帥出征,陛下何必親自率領軍隊去南征呢?”完顏亮不聽勸諫。還免除了楊伯雄修起居注的官職,也不再召見他。 [9] 

楊伯雄輔佐世宗

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東京(遼陽)留守完顏雍乘完顏亮南下伐宋之機兵變稱帝,即金世宗,改元大定。
大定元年(1161年),楊伯雄被任命為大興府少尹,後因服母喪而離職。完顏允恭當皇太子時,挑選東宮的屬官,張浩向他推薦楊伯雄,於是在服滿後被起用任少詹事。楊伯雄的侄子楊蟠當時擔任左贊善,他們進諫時,金世宗言聽計從,當時的輿論都以此為榮。楊伯雄收集了古代的太子賢能的和不肖的事蹟,寫成一部書,書名叫《瑤山往鑑》,進獻給朝廷。這本書和他進獻的《羽獵》、《保成》等箴言,都受到朝廷的嘉獎和採納。又被任命為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後遇到太子詹事職務出缺,宰相又舉薦楊伯雄擔任。金世宗説:“楊伯雄不能離開我的身邊,而東宮也需要他去輔佐。”於是任命他為太子詹事兼諫議大夫。 [10] 
大定六年(1166年),金世宗巡幸西京,準備順道到涼陘去避暑。楊伯雄領着諫官們一起進宮勸諫。金世宗説:“讓我再慢慢考慮。”而楊伯雄仍然勸説個不停。同僚們都已經退出去了,楊伯雄又過了很長時間才起身告退。金世宗到了涼陘,在巡行過程中果然出現了一些問題。金世宗又回想起楊伯雄的諫言,回宮以後,任命楊伯雄為禮部尚書,並對身邊的近臣們説:“羣臣之中有才幹有氣度的人不少,但沒有人像楊伯雄那樣忠實。”金世宗又對伯雄説:“關龍逄比干都是因為忠諫而死的,如果他們能夠遇到明君,怎會如此呢!”楊伯雄回答説:“魏徵願意成為良臣,正是因為他認為自己遇到明君啊。” [11] 
大定十二年(1172年),楊伯雄改任為沁南軍(治今河南省沁陽市)節度使,後來又召回朝廷任翰林學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時,金世宗問他:“誰能替代你?”石琚回答説:“楊伯雄可以。”當時朝議都認為石琚舉薦得人。
金世宗又任命楊伯雄代理詹事職務。他知無不言,提出了許多匡助朝政的好見解。後來宮廷中的官員有狡詐善變的,人們便以稱讚楊伯雄的正直來羞辱他。 [12] 

楊伯雄晚年經歷

後來楊伯雄出京任職,歷任定武軍(治今河北定州)節度使、平陽府(治今山西臨汾)尹、河中府(治今山西省永濟縣蒲州鎮)尹。六十五歲時去世,諡號莊獻。 [13] 

楊伯雄主要成就

楊伯雄長時間擔任諫官,無論是海陵王還是金世宗當政,他都多次直言進諫,勸諫君主實施正確的政治措施。他與海陵王完顏亮是舊識,但從不恃寵而驕,無論是深夜私談還是奉旨作詩,都以進諫規勸為己任,得到完顏亮的高度讚揚。金世宗即位後,楊伯雄在擔任諫官的同時還負責教導輔佐太子,他盡心盡力教導太子,選取歷朝歷代太子的故事,編輯成《瑤山往鑑》一書,以古人之得失來教導太子。在朝廷上,他提出許多匡助朝政的見解,正色立朝,使朝廷充滿正氣,使狡詐善變的官員無處藏身。 [7]  [10]  [12] 
楊伯雄後期出京擔任地方官,擔任平陽府尹的時候,廣施仁政,深得百姓愛戴。因張浩在平陽任職時也勤政愛民,所以百姓們都稱頌他們,並説:“前有張,後有楊。” [14] 

楊伯雄人物評價

完顏亮:“伯雄出語不忘規戒,為人臣當如是矣。” [15] 
金世宗:“羣臣有幹局者眾矣,如伯雄忠實,皆莫及也。” [15] 
《金史》:“程寀、任熊祥,遼之進士,孔璠、範拱事宋、事齊,太祖皆見禮遇,而金之文治日以盛矣。張用直,海陵父子並列舊學。劉樞之練達,王翛之強敏於事,楊伯雄之善諷諫、工辭藻,蕭貢、温迪罕締達之文藝適時,之數人者迭用於正隆、大定、明昌之間。張翰、任天寵之經理調度,宣宗南遷,猶賴其用焉。金源氏百餘年所以培植人才而獲其效者,於斯可概見矣。” [15] 

楊伯雄親屬成員

八世祖:楊彥稠,在後唐清泰年間曾任定州兵馬使,後來跟隨後晉國君北遷。 [1] 
父親:楊丘行,曾任太子左衞率府率。 [1] 
弟弟:楊伯傑。 [15] 
弟弟:楊伯仁,曾任左諫議大夫、太常卿等職。 [15] 
族兄:楊伯淵,曾任山東東路轉運使等職。 [15] 
侄子:楊蟠,曾任左贊善。 [10] 

楊伯雄史籍記載

《金史·卷一百五·列傳第四十三》 [15] 
參考資料
  • 1.    《金史·楊伯雄傳》:八世祖彥稠,後唐清泰中為定州兵馬使。後隨晉主北遷,遂居臨潢。父丘行,太子左衞率府率。
  • 2.    《金史·楊伯雄傳》:伯雄登皇統二年進士,海陵留守中京,丘行在幕府,伯雄來省視,海陵見之,深加器重。
  • 3.    《金史·楊伯雄傳》:久之,調韓州軍事判官。有二盜詐稱賈販,逆旅主人見欺,至州署陳訴,實欲劫取伯雄。伯雄心覺其詐,執而詰之,並獲其黨十餘人,一郡駭服。
  • 4.    《金史·楊伯雄傳》:遷應奉翰林文字。是時,海陵執政,自以舊知伯雄,屬之使時時至其第,伯雄諾之而不往也。他日海陵怪問之,對曰:“君子受知於人當以禮進,附麗奔走,非素志也。”由是愈厚待之。
  • 5.    《金史·楊伯雄傳》:海陵篡立,數月,遷右補闕,改修起居注。
  • 6.    《金史·楊伯雄傳》:海陵鋭於求治,講論每至夜分。嘗問曰:“人君治天下,其道何貴?”對曰:“貴靜。”海陵默然。明日,復謂曰:“我遷諸部猛安分屯邊戍,前夕之對,豈指是為非靜邪?”對曰:“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維,長策也。所謂靜者,乃不擾之耳。”乙夜,復問鬼神事。伯雄進曰:“漢文帝召見賈生,夜半前席,不問百姓而問鬼神,後世頗譏之。陛下不以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計,鬼神之事,未之學也。”海陵曰:“但言之,以釋永夜倦思。”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卷書,記人死復生,或問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歷,白日所為,暮夜書之,不可書者是不可為也。”海陵為之改容。
  • 7.    《金史·楊伯雄傳》:夏日,海陵登瑞雲樓納涼,命伯雄賦詩,其卒章雲:“六月不知蒸鬱到,清涼會與萬方同。”海陵忻然,以示左右曰:“伯雄出語不忘規戒,為人臣當如是矣。”
  • 8.    《金史·楊伯雄傳》:再遷兵部員外郎。丁父憂,起復翰林待制,兼修起居注。遷直學士,再遷右諫議大夫,兼著作郎,修起居注如故。
  • 9.    《金史·楊伯雄傳》:海陵議徵江南,伯雄奏:“晉武平吳,皆命將帥,何勞親總戎律?”不聽。乃落起居注,不復召見。
  • 10.    《金史·楊伯雄傳》:大定初,除大興少尹,丁母憂。顯宗為皇太子,遷東宮官屬,張浩薦伯雄,起復少詹事,兄子蟠為左贊善,言聽諫從,時論榮之。集古太子賢不肖為書,號《瑤山往鑑》,進之。及進《羽獵》、《保成》等箴,皆見嘉納。復為左諫議大夫、翰林直學士。會太子詹事闕,宰相復舉伯雄。上曰:“伯雄不可去朕左右,而東宮亦須輔導。”遂以太子詹事兼諫議。
  • 11.    《金史·楊伯雄傳》: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涼陘避暑,伯雄率眾諫官入諫。上曰:“朕徐思之。”伯雄言之不已,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是年,至涼陘,徼巡果有疏虞。上思伯雄之言,及還,遷禮部尚書,謂近臣曰:“羣臣有幹局者眾矣,如伯雄忠實,皆莫及也。”上謂伯雄曰:“龍逄、比干皆以忠諫而死,使遇明君,豈有是哉!”伯雄對曰:“魏徵願為良臣,正謂遇明君耳。”
  • 12.    《金史·楊伯雄傳》:十二年,改沁南軍節度使,召為翰林學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上問:“誰可代卿者?”琚對曰:“伯雄可。”時論以琚舉得其人。復權詹事,伯雄知無不言,匡救弘多。後宮僚有詭隨者,人必稱楊詹事以愧之。
  • 13.    《金史·楊伯雄傳》:除定武軍節度使,改平陽尹。徙河中尹。卒,年六十五。諡莊獻。
  • 14.    《金史·楊伯雄傳》:先是,張浩治平陽,有惠政,及伯雄為尹,百姓稱之,曰:“前有張,後有楊。”
  • 15.    金史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8-08-13]
展開全部 收起